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俄罗斯大果沙棘在大兴安岭地区引种已初步取得成功,通过对俄罗斯大果沙棘的引种和栽培养护过程的概述,总结沙棘嫩枝扦插育苗的最佳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陕西榆林引种俄罗斯无刺大果沙棘优良品种最近获得了成功. 俄罗斯大果沙棘具有适应性广、耐寒、耐旱,果实大、茎无刺、容易采摘、产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5个大果沙棘新品种在山西引种试验初期的成活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果沙棘为我国从俄罗斯和蒙古引进的沙棘优良品种,已在我国东北高纬度地区获得较好的引种效果。本研究于2006年在山西(37°30′N,112°35′E)引种栽培了5个大果沙棘品种,目的是观察引种栽培初期的成活表现,研究其适应性特征,为扩大引种栽培区域提供基础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沙棘品种的成活率有很大差异。及时除草管理的条件下,壮圆黄、深秋红和无刺丰的成活率分别为75%~85%、62.5%~95%、57.5%~77.5%,绿洲2号和辽阜1号的成活率较低,分别为27.5%~47.5%和20%~37.5%。秋末冬初定植后,用湿润土覆盖苗木地上部分,可提早发芽展叶时间,提高成活率。生长期杂草竞争和虫害对大果沙棘的初期生长表现有很大影响,在大果沙棘的引种栽培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辽宁阜新市栽培面积较广的大果沙棘一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称重控水的干旱处理方法,对深秋红、扁优和俄罗斯3种大果沙棘叶片的SOD活性和MDA含量2个抗旱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处理对深秋红、扁优和俄罗斯3种大果沙棘的生理特性影响显著,其中俄罗斯大果沙棘抗旱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大果沙棘离体快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俄罗斯大果沙棘组织培养的最佳途径,采用不同培养基,对俄罗斯大果沙棘不同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俄罗斯大果沙棘组织培养的最佳途径为诱导休眠芽或幼茎产生不定芽获得无性系植株,并形成完整植株,俄罗斯大果沙棘组织培养的适宜外植体为2月末至3月下旬的休眠枝,不同品种间的离体培养和再生能力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大果沙棘优良品种在山西的适应性,于2010年从辽宁引进9月黄、壮圆黄、杂1、杂3、杂4、西伯利亚红晕6个大果沙棘品种在山西进行栽培试验,观察存活情况、生长表现、初期结实情况,以评价不同品种大果沙棘在山西引种栽培初期的适应性。结果表明,6个引进沙棘品种均能正常生长、结实;不同品种大果沙棘的生长特性、适应性不同,其中,杂3品种生长旺盛、引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正沙棘产业是一项生态效益显著,深加工产品潜力巨大的高效益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沙棘资源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沙棘果富含200多种益于人体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中国"圣果"的美誉,在医疗、保健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林口县冬果沙棘"深秋红"品种是由中国国家沙棘研究所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杂交培育成功的新型优良冬果沙棘品种,其特性为极耐干旱贫瘠和严寒,适宜在我国东北地区大面积栽植,是防止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的优选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大庆地区引种大果沙棘优良品种的调查结果显示,引种的11个大果沙棘品种生长正常,嫩枝扦插育苗成功,其中表现较好的为:楚伊、巴彦郭尔、橙色、齐棘1号和绥棘3号。  相似文献   

9.
沙棘根系分布及根瘤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中国沙棘、俄罗斯大果沙棘和蒙古大果沙棘的3个品种为试材,采用根窖法对沙棘的根系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棘的根系主要分布于0~60cm的土层中。通过调查,发现中国沙棘“中阳”根瘤总数、中根瘤数最多;俄罗斯大果沙棘品种“金阳”的根瘤总体积、根瘤鲜重、根瘤干重、最大根瘤重、最大根瘤直径、根瘤总氮量最大;蒙古大果沙棘品种“秋阳”大根瘤数最多。  相似文献   

10.
大果沙棘新梢生长、座果与产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同一试验园中的俄罗斯沙棘、蒙古沙棘大果品种和中国沙棘(对照)的新梢生长动态、新梢生长量、生长势、座果、产量和果实主要性状进行了系统地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沙棘新梢生长量、生长势和座果率强于俄罗斯沙棘和蒙古沙棘生长。从产量上看,俄罗斯沙棘“金阳”单株产量最高,中国沙棘最低。从果实主要性状看,俄罗斯沙棘“巨人”和“金阳”最好,其次为蒙古沙棘“秋阳”,中国沙棘较差。  相似文献   

