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鱼良种繁育体系研究报告贺端澎,陈淑群,陈世琪,胡迪光,曾新民,黄仕模我国家鱼人工繁殖于1958年获得成功,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我县从1964年开始人工繁殖鱼苗,至今已有28年,以前我县各鱼苗繁殖场的亲鱼均来自自繁自养,没有经过选种和定向培育,存...  相似文献   

2.
1958年我国首次突破家鱼人工繁殖大关以来,全国各地利用人工繁殖手段取得了大量的家鱼苗种。人繁具有花钱少,效益高、鱼种纯、方法简便,深受欢迎。然而,由于各地制种单位忽视了亲鱼的选择和饲养管理,导致人繁鱼种发生“退化”现象。1933-1985年我们承担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下达的“长江白鲢原种与人繁白鲢差异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我县自六四年家鱼人工繁殖成功后,经过十年努力,到七三年全县鱼苗已基本自给。结束了我县到江河捞卵、采购鱼苗的历史。目前,我县已具有年生产五亿多万尾鱼苗的能力,除满足自己放养外,还支援了邻近县市一大批苗种。但是,在连续几年家鱼催产率较高的情况下,八四年却出现下降的局面(见表一)。我们初步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4.
提高家鱼人工繁殖孵化率的综合技术在家鱼人工繁殖中,孵化率(也称出苗率)是指受精卵培育成鱼苗的比率。因此,如何提高孵化率是获得人繁效益的决定性工作,也是对亲鱼成熟率、催产率、受精率的检验、总结、巩固和发展。我们对提高家鱼人繁孵化率作了不断的努力和改进,...  相似文献   

5.
家鱼人工繁殖鱼苗已有二十七年历史,人工繁殖生产的鱼苗,已逐渐成为淡水养鱼苗种的主要来源。而人工繁殖鱼苗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亲鱼。众所周知,培育优良的成熟亲鱼是人工繁殖的首要物质基础,也是家鱼人工繁殖的决定性一环。  相似文献   

6.
自我国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以来,这门技术在全国迅速推广。现在各地鱼苗主要来自人工繁殖。但已发现,人工繁殖的家鱼鱼苗的生长速度没有野生的生长快,原因之一就是某些生产单位,采用的鱼往往是“同胞兄妹”,或者亲缘关系很近的,用这样的亲鱼生产出来的鱼苗品质较差、生长较慢。  相似文献   

7.
1958年家鱼人工繁殖的成功,结束了依赖天然鱼苗养鱼的被动局面,开辟了淡水养鱼的新纪元。近30年来,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已广泛普及,而且有了很大提高。但到目前为止,鱼苗产量仍然低而不稳,供不应求。因此,继续进行家鱼人工繁殖养殖技术的研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提高鱼苗产量,促进淡水养鱼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就家鱼人工催产的某些技术问题谈几点认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家鱼人工繁殖始于一九五八年,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人工繁殖的技术,在六十年代的早期就已在全国各地普及推广,从根本上解决了发展渔业生产鱼苗来源的问题,这是建国二十八年来水产科学技术中的一项重大成就。近年来由于“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对家鱼人工繁殖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不大,  相似文献   

9.
我国家鱼人工繁殖自一九五八年试验成功,至今已有二十三年了。随着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普及,鱼苗生产也改变了江河捞苗,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大大促进了养殖事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家鱼人工繁殖的基础理论或是应用技术,都取得了显  相似文献   

10.
在家鱼人工繁殖普及和发展的今天,凯里市家鱼人工繁殖一直发展不起来,我场及其它鱼场饲养的鱼苗全靠从广西、湖南等省引进,因运输路途遥远,引进的鱼苗往往存活率低,既影响了生产,同时又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为了解决鱼苗长期靠引进的现实问题,2006年5月,我场首次进行了试验性的草、鳙家鱼人工繁殖,希望在人为的控制下,  相似文献   

