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分析甘肃冬季一次寒潮天气过程。[方法]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12月2~5日甘肃的一次寒潮天气爆发的成因和物理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此次寒潮过程属于"横槽转竖型"。乌山脊崩溃、横槽的转竖、地面冷高压的加强南下是引发寒潮爆发的原因。西伯利亚低涡发展带动极地小股冷空气补充南下,对寒潮的爆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此次寒潮过程中,涡度、温度平流等物理量也有很好的表现。[结论]该研究对今后类似天气过程的预警预报和决策服务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孟春香 《北京农业》2016,(5):126-127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15年10月16-18日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寒潮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是极涡向南东移过程中的分裂槽发展、加强,在贝加尔湖附近形成冷涡;冷涡旋转南下是引发寒潮爆发的原因,在此过程中,EC数值预报的高度场、温度场、气压场都有很好的指示性意义。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对当地预报指标很有指导性意义,对今后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预警和决策服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9,(5):84-88
2016年2月12~14日新巴尔虎左旗出现了一次寒潮天气过程,为今后类似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提供参考,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天气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欧洲来的高空低槽携带冷空气东移,超极地冷空气南下与之合并加强,爆发此次寒潮天气;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数值预报的高度场、温度场、气压场都表现出很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4.
程鹏  吉惠敏  刘琴  刘抗  孟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033-18036
对2008年12月2~5日,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宁夏、陕西4省区出现的1次冬季寒潮爆发的成因和物理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寒潮过程属于"横糟转竖型";乌山脊崩溃、横槽的转竖、地面冷高压的加强南下是引发寒潮爆发的原因;乌山脊的建立和崩溃、横槽的转竖是预报寒潮天气爆发的关键;散度、垂直速度、温度平流等物理量是寒潮天气预报中非常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3):250-252
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和欧洲中心粗网格数值预报资料,研究了2016年2月12~14日发生在四川省南充市的一次区域寒潮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空500h Pa横槽转竖配合地面冷锋迅速南压引导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寒潮爆发。过程后期,高空形势调整,冷空气中心减弱,控制范围减小,东亚大槽东移出海,我国范围内普遍转为西北气流,寒潮结束。另外,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对此次强寒潮天气过程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海平面气压场和850h Pa温度与实况观测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6.
刘春容 《北京农业》2013,(24):164-165
2009年12月22-24日(简称"12.22"),新疆塔城地区出现了一场全区性的强寒潮天气过程,也是近50 a来(1960-2009年)历史同期(12月)最强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基于此,利用欧洲数值预报中心高度场、温度场、海平面气压场各项资料及T213物理量场资料对此次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从中总结预报经验教训,以期提高寒潮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年11月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冷空气活动主要有3个特点,即范围较大、降温速度快、降水时间较长;寒潮爆发前回暖往往是寒潮预报的一个重要指标;槽后较强冷空气的不断南下,利于寒潮天气的爆发;500 hPa负涡度带的一次次南下影响,可据此判断冷空气的影响时间和强度。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2010年12月福建省西部、北部寒潮天气过程,并重点对15—17日全省性寒潮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是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崩溃促使其脊前的横槽转竖,西北气流引导新地岛冷空气大举南下引起寒潮暴发;高层有高空槽东移引导冷空气南下,或500 h Pa福建省位于南支槽前的西南风,700 h Pa或850 h Pa低层冷高中心位置偏北,且维持偏东风或偏东急流,且850 h Pa温降至0℃以下,有利于大雪出现;EC预报资料各项指标有利于此次寒潮过程的准确预报,但中南部沿海地区最低气温突破历史同期极值,预报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9.
