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18个四川玉米地方品种合成的基础群体,通过四轮改良穗行选择,在群体产量和八个主要性状的提高上都是有效的。遗传增益有5个性状达1%显著平准。产量平均每轮增加5.43%。各性状的遗传变异,随改良轮次的提高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变化较缓。各轮单株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直接作用分析、主要受行粒数、百粒重,行数和穗长的影响,在改良过程中,这些性状不断变化,但应注意协调均衡发展,才能达到群体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玉米几个数量性状生长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结合植物生长分析和Griffing配合力分析法,从净增量和生长速率两方面研究了玉米株高、单株叶数、单株叶面积、粒重和籽粒密度生长的遗传。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生长均有极显著的遗传差异,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均方与相对重要性、加性和显性效应、平均显性度、广义和狭义遗传力等均随性状生长而显著变化,性状终结表现的遗传状况不能反映多基因系统在生长进程中的真实作用规律。株高和单株叶面积生长过程中主要以SCA起显著作用,单株叶数、粒重和籽粒密度生长过程中GCA和SCA均起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
玉米部分优异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八五”征集编目的优异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了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多数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符合育种要求的、遗传上表现优异的资源有:武132、武135、中5021、齐318和48-2,可在育种中直接利用,其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也可间接利用。小区产量的一般配合力与株高、穗位高、穗粗、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正相关显著,有利于间接改良和选择。小区产量与其相应特殊配合力表现不一致,以特殊配合力效应作评判时要慎重。 相似文献
4.
基础群体和子群体重组次数对玉米群体主要经济性状改良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基础群体和子群体重组次数对玉米群体主要经济性状改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籽粒产量和多数产量构成性状的改良,经4次重组的基础群体的选择进展约为经2次重组的基础群体的选择进展的2倍;而形成子群体时的重组次数,则对多数经济性状改良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用TTC法分析了玉水 G 综合种原始群体及其经过两轮全姊妹轮同选择与四轮混合选择改良的两个衍生群体10个数量性状的遗传组成。结果发明,Co 群体各性状均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其遗传组成以加性分量力主;许多性状的显性和上位性分量也具有显著作用。Co 群体经过改良后,在多数性状上基因的累加作用进一步增加,而等位基因及非等位基因的互作效应则减小。所采用的两种改良方法对群体多数性状遗传组成的选择效应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豌豆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4×6不完全双列杂交组成的24个F1豌豆(P.sativum)杂交组合8个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表明,各性状配合力效应不同,同一性状不同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也各异;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的高低决定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特殊配合力效应的高低及其协调;加性和非加性效应都很重要,但株高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单株粒重、百粒重等七个性状表现为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48-2的众多姊妹系中,选出不同世代的姊妹系9个,配成姊妹种和改良单交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S3分离形成的妹妹系配成的姊妹种,有一定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且用它们配成的改良单交种,其经济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与对应正常单交种基本一致;同时还表明:一个自交系的同一姊妹种,对其所配的各改良单交种,具有不同的特殊配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当前推广的恢复系明恢63、CDR22、6326,及本所育成的新恢复系552、679、562、682,共计7个恢复系与D汕A、D90A、G46A等5个不育系组成7×5的不完全双列杂交进行产量配合力测定.结果是:①不育系亲本中以D90A的一般配合力最好,其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为4.33;②恢复系亲本中以552最好,其次明恢63其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分别为7.78、6.46;③D90A×6326,Ⅱ-32A×6326的特殊配合力最好,其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分别是5.88、4.36. 相似文献
9.
将35个玉米自交系配制成20×15的不完全双列杂交,并作为总体。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调查了抽丝期、株高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对总体和各容量的样本,都分析了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遗传方差分量和遗传力及它们的抽样方差和变异系数。结果表明:不完全双列杂交的最小适宜容量一组(遗传差异小的一组亲本)为8~12,另一组(遗传差异大的一组亲本)为6~9;样本容量对抽丝期和株高等遗传力高的性状的影响小于对单株产量等遗传力低的性状的影响;样本容量对一般配合力的影响小于对特殊配合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新种系作者以节节麦(Triticum tauschii,DD,2n=14)作母本,与森林黑麦(Secale sylvestre,RSRS,2n=14)杂交,经染色体加倍而合成的双二倍体,其染色体组为DDRSRS,2n=4x=28。本文详细描述了该新种的形态。考虑到Krolow在1973年合成过类似的双二倍体,因此将本新种定名为Triticale rolowii(克氏小黑麦)。 相似文献
11.
