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蛤(MeretrixmeretrixLinnaeus)是栖息在潮间带滩涂上的经济贝类,了解和摸清文蛤的移动规律,对于开展其增养殖具有重要意义。有关文蛤移动习性的研究资料并不多见,上世纪80年代初,海岸带渔业资源调查项目对之曾有过关注,但因调查范围很广,调查项目繁多,对文蛤生态习性的调查难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文蛤(Meretrix meretrix)资源的繁殖保护、合理利用和增、养殖的研究,已引起沿海各省有关部门的广泛重视。研究文蛤幼体阶段的生态习性对人工育苗生产及对自然海区资源的繁殖保护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曾报道过自然条件下温度和比重对文蛤幼体生长发育和变态的影响,但由于条件有限,当时未能找出适温范围。为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文蛤这一阶段的生态习性并弥补上述缺陷。我们于1981年7月在如  相似文献   

3.
滩涂养殖文蛤生长和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滩涂养殖文蛤生长和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赫崇波陈洪大(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沈阳110031)滩涂养殖文蛤生长和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赫崇波陈洪大(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沈阳110031)关键词:文蛤滩涂养殖生长生态习性文蛤是我国沿海重要经济贝类之一,我...  相似文献   

4.
滩涂文蛤拉绳围网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受辽宁省海洋水产厅的委托,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了“辽宁省葫芦岛农业科技示范区滩涂文蛤增养殖示范推广项目”。由葫芦岛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绥中县和兴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协作。根据文蛤的生态习性,特别是它的移动特性,我们对以前的围网圈养进行了改进,主要采用了拉绳加围网的滩涂文蛤养殖技术,经过连续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一、并勉区的选择及自好条件根据文蛤生态、繁殖习性和生长规律,应综合考虑滩涂的底质、水质透明度、盐度、浮游生物、底栖藻类及营养盐含量和污染情况等自然环境因…  相似文献   

5.
广西沿海是全国文蛤主要产区之一,尤其在合浦西部沿海形成密集群体,资源较为丰富。文蛤对水温、比重适应范围广,耐阴干能力强;对栖息海区有选择性,并因底质、潮汐、水温变化而伴有迂移习性。在增养殖中亟需严格选择场地和掌握其移动规律,采取相应对策,才能增加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6.
盘锦蛤蜊岗、小河滩涂文蛤及其相关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9年和2010年,对渤海湾东部蛤蜊岗及小河滩涂文蛤资源现况及相关资源进行了多个航次的调查。结果显示,蛤蜊岗、小河滩文蛤潮上带生物量分别为489.3t和322t。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下降了4600多t,资源严重衰竭。为使辽宁省重要滩涂贝类文蛤资源能够有效地恢复并进行可持续的合理利用,本报告分析了其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恢复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主要通过对浅海滩涂文蛤生态习性的研究,结合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特点,进行浅海滩涂文蛤增养殖,摸索适宜当地条件的文蛤增养殖技术措施,进一步指导生产。试验期间主要开展了文蛤防逃、文蛤半人工采苗、文蛤苗种底播密度生长等试验,并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辽宁沿海滩涂文蛤围网养殖技术及其主要技术参数。试验结果显示:在适宜滩涂中、低潮区设置围网面积3.33 hm2,6-8月分别向网内投放平均壳长3.28 cm的文蛤苗共计5100 kg,至10月14日历时65 d取样定量,网内文蛤现存量为10500 kg,平均壳长4.55 cm,平均壳长日生长195.38μm,成活率(存留率)86.29%;不同密度试验结果显示:文蛤滩涂开始投放密度在2493.90~3723.75 kg/hm2较为合适,在试验密度范围内日增重与养殖密度的函数关系式为Y=41.97e-0.0015X;文蛤的平均体重与平均壳长的函数关系式为Y=0.000222X3.056;对文蛤在潮汛期移动试验观察得知4 cm以上的文蛤移动活跃,1.26 cm以下小苗在观察时间内很少移动,另从环境条件的改变观察到,刮南风天文蛤很少移动,北风天移动较活跃,特别是3 cm以上文蛤更有较强的移动性。  相似文献   

9.
陈淑玲 《齐鲁渔业》2007,24(12):22-22
池塘养殖文蛤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高温季节要加大换水量,并适当增加水位,以降低水温。二是文蛤有移动习性,特别在大风时经常被风浪吹积成堆,应及时进行稀疏放养,多检查拦网设施,发现破损漏洞及时修补。三是清除杂藻及敌害生物。  相似文献   

