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安塞位子黄土高原腹地,干湿分明,土壤贫瘠,为减轻果农负担,培肥果园土壤肥力;在全县推广柠条粉碎堆肥.安塞果园有机质含量不足1%,培肥地力势在必行.在柠条粉碎堆肥时,柠条可以循环利用,而且柠条堆肥成本低,成品肥有机质含量高;可以在安塞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4种割龄胶园中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A、B、C和D4种割龄的橡胶园为试验样地,取0~20和20~40cm土层土样进行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指标的测定。[结果]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多酚氧化酶除外)均以旺产期(B、C割龄)的最高,初产期(A割龄)次高,降产衰老期(D割龄)最低;转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中性和酸性磷酸酶与土壤肥力因子均有较好的相关性。胶园土壤各项养分含量与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除外)的垂直分布均以0~20cm土层高于20~40cm土层。[结论]在不同制龄胶园中,可以用不同的酶活性表征胶园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不同立地条件下柠条林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土高原西部丘陵区兰州市郊10龄人工柠条林地土壤水分状况的连续定位监测,对比分析了不同生长期、不同坡向柠条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的异同,以及柠条对周围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内,从生长初期到生长旺季再到生长末期,整体土壤含水量变化为先减少后增加,这与植被生长耗水规律相符;各坡向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阴坡、半阴坡和半阳坡的柠条林地0~60cm土层为土壤含水量剧变层,60~180cm土层为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层;生长季内,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含水量是有差异的,3个坡向平均土壤含水量从小到大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主要受地表植被及地理位置的影响;柠条对周围土壤水分的影响与土壤含水量的大小有关,土壤含水量越大柠条对周围土壤含水量影响范围越小.  相似文献   

4.
沙棘柠条的生物量及立地因子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调查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同龄林的沙棘生物量为柠条的3.76~9.64倍.生长率沙棘在9~10龄后开始下降,柠条在5~6龄后开始下降.据偏相关分析,坡向、坡位和土壤类型是影响沙棘、柠条的主要立地因子.0~35cm土层沙棘根系主要分布区,约占根系总干重的91.72%.0~100cm土层为柠条根系主要分布区,占0~150cm土层总根系的99.31%.沙棘根瘤在6~9龄时最多;柠条根瘤主要分布于0~50cm土层,林地枯落物积累量:沙棘为7.45~17.25t/ha,柠条为1.8~2.6t/ha.  相似文献   

5.
库布齐沙漠北缘不同人工灌木林地土壤肥力质量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江    袁勤    张立欣    代香荣    刘向阳    丁茹    叶丽娜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2):46-53
在库布齐沙漠北缘杭锦旗段选择柠条、沙柳、花棒和杨柴等4种人工灌木林为对象,以流动沙地为对照,研究不同人工灌木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各人工灌木林土壤综合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总体上,各人工灌木林地土壤容重、蒸发速率和pH值低于流沙地,土壤含水量、入渗率、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速效N、速效P、速效K和有机质含量高于流沙地,土壤盐分与流沙地无显著差异,不同人工灌木林对土壤理化特性的改善存在差异。2)各人工灌木林地土壤酶活性均强于流沙地,总体而言,柠条林地和沙柳林地的建植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大,花棒林地和杨柴林地的建植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小。磷酸酶与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酶与脲酶、多酚氧化酶间极显著正相关。3)各人工灌木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均显著多于流沙地,柠条和沙柳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多于花棒和杨柴林地;各类人工灌木林地和流沙地土壤中放线菌数量最多,细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间无显著相关性;细菌除了与脱氢酶相关性较低外,与其他酶均极显著正相关;真菌仅与多酚氧化酶显著负相关;放线菌与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显著正相关。 4)各人工灌木林地和流沙地土壤肥力高低为柠条林地>沙柳林地>花棒林地>杨柴林地>流沙地,人工灌木林的营造改善了土壤理化特征和生物学性质,显著地提高了流沙地土壤肥力质量,营造柠条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土壤肥力变化与棚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金华市郊不同棚龄的设施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大棚设施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随棚龄的增加而递增,均与棚龄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1、0.9517和0.9749。其中,土壤有机质积累明显,含量均已达极高水平;而设施栽培年限≥5年的土壤速效氮、磷含量基本处于中高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设施土壤pH值随棚龄增加而降低,两者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土壤酸化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柳杉连栽林地的土壤肥力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柳杉连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比较分析了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肥力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立地条件类型的土壤肥力特性。结果表明,土壤的肥力一耕土比二耕土高,根际土壤显著的高于非根际土壤,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土壤肥力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宁夏干旱风沙区人工柠条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对退化沙地(对照)和种植不同密度柠条林的土壤环境质量及草地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柠条林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为0.166 5万/hm柠条林>0.249 0万/hm 柠条林>退化沙地>0.333 0万/hm柠条林。营造人工柠条林能明显改善退化沙地20 cm以下土层土壤体积质量、总孔隙度。适宜的造林密度能够改善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柠条林间草地地上生物量,以0.166 5万/hm柠条草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密度林地和退化沙地(对照) (P<0.05);其次是0.249 0万/hm柠条林地。综合评价,低密度柠条林对水分含量有较大的改善效果,而高密度柠条林可造成土壤的旱化,在退化沙地改良中,营造0.249 0和0.166 5万/hm密度的柠条林能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9.