小麦越冬期低温寒潮天气分析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连云港市小麦越冬期间(12月中旬~翌年2月中旬)2次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结果表明,2次寒潮过程都属于横槽转竖型,2次寒潮冷空气的强度和爆发速度不同,导致其降温程度也不同;2次寒潮发生前都出现了地面升温现象;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对寒潮初始时间的预报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Micaps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方法,对2008~2009年冬季宁夏两次寒潮天气过程从天气实况、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天气成因等方面,结合冬季寒潮预报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寒潮天气均是在前期地面增温或强烈增温的情况下,高空强冷平流南下入侵造成的。但两次过程冷空气爆发的形势、冷空气源地、潮前回暖、冷空气移动路径等不同,造成对宁夏地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也不同。并通过对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得到了一些宁夏冬季寒潮预报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纪成成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1):100-101,127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对2017年11月13—15日、11月27—29日和12月9—11日根河市出现的3次典型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次过程均是在前期强烈升温的基础上,由强冷空气在西西伯利亚及贝加尔湖堆积并向南侵袭造成的;3次过程亚洲中高纬环流形势均表现为一脊一槽型,动力机制均为高空旋转低压槽与强锋区,促使寒潮暴发的流场均为低槽旋转型;冷空气暴发后,呼伦贝尔上空均由强盛的冷平流控制,地面冷高压均进入关键区并达到寒潮强度;但由于冷空气的强度、发展、移动路径不同,因此3次过程的降温幅度和对根河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根河冬季寒潮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2.
徐腊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202-205
利用常规Micaps资料和自动站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数值预报等方面,对2015年9月13日石河子发生的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期升温快、空气土壤干燥,北方冷空气快速南下,风力达6级以上;K指数增幅大,SI指数梯度明显,大气层结不稳定;气压梯度大、有深厚强盛的垂直上升运动和冷平流,这些条件的相互配合有利于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发展。ECMWF模式对于大风沙尘暴天气具有更好的指示和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应用天气分析方法,对大连北部地区2013年11月9—10日寒潮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为"一槽一脊"型,促使寒潮暴发的流场为横槽转竖型。高空500 hPa天气图上-44℃冷中心位于120°E;55°N~60°N;对应高空700 hPa天气图上冷中心为-32℃;而地面天气图上冷高压中心强度达到1 060 hPa,标志着冷空气的堆积达到了可产生寒潮的强度。由贝加尔湖暴发南下的冷空气偏北、偏东,大连地区只有最北部庄河站达到了寒潮标准,24 h内最低温度下降9.1℃。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出大连地区寒潮天气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
褚晓菊  陈英  张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45-7247
通过分析2013年4月5~6日陇南市发生的一次重危害霜冻天气过程,总结了此次霜冻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此次霜冻天气订正了原有的霜冻天气预报指标,尝试寻找新的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前期温度异常偏高状态为此次强降温霜冻天气的发生积累了能量;咸海里海暖高压中心的形成为新地岛附近冷空气的南下以及原有低槽冷空气的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此次过程前期的降水天气不利于霜冻的形成,但由于冷空气强,加上降水过后天气转晴,辐射降温加强,强霜冻是平流降温与辐射降温综合影响的结果。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形势场的预报对此次霜冻天气的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种气象资料对内蒙古自治区2009年11月7-13日发生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对中低层锋区、地面冷空气的移动路径及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等进行研究。分析表明,这次天气过程是高空500hPa阻塞高压崩溃,贝湖横槽转竖,强冷空气南下,导致了强寒潮天气的暴发,与强寒潮天气相伴的降雪发生在高湿区和水汽通量辐合区。  相似文献   

16.
2009年6月5日安徽致灾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劲  顾松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443-7445,745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红外卫星云图,结合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9年6月5日发生在安徽的致灾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此次大风过程是由发展强烈的强对流系统引起的,其产生于对流层中高层槽后干冷空气向南大范围扩散,低层辐合,大气层结非常不稳定,深层大气垂直风切变中等的背景下。高空冷平流和低空暖平流产生的对流不稳定是强对流天气系统形成的基本条件。低层存在干线和风向辐合为强对流发生提供了触发机制。对流风暴下部强烈冷性下沉气流形成了地面雷暴高压,雷暴高压与周边低压区之间较大的气压梯度是形成地面大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