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马铃薯和土壤中二甲戊灵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研究二甲戊灵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二甲戊灵在马铃薯植株消解很快,土壤中消解较慢,半衰期为8.7d~13.9 d。我国尚未制定马铃薯中二甲戊灵残留限量,参照欧盟的限量标准0.05mg/kg。土壤中二甲戊灵最终残留量为0.005 mg/kg~0.84 mg/kg。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气质联用法测定二甲戊灵在马铃薯及土壤中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C-MS检测方法测定了二甲戊灵在马铃薯块茎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同时还测定了施药马铃薯田土壤中的残留动态。二甲戊灵在马铃薯块茎及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1 0%~87 0%和89 3%~98 0%。长春和济南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喷施33%二甲戊灵乳油(2475 0g hm2,有效成分)测出最终残留量在马铃薯块茎上分别为长春0 005~0 010mg kg,济南<0 001mg kg;在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长春8 42mg kg,济南1 75mg kg;半衰期分别为长春1 2d,济南3 4d。  相似文献   

3.
二甲戊灵在大葱中的残留分析与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了二甲戊灵在春季大葱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样品经乙腈提取,SAX/PSA固相萃取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GC/MS/SIM)检测。建立的大葱中二甲戊灵残留量检测方法在0.01~0.10 mg/kg水平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5.8%~103.7%,相对标准差为3.6%~5.8%,二甲戊灵检测限为0.88μg/kg,定量限为2.92μg/kg。二甲戊灵在大葱中消解较快,半衰期为3.8 d。33%二甲戊灵乳油按推荐剂量(有效成分含量742.5 g/hm2)和加倍剂量(有效成分含量1 485 g/hm2)封闭处理土壤,于大葱收获时(施药后80 d)均未在大葱中检出二甲戊灵。说明建立的大葱中二甲戊灵残留检测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二甲戊灵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方法]土壤和棉籽样品经过乙腈浸泡,超声波提取,再经过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仪测定。[结果]在0.01~0.50μg/mL,二甲戊灵的峰面积(y)与质量浓度(x)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此方法中二甲戊灵的最低检出限为0.001 ng,添加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在0.01~0.5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二甲戊灵在棉株中回收率在88.1%~102.0%,RSD为1.64%~2.87%;在土壤中回收率在91.2%~107.0%,RSD为1.62%~4.81%;在棉籽中回收率在97.4%~102.0%,RSD为1.52%~3.64%。消解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棉株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43~5.88和5.48~11.50 d。[结论]该研究为二甲戊灵在棉花上合理使用及其MRL值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烯酰吗啉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为其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时的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建立一种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烯酰吗啉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然后于2012和2013年在山东、吉林进行田间试验,对烯酰吗啉在马铃薯植株、块茎、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进行检测,并对施药后可能产生的膳食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2012年和2013年烯酰吗啉在马铃薯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7d(吉林)、0.6d(山东)和2.5d(吉林)、1.2d(山东),在马铃薯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7d(吉林)、0.5d(山东)和4.3d(吉林)、9.6d(山东)。