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果园生草法是果树植株间不耕作,种植多年生牧草做覆盖的土壤管理方法。生草法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生草对酿酒葡萄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园生草是园区土壤可持续性耕作的重要手段。试验在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酿酒葡萄园进行,果园覆盖鼠茅草,研究果园生草对于果园土壤营养成分、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等衡量土壤理化性质重要指标影响。结果表明,随年份逐渐增加,果园生草可有效提高土壤表层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最高可达11.75 mg/kg、126 mg/kg、87 mg/kg、156 mg/kg。而清耕随年份增加,会降低所有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二年内清耕土壤表层土壤氮磷含量变化不明显,钾元素含量降低明显。生草与清耕相比,生草后土壤保水保墒能力较好;生草可有效增加土壤孔隙度与通透性。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热带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荔枝生育期的肥力指标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趋势;枝叶还田、生草翻压、生草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技术较大地提高了土壤各项肥力指标,从而提升了整个荔枝园的土壤综合肥力。其中以枝叶还田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生草翻压和生草覆盖,翻耕裸地处理下各种肥力指标均较低。  相似文献   

4.
果园土壤管理新方法--生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园土壤管理方法有清耕法、覆盖法、生草法、免耕法等。我国果园传统的耕作方法是清耕法,即果园终年保持土壤疏松无草的状态。清耕法的主要优点是:由于土壤保持疏松通气,故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和有机质的分解,短期内可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供给,促进果树生长。但长期  相似文献   

5.
果园土壤管理方法有清耕法、覆盖法、生草法、免耕法等.我国果园传统的耕作方法是清耕法,即果园终年保持土壤疏松无草的状态.清耕法的主要优点是:由于土壤保持疏松通气,故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和有机质的分解,短期内可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供给,促进果树生长.  相似文献   

6.
果园生草栽培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对照(只栽桃树不种草)、生草栽培(栽桃树种植百喜草)和常规耕作(油菜-棉花轮作)3种不同处理,测定土壤硬度、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地表径流量和干土流失量等项目,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试验前相比,果园生草处理使土壤硬度降低19.69%,土壤有机质增加23.44%,高出对照40个百分点;生草处理土壤流失量分别是对照、常规耕作处理的1/60、1/88;生草处理土壤的保水能力是对照和常规耕作处理的2~5倍;果园生草栽培对改良果园土壤、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浅谈果园生草法土壤耕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果园土壤耕作管理有许多方法,如清耕法、覆盖法、免耕法、休闲轮作法等,但从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看,生草法是适应绿色无公害农业发展的较适宜的方法之一。因为果园生草法经过面积试验,已经确定与其它土壤管理方法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并有较好  相似文献   

8.
生草覆盖果园有机质及矿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研究结果表明,果园生草覆盖时0~20cm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全氮含量增加,Ca,Fe的含量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处理树叶片中Ca,Fe含量高于耕作施肥果园,其他矿质营养接近或略低于施肥果园;生草覆盖处理增加了0~20cm土层中有机质及速效氮含量,而对40~60cm土层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生草对果园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果园生草或生草后刈割覆盖对果园土壤生态效应和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大量文献报道表明,果园生草或生草后刈割覆盖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减小了土壤温度的变幅,增强了土壤温度的稳定性;改善了土壤质地,增加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使浅表层根系数量尤其是细根数量增加,改善了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无公害苹果生产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推行果园生草覆盖制果园实行生草覆盖是提高果品质量的有效措施,生草覆盖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但要注意的是生草要定期刈割和适量施些化肥,覆盖物不宜过厚,在早春及时扒开促进解冻,待地温回升稳定后再将覆盖物放回原处.  相似文献   

11.
<正>果园生草后可以维持果园生物多样性、提高果园系统的稳定性、实现果园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的收支合理、有序,因此,是一种科学的符合自然规律的土壤管理方式。结合我国苹果产区的自然资源和生产形式,我国苹果园生草制度的技术模式以"行内清耕或覆盖、行间自然生草(+人工补种)+人工刈割管理"为宜。该模式行内保持1.5~2米不生草,行间其余地面生草,既保证树体根系集中分布区疏松通透,又实现大部土壤区域覆盖植被,避免果园土壤  相似文献   

