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该研究以‘骏枣’果实与叶片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骏枣’果实与叶片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变化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骏枣’果实和叶片中有机酸均以苹果酸、柠檬酸为主,果实的含量分别为2.97、2.67 mg·g~(-1),叶片的含量分别为1.31、0.69 mg·g~(-1)。在‘骏枣’发育过程中,果实与叶片有机酸总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均为前期升高,后期下降,但是果实的有机酸含量始终高于叶片的有机酸含量。果实中酒石酸、奎宁酸、富马酸含量均呈前期升高,后期下降的趋势;叶片中草酸、酒石酸、奎宁酸、富马酸含量均呈前期升高,后期下降的趋势;果实与叶片中苹果酸和柠檬酸的含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时期‘早酥’梨及其红皮芽变‘红早酥’梨果皮类黄酮组成与合成模式。【方法】以‘早酥’梨与芽变‘红早酥’梨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材料,通过HPLC-MS2法测定其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组分的含量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相关合成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早酥’梨和‘红早酥’梨果皮类黄酮组分与含量差异较大,差异主要集中在黄酮醇、原花青素和花青苷代谢支路。2个品种果实自然发育过程中的类黄酮积累模式基本一致,以酚酸、原花青素、黄酮醇和花青苷为主的多数类黄酮组分的合成高峰位于果实发育早期,随着果实发育成熟,酚酸类物质含量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大部分原花青素、花青苷和黄酮醇类物质在果实膨大期后含量维持稳定。‘早酥’梨葡糖糖苷类黄酮、原花青素组分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2在果实成熟期出现第二个积累高峰。类黄酮合成高峰期,大多数类黄酮合成基因表达水平达到峰值。果实发育后期,下游类黄酮合成基因DFR、ANR、ANS和UFGT表达量相应提高。【结论】‘红早酥’梨果皮比‘早酥’梨果皮含有更多类黄酮物质,特别是类黄酮糖苷衍生物的种类更为丰富,含量也显著升高。‘红早酥’梨和‘早酥’梨果皮中的类黄酮合成高峰均位于果实发育早期。随着果实的发育,‘红早酥’成熟果皮中类黄酮组分含量虽有下降,但仍含有较高水平的原花青素和类黄酮糖苷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杏果实发育进程中多酚与类黄酮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成熟期和果实呈色不同的2个杏品种“青密沙”杏和“骆驼黄”杏为试材,采用常规方法对果实与果皮中的总酚、总类黄酮与花色苷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以期揭示杏果实发育进程中多酚与类黄酮类物质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杏果皮和果肉中的总酚和总类黄酮含量均是在果实发育前期即果实第1迅速生长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果实发育进入硬核期以后,这2种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即开始逐渐降低,至商熟期又有所升高.花色苷含量则是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而逐渐增加.“骆驼黄”杏果肉和果皮中的总酚与总类黄酮均明显高于相应的“青密沙”杏.在果实发育的任何阶段,无论是总酚、总类黄酮还是花色苷,2个杏品种果皮中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果肉.由此可见,杏果实中的多酚与类黄酮类物质含量与品种、发育时期和组织部位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以适合鲜食嫩果的‘樟树港’辣椒为试验材料,研究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形状、硬度、组织结构、主要营养成分及细胞壁物质、风味物质的变化,并对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以明确影响其品质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从坐果到转色期,果实纵径、横径、单果质量、果肉厚度、硬度和角质层厚度呈上升趋势;果肉细胞层数基本稳定,薄壁细胞体积增大导致果肉增厚;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果实发育呈“U”形变化,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总果胶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开花后15d含量最低;辣椒素含量在发育前期增加迅速。果实发育过程中共检测出158种挥发性成分,以萜类、酯类、杂环化合物、烃类、酮类、醇类、醛类为主,开花后10~25 d萜类、酯类、烃类、酮类、醛类化合物增加。嫩果期果实口感优良的原因主要为果实硬度小、角质层薄、辣度适中、纤维素和总果胶含量低,挥发性成分相对较多。此外,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是影响‘樟树港’辣椒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以‘粉蓝’为试材,对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为蓝莓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先增加后下降,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糖酸比在波动中显著增加;果实原花青素、花色苷含量从盛花后60d开始显著增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发育后期略有上升;原花青素、花色苷含量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r=0.89**)。  相似文献   

6.
辣椒雄性不育与花蕾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采用间接酶联免疫(间接ELISA)测定技术测定、比较了辣椒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花蕾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IAA、GA3、IPA和ABA的变化。结果表明:不育系和保持系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差异明显;不育系内源激素的相对含量随着花蕾的发育下降,保持系和恢复系的相对含量前期上升,后期下降,提示辣椒花蕾发育过程中前期内源激素的异常变化可能与小孢子败育有关。  相似文献   

7.
特色辣椒——涮涮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涮涮辣是小米辣的栽培变种,学名Capsicum frutescens L.CV.Shuan laense L.D Zhou.H.Liuet.P.H.LiCV.NOV,辣味极强,素称“辣中之王”,2006年,德宏“涮涮辣”送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检测,样品辣素含量19.8148mg/g,二氢辣素含量6.1074mg/g,辣度为444.133万个斯科维尔,辣度级别超过10级,定性为“国内、外已报道的辣椒中辣度最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红肉脐橙果实中抗氧化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肉脐橙果实为材料,分析了果实稳果后果皮和果肉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及其与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果肉中谷胱甘肽、总酚、类黄酮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而果皮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总酚、类黄酮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均在果实发育初期出现最大值,且在果实发育过程中不断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所有...  相似文献   

9.
梨果实发育中果肉及种子钙和果胶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以果实耐贮性和质地有明显差异的‘黄花’和‘湘南’梨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与种子中Ca2 、总钙含量和果肉果胶含量的动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两品种果肉细胞中总钙和Ca2 含量在幼果发育前期较高,以后呈下降趋势,采收时黄花梨果肉中的总钙含量明显高于湘南梨;2)种子中总钙含量远高于果肉,随果实发育而逐渐上升,且黄花梨在7月中旬果实膨大期后上升加快直至采收,而湘南梨则在7月中旬后停止上升;种子中的Ca2 含量在后期均有一个迅速上升峰;3)原果胶含量在果实发育前期上升,中后期下降,后期黄花梨远低于湘南梨;而水溶性果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两品种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0.
辣椒果实主要品质性状遗传和代谢物组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果实含有的辣椒素、类胡萝卜素、维生素、类黄酮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代谢物质,决定了辣椒果实颜色、营养和风味等品质性状。本文综述了辣椒素合成的遗传及调控、辣椒果色的遗传和类胡萝卜素合成、果实类黄酮含量QTL定位和风味物质种间转育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