土壤团粒组成是土壤稳定性重要因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于土壤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宁夏固原封育15年的草地和柠条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干筛法对0~100 cm土层中土壤团粒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封育草地相对于柠条地,显著提高了0.25 mm土壤粒级质量分数,而10~7 mm土壤粒级质量分数显著降低.②封育草地表层土壤MWD与GMD值显著高于柠条地,草地表层土壤稳定性较好.③封育草地土壤分型维数D小于柠条地,封育草地显著降低土壤分散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分散度相对降低.④封育草地R0.25值低于柠条地,封育草地肥力水平低于柠条地.因此,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化天然草地恢复过程中,草地封育可提高土壤稳定性及抗侵蚀性,人工柠条种植可在短期内提高土壤R0.25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海南省不同割龄暗红湿润铁铝胶园地的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分析,其评价结果表明,海南省不同割龄暗红湿润铁铝胶园的土壤肥力普遍较低,综合评价指标值介于0.24~0.50之间。不同割龄湿润铁铝胶园土壤综合评价指标值大小,0~10年(0.26)>30~年(0.24)>10~20年(0.23)>20~30年(0.23),且各割龄段综合评价指标值都低于0.4;不同纬度湿润铁铝胶园土壤综合评价指标值大小,海口(0.35)>临高(0.25)>澄迈(0.24)>文昌(0.23);不同经度湿润铁铝胶园土壤综合评价指标值大小,定安(0.50)>海口(0.35)>琼海(0.34)>万宁(0.23)。且不同割龄,不同地区综合肥力都较差。  相似文献   

11.
以柠条为原料,分别在200、300、400 ℃和600 ℃进行炭化处理制备柠条生物炭,分析柠条粉末和生物炭的组分,用扫描电镜观察柠条生物炭的形貌,比表面积分析仪绘制柠条生物炭的吸附等温线,研究柠条生物炭的孔容、孔径以及比表面积等结构参数。使用土柱实验装置将柠条生物炭与土壤混合,通过淋溶试验检测柠条生物炭对土壤中的除草剂敌草隆的吸附效能。结果表明,柠条炭化的吸附等温线属于典型的I型吸附线,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柠条生物炭的炭得率不断降低,在600 ℃进行炭化处理可以得到44.71%的柠条生物炭,其比表面积可达到187.56 m2·g-1,平均孔径4.83 nm,微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52%。土壤中添加1%的柠条生物炭就可以对土壤中的敌草隆产生显著吸附效果,添加3%的柠条生物炭可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阐明农牧交错带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生态作用,于2009年4、7、10月从冀蒙农牧交错带柠条根围0~10、10~20、20~30、30~40、40~50cm 5个土层分别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AMF和球囊霉素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柠条根围AMF和球囊霉素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菌丝定殖率和孢子密度在7月份最大,球囊霉素含量在4月份最高;菌丝定殖率、孢子密度和球囊霉素的最大值均出现在0~10cm土层。土壤因子对AMF和球囊霉素的时空分布有显著影响,球囊霉素与菌丝定殖率和孢子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球囊霉素可作为评估土壤AMF活动和土壤肥力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结合形态观察与16S rDNA序列测定对柠条根系内分离筛选得到的解磷细菌C9进行鉴定,Blast比对结果表明C9为泛菌(Pantoea vagans)。在无机磷液体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用钼锑抗比色法研究它的解磷能力。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速效磷含量逐渐增加到4.45mg/L,溶液pH可降至4.2。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柠条根系中、柠条根际土壤与柠条根围土壤中该细菌存在的相对基因拷贝数,结果发现该基因在3种样品中的数量为:柠条根系>柠条根际土壤>柠条根围土壤,表明泛菌解磷细菌能聚集生长在柠条根系内,随着与根系接触距离的增加而呈逐级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沙珠玉治沙试验林场内人工植被恢复的长期定位监测试验为基础,将不同林龄(3、12、21、30、42 a和51 a)的人工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林地作为研究对象,把农田和沙丘作为对照,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柠条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了人工柠条林对沙地的恢复改良效果、高寒沙地恢复需要的时间和柠条的可开发利用潜力。