12.
随着果园管理技术的日臻成熟,生草果园技术逐年被果农接受,果园生草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气候环境条件,生草覆盖能防止或减少水土流失,与清耕园相比土壤速效氮含量明显提高。本文就果园管理中生草技术需注意的一些要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所谓果园生草,即在果园内人工种植对果树有益的草本植物。生草栽培是现代果园推行的土壤管理制度,可以克服传统果园管理模式导致的土壤有机质大量消耗及水土流失的弊病,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从而提高果实产量、质量。夏、秋季生草覆盖地面,有利于防旱保墒。果园生草后,可对全园实行多年休耕、免耕,大大减少除草、翻耕用工,节省管理成本。果园生草栽培制度在发达国家包括我国的台湾早已成为一种常规技术.得到大面积的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五味子园土壤耕作方式,对比分析了地布覆盖、自然生草和清耕对土壤含水量、养分含量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地布覆盖和自然生草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清耕;自然生草的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大于地布覆盖和清耕处理,有机质的含量表现为自然生草地布覆盖清耕;自然生草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大于地布覆盖和清耕处理;自然生草和地布覆盖的五味子的中长枝数量大于清耕,地布覆盖和自然生草的五味子雌花比例和单株产量显著大于清耕。地布覆盖和自然生草与清耕相比可较显著改善土壤的理化状况,促进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5.
果园生草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果园生草由于草根的分泌物和残根,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动,有助于根层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比较协调,提高了土壤综合肥力水平。果园生草可以缓和降雨对土壤的直接侵蚀,减少地表泾流,防止冲刷,减弱地表蒸发,涵养肥水,可以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提高果品品质产量。绿色覆盖能调节土壤温度,试验表明,果园生草可使夏季地表温度降低4~8℃,冬季地表温度提高2~3℃,可缓解夏季高温干旱威胁,防止冬季低温伤害。同时果园生草对促进花芽形成和提高花芽质量有显著…  相似文献   

16.
果园生草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绝大多数果园的土壤管理仍是采用传统的清耕方式。即园内不种任何作物,并经常进行清耕使土壤保持疏松和无杂草状态,这种土壤耕作方式不仅消耗了大量果园用工.而且提高了果品的生产成本。近年来。果园生草法经过各地试验。被认为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果园生草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转化营养,培肥地力,改良土壤,保水保肥,防止水土流失;且能改善果园土壤环境,增加植被多样化,有利于果树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增加土壤通气性,改善果园小气候,促进果树生长发育,本文从生草区别、草种选择、种植方法、生草管理等方面介绍果园生草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8.
果园传统的清耕管理方式劳动强度大,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低,肥料投入高,而且造成冬春季节土壤裸露,易发生风沙扬尘。果园自然生草覆盖技术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果园蓄水保墒及抗旱能力;有利于天敌繁育,减少农药用量;提高大桃品质;省工、省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具有良好的景观效应,减少环境污染,抑制大气扬尘。通过对北京平谷区桃园自然生草覆盖技术的调查,结果表明:果园自然生草覆盖后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幅度为10.40%~38.10%;能够提高大桃产量与品质,单果质量提高2.80%~5.40%,可溶性固形物增加6.80%~18.80%。  相似文献   

19.
果园生草法是相对于果园清耕法而言的。所谓生草法,就是让杂草在果园中自然地生长,或人工种草,让草覆盖种间地表,为果树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保持园内的生态平衡。实行果园生草法代替清耕法,是耕作制度的一场大变革,经过几年实践证明,果园生牙齿法效果好于清耕法,它可以有效地改善果园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果园小气候等,是保证果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干旱盐碱区矮化密植苹果园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行间生草刈割覆盖模式、地布覆盖模式,以果园清耕为对照,连续进行2年处理,第3年秋季测定果园0~60 cm土层土壤pH、容重、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速效养分等理化性质;分析生草刈割覆盖、地布覆盖2种覆盖模式对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