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安徽农业科学》2019,(11):270-273
2015年3月江西省余江县被列为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2016年9月余江县承担了农村宅基地、集体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3项试点。介绍了余江县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措施,包括有偿使用超面积的宅基地、宅基地流转、宅基地退出3个方面。针对余江县在改革中存在一些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成立理事会、制定村庄规划和宅基地管理章程、规范宅基地申请与建设、拆除不合法的房屋是农村宅基地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继承得来的宅基地,收取使用费没有法律依据,应该鼓励在农村有老宅的人退休后回村养老。  相似文献   

2.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村民基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而享有的,可以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新《土地管理法》修正及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工作。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农业农村部门做好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改革已进入了全面深化的阶段,中央已将农民对宅基地的有偿退出纳入全国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的路径依然非常漫长,需要深入探索。本研究在对南京市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南京市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的政策和实践,分析了南京市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存在的困难,为建立闲置农宅退出机制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宅基地入市改革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头戏,也是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在农村土地领域的重要体现。本文基于对成都、重庆、金华、六安四个地区宅基地入市改革实践的反思,探讨了宅基地入市改革进程的多重目标,这些目标包括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农村人口财产收入、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助力城乡融合等几个方面。本文研判了在这些目标的多重约束下,如何平衡宅基地改革中的利益关系,得出了宅基地入市改革应当严格遵循土地公有制原则、重视宅基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和重视利益的公平分配。本文认为宅基地入市改革应当以全体农村人口的整体利益为价值导向,理性看待粮食安全问题,正确复垦宅基地,可以合理利用产业发展资源盘活宅基地,分地区制定改革方案,可持续性和逐步释放宅基地入市改革红利。  相似文献   

5.
从现行的政策文本和试点经验出发,窥见农村宅基地改革的内在逻辑,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遵循着节约保护耕地、保障农民利益、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提出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实现路径:完善农村宅基地相关政策和法律,厘清政府管理职责;坚持自愿有偿的宅基地退出机制,科学制定补偿标准;完善宅基地退出的配套机制,实现改革效果的行稳致远;整治空心村,盘活宅基地资源;充分利用基层自治,尊重农民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6.
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宅基地合理利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陈士银  周飞  吴明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54-4356,4396
从农村宅基地利用管理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农村宅基地利用与管理的新要求,分析了我国农村宅基地利用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通过改革现行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和促进宅基地合理利用的对策措施来加强农村宅基地的利用与管理,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宅基地制度历经了三个阶段:即农民对土地享有完全所有权的宅基地私有阶段;宅基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农民只享有使用权的宅基地公有私用阶段;最后到“三权分置”的宅基地改革新阶段。2015年,长垣县启动了包括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内的农村土地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2020年,巩义市、长垣县、洛阳市孟津区、宝丰县、新县成为国家新一轮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5个试点县(市、区)围绕宅基地制度改革基础工作和重点改革任务积极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探究农村宅基地改革的相关问题,有利于国家优化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农民通过土地获得收入的权利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动态分析了安徽省金寨县宅基地利用现状,发现宅基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介绍金寨县宅基地改革的具体实践工作,并从土地产权制度上、工作实施程序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以后的农村宅基地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着力解决中国广大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农村改革步伐的迫切要求。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的农村宅基地改革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在分析当前农村宅基地流转面临难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登记制度、健全纠纷处理机制、建立集中统一流转机制、落实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等可行措施,以期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任务,但目前普遍存在宅基地基础数据缺失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各项工作。【方法】 文章详细分析了党中央对推进农村宅基地相关改革工作的指示与当前改革工作的各项要求,明确了加快推进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的重大作用,结合当前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的相关要求与薄弱环节,以及结合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等相类似工作,提出了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的优化方法。【结果】 该文着重于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与技术方法,围绕调查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出了相应建议。【结论】 加快实施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有助于宅基地改革试点县全面摸清宅基地基本情况、利用现状,形成宅基地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建设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和实现宅基地数字化管理提供重要基础数据,也为宅基地制度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清萍  甘筱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40-5942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对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影响最大,农村就医方便性仅次于农村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再次是农村医院医疗设备。农村医院医疗价格、农民年收入与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呈反相关。因此,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首要解决农村医院技术水平问题,其中农村就医方便性与农村医院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经济计量学的研究方法,构建农村产业结构偏离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并在此基础上就农村产值结构与农村就业结构的结构偏离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实证分析,通过对相关变量进行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较好地解释了农村产业结构偏离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农村产业结构偏离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农村产业结构偏离相关变量是农村经济增长相关变量的Granger原因。模型科学地描述了农村产业结构偏离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对于研究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出发,梳理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村金融指数和乡村振兴指数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农村金融和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但整体发展水平低,区域差异显著。面板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结果显示,农村金融有助于乡村振兴的实现,但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整体效率不高,分布格局与农村金融扶贫格局一致。基于此,提出农村金融要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做好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发挥主体优势、探索新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农村经济增长、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乡村旅游为例,从协调论、系统论和投入产出理论观点出发,分析了乡村旅游业与农村各产业部分协调发展的特征。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业与农村各产业协调互动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旅游经济收入合理分配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将成为山区内部消化"三农"问题的择优之策。同时提出了乡村旅游业与农村部分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李兆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64-10066,10069
农村社会资本与农村运行和发展息息相关。从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流转、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和管理、农村合作组织运行、农村金融发展和乡村治理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整理,并评述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资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2002~2012年广西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为广西农村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构建广西农村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对2002~2012年广西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2002~2012年,广西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与实际相符.其中,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信息资源指数较高,对广西农村信息化影响较大,且2002~2007年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指数居中;农业信息产业和农业信息化外部环境指数较低,且发展速度较缓慢.[建议]应加大农村信息产业投资力度、创新投入机制、拓宽农村信息服务渠道、丰富农村信息化服务内容、建立农村信息化发展长效机制、提高农户信息化素质,以促进广西农村信息化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美长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7):217-220
研究了农村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产生的经济根源,认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应在城乡区域整体内实现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因此,农村职业教育体系需在城乡区域内重新构建,依据杜能的圈层结构理论,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中心发散、区域集中和点轴联系3种基本模式。城乡一体化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之后,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也应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留守农民实行多元化培养模式,新生代农民工采用"1+3+1"系统培训、分体式多起点培养和"远近"结合网络培养模式,农民工子女和年轻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可采用弹性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史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96-15298,15301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在中国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它满足了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享受"返璞归真"的追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而乡村旅游发展又对新农村建设具有促进作用。晋中市喜村的晋商文化是一种良好的乡村旅游资源。在喜村开展乡村旅游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雅乖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535-10537
首先说明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中能发挥政府所无法实施的效用;其次分析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具体作用;最后阐述了政府引导和鼓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琼  乔征  王葆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10-1612,1628
以关中平原地区乡村聚落地域景观研究为出发点,概述了关中平原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的整体形态,并将关中平原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物质构成要素分为生活性景观设施和生产性景观设施,分别加以介绍。从具体实例分析入手,针对乡村中心景观、乡村院落景观、乡村组团景观、乡村道路景观空间,分析了关中平原地区乡村景观空间形态的变迁,指出目前乡村景观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强调了乡村聚落景观变迁的必然性与调控的紧迫性,并提出了基于地域性的关中平原地区乡村景观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