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1972年底,湖北省林业厅下达试建杉木无性系种子园建园技术研究课题,由省林科所主持,与崇阳县桂花林场共同承担。我们于1973年春定砧,一面建园,一面对建园中的技术问题开展了试验研究,经过10余年的努力,取得了良好效果,该项研究成果已获专家们的好评。 相似文献
2.
杉木种子园无性系的花期分组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省经子代测定入选的42个优良家系的母株进行花期观察的结果,以早、中花期居多,其早、中、晚花期组所占比例分别为40.5%、38.0%和21.5%。根据广东省气候条件,在小坑、大水口、乐昌林场第一代杉木种子园中,采用以早花期为主组配无性系,可达到早结果、多结果要求,嫁接3年可获得每公顷种子30.15~40.35kg,嫁接4年每公顷种子59.7kg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对龙泉市林科所杉木等1代种子园盛果前期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嫁接后第3-4年开始投产,第8-9年开始进入盛果期,产量一般稳定在75~120kg/hm^2各无性系间平均单株产量差异极显著,而重重复率达到57.96%-70.61%,同一无性系直冠形接株平均单株产量极显著高于盘冠形接株,差距达到3.5倍左右,并有随着树龄增加而扩大,而种子发芽率前者极显著高于后者,涩粒率前者低于后者,因此,选择遗传性优良的 相似文献
4.
5.
1987年,由部,省,地县四级在云南省马关县营建69.6hm^2杉木无性系种子园,株行距4m*5m(500株/hm^2)。1991-1993年间采用髓心形成层加套袋保法去顶嫁接,建立无性系种子园,尔后开展了一系列的管理,其主要技术育:解袋抹芽;松绑扶正等。本文对这些管理技术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杉木种源种子园种子产量和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在吉安市青原区白云山林场营建的我国第一个杉木种源种子园(面积15hm^2)于1990年开始投产后。每年所产的种子都用于江西及其它省区重点工程造林,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于本种子园在营建之初就考虑了影响种子园种子产量和质量的诸多因素.与现有其它杉木种子园相比,在种子产量和质量方面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1990-1997年,平均年产种量为39.45kg/hm^2,平均发芽率达52.05%,最高达78%,远高于我国杉木一级种子发芽率的标准(45%)。杉木种子如此高的发芽率尚未见诸报道。 相似文献
7.
杉木第二代种子园无性系产量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三明市郊国有林场杉木第二代种子园无性系产量测定,应用生产力指数的丰产性评价(PQI)和产量因子的聚类分析,115个无性系划分为4类:高产、中产、低产、极低产,其中高产无性系19个,产量占总产量的39-71%,并着重进行高产无性系的播种品质检验,初步评选出16个产量高、种子品质较好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8.
对杉木初级种子园进行适时合理疏伐,可使种子园的种子产量大幅度增产,按照无性系生长的差异每hm^2保留240~300株,300~360株对种子增产效果显著,疏伐后种子产量是疏代前11年的12.7倍,年平均每hm^2种子产量以达114.2kg。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为提高20世纪80年代后期营建的1.5代杉木种子园遗传品质和种子产量,以子代材积增益、当代种子产量均高为标准,选择用于成年种子园提质改造的优良无性系。经综合评价,选择出了靖大30、靖大35、广洋45等可用于杉木成年种子园提质改造的优良无性系20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开展优良无性系容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以高度17 cm、直径19 cm规格的容器,按体积比配置70%泥炭土、25%黄心土、5%珍珠岩的混合基质培育容器砧木苗,在砧木保留3轮底枝的部位进行嫁接,切接或舌接法培育2年生容器嫁接苗成活率达90%以上、苗高达93 cm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沙县官庄国有林场22年生的杉木第2代种子园为研究对象,对220个无性系进行系统测定,探讨了无性系生长、形质和结实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生长性状、形质性状和结实性状在无性系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且无性系的重复力值均较大;从220个无性系中综合筛选出丁74等35个优良无性系,各优良无性系生长量大、结实性状良好,22年生时的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值分别高达17.56 m、33.60 cm和0.803 35 m3,分别大于种子园中调查的220个无性系平均值的20.36%、17.73%和57.32%,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用作高世代种子园建园材料和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6.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乡土针叶树种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的南方17个省区,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不同产地的杉木个体在表型性状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项目组对不同育种世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表型性状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其中,对杉木第一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表明,杉木第一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的生长、结实、形质等表型性状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表型性状在家系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当距离阀值为3.5时,63个家系明显地被划分为4大类,当距离阀值为2.5时,可以进一步细分为8个亚类。第1大类包括14个家系,以来自湖北的家系为主;第2大类包括17个家系,以来自湖南和贵州的家系为主;第3大类包括17个家系,以来自广东和福建的家系为主;第4大类包括15个家系,以来自福建的家系为主。家系的分类与家系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说明根据表型性状对杉木第一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家系进行分类是可行的。家系的分类将为杉木优良材料的选择、育种群体的构建、人工控制授粉以及长期遗传改良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根据分类结果,对家系的变异系数进行合并后求平均值,发现不同类和亚类的变异系数值相差较大,不同亚类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16.2%~24.8%。来自湖北咸宁家系的变异系数较大,来自福建三明和建阳家系的变异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17.
用信息段和可见半面树冠雌球花法进行了杉木种子园雌球花数量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第5年龄段可作为信息段预测全株的雌球花数量,预测模型为:y=98.58+5.92x5(r=0.88)。两法以半面树冠雌球花法比较简单,外业工作量较小,预测全株雌球花量预测模型为:y=52.86+3.99x(r=0.79)。两种方法的预测精神蓍承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杉木是我国主要用材树种 ,目前 ,大规模的杉木人工造林 ,主要是采用实生苗造林方法。但实生苗造林所形成的林分分化明显 ,优良品质退化快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工杉木林的经济价值和推迟了工艺成熟期。采取优良无性系苗木造林可保持优良遗传品质 ,加快林木生长速度 ,提高林分质量、产量 ,从而提高林分的经济价值。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们在继续用杉木实生苗进行大面积人工造林外 ,还同时引进优良无性系杉木苗造林 ,并进行对比试验 ,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城南 3 0km的沙济镇林场 ,该地海拔在… 相似文献
19.
以杉木无性系结实系数为指标,评价杉木种子园无性系的结实能力,试图克服结实量指标的偏差因素,提高无性系再选择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无性系结实系数属高重复力指标,单株为0.335 ̄0.611,无性系为0.602-0.825,为中上等遗传控制。无性系间CV为13.28 ̄43.24%,无性系内CV为7.67 ̄33.75%,系间变异大于系内变异,结实系数可有效地应用于无性系再 相似文献
20.
杉木种子园子代优良无性系测定及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55个杉木无性繁殖品系的测定结果表明:无性系间在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上存在着显著差异。遗传力变化范围树高为0.389~0.771,胸径为0.169~0.703,材积为0.377~0.674。3个生长性状中,材积的变异系数最大,树高的变异系数最小。对树高、胸径和材积按10%的入选率进行单性状选择,树高遗传增益平均为4.27%,胸径平均为6.36%,材积平均为15.56%。与对照平均值比较,树高的遗传增益平均为8.09%,胸径的遗传增益平均为13.11%,材积的遗传增益平均为23.17%。经过选择能取得较高遗传增益的杉木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