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江淮1号’、‘江淮2号’杨为试验材料,‘I-69’杨为对照,研究水胁迫下3个杨树品种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3个参试品种在W3(浅度积水,土壤水分过饱和)处理下,60 d后高生长量表现为‘江淮2号’杨>‘江淮1号’杨>对照‘I-69’杨,盆栽苗木保存率分别为40%,33%和25%;W2(无积水,土壤水分完全饱和)、W3淹水处理下,‘江淮1号’杨、‘江淮2号’杨的苗生物量明显大于‘I-69’杨;W3处理下‘江淮2号’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糖量变化幅度最小,且数值均明显低于‘江淮1号’杨和‘I-69’杨,‘I-69’杨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幅较‘江淮1号’、‘江淮2号’杨大.3个杨树品种叶绿素在W3处理下60 d后的含量分别为‘江淮2号’杨(3.61 mg/g)>对照‘I-69’杨(3.36 mg/g)>‘江淮1号’杨(3.27 mg/g).采用数据处理软件及隶属函数法,对几个杨树品种的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淹水胁迫处理期间‘江淮2号’杨、‘江淮1号’杨比对照‘I-69’杨表现出较强的耐涝性,适合在安徽省江潍、沿淮、湖泊等地势低洼处造林.  相似文献   

2.
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Marsh.)是北美的一个重要杨树种,69杨(P.deltoid-es CV.‘I-69/55’或者 P.deltoides CV.‘L-ux’是意大利从美洲黑杨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良无性系。各国杨树育种工作者用美洲黑杨与欧洲黑杨杂交培育出许多欧美杨品种,也用美洲黑杨与青杨派树种杂交培育出不少品种。近年来,一些国家对美洲黑杨与青杨派树种的杂交尤为重视,如比利时、新西兰等国用美洲黑杨与毛果杨(P.tricoca-pa)、滇杨(P.yunnanensis)等杂交,选出了一些较好的无性系。我国青杨派树种的种类多,分布广。育种工作者曾用小叶杨(P.simonii)、青杨(P.cathayana)等与欧洲黑杨(P.nigra)  相似文献   

