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州是全球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世界客家文化的中心.客家文化承载着客家人的希望与追求,展示了客家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经济到文化的综合成果.客家人聚落地的选址与规划,围龙屋的设计、营造及其对园林元素的糅和应用,凸显了梅州园林明显的客家文化生态特性,体现出浓厚的客家文化特质和内涵,为人类居住文化和园林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探析客家文化及其传统聚落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梅州园林与客家文化融合发展的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从客家岁时节日透视客家人的农业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岁时节日作为客家人生活方式的直接反映,反映出客家民系的传统习惯、伦理道德、信仰心理、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风俗特色,是了解客家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窗口。那么在客家丰富多彩的岁时节日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传统文化心态呢?众所周知,客家人根在河洛,  相似文献   

3.
位于浙江省南部山区的云和县崇头镇,有着"中国最美梯田"之称的云和梯田,以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云山雾海、千姿百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享誉天下。然而,究竟是谁开辟了这片神奇的梯田,并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学术界未有定论。从畲汉农耕历史、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耕习俗等方面探求云和梯田和传统农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轨迹,可为挖掘云和梯田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客家菜作为广东三大名菜之一,蕴含着客家人千年文化的内核,是客家族群文化之根,客家菜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历史背景等原因,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特色,反映出客家人的内在精神,客家饮食文化多姿多彩,不同的客家地域又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因此,客家菜文化品牌的构建对弘扬客家菜文化和客家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通过打造客家菜文化品牌来推进客家菜的发展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赣南客家的民俗活动入手,深入挖掘赣南客家民俗与民歌的依存关系,从而进一步展示客家人独特的文化生活与精神信仰,探求能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富有特色的赣南客家风情继续流传下去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客家人迁徙云南,始于元朝,有史可查的应是毛泽东的先祖毛太华等。永胜的毛氏人口现已发展到3000余人了,传到了第24代。永胜全县现有人口38万人,70%为汉族,其他为彝族等少数民族。在汉族中有80%的人自称是客家人。但笔者通过对永胜县汉人所使用的语言、生活习性、民风民俗、民居建筑、婚礼丧葬、墓穴形态等情况的调查发现,永胜汉族使用的语言为云南官话,属于北方方言系统,未发现有人使用客家方言;丧葬习俗方面也没有发现客家人的“二次葬”习俗,山野间的墓穴形态也与客家墓地不同;民居建筑也无客家围屋。表明云南永胜县无客家人聚居,客家人及其后裔主要为散居。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80-281
农耕文化,既反映了农耕生产的全过程,同时还折射出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精神文化。云南民族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各民族在长期适应客观自然和社会历史环境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在这传统农耕文化中包含了各民族团结合作、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是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采用民族植物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方法,对梅州客家人的植物崇拜现象和对植物的民间传统利用形式进行了抽样调查和民间访谈。结果表明:客家人植物崇拜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有食用药用、传说象征和谐音相关;着重探讨了植物崇拜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及其影响,揭示了客家民系传统生态保护观的形成情况;分析了植物崇拜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稳定性,并对民间传统利用的植物分别按药用、食用、观赏和文化方面进行编目;同时指出了客家地区的植物崇拜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讨论了梅州客家地区的植物文化在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利用传统文化对村落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阎莉  戚晓明 《农业考古》2024,(1):190-196
农业耕作是人类延续几千年的生产方式,围绕这一生产方式,人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形成了农耕文化。在众多农耕文化中,围绕农耕建立的习俗文化独具特色,典型地表征了农耕生产的特性。从习俗的设立来看,农耕习俗的建立与农事活动的节令性相一致,体现着农业耕作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特点,借此,农耕习俗的价值和作用得以显现。作为农耕文化的一个分支,农耕习俗反映着农人面对自然顺势而为的思想,并将这种思想以习俗的形式表达出来,引导农人以群体参与的方式显明农耕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北方汉民历经长期的向南大迁徙,辗转到赣闽粤边区之后,与当地土著相融合,大约在宋元之际就形成了汉民族的一支新秀客家民系。客家人喜茶,客家人的生活离不开茶,茶成为客家人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出客家民性及客家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1.
霍强 《油气储运》2007,(1):46-46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大同小异。由于宝岛居民的祖先(多为闽南和客家人)去台开发,距今年代久远且屡经沧桑,那里的春节习俗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相似文献   