烯酰吗啉施用剂量、施药次数不同,则其在马铃薯植株、块茎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也不同,烯酰吗啉最终残留量在马铃薯植株中均低于1.240mg/kg,在土壤中均低于3.405mg/kg,在马铃薯块茎中均低于或等于检测方法的最低定量限0.02mg/kg,也低于我国制定的烯酰吗啉在马铃薯中的最大残留限量0.05mg/kg。采收后马铃薯块茎中烯酰吗啉的估计暴露量为1.64×10-5 mg/kg,风险商值为8.18×10-5(远小于1),膳食风险较低。【结论】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推荐施药剂量为450g/hm2,施药次数不超过3次,施药间隔期7d,采收安全间隔期14d,此条件下食用收获期的马铃薯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细菌菌株JY-2和JY-5对二甲戊灵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生物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二甲戊灵的降解率与接种量呈正相关,其中,当接种量为10%(0.6×109CFU/g)时,接种后15 d菌株JY-2和JY-5对土壤中200 mg/kg二甲戊灵的降解率分别达到66.18%和65.66%,低于此接种量时降解菌的降解作用较弱;土壤温度及含水量对菌株降解作用具有显著影响,最适土壤温度为30℃,最佳含水量为600 g/kg,在此条件下,菌株JY-2和JY-5对二甲戊灵的降解率分别为73.25%和67.07%;接种降解菌JY-2和JY-5可不同程度降解土壤中二甲戊灵,减轻二甲戊灵对玉米和棉花生长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土壤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立GC-ECD法测定土壤中二甲戊灵的残留分析方法。土壤样品用乙腈震荡、超声波提取,上清液经Carbon/NH_2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HP-5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选择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测定。在本试验条件下,二甲戊灵分离效果良好,其保留时间为5.534min,线性方程为Y=24083X+44.956,相关系数R2值为0.9907,回收率为99.5%~103.4%,RSD值为7.8%~8.5%,检出限为0.004mg·kg~(-1)。该方法快速、准确,适合土壤中二甲戊灵的残留定量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快速测定马铃薯茎叶、块茎及其土壤中霜脲氰残留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NH2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C18色谱柱,通过Waters 2695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在254 nm检测波长下对霜脲氰进行分析检测,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1、0.5、2.0 mg/kg 3个不同添加浓度水平下,马铃薯茎叶中平均回收率为78.0%~104.4%,相对标准偏差为2.7%~3.4%;马铃薯块茎中平均回收率为82.9%~94.7%,相对标准偏差为1.1%~2.3%;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81.6%~91.8%,相对标准偏差为3.3%~5.4%。霜脲氰在浓度为0.05~2.00 mg/L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最小检出量为0.06 ng,在马铃薯茎叶、块茎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10μg/k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成本低、精密度好、准确率高,适用于马铃薯及其土壤中霜脲氰的大批量分析检测,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甲基二磺隆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除草剂阔世玛的有效成分之一甲基二磺隆在河北、湖北两地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规律。采用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甲基二磺隆残留量,麦粒、植株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土壤中为0.004mg/kg。添加浓度在0.004~0.5 mg/kg范围内,回收率83%~101%,变异系数4.6%~17%。实验结果显示,甲基二磺隆在两地小麦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42 d和8.32 d,在土壤中的分别为10.7 d和9.47 d;研究表明,阔世玛可分散粒剂用于冬小麦田防治1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有效成分剂量应定在8.1~13.5 g/hm2,施药1次,收获期甲基二磺隆在两地小麦植株、籽粒及麦田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2 mg/kg。  相似文献   

10.
