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就养猪业而言,中国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家。PIC拥有高遗传潜力的基因,高品质的饲料原材料,世界一流的建筑水平和设备供应商,以及培养动物营养、动物科学、遗传、育种等领域优秀人才的高校。但是,我们也面临着许多疾病的挑战。尽管如此,中国的许多农场仍能够很好地控制这些疾病,一些猪场拥有非常健康的猪群,他们能维持多种疫病的阴性,  相似文献   

2.
陈万芳 《畜牧与兽医》1994,26(5):227-228
动物对疾病的遗传易感性陈万芳(南京农业大学)人们很早就知道动物对许多疾病有遗传易感性,如白色或灰白色的马、骡易患黑色素瘤,白色母牛易患不孕症等。过去在防制动物疾病方面多重视病原和疫苗的研究,而忽视宿主对疾病遗传易感性和抗病力的研究。目前,许多学者已开...  相似文献   

3.
专家文库     
左波 《猪业科学》2019,36(10):4-4
左波,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动物遗传育种系主任。兼任农业农村部猪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执行专家组成员、中国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理事、中国动物生物技术分会理事、湖北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BioMed Research Inter national》杂志编委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拥有丰富的猪品种和遗传资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不仅有利于科学、有效地开展地方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工作,同时对猪的分类鉴定、选育提高、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18年以来中国地方猪种基于微卫星位点、mtDNA、SNP芯片、简化基因组测序和全基因组重测序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国地方猪种的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猪种质资源是我国生猪产业的“芯片”,但由于受高生长速率和瘦肉率等消费需求因素影响,许多生猪育种者和生产者长期依赖国外引种,约有九成以上种猪来源于国外。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3个国外引进品种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实际上,中国是地方猪种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猪种质遗传资源素材。  相似文献   

6.
黄东平 《猪业科学》2024,41(1):110-112
中国有着悠久的动物驯化历史,是世界畜牧业驯化中心之一,也是动物遗传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猪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中国本土猪品种的多样化是多种气候、地形和人类文化影响的结果,经过几千年的驯化和自然选择,我国大多数猪都发展出独特的遗传特征。中国本土猪品种在不同地理环境中具有鲜明的特征,对多种环境(如缺氧、低气压、冷和热)表现出广泛的适应性。中国地方猪资源分布广泛,覆盖了大多数省份。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猪育种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立贤 《猪业科学》2007,24(3):62-64
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生猪存栏、出栏、猪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2005年全国生猪存栏5.03亿头,出栏商品猪6.61亿头,猪肉产量5010万t;我国又是一个猪种资源富国,拥有令世界各国无不艳羡的育种素材.根据品种资源调查及2001年"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核(《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2004版),我国现有猪种遗传资源99个,其中地方品种72个、培育品种19个、引入品种8个.与我国作为养猪大国、资源富国严重失衡的是,我国的种猪质量却一直没有大的进展,引进品种处于"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不良循环;地方品种资源利用上范围有限,而且许多猪种数量下降、优良基因流失.对于中国猪育种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已有许多论述,这里不再赘述,只对未来中国猪育种需要解决的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地方猪种冷冻精液在遗传资源保护中的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猪种资源数量持续下降,甚至有加剧的趋势.表现在:一是资源数量减少,据《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2004年)统计,全国有40%以上的地方猪品种群体数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继有14个地方猪品种被确定为濒危资源,有5个品种被确定为濒临灭绝资源,深县猪、项城猪、豪杆嘴型内江猪、大普吉猪等4个品种(类群)已灭绝;同时,品种内遗传多样性丰富度降低,许多地方品种(类群)的母猪数量急剧下降,公猪头数与血统数锐减,品种内的遗传多样性日益缩小,遗传变异日益枯竭,遗传基础愈来愈狭窄.  相似文献   

9.
正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御外来病原微生物侵犯的重要保卫系统,免疫抑制是动物免疫功能开始出现异常的重要表现,是动物机体在单一以及多种致病因素共同影响下,使得动物免疫系统开始受到损伤,导致机体免疫功能趋于紊乱,各类疾病易感性提升。1仔猪与种猪的免疫接种许多疾病如猪肺炎支原体、猪伪狂犬病、猪附红细胞体等均可诱导机体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当前要应用安全高效果的疫苗能对猪群免疫进行有效预防,提升免疫成效。仔猪  相似文献   