11.
1家鱼原种选育工作的起步与发展自1958年我国首先突破家鱼人工繁殖技术难关以来,人工繁殖鱼苗便逐步取代了天然鱼苗生产。由于人工饲养和自然选择因素的退减,加大了近亲交配的机率,导致家鱼原有优良性状衰退:繁殖能力下降,仔代生长缓慢,性成熟提前,抗病力减弱等。因此四大家鱼原种选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1981年6月江苏省水产局在扬州召开了全省苗种工作会议,提出了关于实现四大家鱼人繁亲鱼的长江原种化的要求。由此,扬州市水产局建议我场利用东夹江培育长江四大家鱼原种亲鱼。东夹江面积为1500亩,属长江支流,全长6500米,宽200…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武进县水产养殖场承担省科委下达的“家鱼提早繁殖及室内流水集约式育苗”项目。经过两年的试验。1986年12月30日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认为这个项目①能提单人工繁殖20天。两年早繁鱼苗1787万尾,每平方米产苗一万尾,处全国先进水平。②项目设计比较新颖,布局合理,配套齐全,操作方便,符合设计论证中的建议和要求,在全省已建成的早繁设备中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3.
钟麟(1915—1996),鱼类养殖学家,家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创始人。他在1958年创造了“生态生理催产法”,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池养家鱼全人工繁殖,结束了我国淡水养鱼依赖从江河捕捞天然鱼苗的历史。他为第三世界国家培训人才,为发展各国淡水养鱼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各地简讯     
山东烟台地区鱼苗生产喜获丰收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烟台地区家鱼人工繁殖鱼苗数比去年又有增加,至七月十日全区已孵化鱼苗10323.7万尾。特别是,各县库区的广大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认真贯彻“三自三就”方法,积极进行人工繁殖鱼苗,取得显著成绩。栖霞县庵里水库原分配500万尾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1958年鲢、鳙鱼人工繁殖试验成功之后,随之草鱼和青鱼的人工繁殖也于60年代初期相继获得成功,至此,我国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全部获得成功。家鱼人工繁殖的成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产科技最为突出的成果,它结束了淡水养鱼长期仰仗到江河捞天然苗的局面,从根本上解决了四大家鱼的鱼苗供应问题,使我国淡水养鱼进入了一个稳步大发展的崭新时期。  相似文献   

16.
<正> 安徽省舒城县城北渔场建立于1958年,1960年开始人工繁殖鱼苗。作者自1987年以来,作为实习带队教师,连年到该场工作。在进行家鱼人工繁殖期间发现:该场所用亲鱼均为自繁自养,存有因近亲繁殖造成种质退化、亲鱼性成熟个体和年龄愈来愈小,产后亲鱼死亡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此,提出“引入长江原种,为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提供良种”的建议,得到渔场的支持和实施。1995年5月进行了首次  相似文献   

17.
《淡水渔业》1973,(6):1-2
我队1958年开始进行家鱼人工繁殖,1971年,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先后繁殖成功。72年共繁殖鱼苗三千八百八十多万  相似文献   

18.
鳜鱼苗一开食就需摄食其它活鱼苗 ,因此 ,鳜鱼的人工繁殖需要有“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及设施相配套 ,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为丰富上海市民的“菜篮子”,上海市浦东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与浦东新区孙农水产养殖场自 1 988年开始人工繁殖翘嘴鳜鱼 ,现已形成年产 2 0万尾鳜鱼鱼种 (3~ 1 0cm长 )的生产能力。一、基本设施鳜鱼亲鱼池 :2口 ,面积共 2 667m2 。家鱼产卵池 :1口 ,面积 40 m2 。家鱼孵化桶 :共 1 1 0只 ,每只体积 0 .1 7m3。孵化环道 :2只。水塔 :1座。蓄水池 :2口 ,每口面积 1 333m2 ,共 2 666m2。沉淀池 :1口 ,面积 7.8m2 。过滤池 :…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产的发展,在家鱼人工繁殖鱼苗工作中,原有催情药物供不应求的现象已为我省各地群众普遍的反映。每年我省“家孵”鱼苗近四十余亿尾,群众性的大规模鱼苗生产,迫切要求解决来源容易、成本较低、配制方便、效果良好的催情药物。  相似文献   

20.
鲤鱼人工繁育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1958年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以后,在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上得到飞速的发展,现多数鱼类都能够通过人工繁育得到鱼苗,只有极少数还有待于解决。在黑龙江地区由于受气候寒冷,冰封期较长的影响,适合家鱼人工繁殖的条件一般在6月或7月。近几年来虽然采用了电厂温流水、塑料大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