结果表明:随着柠条林龄的增加,土壤质地得到显著改善,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农田0~5 cm层土壤理化性状相比,30年生柠条林地的表层土壤已恢复至农田水平,土壤有机质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改良效果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30~42年生柠条林的粗蛋白总量达到最高,结合沙地土壤恢复状况,建议在超过30年生的柠条林区实施平茬措施,进行适度开发利用,提高其生态经济价值,以促进高寒沙区绿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陕西云阳蔬菜大棚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蔬菜大棚种植年限对土壤养分和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以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0(大田土壤)、5、10 a和20 a棚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限蔬菜大棚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土壤电导率、全氮、全磷、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10 a棚龄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最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AWCD值、Shannon、Simpson、McIntosh和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种植年限,20 a棚龄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和微生物总体活性降低,仅高于0 a棚龄土壤。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0、20 a和0 a棚龄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是糖类和氨基酸类。综上所述,与10 a棚龄土壤相比,20 a棚龄土壤表现为土壤肥力水平下降,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区不同年限柠条林地土壤质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0、10、22、26和30 a时间序列柠条林地土壤物理、化学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柠条林可提高土壤粘粒、粉粒含量,10~26 a土壤容重显著降低;除全磷表现为减少趋势外,随生长年限延长,柠条林地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柠条生长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但各种酶表现最佳状态的时间不同,且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对柠条林地土壤变化的敏感性高于脲酶和过氧化氢酶.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区不同年限柠条林地土壤质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0、10、22、26和30 a时间序列柠条林地土壤物理、化学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柠条林可提高土壤粘粒、粉粒含量,10~26 a土壤容重显著降低;除全磷表现为减少趋势外,随生长年限延长,柠条林地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柠条生长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但各种酶表现最佳状态的时间不同,且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对柠条林地土壤变化的敏感性高于脲酶和过氧化氢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半干旱区不同林龄柠条锦鸡儿人工林土壤全氮变化.[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风沙土区不同林龄柠条锦鸡儿(5、11、17、23及29年)不同土层的土壤全氮作了分析.[结果]同一立地条件同一林龄柠条锦鸡儿土壤全氮含量随土层厚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同一林龄不同立地条件柠条锦鸡儿土壤全氮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丘间低地、阴坡、阳坡;同一立地条件不同林龄条件下柠条锦鸡儿土壤全氮含量随林龄的增加大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全氮的含量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不同沙丘类型对柠条林春尺蠖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沙丘类型对春尺蠖在柠条林发生的影响,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地区,选择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半流动沙丘3种生境,研究了春尺蠖在3种生境柠条上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3种沙丘柠条上春尺蠖的发生存在显著差异,半固定沙丘春尺蠖发生最为严重,其后依次为固定沙丘和半流动沙丘,3类生境中春尺蠖的平均虫口密度分别为147.00、28.67、0.37只/株,被害株率分别为99.67%、64.67%、1.33%。通过对春尺蠖发生情况和环境因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植被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柠条被害株率和虫口密度与土壤粉粒含量、土壤生物结皮盖度和柠条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沙粒含量、柠条冠幅、柠条株高和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沙漠区春尺蠖的发生与土壤表面的稳定性、土壤深层水分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柠条广泛分布于内蒙古、东北三省、河北、山西北部、陕西、宁夏等地。不少地区引种栽培用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并作饲用。柠条根系发达,生有根瘤可固氮。柠条耐干旱,喜沙地或半固定的沙丘上。柠条根系强大,入土深,能充分利用土壤深层水分,在年降水量250毫米及以上地区生长良好,抗旱性很强且耐风蚀、沙埋。根系被风蚀裸露后,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