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响 《农家致富》2006,(17):22-22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镇刘小军读者来信:这几年,我们这里葡萄种植面积比较大,葡萄种植过程复杂。农艺要求高.从栽种的开沟,植保期间的除草、追肥、打药到摘果后的越冬覆土,比较繁琐。听说有人已采用机械化方式种植葡萄。请问,使用机械种植效果如何?  相似文献   

2.
一亩葡萄收益过万?种植葡萄能有上亿的年收益?是的,这些都不是神话,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石雪晖。她在常德澧县推广葡萄种植技术,每亩红提收入达10500~15750元,种植面积发展到2.4万亩,年收益上亿元,使澧县的葡萄产业获得大发展。本月,《湖南农业科学》记者就葡萄在湖南的种植效益及产业推广等问题专访了石教授。  相似文献   

3.
贺兰山东麓种植的酿酒葡萄,到2003年均进入盛产期。因酿酒葡萄是多年生,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的发生状况也发生相应的变化。2000—2001年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多数树龄为2—3年,病虫害也仅有霜霉病、毛毡病、卷叶病、扇叶病、根癌病、金龟甲发生;但到2002年树龄4年时田间新增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白腐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新南葡萄合作社成立于2001年5月,经过3年的发展.会员由68户增加到600多户,葡萄种植面积从700多亩增加到6000多亩.葡萄销售量超过200万公斤,销售收入1300万元。葡萄种植户的户均葡萄纯收入达4万多元,葡萄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5.
70团是新疆著名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之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面积栽培,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种植历史。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葡萄病害的发生从无到有,从点片到大面积,目前主要有葡萄霜霉病和葡萄白粉病两大病害。  相似文献   

6.
傅干华是湖南人,1985年到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原闸西乡井字圩蔬菜农场打工,后来承包了当地几亩葡萄园。起初葡萄生长不理想,经济效益也不好。但他不气馁,自费到浙江、张家港等地学习葡萄种植技术.买来技术书、订阅专业杂志。经过虚心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总结,终于找到了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葡萄生产技术关键。葡萄种植技术越来越精,经济效益越来越高。1989年他把家人接到了港闸.成了名副其实的港闸人。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2006,(8):18-18
2001年,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南义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群众种植玫瑰香葡萄700亩,经过一年多的科学管理,葡萄长势喜人,硕果累累,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每亩按1500公斤产量计算,全村葡萄总产就可达100多万公斤。这么多葡萄光靠种植户到集市上去卖,销售很可能成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2016,(2)
正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三甲街道有一位普通农民管敏良,十多年前开始种植大棚葡萄。勤劳的双手边种边摸索经验,使他从一名不懂葡萄大棚种植技术的"门外汉",成为今日地地道道的葡萄种植的行家里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大户和致富带头人。与葡萄结缘管敏良从2003年开始种植大棚葡萄,因为勤劳会探索,从当初种植面积7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单个品种,到2008年牵头发动54位葡萄种植户,成立台州市敏良正红  相似文献   

9.
玛纳斯县兰州湾、凉州户等4个乡镇的数百户农民挥锹培土,在自家的田间地头栽种酿酒葡萄,掀起了该县新一轮酿酒葡萄种植热潮。到2006年6月1日,该县农民新栽植酿酒葡萄2.2万亩,使酿酒葡萄面积超过了7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酿酒葡萄基地。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常州市新南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1年5月,现有社员120人。带动农户300多户。合作社葡萄种植面积由成立时的700亩,发展到现在的10000余亩,固定资产由50万元发展到570万元,葡萄生产呈现多品种、系列化方向。2008年合作社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实现利润450万元,返还社员280万元。  相似文献   

11.
隋颖  张秀 《中国农垦》2009,(6):85-85
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第五管理区葡萄种植大户丁文彬是农场有名的科技示范大户。年仅25岁的他,四年来承包葡萄大棚10栋,大力推广葡萄种植新科技,实现年产葡萄1.5万公斤,年收入达到六七万元。  相似文献   

12.
刘鑫 《新农村》2005,(3):10-10
韩桂花今年32岁,她从内蒙古嫁到兰溪,现在是兰溪市黄店镇山后塘村妇女主任。丈夫唐寿龙今年36岁。他们从金华引进藤稔葡萄新品种。到现在已种植藤稔葡萄10年。  相似文献   

13.
一亩葡萄收益过万?种植葡萄能有上亿的年收益?是的,这些都不是神话,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石雪晖。她在常德澧县推广葡萄种植技术,每亩红提收入达10500~15750元,种植面积发展到2.4万亩,年收益上亿元,使澧县的葡萄产业获得大发展。本月,《湖南农业科学》记者就葡萄在湖南的种植效益及产业推广等问题专访了石教授。  相似文献   

14.
正一、方城县葡萄产业发展状况方城县葡萄大面积种植起源于2010年,当年全县葡萄种植面积不超过8 hm~2。2011—2013年全县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到10 hm~2。截至目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到666.67 hm~2,大多分布在公路沿线,以采摘园形式的果园占60%,采摘与销售一体的占20%,以外销为目的的占20%。在品种选择上,主要有20多个品种,以玫瑰香、巨峰、  相似文献   

15.
笔者对葡萄避雨栽培控病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应用,实践证明,该技术对葡萄的各种病害都有着较好的控制效果。将这种技术应用到葡萄种植中去,可以减少葡萄的发病率,提高葡萄的种植称量。将这项技术大范围的推广到葡萄种植中,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葡萄避雨栽培控病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应用,实践证明,该技术对葡萄的各种病害都有着较好的控制效果。将这种技术应用到葡萄种植中去,可以减少葡萄的发病率,提高葡萄的种植称量。将这项技术大范围的推广到葡萄种植中,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春暖花开时节,还是严寒酷暑时候,您如果到青州市东高镇北夹涧村农民崔德茂家作客,总有水灵灵的葡萄招待您。几年来,崔德茂刻苦钻研葡萄种植、贮存技术,探索出的葡萄无害化土法保鲜新技术,可将葡萄保鲜到来年五月初,与新下来的大棚葡萄正好接茬,真正实现了一年四季有葡萄。 1983年,崔德茂从报纸上看到不少农民种植葡萄走上了致富路,便从外地购回了300棵葡萄苗。由  相似文献   

18.
闽北是福建省及我国南方最早规模化种植葡萄的地区之一,2003年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700hm^2。为了提高果农对葡萄果实的意识,以及对引进葡萄新品种的认识和技术交流,从2002年开始,每年7月中旬举办闽北葡萄优质果评比活动,除了闽北地区葡萄种植户踊跃参与外,还吸引了来自江苏、浙江及本省其他地区同行参与评展。现将2003年评比情况及品种评价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建瓯市自1986年引进种植巨峰葡萄已经20多年,目前全市葡萄种植面积已达2万多亩,成为建瓯农民主要经济收入之一。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管理不菩等原因,致使葡萄霜霉病大面积暴发流行,给葡萄种植户造成很大损失,其中2010年建瓯市葡萄霜霉病发生面积达1.5万亩,造成损失三成,最高损失达五成。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种植户增产增收的关键。现将巨峰葡萄霜霉病暴发原因和综防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1996,(11)
今年,浦江县千亩葡萄喜获丰收,全县葡萄收入可达500多万元。日前,笔者到浦江前陈一带采访,葡萄种植户说:“今年浦江葡萄能丰产又丰收,多亏了县葡萄协会。”浦江县葡萄协会是一家民办科技机构,成立于1993年。为了引导农民发展“优高”农业,协会编印了《浦江葡萄信息》,刊登当地种植葡萄致富的典型经验、葡萄种植技术、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