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鱼类应激性疾病是鱼类为了抵御对其产生危害的应激因子而产生的非特异性、生理性紧张状态的生理反应。危害鱼类的应激因子主要有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子突变(如水质遭到严重破坏、水温突变、气候突变、气压突变等)、鱼体自身免疫力下降以及高密度、起网、分池、运输等。应激因子超过鱼类耐受程度时,就会发生应激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猪的应激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和管理中的各种不利因素会引起动物机体内部平衡的紊乱,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机体就对应激源作出适应性全身应答.  相似文献   

3.
<正>动物的免疫应激和热源反应是指动物经过免疫后产生的全身非正常反应和局部红肿反应。禽类免疫造成禽类免疫应激和热源反应,常导致禽类过敏性休克、食欲减退、发热,严重者可致死亡。为预防免疫应激和热源反应,我们重点规范了疫苗的保存、运输,严格免疫程序与操作规程。加强接种前的准备,并对注射部位予  相似文献   

4.
鱼类应激综合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是指当动物受到有害作用的应激因子刺激时,而表现出的一种非特异性、生理性的紧张状态。当动物受到的应激因子刺激强度超过动物的耐受限度时,会对机体产生损伤,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即所谓的应激性疾病。尽管目前对应激源的分类尚无统一的方法,但一般习惯分为:①人为因素:密养、捕捞、转移、运输、不良饲料等;②环境因素:不良水质、水温的突变、气候的突变、低气压等;③生理因素:细菌、病菌和寄生虫等。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上发生了一种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鱼类应激综合病症,给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表现为鱼在捕…  相似文献   

5.
现代养殖业中,动物在运输、免疫、换料、转群或疾病流行时,会产生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通常称为应激。正常情况下,动物能自然耐过一定程度的应激,但超过限度,往往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动物表现为神经亢奋、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新陈代谢紊乱等。而规模化养殖要求动物在全价营养基础上快速生长,以创造尽可能高的利润。但高密度、高生长速度往往超出了动物的正常生理承受能力,加上多种应激因素的作用,动物容易发生脱水,衰竭,免疫功能下降,而且易继发感染,最终导致死亡。所以规模化养殖应不断加强饲养、生产管理,全面解决应激问题。1补充全价营养,提…  相似文献   

6.
应激是指动物为克服环境和管理的不利影响,在生理上和行为上所作出反应的过程,目的在于克服应激因子的危害性,以保持体内平衡,是动物体内的一种适应机制和非特异性防御反应。但应激刺激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机体就会逐渐失去应付能力,从而出现衰竭现象,陷入病理状态,以至降低生产性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当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对家畜的应激能力进行调控,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1养猪生产中的常见应激凡能引起机体出现全身适应综合症(GAS)的刺激我们均把它称做“应激原”或“应激因子”,应激对动物…  相似文献   

7.
苯唑卡因对美洲鲥运输应激的缓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苯唑卡因为麻醉剂,研究了人工养殖1+龄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幼鱼在有无麻醉剂作用下长途运输2 h后血清皮质醇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探索美洲鲥运输后高死亡率的原因以及麻醉剂对运输应激的缓解作用。实验对运输前、运输2 h、加20 mg/L苯唑卡因麻醉运输2 h后的美洲鲥血清中的皮质醇激素以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运输应激对美洲鲥皮质醇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运输2 h后美洲鲥血清皮质醇激素含量非麻醉运输组[(41.97±17.92)ng/mL,n=9和麻醉运输组[(15.62±1.80)ng/mL,n=9比运输前[(2.05±1.48)ng/mL,n=10分别显著上升20倍和4倍左右(P<0.05),麻醉运输组鱼皮质醇激素显著低于非麻醉运输组(P<0.05)。不加麻醉剂2 h运输应激后血清TP、AP、AKP、CHE、ALT、K+、Ca2+、GLU显著高于运输前水平(P<0.05),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AP/GP显著低于运输前水平(P<0.05),而麻醉运输组的上述指标与运输前没有显著差异。非麻醉运输组和麻醉剂组,运输后血清LDH、AST都呈不显著增加(P>0.05)。实验结果显示,美洲鲥在运输应激后,心脏和肝脏等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可能是导致美洲鲥运输后较高死亡率的原因。麻醉剂苯唑卡因应用于长途运输有助于维持鱼体生化指标的稳定,对鱼体运输应激反应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动物抗应激营养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涛  史合群 《淡水渔业》2006,36(1):60-62
鱼虾类水产动物在集约化养殖业中,受越来越多的应激因素的影响,如水质污染、冷热、惊吓、饲料营养不良、运输、有害物质的侵袭、饲养管理不当等等,这些不同程度的应激,可直接影响动物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的可导致鱼虾的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患病甚至死亡。因此,减少或消除养殖  相似文献   