10.
<正> 几年来,全国已有五个省先后进行过文蛤(Meretrix meretrix)人工育苗方面的试验,伹至今均未进入生产性试验,原因之一是育苗技术尚未过关。育苗技术应是掌握对于幼虫和幼苗生态习性为基础,而文蛤幼苗生态习性方面的专题报道至今尚未见到。我们曾进行过文蛤幼虫阶段生态习性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11.
副溶血弧菌对文蛤的致病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亚林  于业绍 《水产学报》1993,17(3):249-252
八十年代以来,江苏南部沿海屡次发生文蛤大批死亡现象,使文蛤资源量急剧下降,生产遭受重大损失。关于文蛤大批死亡的原因研究,目前已有几篇报道。郑国兴等[1991]从病文蛤体内分离到溶藻弧菌并证实其致病性。王广和等(1991)研究证实弗尼斯弧菌是引起文蛤大批死亡的病原菌。杨美桂等(1978)报道了1977年引起台湾新竹区养殖丽文蛤大量死亡的病原菌——副溶血弧菌。但有关文蛤病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来温州市龙湾区养殖文蛤发生死亡的特点进行了病原调查和组织病理分析。通过定期采集样品,运用显微镜检、超微结构分析等方法,探讨造成文蛤死亡的原因。调查发现龙湾区文蛤病害爆发主要集中在每年7月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流行性。患病文蛤无寄生虫及病毒的存在,超微病理观察发现,肝胰腺、肌肉、鳃等组织均出现了细胞核染色质边聚,内质网肿胀,排列稀疏无序,线粒体大量凋裂,形成较多空泡等现象。分析表明,引起文蛤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应激性病原体侵入有关,同时与文蛤本身品质,养殖密度,养殖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海产品需求量的增加,文蛤的价格不断升高,其采捕强度也逐年加大,加之围埝养虾及盐业的生产,文蛤资源受到严重损害。为尽快恢复文蛤资源,发展文蛤人工增养殖,1991年我站承担了河北省水产局下达的“文蛤室内人工育苗技术试验研究”项目,目前,此项目已获成功并通过  相似文献   

14.
文蛤,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真瓣鳃目、帘蛤科。贝壳近于心脏形,表面平滑。文蛤多分布在较平坦的砂质海滩中。幼贝多分布于高潮区下部,成贝分布于中潮区下部、至低潮线以下水深5-6米处。文蛤为广温性半咸水贝类,最适水温在15-25℃,适应海水比重在1.0140-1.0240,地理分布较广。文蛤具有随着生长由中潮区向低潮区下带移动的习性,俗称“跑流”。 文蛤为高经济价值贝类,我县规模开发也只有近两年。1999年4月份引进北方文蛤7200公斤,规格为160颗/公斤,分别放入5口海水围塘(总面积为15.3公…  相似文献   

15.
正文蛤在我国是一种天然资源丰富的滩涂贝类,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青睐。此次试验主要通过对浅海滩涂文蛤生态习性的研究,结合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特点,进行浅海滩涂文蛤增养殖,摸索适宜当地条件的文蛤增养殖技术措施,进一步指导生产。主要开展了文蛤防逃、半人工采苗、苗种底播密度生长等试验,并取得了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文蛤防逃试验(1)场地的选择:选择高潮区下缘至中潮区之间  相似文献   

16.
文蛤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贝类,其肉嫩味鲜,营养丰富,为蛤中上品,享有“天下第一鲜”的盛誉,是我国大宗出口的鲜活水产品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的颁布,文蛤等海产贝类在我国水产品出口中的比例将不断提高。因此,文蛤养殖发展前景喜人。现将该品种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养殖场选址文蛤具有随着生长而逐渐向低潮区或潮下带浅水区移动的习性,表现出个体大小不同、分布潮区不同的特点。养殖潮区太高,干露时间长,索饵时间短,生长就慢;中下潮区和低潮区干露时间短,索饵时间长,生长比较快。因…  相似文献   

17.
文蛤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2002年6月至9月在启东吕滨水产苗种场进行了文蛤(Meretix meretrx Linnaeus)规模化人工育苗,在450m3育苗池(1.5m×30m)共培育出0.6mm体长的文蛤幼苗31.8亿粒,获得文蛤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为今后文蛤人工养殖苗种供应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进行文蛤规模化人工育苗的同时,对亲贝的强化培育、人工催产、幼虫生态习性等方面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河北渔业》1992,(5):31-33
<正> 1 场地的选择文蛤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滩涂平坦,潮流通畅,有淡水注入的河口附近海区,底质以沙泥质或细沙质较好,含沙量以60~80%最适宜。场地设在潮间滩涂中、低潮区较为理想。文蛤苗种放养前应先在养殖场地低的一边或周围设置拦网,以防文蛤逃逸。2 生活习性文蛤属软体动物门,其贝壳略呈三角  相似文献   

19.
正文蛤在我国是一种天然资源丰富的滩涂贝类,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真瓣鳃目,帘蛤科,文蛤属,具有适应性广、抗病力强、活力强、成活率高、生长快、营养丰富、肉味鲜美等特点,质量好,价值高,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青睐。此次试验主要通过对浅海滩涂文蛤生态习性的研究,结合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特点,进行浅海滩涂文蛤增养殖试验,摸索适宜当地条件的文蛤增养殖技术,指导生产。2011年2月到2012年10月试验期间主要开展了  相似文献   

20.
我们承担了山东省科技厅下达的科技攻关项目《文蛤、青蛤等苗种繁育及增养殖技术研究》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共完成贝类增养殖面积6万亩,生产文蛤苗种320吨,生产商品文蛤2360吨,增养殖区内现有文蛤5260吨,实现产值5000万元,并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浅海文蛤苗种繁育及增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