11.
互助引种大果沙棘结果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4a的引种试验,大果沙棘在互助生长良好,结果表明,其果大、柄长、枝刺少,是现有沙棘林的理想更新替代品种,营养成分含量状况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采摘期(6—10月)鄂尔多斯地区俄罗斯大果沙棘和中国沙棘雌雄株鲜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表明,7月俄罗斯大果沙棘雄株鲜叶总黄酮含量为1.72%、粗多糖含量为3.62%、咖啡碱含量为0.68%、总多酚含量15.7%,为最佳沙棘叶茶原料。以7月中旬俄罗斯大果沙棘雄株鲜叶为原料,进一步比较了热风杀青、微波杀青和烘青3种杀青工艺对沙棘叶茶品质的影响,并优化最佳工艺。主要生化成分分析与感官审评表明,热风杀青为沙棘叶茶最佳杀青工艺,工艺参数为:杀青时长120 s、杀青温度180℃、投叶量1.5 kg。  相似文献   

13.
<正>围场县国土面积9 220 km~2,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过渡带,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是沙棘的适生区。为了沙棘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13年培育出俄罗斯大果沙棘和中华沙棘杂交新品种—"围优1号"大果沙棘,通过6年的试验研究,"围优1号"大果沙棘树高、干形、根系和果实都优于中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对俄罗斯大果沙棘叶与紫花苜蓿进行了常规营养分析比较。俄罗斯大果沙棘叶中含粗灰分5.05%、粗脂肪3.61%、粗蛋白16.94%、NDFl8.05%、ADFll.01%、钙0.99%、磷0.49%、无氮浸出物33.91%:苜蓿中含粗灰分12.62%、粗脂肪2.41%、粗蛋白20.67%、NDF28.45%、ADF20.78%、钙2.34%、磷0.70%、无氮浸出物4.73%。表明俄罗斯大果沙棘叶在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高于苜蓿,而在粗蛋白方面低于苜蓿。实验结果表明:俄罗斯大果沙棘叶可以作为一种优质的绿色饲料或添加剂。  相似文献   

15.
<正>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为主体单位,以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园艺研究所等为协作单位,先后自前苏联、蒙古等国家引进以采果、水保、生态为一体的大果沙棘优良品种35个。其中代表品种俄罗斯大果沙棘,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陕西等省市区试种栽培成功。近年来,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俄罗斯大果沙棘初步实现了产业化栽培,取得  相似文献   

16.
对青海省沙棘资源开发利用及沙棘引种工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总结,针对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在开发利用及后续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和建议,以为其在青海省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沙棘因具有耐旱、耐寒、耐薄、根蘖萌生能力强成为原州区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而大果沙棘作为沙棘优良品种于2004年在原州区引种成功,并建立了采穗圃,2005—2006年我们在固原市原州区田洼林场进行了大果沙棘嫩枝扦插育苗试验。并获得成功,现将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天津农业科学》2016,(7):111-114
对新疆天然分布的两种沙棘属植物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特点进行了研究。以野生中亚沙棘、引进俄罗斯大果沙棘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其在20/30℃、15/25℃、5/25℃、10/20℃、20℃、5/15℃、2/5℃条件下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种的沙棘种子萌发情况差异均较大,2/5℃低温可以完全抑制两种沙棘种子的发芽,温度升高对沙棘种子发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野生中亚沙棘在各变温条件下萌发率均高于俄罗斯大果沙棘。两种沙棘的最适温度均为20/30℃,在此温度下野生沙棘种子萌发率为92%,大果沙棘为74%。  相似文献   

19.
<正>大果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乔木。国内分布于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目前,生产中常用的有中国沙棘和从俄罗斯引进的大果沙棘。沙棘果实中VC含量高,素有"VC之王"的美称。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沙棘的根、茎、叶、花、果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及农牧鱼业等许多领域。沙棘果实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大果沙棘枝叶茂密,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抗干  相似文献   

20.
对生长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的中国沙棘、俄罗斯大果沙棘和蒙古大果沙棘品种雌雄株性别进行了RAPD鉴定。结果表明,只用一个引物即可将三亚种沙棘中的任何一种雌雄株区分开,如用B07、A11、D03和E03引物之一即可将中国沙棘雌雄株区分开;用B06、A11和D07引物之一即可将蒙古沙棘雌雄株区分开;用A13、E04和E07引物之一即可将俄罗斯沙棘区分开;A13、E14、B06、B07、B10、A11、D07、E03和E15引物中任何一个,均可将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和蒙古沙棘区分开,但不能同时区分开雌雄株。只用2个引物,如A11+A13或A11+E04或A11+E07即可将3种沙棘及其雌雄株同时分开。从亲缘关系上看,俄罗斯沙棘和蒙古沙棘有许多相同谱带,说明二者在亲缘关系上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