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畜牧生产过程中我们讲经济效益,就是力争用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同等的经济效益,或是用同等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要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降低成本的目地在于提高经济效益,但降低成本不只是在投入上减少,产出上增加,有时投入增加而产出的增  相似文献   

2.
影响规模化养猪效益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规模化养猪经济效益的分析 (一)规模化养猪经济效益的理论分析 规模化养猪的经济效益大小取决于产出与投入的比例.产出比例与经济效益成正相关;投入比例与经济效益成负相关.经济效益=产出-投入,从这个式子可以看出:猪场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要做到产出最大,另一方面要做到投入最小.  相似文献   

3.
养羊业集约化经营是指通过规模、质量、效率、科技、人才等多种要素的集合来提高养羊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经营方式。今后我国养羊业的出路在于集约化经营。1优势集约化经营就是要利用现代技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通过技术、资金、土地、设备、人力、物资的投入实行专业化生产,达到获取较高劳动生产率,较高投入回报,较高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实现养羊业集约化经营具有以下八大优势。生产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用价格系数法评定养猪饲料营养成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在养猪生产中饲料能量的投入与产出、称之谓饲料的能量转化率,反映的是养猪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商品生产中饲料要购入,猪要售出,这种以货币为单位的投入与产出,就称之谓经济效益,体现的是经营水平.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养猪业,衡量经营的成败,最终归结为经济效益.影响养猪生产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但常占养猪支出50%以上的饲料支出却是经常起主要作用的一个因素.饲料成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就左右了养猪业的成本,从而对经济效益产生决定性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就多数饲料说,饲料价格大体能反映饲料营养价值,即物有所值,但并不总是严格一  相似文献   

5.
唐华娟 《兽医导刊》2013,(Z1):59-62
经济效益是衡量规模化养猪场投入与产出的一个尺度,如何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获得最佳的养猪经济效益,把猪群的饲养管理与饲料营养措施科学地组合应用,是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经济效益是指生产成果与劳动消耗之间的差额,即产出(收入)和投入(支出)之间的差额。提高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农业生产的规模有很大的关系。就养蚕生产而言,规模太小,面广分散,无足轻重,蚕农不愿增加投入。科学养蚕技术难以普及,经济效益差。反之,规模太大,投入增加,风险相应增大,如果技术、物资、设备和劳力跟不上,同样体现不出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只有在经营规模适度,各种投入都能充分发挥出其效能的条件下,才能获得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那么,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在农村普遍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条件下,什么是养蚕生产的适度规模呢?这里笔者通过对三台  相似文献   

7.
经济效益是衡量规模化养猪场投入与产出的尺度,经营者都希望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获得最佳的养猪经济效益。这时猪群的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疫病防控、品种的培育与选育科学地组合应用,是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要想实现养猪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应该想方设法,避免浪费、节约成本、降低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兰西县种猪场的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县农村养猪多以散养主,部分养猪户科技意识谈薄,致使养猪业出现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饲养周期过长的现象普遍存在。要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从科学管理人手,设法降低饲养成本。促使养猪生产获得一定效益,应推广的科学技术主要有: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茶树栽培经济效益的取得,是土壤、种质、气象以及各项栽培投入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定的土壤、种质、气象及茶园条件下,栽培经济效益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栽培技术投入。一方面与栽培技术质的因素有关,一方面与栽培技术量的因素,即各项栽培技术投入的数量及比例有密切关系。在茶叶生产实际中,对各项栽培投入数量的确  相似文献   

10.
经济效益是关系到一个产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好的效益就没有好的发展前途.衡量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是投入产出比,即投入多少,产出多少.像蚕桑生产投入产出比一般在1∶3.0左右,好的达到1∶3.8,差的也有1∶2.0.下面我就如何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谈点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市场变化迅捷,物价疯狂上涨,给我们的养鸡业造成很大的冲击。饲料费用是养鸡生产中最大的一项费用,约占成本的70%,要追求高的经济效益,就要保证低投入高产出,掌握好合适的投入产出比。这就要求养殖生产管理者要时刻根据市场原料价格的变化做出最优最适  相似文献   

12.
管三平 《中国蚕业》2006,27(4):37-38
经济效益关系到一个产业能否持续健康的发展,而衡量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是投入产出比,投入少产出多,就有效益;投入多产出少就没有效益。淳安县目前蚕业生产投入产出比一般在1∶3左右,好的达到1∶4。从表面上看蚕桑生产效益已经较好,但从现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情况和蚕桑生产实际来看,为提高蚕业生产经济效益还可采取以下措施。1推行大田种桑提高蚕业效益桑树立地条件好,桑树生长就好,则桑叶产量高、质量好,养蚕就能提高效益。近几年淳安县大力推行大田种桑,许多蚕农尝到了甜头,大田种桑可谓一举多得,既利于桑园灌溉抗旱提高桑叶产质量,又节省…  相似文献   

13.
任何物质生产部门都有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问题 ,畜牧业生产也不例外 ,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主要物质基础 ,在畜牧业投入中饲料占绝大部分。投入多少 ,才能使之得到充分利用 ,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个问题既涉及到畜禽本身的生产特性和要求 ,又涉及到畜产品和饲料市场的价格 ,是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何以最少的饲料消耗取得最多、最好的畜产品 ,这是畜牧业技术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根据各种畜禽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来确定合理的饲料投放量 ,使得饲料尽可能地被利用 ,而且使畜禽的…  相似文献   

14.
开展黄牛改良,发展肉牛生产对于加快农村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意义。每头改良牛比当地牛多收入500~700元,经济效益显著。科技投入,搞好改良,为明智与远见之举。为此,黄牛改良要抓好以下六点:  相似文献   

15.
农牧交错带种植模式与种养模式的能值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飞  林慧龙  常生华 《草地学报》2007,15(4):322-326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传统种植模式(模式Ⅰ)和种养耦合模式(模式Ⅱ)的资源利用、环境压力及生态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式Ⅰ相比,模式Ⅱ的化肥投入减少一半,工业辅助能投入比例降低32%,有机能投入比例提高31%,但经济投入却降低30%;净能值产出率提高2.65倍,环境负载率降低92%,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环境压力显著减小,可持续性指数提高31.25倍;阐明了引草入田、加入次级生产,实行草地农业的生态经济效益高于以籽实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的原理.  相似文献   

16.
李锦钰 《养猪》2008,(3):72
养猪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是在养猪生产中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养猪生产中投入和产出的经济分析,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一要有充足思想准备.养殖业不同于制造业,它从选址,圈舍建设、仔畜引进到育肥出栏,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肯定无经济效益.同时,生产投入也较大.近几年,国家、市、县各级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主要投入还是要靠养殖业主.以建一个300头养猪场为例,从开始建场到第一批猪出栏,大约需投资30万元左右.这就需要充足的思想准备,不能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18.
一要有充足思想准备.养殖业不同于制造业,它从选址,圈舍建设、仔畜引进到育肥出栏,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肯定无经济效益.同时,生产投入也较大.近几年,国家、市、县各级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主要投入还是要靠养殖业主.以建一个300头养猪场为例,从开始建场到第一批猪出栏,大约需投资30万元左右.这就需要充足的思想准备,不能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19.
实行茶树栽培投入优化组合,为茶叶生产优化管理提供一个半定量的指标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对于提高茶叶生产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理想的经济效益是养猪生产中追求的目标,对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何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养猪生产者面临的一个难题。笔者从适度规模养猪、优良品种、加强管理、做好防疫、掌握市场规律和人力资源管理6个方面进行了认真分析,养猪场只有把握好这6个方面,才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获得最佳的养猪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