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超效率DEA方法的中国粮食生产效率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15年我国粮食实现了十二连增,但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粮食生产效率并未呈现显著正向增长,反而出现了较大波动。2016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所减少,但粮食生产效率反而有所提高。本文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三大区域和31个省级行政区的粮食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发现我国粮食生产存在效率较低、生产要素投入冗余或不足、粮食生产要素配置未能达到最优配置等问题。超效率DEA投影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投入要素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投入严重不足,耕地红线问题需要被高度关注。保障我国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需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粮食平衡区"横向协调机制;除经济直补外适当考虑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协调和补偿,探讨实施粮食虚拟水战略;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实现对农业劳动力不足的补充和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升;优化粮食生产要素配置,促进粮食产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13,(8):22-23
眼下正是"粮补"发放时节,粮补全称粮食直接补贴,是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我国粮食直补政策从2004年起全面实施以来,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同和肯定,同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倒逼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定民心等方面意义重大。粮食直  相似文献   

3.
2004年以来,吉林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扶持力度和农产品市场价格回升三大机遇,克服了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取得了粮食生产近年来少有的好形势。根据该省农委对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的理论测产和综合分析,2004年粮食总产量在255亿kg以上,比2003年增产29.5亿kg以上。据吉林省农委分析,实现粮食产量大增的因素共有5个。 1.粮食种植面积增加。2004年吉林省农业生产是在政  相似文献   

4.
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保持主产区粮食持续生产能力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天下第一粮仓"吉林省榆树市解剖麻雀式调查研究,分析在新形势下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状况、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根据近些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提出了促进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科技》2014,(7):30-33
<正>1999~2003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4年连年减少的危机,粮食总产量从1999年的5亿吨下滑至2003年的4.3亿吨。在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关键时点,科技部联合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与主要粮食生产大省,果断启动了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一次大规模会战——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科学》2004,(9):15-16
目前,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江西省召开了粮食产业化座谈会,农科院、粮食主管部门负责人、粮食生产大户和粮食龙头企业等的主管人士认为,在新的粮食生产供需情况下,今后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将出现八个新动向。  相似文献   

7.
1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使农业有了新的转机。2004年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了加强,粮食生产出现了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出现了较快增长.粮食生产扭转了自1999年以来连续五年下降局面,总产量达到4695亿kg,比上年增产388亿kg,增率9%,是建国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比上年增加314元,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相似文献   

8.
促进福建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若干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是缺粮省份,除口粮能够基本自给以外,饲料粮、工业用粮需要大量外调.长期以来,由于粮食品种单一,品质不高,生产规模小,管理粗放,导致粮食生产效益低下.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粮食持续几年丰收,出现了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局部地区出现了结构性的粮食剩余.我省也不例外,粮食出现了大量的压仓现象.积压的粮食主要是劣质粮.因此,我省在加大发展优质粮食,实行优质优价的同时,还必须扎扎实实地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努力扩大规模经营,发展加工业,提高农民种粮经济效益,促进我省粮食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2004年,我国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以来,各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履行粮食生产、流通和储备责任,粮食工作总体情况较好。但是,随着国内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一些地方存在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流通、过度依靠中央的现象,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有待进一步加强。为加快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国务院提出了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0.
王梅 《农业展望》2013,9(5):50-54
用翔实的数据讴歌了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连续9年取得的辉煌成就。粮食生产"九连增"不仅为应对国际经济衰退、满足国内粮食需求、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粮食"九连增"背后,中国粮食安全仍面临隐忧。一是玉米连获丰收,需求趋缓,价格承压;二是大豆进口数量激增,供求严重失衡;三是片面追求高产导致农田污染严重等。最后,提出有益于确保中国粮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成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由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3大平原12个粮食主产省人民政府于2004年共同启动实施的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为进一步明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2004~2014年实施期间取得的成效,该研究从"一田三区"(高产攻关田、核心试验区、技术示范区、技术辐射区)增产增收成效、关键技术创新、重要成果和组织管理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项目实施对河北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所提供的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2004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取得了总产增量和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的成绩,扭转了粮食播种面积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为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发展粮食生产,最近,农业部出台了《关于2005年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全文如下: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犤2005犦1号)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努力实现今年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现提出如…  相似文献   

13.
2003—2013年连续11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三农"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多项惠农政策。2004—2012年连续9年粮食增产的事实充分证明了惠农政策的实效。与此同时,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农业劳动力数量与质量下降、耕地面积缩减及质量下降等问题威胁中国粮食生产。未来,在粮食及畜产品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粮食生产将面临新的挑战,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态势。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粮食生产现状及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苏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在国家粮食供给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江苏粮食生产及增产潜力对指导粮食生产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有重要作用.对2009年粮食生产情况进行分析表明,江苏地区的粮食生产在全国地位优势突出,科技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生产方式向现代化、集约化转变,从品种、耕作制度、施肥结构、自然灾害、推广体系等方面分析了限制增产的因素,指出了从单产、品种、田间管理、区域优势等方面挖掘增产潜力的措施,提出了促进我省粮食增产的途径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朱俊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256-6259
根据2004~2007年湖北省各县级行政单位粮食生产与需求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了湖北省粮食生产和粮食需求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而讨论湖北省粮食供应能力。结果表明,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湖北粮食生产在2002年以前有明显萎缩,2004年以后粮食生产规模和商品粮供应能力逐渐恢复增长,预计2020年湖北可向国家提供1310.00万t商品粮,成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核心省区。  相似文献   

16.
<正>本报讯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2015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2015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保持2014年水平不变。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2015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比较效益、国际市场价格和粮食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15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保持2014年水平不变。据了解,2004年,我国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收购价格,粮食价格由市场形成。2004年、2006年起国家在主产区分别对稻谷、小麦两个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2008  相似文献   

17.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约75%的粮食产量和80%左右的商品粮,其粮食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整体产能,在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2006—2016年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对比分析研究的方法,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单产、主产区省际差异等多个角度对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并对其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挖掘。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中"粮食大省、经济弱省、财政穷省"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粮食生产中仍存在产销区利益分配失衡,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科技贡献不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粮食主产区北移加剧了资源约束和灾害风险,化肥和农药过度使用造成主产区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以及粮食主产区省际间粮食生产水平差异大等问题。因此,提出加速向粮食功能区转变,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土地流转和推动适度规模经营,落实农业发展新理念,加大利益补偿力度增强主产区种粮的积极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营体制等方面论述了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困境;从发展水土保持生态学、推进"科教兴粮"战略,提高土壤质量,深化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粮食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9.
1粮食生产形势分析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又获丰收。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亿t,比2011年增加1836万t,增长3.2%。我国粮食生产实现"9连增",9年累计增产粮食1.5905亿t,相当于2003年粮食总产量4.3070亿t的36.93%,平均每年增产1767万t。其中2007~2012年连续6年超过5亿t,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在5亿t以上,开始接近6亿t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0.
对桂北缺粮山区三江县粮食生产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根据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和向非农行业、新兴产业转移,农村种田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妇女化、低龄化趋势和出现双季稻改单季稻、农田搁荒等现象,提出在新形势下应采取稳定粮食用地、重点抓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吨粮田"建设,实行良田良制良种良法相配套,大力推广多熟制、"双杂"优质组合、轻型高效粮作技术及其集成创新技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总产和劳动生产率;恢复发展糯稻、马铃薯、油菜等粮食及肥田作物生产,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增强粮食生产发展后劲等技术对策及有效措施,以提高山区粮食自给率,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