9.
曹杰  王琪  梅俊  谢晶 《水产学报》2021,45(7):1034-1042
为探究大菱鲆分别在有水及无水条件下运输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及肌肉品质的变化,为大菱鲆的保活运输提供参考。将大菱鲆进行暂养、降温、充氧包装后进行模拟运输,并在运输不同时间段取样,检测大菱鲆生理生化指标及肌肉指标。结果显示,模拟运输18 h后,有水运输组和无水运输组中的大菱鲆存活率仍为100%。大菱鲆肌肉中水分含量、粗脂肪、pH、糖原、三磷酸腺苷(ATP)和腺苷酸(AMP)含量显著降低,乳酸和肌苷酸(IMP)含量升高。其中,有水运输组中的大菱鲆AMP含量降低了38.65%,IMP含量增加了29.1%,无水运输组中的大菱鲆AMP含量降低了12.83%,IMP含量增加了28.47%。大菱鲆血液生化指标中,葡萄糖、尿素氮和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运输过程后,无水运输组中大菱鲆生理应激及能量代谢指标的变化幅度均小于有水运输处理组中的大菱鲆。此外,低温无水运输组大菱鲆肌肉中呈味核苷酸IMP和AMP含量显著高于有水运输组,表明低温无水运输增加了大菱鲆呈鲜味物质的含量,提高了鱼肉风味。研究表明,低温无水保活技术在活鱼运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刘小玲 《水产学报》2006,30(4):495-501
本文将土池养殖的黄颡鱼成鱼运往室内实验循环系统驯养,并对鱼的摄食及鱼对日常管理活动的反应、血液皮质醇和血糖、外周血红细胞数量、外周血白细胞百分比和吞噬功能进行了35 d的观察或监测。运输后的黄颡鱼在最初4~7 d内,明显的行为变化是停止摄食。所有的鱼从第8天开始恢复了摄食,从第15天开始适应了日常管理活动。血液皮质醇和血糖浓度在刚刚运抵实验循环系统(0 d)及驯养1、2、3 d的鱼体内显著升高,至第7天已显著下降,并在第21、28、35天稳定在低水平上。外周血红细胞数量没有显著变化。与第21、28、35天外周血白细胞的各参数值相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在第3、7天显著减少,嗜中粒细胞百分比在0、1、2、3天显著升高,吞噬细胞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在第7、14天显著降低。以上结果显示(1)运输使黄颡鱼成鱼产生典型的应激反应,(2)运输应激导致黄颡鱼成鱼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嗜中粒细胞百分比的显著改变和外周血白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3)运输应激后的池养黄颡鱼成鱼在本文使用的实验循环系统中充分恢复和驯化所需的最少时间是3周。  相似文献   

11.
应激与鱼类的应激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应激的概念由对动物产生有害作用的应激因子(streser)引起的非特异性、生理性紧张状态的现象,称为应激(stres)。应激因子虽然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精神的多种,但是,动物对其产生的应激反应则具有相同的特征。应激的概念最初由英国生理学家S...  相似文献   

12.
<正>商品肉鸡的运输存在多种可造成潜在损伤的因素,机体面对这些突然的改变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导致功能减退,代谢发生异常,轻则表现为失重,影响肉品及副产品质量,重则引起死亡。据调查发现,运输性应激引起的死亡率通常是0.1%~0.6%,对整个欧盟来说,大概相当于每年死掉  相似文献   

