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耕牛湿热便血是因湿热毒邪侵入胃肠,湿热郁结,导致耕牛腹泻,粪中带有多量血块或鲜血的病症。该病多发生于早春季节,虽然死亡率低,但可导致耕牛迅速消瘦,无法劳役,给农民春耕带来困难。笔者多年以来采用“槐花散”加减,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该病,治疗12例,全部痊愈,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肠黄是湿热或热毒蕴结肠中,脏腑壅塞而生黄肿,所引起的以腹痛、暴泻、粪腥臭为特征的病症。肠黄分急、慢性肠黄两种。本病与现代兽医中的急慢性胃肠炎相似。该病为各种畜禽的常见多发病,尤其是马、牛和猪最为常见。该病发病急,若失治、误治,会导致严重脱水,死亡。1病因病机多因气候炎热,马负重乘骑,奔走过急,或劳役过度,失于饮喂;感受暑湿热毒,或急食过量,或多食热草热料,或过食不易消化的饲料,或采食霉败变质饲料,或误食有毒物质,或饮污浊不洁饮水;或天气骤变,致湿热郁结,损伤脾胃,以致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清浊不分,湿热、热毒积于胃肠而发…  相似文献   

3.
猪慢性胃肠炎是湿热之邪内蕴侵害肠道,气血阻碍引起胃肠粘膜深层发生较严重的炎症病变,中兽医称之为“肠黄”。该病多发生于幼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病程较长;多因气候突变,饮水污染,采食发霉变质的饲料或继发于其它疾病等引起。长期以来,本县均有此病发生。特别是近年来较为普遍,过去采用西医疗法效果不佳。自2002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患猪37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犊牛湿热泄泻是常见病,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致使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甚至造成死亡,给养殖场或农户带来一定经济损失.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共治疗该病16例,治愈14例,治愈率为87.5%,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湿热泄泻是犊牛最常见消化道机能紊乱的一种疾病。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16例,除重症病例死亡2例外,14例全部治愈,治愈率为87.5%,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 1995年以来 ,在临床上采用中西药合用的方法治疗牛湿热性肠炎 4 5例 ,均治愈 ,见效快 ,疗程短 ,现予报道 ,以飨同行。1 病因病机本病多见于夏、秋两季。因饲喂霉败变质饲料或饮用污水 ,或湿热之毒内侵肠道 ,湿热郁蒸 ,气血阻滞 ,而成湿热性肠炎。2 症状病畜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反刍减少 ,体温升高 ,眼结膜潮红 ,鼻镜干燥 ,涎液粘稠 ,腹痛努责 ,粪便稀溏混有粘液 ,有的呈红白色胶胨样 ,气味恶臭、小便短赤 ,口色红 ,有黄苔 ,脉洪数。3 治疗3.1 西药10 %葡萄糖盐水 10 0 0 ml,5%碳酸氢钠 2 50ml,10 %安哪咖 2 0 ml,5%氯霉素 30 ml…  相似文献   

7.
猪的便秘临床常见,多以湿热性疾病所致。若治疗延误或不当致使病势恶化,衰竭而死。笔者采用中西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已治愈58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气候潮湿,气温骤变,致使湿热郁蒸,气血阻滞,痢疾杆菌侵害牛肠道,引起牛下痢腹痛、赤白脓血为特征的流行性痢疾,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牛胃肠炎,又叫肠黄、大肠湿热,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春夏发病较多。近年来,笔者对发生该病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改善饲养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减少了发病率。共治疗病牛58例,治愈55例,治愈率达94.8%。现报告于后。 1 病因分析 1.1 本病多因饲喂发霉变质饲料,饮用污水或误食有毒植物,刺激胃肠粘膜引起消  相似文献   

10.
耕牛便血是湿热毒邪侵入胃肠,湿热郁结所致。该病多发生于早春季节,虽然死亡率低,但可导致耕牛迅速消瘦,无法劳役,给农民春耕带来困难。笔者多年以来采用槐花散加减,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2例,全部痊愈,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