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补催青是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补催青需加强催青蚕种的黑暗处理、温湿度的调节,尤其是补湿是补催青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采用对催青蚕种在不同胚子发育时期离开催青室,然后再作补催青及自然催青处理,结果对蚕种的孵化率及蚁蚕生命时数有很大影响。其中己4胚子离开催青室后自然催青的,孵化率最低,只有90.97%,最高二日孵化率只有89.25%;己4胚子蚕种离开催青室后作补催青的孵化率高于前述成绩,且离开时间短成绩优。己3胚子蚕种离开催青室的,成绩优劣趋势亦同于己4胚子蚕种成绩,只是各相应成绩高于己4胚子成绩。蚁蚕生命时数的成  相似文献   

3.
加强催青后期管理 确保蚕种孵化齐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补催青工作的重要性,介绍了提早装收蚁袋的时期、黑暗保护的时间与方法以及催青室环境的控制、收蚁前的技术处理的方法。即:补催青室一代杂交种(散卵)数量多的,可于转青前2d开始装收蚁袋。蚕种上午转青不齐,于当日18:00进行黑暗保护的,需黑暗60h,才能使一日孵化率达到95%以上;补催青时温度要均匀,收蚁时要提前加温、补湿,按时收蚁,确保蚁体强健。  相似文献   

4.
陈大志 《蚕桑通报》2009,40(3):54-55
补催青一般是县(市)蚕桑科技业务部门统一进行蚕种催青至转青后,及时将蚕种分发给各小蚕共育户或小蚕饲养农户,再由农户按蚕种对温湿度、空气的、光线等气象要素的生理要求,以及生产上的要求.继续进行孵化前处理的过程。蚕种补催青关系到小蚕孵化能否齐一,孵化率是否高,蚁体是否健壮,收蚁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这也是养好小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搞好蚕种补催青 提高一日孵化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晏君 《四川蚕业》2008,36(3):36-36
针对我县蚕区养蚕比较分散的情况,次多数乡镇是将蚕种直发给养蚕户自行补催青收蚁。由于层层分发蚕种工作量大,加之运种路程较远等原因,往往提早发种。这就需要搞好蚕种催青后期的技术处理。下面谈谈如何搞好补催青,提高一日孵化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蚕种出库催青是蚕桑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蚕种孵化率的高低,蚕体的整齐度、强健度。近些年来,我省由于催青工作人员新旧更替、对蚕种出库和催青技术管理弱化,催青技术事故时有发生。笔者在此谈谈蚕种的出库与催青技术管理。   1、蚕种出库   1.1 正确确定出库适期   蚕种出库、催青适期依据是桑树发育情况,结合当地气象预报及参考历史资料,另外还应避开农田用药和农忙。从桑树发育确定,晚生桑以开放3~4叶,早生桑以开放4~5叶为催青适期。我省各地蚕种出库略有差异,见表1:  相似文献   

7.
四档催青(黑暗处理)箱结构及特点:高165cm,上下分四个档,三档用于挂收蚁袋,一档留作调整横杆用,上下每档间隔距离为37cm;宽58cm,可放两杆,86cm可放三杆,长度120cm,顶及两侧用胶合板封闭;背面、底面可用木条隔开一定距离,以利于通风;前面用合页门,可用木板封严,黑暗时底和背面用黑布封闭即可;春季、晚秋温度低时,蚕种可放上三层,夏季温度高时可放下三层,上下温度悬殊时可上下调整横杆。  相似文献   

8.
一日孵化率的高低除了蚕种内在因素与冷库处理外,还与推广部门领种、催青、发种和农户补催青等环节直接相关.近几年富阳市蚕种孵化率一般在95%以上,其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补催青一般是县(市)蚕桑科技业务部门统一进行蚕种催青处理后,把蚕种在孵化前一天(转青期)分发到各小蚕共育户,各小蚕饲养农户再按照标准的四大环境要素要求继续进行孵化前处理的过程。蚕种补催青是小蚕孵化的前奏,是收蚁工作开始的前提,也是养好小蚕的基础工作。做好蚕种的补催青工作,是确保孵化齐一,数量充足,促使小蚕体质强健的一项关键性技术。  相似文献   

10.
家蚕一代杂交种经过催青技术处理后的转青卵分发到各地以后,在共育室内到孵化收蚁前这一阶段,仍按一定标准的温湿度等条件进行合理保护的过程称为补催青。这一阶段的保护工作做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蚕种一日孵化率和蚁蚕体质强健性,以及今后发育整齐度。  相似文献   

11.
<正>蚕种催青是把活性化后的蚕种或经过人工孵化处理后的蚕种,人为提供合理的温度、湿度、光线、空气,使胚胎健康发育,直至孵化的技术处理过程。在实际生产中,根据催青场所的不同,催青可人为划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标准催青阶段,即蚕种出库至转青阶段,一般在专用催青室进行;第二阶段为补催青阶段,即从转青到收  相似文献   

12.
<正>一代杂交种的一日孵化率直接关系到蚕农饲养的成绩与操作方便的程度。一日孵化率的高低,除了和蚕种生产技术操作与冷库处理直接相关外,还与我们蚕桑生产部门和农户对蚕种的处理有很大的关系。要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首先要做好四方面的基础性工作,然后抓住领运种、催青、发种及补催青四个重要环节,推广推迟一日收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1家蚕补催青的含义和重要性 家蚕补催青是指经过催青技术处理后的转青卵分发到各地蚕农后,至孵化收蚁前,仍按一定的温湿度条件进行合理保护的过程.这一阶段的保护工作将关系到蚕种一日孵化率的高低,以及蚁蚕体质强健和蚕儿发育的整齐度.  相似文献   