王晓菁  吴燕  牛艳  赵子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0936-10937
[目的]建立苹果及土壤中二氰蒽醌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苹果、土壤样品在酸性条件下用乙腈提取,经C18净化后,以水-乙腈为流动相(3∶7,V/V),在检测波长254 nm条件下采用HPLC-UV测定了其中二氰蒽醌残留量。[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9.5μg/kg,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2.8%~92.4%,相对标准偏差为0.8%~7.2%。[结论]方法快速、准确度高,适用于苹果及土壤中二氰蒽醌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二甲硝咪唑在肉鸡组织中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肉鸡肌肉、脂肪、肝脏和肾脏组织中二甲硝咪唑的残留量。将二甲硝咪唑以0.04、0.40和2.00mg/kg分别添加到空白组织中,测得肌肉、脂肪、肝脏和肾脏组织的回收率在75.0%~96.1%之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0%。用该方法测定肌肉、脂肪、肝脏和肾脏组织中二甲硝咪唑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1、0.05、0.01和0.01mg/kg。经200mg/kg日粮二甲硝咪唑混饲AA肉鸡,测定不同组织中的二甲硝咪唑及羟基代谢物的浓度。停药2d后肌肉、脂肪、肝脏、和肾脏组织残留量迅速下降,停药7d后肌肉、脂肪组织残留量分别低于0.01和0.05mg/kg,停药10d时肝脏和肾脏组织均低于0.01mg/kg。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及土壤中烯酰吗啉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烯酰吗啉(dimethomorph,DMM)是一种新型内吸治疗性专用低毒杀菌剂,广泛用于晚疫病等病害的防治。为合理将烯酰吗啉用于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方法研究不同年份(2015、2016年)不同产地(宁夏回族自治区、黑龙江省)烯酰吗啉在马铃薯块茎、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2015年和2016年烯酰吗啉在马铃薯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2.36 d(宁夏)、12.38 d(黑龙江)和3.69 d(宁夏)、28.88 d(黑龙江);在马铃薯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31.05 d(宁夏)、6.48 d(黑龙江)和69.31 d(宁夏)、13.33 d(黑龙江)。烯酰吗啉施药剂量、次数和时间间隔不同,则其在马铃薯植株、块茎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也不同。施药量为1 345.5~2 018.2 g(a.i)/hm2,施药3~4次,施药间隔7 d,施药后14 d采收,收获马铃薯块茎中烯酰吗啉的残留量即均小于0.02 mg/kg,低于我国制定的马铃薯中烯酰吗啉最大残留限量值0.05 mg/kg。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甲基二磺隆在谷子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谷子及土壤中甲基二磺隆残留检测技术。样品经乙腈-三乙胺(0.02 mol/L)提取,石墨化炭黑(GCB)净化,以乙腈∶磷酸(0.01 mol/L)=50∶50为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0.2 ng,在植株和籽粒中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2 mg/kg,土壤中为0.008 mg/kg;在0.008~0.500 mg/kg添加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91.99%~98.17%,相对标准偏差为2.28%~12.43%。利用该方法于2014年检测了晋谷21号及土壤中甲基二磺隆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甲基二磺隆在植株中的半衰期为6.4 d,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6.6~18.7 d;在收获期植株、籽粒及土壤中均未检出甲基二磺隆。由此可知,甲基二磺隆是一种易降解除草剂;在该试验检测条件下,其在小米、秸秆中残留量均低于我国和美国制定的相关MRL标准。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甲氨基阿维菌素在糙米、谷壳、水稻植株及土壤中的残留和在水稻植株、土壤及田水中的消解动态,评价其在水稻和土壤中的安全性,为该农药在水稻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甲氨基阿维菌素在糙米、谷壳、水稻植株、土壤及田水中的空白添加平均回收率为79.2%~101.8%,相对标准偏差为1.7%~10.4%。其最小检出量为1.0×10-11 g,在糙米、谷壳、植株、土壤及田水中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2、0.02、0.015、0.006、0.008mg/kg。2011年和2012年在河南省、黑龙江省和江苏省三地进行的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为0.5~0.9d,在稻田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2.9~6.4d,在水稻田水中的消解半衰期为1.1~3.3d;其在糙米和谷壳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2mg/kg,在植株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15mg/kg,在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06mg/kg,说明该药为低残留、易消解农药。采用甲氨基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建议最高用药量为15g/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14d。  相似文献   

15.