10.
<正>品种是指具有共同祖先和相似外形并可稳定遗传的一群动物或植物,特别是指经驯化有别于野生型的种群,或指经人工选择发展并由人工控制繁殖以维持的种群~([1])。猪的品种是在一定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经人工选择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来源、相似并能稳定遗传的外形和生产性能,并拥有一定数量的种群~([2])《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序言提到,畜禽品种是人类为了认识畜禽遗传资源多样性在物种内部划分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孟宪武 《猪业科学》2015,(9):122-125
<正>2014年8月国营江苏省东海种猪场获得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授予的五星级"国际福利养殖金猪奖"。这是中国唯一获得有关猪福利养殖的最高奖,也是国际最高奖。同年11月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委员会与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一行对国营江苏省东海种猪场的淮猪遗传资源保护场、淮猪遗传育种扩繁场、万头老淮猪育肥基地、10万头淮猪屠宰场的猪舍结构、卫生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猪在世界猪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不同品种由于选择目标及培育环境的差异而形成独特的种质特性。猪种间的遗传差异是提高动物生产效率的重要遗传资源。这主要通过推广优良猪种、杂交生产、培育改良猪种等途径实现(Dickerson,1969)。在中国,猪的驯化已有6000—7000年历史。特殊的生产条件、文化背景及地理、政治的隔离使得中国猪种具有鲜明的种质特性。这表明在中国猪种中存在着其它猪种中没有或很少的基因或基因组,因而中国猪种对世界的猪遗传育种研究及实践具有独特的作用。除中国外,法国、美国等一些国家都对以太湖猪为代表的中国优良地方品种的种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许振英等,1987;Bidanel,1990;Young,1993)。以往的研究表明,中国猪的种质特性可以概括为:早熟易肥、繁殖性能优良、适应性强、肉墩味美,怛生长慢、膘厚、瘦肉含量低。本文简要综述了中国猪在世界猪  相似文献   

13.
动物转基因技术是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及胚胎工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的生物技术.利用该技术,人类可以按照自己意愿去改变动物的遗传组成,提高动物生长率,改进动物脂肪质量、动物乳品质量以及羊毛产量和品质,还可获得用于治疗或预防人类疾病的转基因生物药品等.然而,动物转基因技术仍在探索之中,许多问题尚未解决,转基因动物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一、猪群始终受到传染病威胁1.猪群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2.外界病原微生物随时可能进入猪场。3.猪体内存在一些有害微生物、有害寄生虫。4.猪群中的病猪不断排出病原,威胁健康猪。5.猪群环境中往往存在许多传播疾病的害虫或动物。6.饲料霉菌毒素的影响经常存在。7.猪只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有限度,特别是环境较差,营养不平衡时。  相似文献   

15.
模式动物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研究中。随着人类医学研究的深入,啮齿动物、犬、猴等经典模式动物不能完全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而小型猪逐渐成为现有医用模式动物的有效补充。本文介绍了小型猪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包括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论述小型猪作为医用模式动物的优势和价值。同时,介绍了国内外18种不同品种小型猪的主要特征、产地、选育方式、应用进展等情况。此外,本文也回顾分析了目前以小型猪作为模式动物,在心血管、代谢、异种移植等领域的应用现状,以期为中国小型猪的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为医用模式动物提供参考,进而助力人类疾病研究。  相似文献   

16.
猪对许多国家的经济很重要,是人类食物的来源。在许多国家,受感染的猪肉是人和动物弓形虫感染的来源。这种寄生虫也会导致猪,特别是新生猪死亡。大多数猪在出生后由于摄入受污染环境的卵囊或摄入动物感染组织而被弓形虫感染。本文综述了猪的临床和无症状感染报告,比较了检测猪弓形虫的方法,对最近关于流行病学中关于猪流行的弓形虫菌株遗传分型的研究进行了讨论[1]。  相似文献   

17.
储明星 《中国畜牧杂志》2000,36(6):46-47,53
我国太湖猪的高繁殖力特性已引起国际动物遗传育种界的普遍重视 ,美、英、、法、日等国都在对太湖猪高繁殖力的遗传基础进行研究 ,西方专家认为太湖猪高繁殖力的遗传基础很可能存在主效基因的作用。目前用候选基因法筛选太湖猪窝产仔数主效基因已有成功的范例 ,本文对这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 ,期望对国内同行有所启迪 ,借以通过标记辅助选择加快动物育种步伐。1 雌激素受体基因  Rothschild等 ( 1 994 ,1 996) 〔1〕〔2〕通过候选基因法 ,利用包括中国梅山系太湖猪在内的两个极端品种杂交 ,发现 1号染色体上雌激素受体 (estr…  相似文献   

18.
蒋思文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市,1996年获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硕士学位。2000-2001年在瑞典农业大学LeifAndersson实验室作访问学者。现任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技系副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常务理事、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理事、遗传标记分会理事、湖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蒋思文毕业后一直从事动物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猪生产学、畜牧概论和畜牧业经济管理等教学、科研、生产和技术推广,以及研究生指导工作,承担并完成14项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获国家及省…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70多年的进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中外动物育种学家将诸如:人工授精、精液低温保存、胚胎移植、线性非线性统计推断、计算机技术以及分子遗传学技术等新技术新成果应用于动物育种和提出一系列的新育种方法、缩短世代间隔、提高群体内选择效果、增加群体间基因交换的数量,加快了遗传改良的扩散速率,使得家禽、猪及乳牛的许多群体中,遗传效益  相似文献   

20.
殷宗俊,1968年出生,1992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并留校任教,2005年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博士毕业,现任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副主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和遗传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信息技术分会理事,安徽省养猪协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是猪生产学、动物遗传育种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