3.
人工林场杨木材性质与生长培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以生长在 3种长江滩地类型 (江滩、洲滩、湖滩 )、3种栽植密度 ( 3m×4m ,4m× 5m ,5m× 6m)下的3个品系速生人工林杨树木材 [欧美杨无性系 72杨 (Populus×euramericacv.I -72 58) ,美洲黑杨无性系 63杨(P .deltiodescv.I-63 51 )和 69杨 (P .deltoidescv.I-69 55) ,以下简称 72杨 ,63杨 ,69杨 ]为对象 ,深入地分析了人工林杨树木材材性与生长培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 1 )品系对滩地杨树木材材性有较大的影响。安徽新洲洲滩和湖北黄洲江滩上生长的 63杨 ,湖南沅江湖滩上生长的 72杨纤维长度最长 ,微纤丝角最小 ,导管比量最大 ,方差分析表明 :72、63、69杨微纤丝角和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均达显著和极显著。 ( 2 )滩地类型对72、63、69杨木材材性都有或大或小的差异。方差分析表明 :63杨、69杨微纤丝角、基本密度、抗弯强度和干缩率差异显著 ,说明 63杨和 69杨受滩地类型影响较大。 ( 3)栽植密度对 72、63、69杨木材材性的影响因材性指标的不同而不同。对 72、63、69杨来讲 ,栽植密度越大 ,微纤丝角、导管比量增大 ,纤维长度、木纤维比量、木射线比量都减小 ,基本密度、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也越小。方差分析表明 ,72杨和 69杨受栽植密度影响较大 ,63杨受栽植密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四个杨树品系夏季光合作用日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种(品系)选择和栽培措施的制定是农田防护林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I-69’、‘I-72’、‘I-63’、‘南林895’这4个在沿淮地区防护林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杨树品系的光合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从光合能力的差异来看,无论是日最大净光合速率还是日均净光合速率4,个品系中的排列顺序都是:‘南林895’>‘I-69’>‘I-63’>‘I-72’。这说明‘南林895’较其他3个品系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从影响光合作用的有关生理生态因子来看,4个品系的光合能力强弱与蒸腾作用、叶表面温度、细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等生理生态因子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在各生理生态因子中蒸腾速率对4个杨树品系光合作用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叶面温度,而细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相对较小。通过对这些光合生理学特性的分析,为沿淮地区农田防护林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代,意大利育出世界著名速生抗病杨树良种Ⅰ-214(Populus×eur.CV.‘Ⅰ-214’)。五十年代育出Ⅰ-69/55(P.deltoides Barta CL.“Lux”Ⅰ-69/55),Ⅰ-72/58(P.×euramericana CL.“San Martino”Ⅰ-72/58杨)。七十年代罗马农林研究中心育成路伊莎(P.×euramericana CL.‘Luisa Avanzo’)与西玛场(P.×euramericana CL.‘Cima’)。并提出路伊莎杨是当前取代Ⅰ-214杨的最佳速生抗病良种。 1979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由意大利引进路伊莎杨等14个品种,并从1980年起与各省协作开展了多点引种和区试研究。1986年,河北、山东、山西、江苏、河南分别进行了省内引种鉴定,各省共造试验示范林1500亩,推广面积3000亩,预期1990年推广面积将达到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6.
欧美杨新品种抗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检验已培育出的适于我国华北地区生长的一批欧美杨新品种(以鲁克斯杨P.delt-oides cv‘Lux’(ex.I-69/55)简称69杨为母本,欧洲黑杨及其变种为父本)的抗寒性,进行了2年(1988~1989年)的抗寒实验。实验用自然低温冷冻、人工低温冷冻、苗木失水试验和冷冻后生长恢复试验四种方法,对欧美杨新品种及对照I-69杨和I-214杨的抗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是欧美杨新品种抗寒性极显著地高于母本I-69杨,接近或稍高于我国黄河流域广为栽培的I-214杨,遗传了父本欧洲黑杨的抗寒能力。实验为欧美杨新品种的栽培范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生长在长江 3种滩地类型 (江滩、洲滩、湖滩 )、3种栽植密度 ( 3m× 4m ,4m× 5m ,5m× 6m)下的 3个品系人工林杨树木材 [欧美杨无性系 72杨 (Populus×euramericanacv .Ⅰ - 72 / 58) ,美洲黑杨无性系 63杨 (P .deltoidescv .Ⅰ - 63/ 51)和 69杨 (P .deltoidescv .Ⅰ - 69/ 55) ]为对象 ,探讨了不同培育措施下人工林杨木旋切单板、胶合板质量。结果表明 :长江滩地 72、63、69杨生材旋切均能获得较低的单板厚度偏差和背面裂隙率与较高的胶合强度 ,但不同培育措施对胶事板的胶合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 0 .0 5检验水平下 ,72、63、69杨 0 .0 1mm厚对单板背面裂隙率和胶合强度差异不显著 ;滩地类型对 72、63、69杨单板背面裂隙率影响不显著 ,对胶合强度影响均达显著 ;栽植密度对 72杨单板质量和胶合强度影响较显著 ,对 63、69杨单板质量影响较显著 ,对胶合强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人工林杨树木材性质与单板和胶合板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生长在3种长江滩地类型(江滩、洲滩、湖滩)、3种栽植密度(3m×4m,4m×5m,5m×6m)下的3个品系人工林杨树木材[欧美杨无性系72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I-72/58),美洲黑杨无性系63杨(P.deltoides cv.I-63/51)和69杨(P.deltoides cv.I-69/55)]为对象,深入地分析了人工林杨树木材材性与单板和胶合板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2、63、69杨木材旋切和制胶合板均能获得较低的单板厚度偏差和背面裂隙率及较高的胶合强度.72、63、69杨单板厚度偏差与解剖性质中的纤维宽度、导管比量、木纤维比量在0.01水平下相关极显著,与纤维长度、胞壁厚度、壁腔比、腔径比、导管长和木射线比量在0.05水平下相关显著;单板背面裂隙率仅与胞腔直径在0.05水平下相关显著,与其它解剖性质相关不显著;胶合板的胶合强度与解剖性质相关最密切,其中与纤维长度、纤维宽度、胞腔直径、胞壁厚度、壁腔比、导管长、导管弦向直径、微纤丝角、导管比量、木射线比量在0.01水平下相关极显著\.与木纤维比量在0.05水平下相关显著.72、63、96杨木材单板厚度偏差和单板背面裂隙率与木材化学性质(pH,酸、碱缓冲容量)之间的关系不密切;胶合板的胶合强度与边材pH值在0.05水平下相关显著,与心材pH值以及心、边材的pH均值达到0.01水平相关极显著,与木材的碱缓冲容量在0.05水平下相关显著.72、63、69杨木材单板厚度偏差和胶合强度与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关系不密切;单板背面裂隙率与木材抗弯弹性模量在0.01水平下相关极显著,与气干密度在0.05水平下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 1972年我国出席七届世界林业会议代表团从意大利带回两个美洲黑杨(69,63),两个欧美杨新无性系(72,45),由原中国农林科学院引种组分别在本院和南京林产工业学院繁殖,其中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在江苏泗阳县试种初步成功。为了确定这四个新无性系在我国推广范围,1978年我们采用江苏省泗阳县林苗圃繁殖的种条,在40个试验点进行统一测试。1980年秋林业部造林司在湖北、河南、安徽等省的50个县扩大区域造林试验。一、试验材料来源及遗传性状分析 1.鲁克斯杨(Populus deltoides Bartr.CL.‘LUX’I-69/55)是意大利杨树研究所1952年由美国伊里诺斯州的马萨克引入的美洲黑杨种子中选育出来的。 2.圣·马丁诺杨[P.×euramericana(Dode)Guinier.CL.‘SAN MARTINO’I-72/58]是意大利杨树研究所从成年杂种欧美杨自然授粉种子中选出。 3.哈佛杨(P. deltoides Bartr. CL.‘HA-  相似文献   