二甲戊灵对棉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棉田土壤施用二甲戊灵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棉田土壤施用二甲戊灵0、2 700、4 050、5 400 g·hm~(-2),分析不同处理时间、不同深度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施用二甲戊灵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被抑制,处理40 d后,5~10 cm土壤层碱性磷酸酶活性被抑制作用最强,二甲戊灵2 700、4 050、5 400g·hm~(-2)处理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93.79%、90.77%、87.43%;脲酶活性总体表现激活趋势;蔗糖酶和脱氢酶活性随二甲戊灵浓度增高而增强,表层土壤酶活性较10~20 cm深层土壤激活作用显著;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0~10 cm土壤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先抑制后激活的趋势。【结论】棉田土壤经二甲戊灵处理后,表现为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激活效应;但二甲戊灵会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土壤有效磷素,长期施用会导致土壤营养失衡。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表油菜素内酯(EBR)对盐渍化土壤种植的马铃薯生长及块茎品质的影响,以‘尤金’、‘东农310’和‘东农312’ 3个马铃薯品种为试材,盆栽种植,在块茎形成期向土壤基质施加NaCl溶液,并对叶片喷施不同浓度(0.02 和0.10 mg/L)表油菜素内酯,以不施加NaCl和不喷施EBR植株为对照(CK),每隔14 d测定叶片的SOD活性、MDA含量、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成熟期测定产量和块茎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处理下3个品种马铃薯植株叶片SOD活性、SPAD和Fv/Fm均出现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而喷施EBR后各指标变化相反。NaCl胁迫处理后3个品种块茎中Fe含量较CK降低22.97%~46.43%、K含量较CK降低34.84%~41.67%;而喷施EBR可提高NaCl处理植株块茎Fe含量36.11%~163.66%、提高K含量 30.41%~257.61%。NaCl胁迫处理后3个品种处理A的单株淀粉含量以及‘尤金’和‘东农310’块茎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较CK均显著下降,喷施0.02 mg/L EBR后 3个品种单株淀粉含量较处理A提高19.03%~27.85%。综上,喷施浓度为0.02 mg/L EBR可以显著降低土壤盐渍化对马铃薯生长和块茎品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通过田间试验,明确33%二甲戊灵乳油对马铃薯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对马铃薯生长的安全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3%二甲戊灵乳油45天平均防治效果均在75.60%以上,对一年生杂草防除效果较好,在推荐使用剂量下增产率分别为3.81%、4.23%、6.89%,对马铃薯产量增加显著,试验剂量下各处理对马铃薯生长均无不良影响,除草效果好,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可以作为马铃薯田的主要除草剂进行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不同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田间杂草的防效以及对马铃薯生理指标、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田主要杂草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白膜、白膜+330 g/L二甲戊灵、黑膜、黑膜+330 g/L二甲戊灵4种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田间杂草的防效及对马铃薯的安全性。【结果】黑膜+330 g/L二甲戊灵处理对主要杂草的防效最好;达到95%以上,马铃薯的出苗率达到95.72%;折合产量达到2 334.42 kg/667 m2,较对照增产24.30%;商品薯率达80.07%。【结论】黑膜+330 g/L二甲戊灵处理对田间主要杂草防除效果最好,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 HPLC)检测肉鸡肌肉、脂肪、肝脏和肾脏组织中二甲硝咪唑的残留量。将二甲硝咪唑以0 .0 4、0 .4 0和 2 .0 0 mg/ kg分别添加到空白组织中 ,测得肌肉、脂肪、肝脏和肾脏组织的回收率在 75.0 %~ 96.1 %之间 ,变异系数均低于 1 0 %。用该方法测定肌肉、脂肪、肝脏和肾脏组织中二甲硝咪唑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 0 .0 1、0 .0 5、0 .0 1和0 .0 1 mg/ kg。经 2 0 0 mg/ kg日粮二甲硝咪唑混饲 AA肉鸡 ,测定不同组织中的二甲硝咪唑及其羟基代谢物的浓度。停药2 d后肌肉、脂肪、肝脏和肾脏组织残留量迅速下降 ,停药 7d后肌肉、脂肪组织残留量分别低于 0 .0 1和 0 .0 5mg/ kg,停药 1 0 d时肝脏和肾脏组织均低于 0 .0 1 mg/ kg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测定甘蔗和土壤中二甲四氯残留量.样品采用0.04 mol/LNaOH提取,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净化,HPLC-UV检测.二甲四氯在0.05~10 mg/L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添加水平为0.05、0.1、1.0 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