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通常,繁育赤眼蜂采用有光繁蜂法,但它要求光线充足而均匀。光线不匀影响赤眼蜂的分布。考虑到赤眼蜂是凭嗅觉器官寻找寄主卵这个道理,我们在黑暗无光的条件下进行了无光繁育赤眼蜂的试验,结果如下:一、赤眼蜂在无光条件下的扩散试验用大房间散卵接蜂器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作蜂种。在蜂种开始羽化时,以蜂卵比为(蜂种寄生卵和新鲜寄主卵之比,下同)1:10,把蜂  相似文献   

2.
白石山林业局利用赤眼蜂防治落叶松毛虫,防治面积巳达到全局落叶松人工林总面积的50%。虫口密度巳由初期的平均每株17.4头,下降到每株0.08头。有虫株数从初期的83%,下降到0.011%。几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改进了赤眼蜂的繁育方法,为防治落叶松毛虫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赤眼蜂,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丰宁县大面积松林连年遭受不同程度的松毛虫害,严重的地方,平均每株有虫五六十条甚至上百条,所有针叶几乎被吃光,整个林子状如火烧。丰宁县成灾的松毛虫有落叶松毛虫和油松毛虫两种。在不同林子里,有的前者多于后者,有的后者多于前者,有的两种虫子几乎等量发生,有的各自单独成灾。这两种松毛虫的生活史不同,如落叶松毛虫结茧、化蛹、羽化、产卵要比松油毛虫早一个月,这就为我们利用落叶松毛虫的蛹和卵培育寄生蜂防治油松毛虫提供了条件。今年,我们进行了用落叶松毛虫卵繁育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的试验,试验结果证明:繁蜂快,防效好。现将其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了解赤眼蜂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通过相应技术,对赤眼蜂进行人工繁育。繁蜂选用松毛虫赤眼蜂做蜂种。选用柞蚕卵作中间寄主,用其卵扩繁赤眼蜂。赤眼蜂发育的最适宜温度22~25℃,湿度75%-80%。蜂与卵的比例为1:20或1:30。繁育出的寄生卵经过检测、挑选后制成蜂卡,装箱储存待用。  相似文献   

5.
灵丘县位于大同市东南部 ,总面积 2 7.3万 hm2 ,其中土石山区占 87.6 % ,海拔多在 5 5 0 m~ 2 2 34m之间 ,年平均气温 7℃ ,年平均降水量 4 5 0 mm。境内群山林立 ,气候温和 ,适宜多种乔木、灌木的生长。全县有林面积 10 .6万 hm2 ,其中油松 3.2万 hm2 ,大多为纯林。从 1974年开始发生油松毛虫 ,面积逐年扩大 ,危害愈来愈重 ,化学防治已无法控制虫害的发生蔓延。 1981年秋 ,该县建立生物防治车间 ,开始了人工繁殖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试验 ,连续 4年生产、释放赤眼蜂 ,防治效果显著。同时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终于降服了危害10年的油松毛虫 ,这…  相似文献   

6.
赤眼蜂的繁育与释放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蜂是一类很有利用价值的天敌,可寄生在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半翅目所属24个属220种昆虫的卵内。该技术是一项生物防治害虫技术,是利用赤眼蜂对害虫虫卵的寄生从而控制害虫数量、达到防治目的,防治效果可达到70%以上,是大面积防治玉米螟和松毛虫及其它各类较为理想的措施。该技术包括赤眼蜂不同产品、放蜂量和最佳放蜂时期及方法等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松毛虫赤眼蜂寄主范围较广,在防治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等害虫方面有较好效果.笔者介绍了松毛虫赤眼蜂的寄主、蜂种和保存方法,从蜂种处理、定期解剖、接种、粘卵卡、冷藏保存5方面总结了松毛虫赤眼蜂的接种繁育技术,从虫情调查、放蜂时间、释放方法、注意事项4方面阐述了松毛虫赤眼蜂的林间放蜂技术.最后提出了赤眼蜂的质量、放蜂时间和数...  相似文献   

8.
我县近年来松林遭到赤松毛虫的危害较重。为了有效的防治,近两年来利用春蚕繁育赤眼蜂防治亦松毛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春蚕和赤松毛虫生活史差异与分析据观察,春蚕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作茧化蛹,7月上旬出现成虫,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赤松毛虫于7月上旬开始作茧化蛹,7月  相似文献   

9.
1973—74年我场进行了赤眼蜂防治松毛虫试验,在各级党组织的重视和领导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两年来共培育赤眼蜂5亿头,放蜂试验面积共1800亩,取得了育蜂治虫的初步成效。现将两年来试验工作进行情况和结果,整理于下:一、赤眼蜂寄主卵的储备(一)柞茧卵的储备1.柞蚕茧质量检查:1973年省农业局分配我场一批自河南鲁山采购的一化性柞蚕茧,检查结果于下:性比:抽查1500只的结果,雌占45.9%,雄占54.1%。死茧率:1月份检查为14.0%,3月份16.4%,4月份18.16%,即茧在越冬过程中陆续有死亡。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内外已广泛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我省在文化大革命前就着手赤眼蜂应用技术的研究,特别是1973年以来,利用赤眼蜂防治了马尾松毛虫、竹青虫、杉梢小卷蛾、竹斑蛾等多种林业害虫,防治面积共达17万多亩,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防治效果。但就防治效果而言,出现了时高时低的现象,这里牵涉的因素很复杂,如赤眼蜂的质量、气候环境的影响,还有害虫卵块密度和放蜂量等。1974年我们对赤眼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发展木本油料树种五角枫,我们用种子作了榨油试验,其结果如下:一、榨油试验1973年12月我们在临潼县油槐公社进行了五角枫种子的榨油试验。五角枫种子用土法榨油时,和棉籽一样。要经过脱粒、粉料、蒸料、色并、上榨等几道工序。  相似文献   

