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草坪型草地早熟禾种子生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97-1998年在宁夏农学院实验农场研究了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草坪型草地早熟禾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和播种量对成熟期营养技高度、生殖技高度、植株密度、穗密度、穗长、穗轴数、小花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施肥量增加,草地早熟禾种子产量呈递增趋势,说明适当增加施肥量可以提高草地早熟禾种子产量,作者建议,在草地早熟禾种子生产中,适宜的低播种量有利于提高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cv.Qinghai)高产优质栽培和大面积栽培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青海省祁连山试验田中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不同行距(A)、播种量(B)及施肥量(C)对青海草地早熟禾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青海草地早熟禾的地上植物量和光合特性均有一定影响。对地上植物量、种子产量、净光合速率影响的主次因素大小分别为:施肥量行距播种量,行距施肥量播种量,行距施肥量播种量;行距对地上植物量、种子产量、Pn影响极显著,对种子千粒质量、Tr影响显著;播种量对地上植物量影响极显著,对Tr影响显著;施肥量对地上植物量、种子产量、Ci影响极显著,对Pn、Tr影响显著。经分析得出青海草地早熟禾地上植物量丰产栽培最佳方案为30cm行距+4.5kg·hm~(-2)播种量+750kg·hm~(-2)施肥量;种子最佳方案为30cm行距+3kg·hm~(-2)播种量+450kg·hm~(-2)施肥量;施肥对青海草地早熟禾光合特性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求丹粳17号合理的密度和施肥量。[方法]设计4种插秧密度3种施肥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对不同密度、不同施肥量对产量及其性状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密度对产量、穴成穗数和穗粒数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穴成穗数增加,穗粒数减少,但产量不一定增加,产量受穗数和穗粒数的共同作用。施肥量则主要影响结实率,从而影响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结实率降低,产量降低。密度和施肥在产量、成穗率、株高、结实率和穴成穗数上表现出较明显的互作效应。[结论]实际生产中可以针对特定的密度采用相适应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4.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正交对老芒麦产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正交设计,连续3年对川西北高原老芒麦草产量与种子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行距与施肥量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播种量影响较小;处理主要通过增加枝条密度与高度而影响草产量,通过增加生殖枝比例与小穗数而影响种子产量;处理对鲜草、干草与种子的3年总产量都有显著影响,行距对鲜草与种子产量影响极显著;施肥量对鲜草、干草产量有显著影响,而对种子产量影响不明显;30 cm行距、45 kg/hm2氮肥草产量最高,50 cm行距、45 kg/hm2氮肥种子产量最高,产量是行距与氮肥量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播种量与施肥量对杂交稻浙优21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贞龙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7):1095-1097
以籼粳杂交稻浙优21为试材,采用直播方式,设置不同的播种量与施肥量,调查不同处理下水稻的产量与农艺性状,以阐明最适于直播籼粳杂交稻的播种量与施肥量。结果表明,在667 m2播种1.25~1.50 kg,用氮(N)18.3~21.0 kg、磷(P)和钾(K)各8.6~9.4 kg的条件下,浙优21的产量较高。水稻的基本苗数仅受播种量的影响,而最高苗数与有效穗数同时受播种量与施肥量的影响,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播种量的方式减少肥料投入,实现水稻的高产高效生产。水稻的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因子对播种量和施肥量的响应特性不一致,须通过优化播种量与施肥量来协调各要素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植密度与施肥量对优质稻宜优673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优质稻宜优67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植密度与施肥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植密度、施肥量及其互作均对水稻产量有显著影响。增加栽植密度可显著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略有减少,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不大,达到最高产量的密度为24万丛.hm-2。增加施肥量可显著增加宜优673的有效穗和穗粒数,结实率有所下降,千粒重呈上升趋势,达到最高产量的施N量为195kg.hm-2(N∶P2O5∶K2O比例为1∶0.5∶1)。在供试条件下,纯收益也随栽植密度与施肥量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密度和施肥是实现玉米群体高产的关键技术,为探寻在关中地区施肥量对不同密度下夏播爆裂玉米产量和形态指标的影响,以沈爆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密度为主区,肥料为副区的裂区设计,对爆裂玉米产量、产量构成、以及植株形态进行研究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适宜密度和施肥量能够有效提高爆裂玉米产量,最大产量出现在D3N2(密度8.25万株/hm2,施肥量216kg/hm2),为3 930.23kg/hm2;密度和施肥分别通过增加收获穗数和提高行粒数、穗长,提高群体产量。对形态指标的研究表明,穗位高对密度和施肥量的响应与株高变化趋势表现出一致的抛物线变化,叶夹角对密度和施肥量的响应与叶向值(LOV)变化趋势表现出对称的抛物线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增大叶向值,减小叶夹角能有效提高行粒数、穗行数和百粒质量,适当降低株高和穗位高有利于增加穗行数。综上分析说明,不同施肥水平及种植密度通过影响植株形态,协调源库关系,最终影响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穗型寒地水稻高产栽培肥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水稻超高产生产目标,采用小区对比法研究了不同肥密水平对不同穗型寒地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其高产结构。结果表明:加大施肥量,进一步稀植后,与理论产量相比,穗重型品种松粳9号的实际产量仍有提高空间。中间型品种松粳5号和穗数型品种松粳3号的实际产量在3个密度下都有提高空间。松粳9号穗粒数随施肥量增加穗粒数增加幅度较大,说明靠穗重增加而增产;松粳5号和松粳3号穗粒数增加幅度较小,是靠增加穗数而增产。穗重型品种适宜密度20穴·m-2,中间型和穗数型品种适宜密度均为23穴·m-2。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量与播种量对草地早熟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因子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量与播种量对草地早熟禾千篇一律牟影响。结果表明:株高及干物质积累速率具有季肥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以施肥水平N:P:K=100:60:60kg/hm^2为最佳,一定范围内,分蘖数随播种量啬而增加,干物质积累随播种量增加逐渐降低,以播种量0.5g/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免耕直播是将稻种直接撒播于未翻耕田块的一种种植方式,免去了耕、耙作业,具有省工、省力、节约成本、增加收益等优点,对提高水稻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以晚粳稻品种秀水03为供试品种,研究了免耕直播条件下不同播种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而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都呈显著下降趋势,尤其是实粒数下降极为显著,影响产量,但播种量过高、密度太大,容易导致倒伏,建议免耕直播的最佳播种量在3.0~3.5 kg/亩之间。  相似文献   

11.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条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