14.
蚕种的补催青收蚁,通常采用纸包收蚁和网收法。传统方法摊种麻烦,费工、且不易将种粒粒摊平,稍有不慎还会将蚕种泼撒掉。蚕卵孵化后,蚁蚕容易四处逸散,采用画黑框效果不理想,用防僵粉堆圈又费工。使用收蚁袋进行补催青收蚁,既安全、快速,又能将蚕种能粒粒摊平,方法简单,可减少收蚁操作过程中对蚁蚕蚕体的伤害和损失1%以上。有利于补催青,可提高一日孵化率2个百分点,提高小蚕共育的工效60%,为小蚕规模化共育开辟了新路,张种可提高单产2kg。我镇从1998年开始推广应用收蚁袋,10年共推广了50万个,在全县起到了试验示范作用,全县现已普及使用收蚁袋达发种的60%以上。得到了广大蚕农的好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我站的催青室蚕种发放面广 ,涉及 9个乡镇 30 0个行政村 ,既有水乡平原 ,又有丘陵山区 ,东西部在饲养规模、水平、操作习惯及观念上相差极大。蚕种催青发放工作既要照顾到地方特点 ,又要考虑到补催青工作和收蚁方便 ,还要确保一日孵化率高 ,因此催青技术处理和管理上要求较高。1 严格掌握温湿度标准1 1 春期催青温湿度的掌握  春期一般第 11d发种。戊3 前 2 2℃ ,干湿差 2℃~ 3℃ ;戊3 后 2 5℃ ,干湿差 1℃~ 2℃。但在出库后第一天、第二天的温度 ,可以根据发种日期与胚子情况作适当调节 ,一般掌握 19℃~ 2 0℃ ,用此温度保护 ,能使…  相似文献   

16.
孙佳惠  于廷高 《蚕学通讯》2000,20(1):27-28,30
以前,普遍推行普通催青技术,主要依靠人工气象调节进行技术处理,工作强度和难度大。为改进催青技术,提高催青质量,促使孵化齐一,孵化率高,蚁体强健,三台县丝绸公司和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研制了微机智能测控自动化催青设备,用于省内有关县、市蚕种催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项技术报告于后。1 微机智能调控自动化催青设备组 微机催青系统由单片机,测控箱(两者合成控制柜),空调器,负离子补湿器,温、湿传感器,电脑打印机等部份组成。2 微机智能测控催青机理 首先把催青中各阶段胚子发育所需的温、湿度及光照标准编入…  相似文献   

17.
张圆  丰蓓 《蚕桑通报》2009,40(2):52-53
蚕种催青到即将孵化时,可以用沼气灯感光收蚁。催青室内完全黑暗,把蚕种纸摊开,平放在距离沼气灯60~70cm处,然后点燃沼气灯,照射蚕种1h时左右,一张蚕种就可出蚁一大半,未孵化的在第2天用同样的方法重复照射一次,则可基本孵化完全。  相似文献   

18.
我县 1995年开始相继引进了菁松×皓月、黄海×苏青、苏镇×春光、苏菊×明虎、871× 872五对家蚕新品种。 2 0 0 1、2 0 0 2年新品种发种量分别占总发种量的 80 %、88% ,总孵化率均达 95 %以上。为了进一步探讨这几对新品种的催青技术 ,提高催青质量 ,确保孵化率达到预期效果。我们认为在执行简化催青标准的基础上 ,应着重抓好以下三项措施。1 处理好关键胚子丙2 、戊3 、己3 及己4胚子是催青关键胚子。1 1 调节好起点胚子  丙2 胚子是催青加温的起点胚子。起点胚子是否齐一 ,对孵化齐一程度有很大影响 ,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因品种、场…  相似文献   

19.
提高滞育卵冷藏漫酸孵化率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总结近几年国内外同行及本单位对滞育卵人工孵化的研究试验和实践,探索出提高滞育卵冷藏浸酸孵化率的部分技术要领,认为二化性品种滞育卵进入滞育时间在20日以内,采取浸酸—冷藏—浸酸形式,如冷藏时间在40天以上,配合补催青黑暗处理,其孵化率基本可达到生产上的要求,且对蚕体体质无不良影响,如冷藏时间在50天以上可在生产上放心使用。  相似文献   

20.
王明霞  陈婧 《江苏蚕业》2000,22(4):59-60
因秋蚕催青期间温湿度条件非常适宜曲霉菌的生长发育,故生产上经常出现蚕种卵面长出霉菌的现象,往往使蚁蚕因感染曲霉菌而大批死亡,甚至还造成霉死卵而不能孵化,严重影响生产。为了控制危害,我们在近两年来反复做了福尔马林处理转青卵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蚕品种:青松原蚕l.2试验方法:分别设置2%甲醛、1%甲醛0.5%甲醛、清水和不处理对照共五个区,每区0.2克蚕卵,每区设三个重复,将转青卵分别浸渍其中30分钟,清水漂洗、晾干;调查其孵化率、生长发育、产茧量、制种成绩等,分别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