12.
我室自1974年开始应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试验工作。五年来在反复观察赤眼蜂的生活习性,掌握赤眼蜂繁殖技术的基础上,对培育壮蜂,提高林间寄生效能,改进繁蜂放蜂技术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一定成效。现将初步结果整理于下。 一、松毛虫赤眼蜂主要生活习性观察 1.孤雌生殖 1977年将积温200℃发育已可辨别雌雄的松毛虫赤眼蜂蛹,剖开寄主卵取出雌蛹54头,分装54指形管,羽化成虫时,供新鲜柞蚕卵让其产卵寄生。观察结果:有52头雌蜂产卵寄生,占观察数96.3%;子代数合计4614头,平均88.7头,100%为雄性;共羽化289头,羽化率6.3%。说明孤雌生殖只能产生雄的后代,且大都不能羽化。 2.交尾习性 雄蜂有多次交尾能力,观察1头自寄主卵羽化出孔的雄蜂,2小时内交尾达10次。1977年将刚自寄主卵羽化出孔的雌蜂,一头装一指形管,供新鲜卵让其寄生,共观察32头,子代羽化后检查:平均子代数65.8头,雌占85.3%,说明赤眼蜂出孔前在寄主卵壳内可以交尾。 3.产卵习性 就观察29头雌降,羽化后平均经历1小时37分钟即开始产卵;产卵经  相似文献   

13.
赤眼蜂是抑制松毛虫较为理想的一种卵寄生蜂。1978年5月19日,我们从省林科所运回赤眼蜂卡250张,在本所松林内施放200张,在花桥公社乙塘大队施放50张,放蜂面积共约1000亩。由子缺乏经验,没有掌握第一代松毛虫产卵盛期,效果不够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延长米蛾卵及广赤眼蜂产品的保质期,本文研究了米蛾卵和广赤眼蜂在不同温度下及冷藏不同天数后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7℃是保存米蛾卵和广赤眼蜂的适宜温度;广赤眼蜂在7℃条件下冷藏后,其羽化率与CK(89.07%)相比,冷藏7 d、14 d、21 d和28 d的羽化率分别为90.36%、81.17%、59.48%和33.86%;米蛾卵在7℃条件下冷藏后,繁育的广赤眼蜂的羽化率与CK(87.58%)相比,冷藏7 d、14 d、21 d和28 d的羽化率分别为85.43%、82.40%、52.64%和43.08%。冷藏对广赤眼蜂的羽化历期、发育状况无显著影响,对雌雄性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是我县主要用材树种。历年来松毛虫危害十分严重,每年受害面积达几十万亩。在县委领导重视下,从一九六三年以来,十一年中有六年是飞机除虫,五年人工除虫,从未间断。但来用飞机喷药、人工捕捉、药械喷杀等方法投资大、用工多,特别是连续单一使用  相似文献   

16.
柞蚕卵是繁育赤眼蜂的优良寄主。目前,在国内,多以柞蚕交配卵和剖腹卵作为繁育对象。由此,蚕茧需求量较大以及必须经过购茧、暖茧、催蛾、去雄、取卵等操作,因而,费用加大,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生产需要。为了发掘手续简便、卵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大量繁育赤眼蜂的寄主途径,今年对柞蚕制种余卵的经济效益,寄生效能和繁育技术进行若干摸索和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17.
通过树莓的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试验,总结了树莓的繁育技术,为树莓在呼和浩特市区繁育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伯乐树播种繁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伯乐树是我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树种,分布量十分稀少。笔者对伯乐树进行了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伯乐树具有速生、适应性强、发芽率和成苗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东北红豆杉采穗圃建设与扦插育苗试验的内容、方法和结果。试验用6年生东北红豆杉扦插苗定植建立采穗圃,定植后树龄10年,每株可采插穗20个;树龄11~14年,每株可采插穗30~40个。用采自本试验采穗圃的插穗进行扦插育苗,当扦插苗苗龄达到4年时,苗高达30~40cm,根系长10~15cm,可以移苗定植。  相似文献   

20.
用已经审定的弥渡县云南松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混合种子实生繁殖的苗木嫩枝作为穗条做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浸泡和蘸根试验。经过L9(33)正交浸泡试验,极差最大的是因素A(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其次是因素B(浸泡浓度),极差最小的是因素C(浸泡时间),最好的组合是A1B1C1,即50 mg·kg~(-1)ABT 1号生根粉浸泡30 min,平均扦插生根率达到79.6%;蘸根试验中,ABT 1号生根粉各种处理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NAA各处理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IBA各处理差异不显著。扦插成活后移栽成活率可达到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