10.
以信阳市淮滨县苗圃对比试验林和金光公司丰产林基地的不同杨树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1年生、5年生和10年生林分树高、胸径和抗病虫害能力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69、I-72杨苗期和早期(1~5年生)表现平稳,中后期长势和生长量表现越来越好,I-72杨比I-69杨表现更佳;5~10年生时I-72杨的生长量是I-69杨的110%左右,但二者抗逆性较差,易染病虫害。I-69、I-72杨适应信阳地区土壤、气候条件,可在河、湖、渠、港等堤岸边作为防护林大面积栽植;中林46杨、2000系列杨、107杨在信阳地区仅前1~5年生时表现较好,适合3~5 a短期轮伐利用。  相似文献   

11.
引言在世界杨树人工林中,黑杨派的面积约占90%以上。从五十年代后期,我国陆续从国外引进许多黑杨派的无性系,如Ⅰ—214杨,沙兰杨、P-15A、I-69杨、I-72杨、I-63杨和I-45杨等,并巳成为我国华北、中原和南方平原地区的主要栽培品种。然而,多年实践证明,许多黑杨派无性系的造林成活率较低。据调查,河北省卢龙县1979年秋至1980年春,分别在16个地点栽植了5万株沙杨,平均成活率只有10.1%;南方型的黑杨派无性系,据孟昭和同志的资料,I-214杨的造林成活率为100%时,I-72杨为59.4%,I-69杨为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全世界黑杨派杨树主要有2个种,即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和欧洲黑杨P.nigra,而中国只有新疆阿尔泰地区有欧洲黑杨分布,美洲黑杨却没有天然分布。上世纪70年代从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引进100多个黑杨无性系,其中3个表现最为优异的品种‘Ⅰ-63杨’、‘Ⅰ-69杨’和‘Ⅰ-72杨’的成功引种栽培,大大促进了杨树速生丰  相似文献   