12.
年份对玉米经济性状配合力及其与地点互作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11个玉米自交系按双列式组配的55个单交组合为材料,在三个地点进行了两年试验,对九个经济性状的一般和特殊配合力及其与地点互作在年份间的差异性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绝大多数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分量在年份间无显著差异。各性状的一般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在年均间均呈高度正相关。多数性状的一般或特殊殊配合力与地点互作方差分量在年份间的差异不显著。据此认为,以一般和特殊配合力作为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重要指标,在不同年份进行鉴定和选择的效果可能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聚丙烯酰胺胶电泳,对9个玉米自交系及其正交F_1材料,选取二个时期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将酶谱扫描转化为数据资料后,对同工酶及产量分别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物同工酶与产量间一般配合力相关为0.72,特殊配合力相关为0.59,同工酶特殊配合力与产量杂种优势相关为0.39,三者均达显著水平。根据上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经济产量及配合力实行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4.
本究以不同玉米自交系组成的三套双列杂交组为材料,分别于三年内各自进行春播和夏播试验,考察了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穗重,穗粒重和百粒重等七个性状。综合结果表明,各性状的表型值在播期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绝大多数性状的配合力在播期间各自交系却表现出序列的相对一致性。因此,玉米育种工作中研究和测定配合力可以不考虑播期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彭俊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87,(3)
取九个玉米自交系:合二、331、406,MO17、洛85、苏37、273、B87和292组成完全双列杂交(不包括反交)用Griffing分析法(方法2,模型Ⅰ)对株高、单株叶数及叶面积、粒重和籽粒密度在其不同生长阶段的净增量作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所考查性状在其不同生长阶段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相对重要性和配合力效应值的大小、方向及显著性都有所不同,性状各生长阶段净增量的配合力效应之代数和等于相应终结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因而,要充分认识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仅考察终结性状或性状在某一时间点上的表现是不够的,须从生长发育的角度动态研究性状的遗传。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玉米生产两个年代主要自交系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我国70年代至80年代玉米生产上应用的主要自交系的性状表现,利用6×13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分析了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结果表明,8D年代玉米自交系自身的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单株叶面积和株型得到了显著改良;其余多数穗粒性状和叶片功能期也有一定的改良效果。与此同对,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单株叶面积、茎粗和茎杆强度等性状的GCA显著提高;部分果穗性状GCA有所增加,但雄穗性状GCA降低。这些性状及其GCA的遗传改良进展,对增加现代玉米杂交种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产量潜力,降低种子生产成本都具有重要作用。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玉米自交系遗传改良首先在主攻产量和品质GCA的基础上,应重视根系与茎杆质量增强抗倒性、以及抗病性和结实性等性状的GCA。同时,还应注意自交系自身的结实性、产量、抗病性和根系质量的改良。 相似文献
17.
优质蛋白玉米农艺性状的遗传和相关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个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NC—Ⅱ设计,研究了10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方差占遗传方差的比重大于60%的性状有穗位高、单株叶数、穗行数、百粒重、穗粒重和产量;其余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占遗传方差的比重在48.01—58.99%之间变化。据(?)gca/(?)G和(?)gca/(?)P分析了不同性状选择和利用效果的差异,按从优至劣的顺序排列各性状得:百粒重>穗粒重>穗位高>单株叶数>穗行数>播种至抽丝天数>每株穗数>株高>产量>行粒数。本文还对相关性状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两个同源种质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TC法研究了玉米两个同源种质群体单株产量等十个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结果表明在大部分经济性状中,都有上位性效应存在。在总的遗传变异中,加性遗传分量(D)作用最大,显性遗传分量(H)次之,上位性遗传分量(I)除抽丝天数、株高、穗长外一般较小。基础群体ACO的株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株籽粒重等以可固定的D为主,而抽丝天数、穗位高、出籽率、百粒重除D重要外,H和I的效应也有显著作用。通过三轮改良穗行选择和一轮交互轮回选择形成的衍生群体AC_4各性状的D效应继续得到积累;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粒率、单株粒重的H和I方差,在总变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AC_4在遗传组成的总体上优于AC。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