12.
山西地区农耕文明悠久,地理位置独特.在历史、地理、人文、民间习俗的共同作用下,山西传统耕犁形制多样,适合山西不同地域特点,在中国传统农具大家庭里,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坐落在赣江和东江源头的古城赣州,是客家人最早的集散地和世界上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客家先民南迁的浪潮早已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千百年来形成的客家文明却仍熠熠生辉.在赣州以南的龙南、安远、全南等地,在大山深处的一个个村落之间,至今还保存着500多座客家移民建造的古老建筑群落--围屋.沧海桑田,岁月悠远,而围屋却仍在叙述与见证着历史的厚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区发展滞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所在,依托山区潜在资源优势与传统农耕文明、有机农业精华,运用现代科技与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生态产业集成与提升,有望优先发展以特色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新兴产业群体,形成山区特色生态产业优势,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产业生长点与通向国际市场的战略制高点。通过生态行政、生态管理、生态文化及相关政策法规建设与系统整合,优先加快秦巴山区生态农业、生态社会有序、协调、健康发展,强化引导、辐射带动功能,更需要全社会广泛支持与参与。  相似文献   

15.
博白县地处广西东南部,是玉林市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博白县是世界上最大的客家人聚集县,客家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80%以上。博白客家人形成了刻苦勤俭、重教崇文、念祖思亲的客家精神和其独具特色的风情、美食、山歌等客家文化,博白桂南采茶戏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试论农耕习俗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军 《农业考古》2006,(6):180-183
在农耕之时,农村大多要举行各种各样的习俗活动,比如社日、鞭春牛、开秧门、新米节、谢神戏等,这些习俗在过去农业科技落后的情况下都进行得十分红火,表明农耕习俗与农业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正确认识农耕习俗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尊重并继承一些有益于农耕的习俗,对于丰富和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林更生 《农业考古》2002,(2):135-137
一、客家好客与答礼(一 )客家极好客客家常年居住在深山僻壤地带 ,客人较少 ,但每逢有客人到来 ,不管什么时候 ,也不管走进哪一家 ,主人都会立即取出“茶米” ,泡一杯浓茶敬上。客家人称茶叶为“茶米” ,将茶与米等同看待 ,说明他们对茶的重视程度。客家人一则自己饮茶成癖 ,二则以茶待客成俗。来客进门先敬茶 ,品尝一番后才开始拉家常或谈正经事。正应了客家有句“喝上两杯再说”的俗语。不管是谁家的客人到来 ,客家人都会把他当作自己家的客人一样 ,热情地接待 ,关怀地问寒问暖 ,客家人纯朴好客之风世代相传 ,吃饭时 ,家家户户则会主动各…  相似文献   

18.
陈哲  黄玉英 《农业考古》2006,(3):182-184
客家人一生都演绎着客家的风情和风俗,长期积淀民间的风俗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是客家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真实反映.与歌唱相结合的赣南客家民俗活动,主要在过年、闹花灯、食新节、做新房、婚嫁、丧事、生病时出现.这些歌唱内容有传授知识的,有表达喜怒哀乐情感的,有祈求上天保佑的.本文作了初步的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19.
曹耀  应康  邓丹雯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3):176-179,198
赣南是客家人最早聚居地之一,有丰富的客家传统食品,黄元米果是其中之一.赣南地区客家传统食品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具有市场开发前景.介绍了客家传统食品黄元米果的历史和制作工艺现状,论述了开发黄元米果的可行性,指出黄元米果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健康持续的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旨在为黄元米果的生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历代客家英才辈出,与客家人非常重视教育直接相关。文章运用资料分析和场地调查的方法,分析客家教育的发展过程及社会效果,阐明客家教育呈现耕读为本,诗礼传家;齐抓共管,教育兴族;崇文尚武,学以致用;致富不忘教育,历代积累有硕果的特点。研究客家教育的特点及其社会效果,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和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等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客家人的教育发展史表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教育部门自己的事情,是教育小气候和社会大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揭示了民族兴旺,教育为本的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