13.
<正> 为选择适宜中亚热带平原湖区栽培的优良速生杨树品种,1977年元月,我们从南京林学院引进了黑杨派六个新无性系。通过七年的引种试验,认为其中有三个无性系:I-63、I-69、I-72是较好的品种。现已在洞庭湖区造林10.5万多亩,普遍生长良好。一、试验材料引进的六个无性系是:I-214、I-45、I-72、I-63、I-69和加龙杨。与此同时进行试验的还有欧美杨I-455、北京杨、小黑杨、吉林1号杨等无性系。二、引种地区的立地条件试验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6.7℃,极端最  相似文献   

14.
本材料是意大利向国际杨树委员会1975年召开的第十五次会议上的报告,下述无性系中的一些品系尚在试验阶段,有些已用于生产。 1964年,Marssonina brunnea真菌传入意大利后,造成严重的杨树叶病害;因而希望能选育出一批有抗病能力的杨树无性系,这是因为,虽然化学防治病害效果明显,但对一些感性强的品系危害太大,在选育中也要考虑到对其他病害的抗性及所有特点,使无性系更利于生长。这里介绍的无性系有: a.北美杨(Populus deltordes)无性系: I-63/51、I 72/51、I 77/51和I-69/55; b.与本树种密切相关的杂交杨:I-72/58; c.欧美杂交杨(加拿大型):I-BL、ICB2和I-37/61;  相似文献   

15.
文章着重从木材密度和纤维形态方面对I-69、I-72、I-63杨等10个杨树品种的成熟林木材材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I-214杨外,其它9个品种的木材气干密度均在0.4g/cm~3以上;10个品种的木材纤维长宽比和壁腔比均高于35和低于0.48,且纤维长宽分布频率均匀,能够满足造纸原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杨树病毒病的花叶类型,国外都先后报导在细齿杨(P.xeuramericana serotinaHart),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Marsh)上发生。近来随着美洲黑杨无性系优良速生品系,如哈佛 Harvard(I-63/51),勒克斯 Lux(I-69/55),翁达 Onda(I-72/51)等的繁殖推广,病毒病就显得甚为突出,当前欧洲杨树育种,首先把抗病毒因素作为目标,此种明显“花叶”除表现在黑杨派杨树上外,也在青杨派杨树上发生,在欧美杨无性系上甚为常见。无性系中尤以“哈佛”(I-63/51)最感病,降低生长量  相似文献   

17.
1977年,汉寿县林科所引进黑杨派六个无性系,经过栽培试验,从中选出了适于南方生长的三个品种,即欧美杨72P.Xeuramericana cvsan martino I-72/58;美洲黑杨63 P.beltolbes cv H'arvard I-63/51;美洲黑杨69 P.belto-lbes cv lux I-69/55。三个品种目前已扩大到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湿润亚热带平原地区,充分显示了良种优势。但随着杨树的发展,如何从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目标出发,研究各  相似文献   

18.
<正> 一、问题的提出杨树是我国平原绿化的重要树种之一。二十年来,我国林业工作者培育和引进了大量杨树新品种和无性系,并已推广试种。在华北、中原地区推广的有沙兰杨、I-214杨;在江苏、湖南、湖北和山东等部分地区推广的有I-72杨、I-69杨、I-63杨等。以上5个品种均为速生品种,深受群众欢迎。但它们也有不足之处,即造林成活率低。据调查,河北省  相似文献   

19.
<正> 本期着重介绍辽宁、河北和山东3省的育种专家用南方型的美洲黑杨I-69杨、I-63杨和I-72杨(详见本刊2003年第1期“杨树品种介绍(三)”)及北方型美洲黑杨、山海关杨为亲本,进行人工杂交和选育获得的几个杨树优良品种。由于父母本南北亲缘较远,其杂种优势比较明显,这些品种有的已在我国大面积推广,他们的特点是兼有南方型美洲黑杨的速生性和北方型美洲黑杨山海关杨的抗寒和抗旱性。  相似文献   

20.
黑杨派杨树新无性系物候期及生物学特性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杨派杨树I-63杨和I-69杨人工杂交获得的优良单株LH04-13,以I-69杨、I-63杨、南林895、中石7号杨等为对照营建试验林,观测研究各无性系萌芽展叶、生长、封顶落叶、开花结实等物侯期及生物学特性适应性、抗逆性等,以期为杨树无性系的选育及造林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