13.
应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代有兵  杨俊 《畜禽业》2000,(1):14-15
近年来,由于动物营养学、动物生理生化和动物免疫学的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突飞猛进使人们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进一步认识,有利于我们研究应激这样一个单靠营养学不能解决的问题.随着动物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动物遭受到越来越多的应激,在生产中越来越影响到动物和生产成绩.如1993年Fujii报道全世界因猪应激综合症每年损失近10亿美元,我国损失约10亿元人民币.这就迫使我们急需解决这样一个课题:什么是应激﹖应激发生的机理及怎样防制应激﹖本文就应激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4.
抗应激制剂在水产动物活体运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动物在运输尤其是长途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颠簸、拥挤、缺氧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产生适应性或防御性的应激反应,使得体内积累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损伤肝脏和肾脏等器官,导致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进而诱发水产动物的疾病,甚至死亡。因此,必须从运输前、运输中以及运输后三个环节全面预防和保护,将运输应激降至最低水平,最大程度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文章重点介绍了维生素、生物活性多糖、氨基酸、电解质和矿物元素及天然产物五类可以缓解水产动物应激的制剂或添加剂,展望了抗运输应激产品的研发方向。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分析认为:单一性的抗应激制剂无法完全消除或缓解多种运输应激,研究几种抗应激制剂共同作用后的综合效果显得尤为重要。认为应综合利用维生素、活性多糖及矿物质元素开发一个合理的配方,这可能会取得较好地缓解水产动物运输应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应激对畜禽机体生产性能、血液成分、血浆中激素水平、免疫功能等方面,综述了应激对畜牧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谷氨酰胺的抗应激作用,以便为减少动物生产中的畜禽应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色氨酸对应激诱导鱼类皮质醇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江  周小秋 《水产科学》2007,26(7):420-422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而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随着水产养殖的迅猛发展,养殖条件日益恶化,水产养殖动物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导致其疾病抵抗能力降低,生产性能下降。因此,研究水产养殖动物应激反应及其作用机制,寻找消除或缓解应激影响的途径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色氨酸作为一种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形态特征以及生活习性,结合相关文献,总结了运输对于水生动物的影响,克氏原螯虾应激与免疫的相关进展,以及免疫增强剂在克氏原螯虾增强免疫能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鲁印国 《畜禽业》2023,(1):27-29
应激对养殖产生危害较大。引发应激的应激原分为外环境性应激原和内环境性应激原2种,对畜禽的生长发育和行为改变都能产生影响。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激种类较多,常见的有天气、转群、换料、管理和社群应激等,应激反应严重的会导致动物死亡。对此,从上述几种常见应激反应为出发点,重点阐述了养殖过程中避免应激的方法,以及将动物应激反应危害降至最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陈汉生  刘晓华 《畜禽业》2002,(4):X016-X017
本文分别从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添加剂等方面对动物应激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综述了调控应激的营养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刀鲚POMC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应激应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刀鲚(Coilia nasus)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基因的应激应答及调控,克隆了刀鲚POMC基因的c DNA全长。刀鲚POMC基因的c DNA全长2030 bp,编码区699 bp,编码232个氨基酸。二级结构预测显示,刀鲚POMC包括信号肽(signal peptide)、N末端区(N-terminal region,NP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结构域(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β-脂解素(β-LPH)、α-促黑素(α-M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垂体中叶多肽(CLIP)、γ-脂解素(γ-LPH)、β-促黑素(β-MSH)和β-内咖肽(β-EP)结构域。运用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了该基因在刀鲚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结果显示,POMC在健康刀鲚的脑高表达,鳃、肾、精巢相对高表达,肝、脾、肠、头肾、肌肉和卵巢中微量表达。运输胁迫后,POMC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10‰ NaCl组4 h和6 h POMC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6 h的表达量恢复至应激前。POMC基因在脂肪代谢及应激调控中发挥重要的功能,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基因在刀鲚后续育种及应激调控工作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