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和生物资源,是环青海湖地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支柱畜种之一,在草原畜牧业中由于牦牛依赖天然草场终年放牧,寄生虫的感染极为普遍,寄生虫病是制约牦牛饲养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为了更好地防治牦牛寄生虫病,我们于2009年4月份对海晏县牦牛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地区牦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着重论述牦牛产业发展思路.牦牛是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特有的畜种,是牧民不可缺少的生产生活资料.在青藏高原地区,科学地发展牦牛产业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青藏高原绿色牦牛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也是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基本资料,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传统牦牛业优劣势和面临机遇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畜牧业生产要求,指出牦牛业应走产业化之路,开发绿色产品,推动青藏高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也是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基本资料,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传统牦牛业优劣势和面临机遇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畜牧业生产要求,指出牦牛业应走产业化之路,开发绿色产品,推动青藏高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牦牛是牛属动物中惟一生活在海拔3 000 m以上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资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相邻的高山地区[1].它能在其他牛种难以生存的低氧环境中健康生长和繁衍后代;由于牦牛在青海省分布的地区和生态的不同,将青海牦牛分为高原型、环湖型和白牦牛3个类型[1].青海环湖型牦牛分布于青海湖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6.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家畜遗传资源,是唯一能够适应高寒草原进行牧业生产的优势牛种.那曲市是西藏自治区牦牛的主要产区,也是自治区面积最大、气候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之一.牦牛产业是当地的传统和支柱性产业,发展牦牛产业意义重大且富有挑战性.文章在深入产业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当地牦牛产业概况、发展优势、局限与困难,提出产业发展对策与...  相似文献   

7.
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优势牛种,由于受到环境恶劣,管理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养殖户都面临着牦牛生产性能底下的问题,为了促进养殖户的实际效益,本文探讨提高牦牛繁殖性能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从古至今牦牛就是青藏高原牧区的优势种家畜,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牦牛是牛属动物中能适应高寒气候而延续至今的珍稀畜种资源,是世界动物中地理分布很有限的少数家畜之一。我国是世界牦牛的发源地,全世界90%的牦牛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及毗邻的6个省区,其中青海省有490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的38%,居全国第一;因此青海有世界"牦牛之都"的称号,海北州牦牛养殖量达45.29万头。牦牛属较原始品种,在长期的养殖过程中缺乏科  相似文献   

9.
环青海湖地区天然草场牦牛的环境容纳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过牧所造成的环青海湖地区天然草场退化一一直是一个困扰该地区牦牛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对该地区草原生产系统蛋白质平衡进行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牦牛的精确合理的环境容纳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牦牛1300万头,约占全世界牦牛总数的9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牦牛在当地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当地的生产、生活、文化、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1]。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的优势畜种,为人们提供乳、毛、  相似文献   

11.
牦牛在青藏高原具有广泛分布,对高寒、高海拔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集肉、乳、毛、皮、役等生产性能于一身,是青藏高原上特有家畜和“全能家畜”;但是牦牛是比较原始的品种,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性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为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已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深入,如何从基因角度诠释和高效利用牦牛...  相似文献   

12.
高原型牦牛繁育状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牦牛是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生活的独特畜种,是我国的主要牛种之一,是西部藏区经济支柱,也是西部藏区少数民族的主要生产生活资料。青海省牦牛按分布区域分为环糊型牦牛和高原型牦牛,高原型牦牛主要分布在青南三江源区和海西地势较高的部分地区,是青海省牦牛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体格高大,对严酷气候条件耐受力强,生长较快等优点。近年来,随着退牧还草等大型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提高牦牛业的生产效益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3.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优势畜种,在高寒牧区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适应性极强,但牦牛晚熟、低产,严重制约了牦牛业生产的发展.为了提纯复壮家牦牛,进一步提高海北地区牦牛的个体生产性能,在加强家养牦牛本品种选育和良种串换的同时,利用含1/2野血牦公牛与家牦牛杂交科技成果,依据海北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建立以导入1/2 野血牦牛血液为主体的牦牛增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是进一步挖掘牦牛生产潜力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牦牛属于青藏高原特有的优势畜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碌曲草原面积广阔,是甘肃省牦牛生产的主要区域。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地牦牛的生产性能,先后使用青海大通牦牛、娟姗奶牛进行品种杂交改良,杂一代牛乳、肉役性能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深受本地牧民的欢迎。本文将碌曲牦牛人工授精品种改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事项作一总结,旨在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牦牛皮蝇幼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青海省以畜牧业生产为主,全省有400多万头牦牛。牛皮蝇病是危害严重的牦牛寄生虫病。为查清我省牦牛皮蝇幼虫病感染情况,制定出防治本病的有效措施,我们于2005年开始在玉树、果洛及环青海湖地区做了大面积的牦牛皮蝇幼虫病感染情况调查,结合流行病学调查选择出最佳驱虫时间和药物、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牦牛的主要生产国家,牦牛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其不仅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更具备耐粗与耐劳等特点,故人们称之为"高原之舟"。然而,寄生虫病是牦牛的常见病种,直接影响着牛群的健康成长。本文介绍了我国牦牛的寄生虫病现状,并相应地提出防治牦牛主要寄生虫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孙军 《四川草原》2005,(7):34-35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不仅以盛产5种裸鲤闻名于世,而且有189种鸟类,成为我国八大鸟类主要栖息地。环青海湖周边拥有约1.2×106hm2优良草场,为4万多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资料,系200多万牲畜的物质基础,也是国际国内游客、专家关注的胜地。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干旱缺水,开垦草原、草场超载过牧、鼠虫危害,已使环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草场退化,严重影响了环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1保护和建设环青海湖生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1重视环青海湖生态环境是对全国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环青海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它…  相似文献   

18.
野牦牛种质特性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牦牛(Bos mutus)是青藏高原珍贵的野生牛种之一,生存在青藏高原,沿唐古拉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和祁连山等海拔4000~6000 m,年均温-8℃,青草期3个月左右的高寒荒漠地带.夏季可达5000 m以上的高山觅食,性喜群居,常为10头以上乃至百头成群地生活在一起,是经无数个世代严酷的自然选择下高度的闭锁繁育纯化的群体,它躯体高大硕壮,体格发育好,耐寒性强,具有高抗逆性,对青藏高原严寒多变的恶劣生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家牦牛是人类守猎野牦牛,逐步驯养而来,家牦牛由于长期一代一代系留管理,觅食时间缩短,营养不足,后天掠夺式培养使其体型向小、窄、矮方向发展.我们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驯化,利用野牦牛冻精,授配家牦牛,利用杂交优势复壮家牦牛.从20余年来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证明利用野牦牛这一野生动物遗传资源改良家牦牛,比本品种选育更加有效而迅速,是高寒草原牦牛产区提高牦牛生产性能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青海湖环湖区草地生态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研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湖。而青海湖环湖片草地又属全国北方地区重点牧区十一片之一;环湖区水、草资源丰富,草质优良,是我省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但从50年代后期起至80年代的30多年里,随着时间的迁移,气候之演变,人类的不合理活动等因素造成草地生态环境的失调,湖水逐渐退缩,沙源扩大,草场退化,草质渐差,畜牧业生产不断下降。如此下去将会使环湖区变为一片荒漠景观,直接影响我省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作者特对青海湖环湖片草地的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草地生态环境失调的防治保护对策作一研讨。  相似文献   

20.
牦牛新品种--"大通牦牛"是在青藏高原自然生态条件下,人工培育的第一个肉用型牦牛新品种,因其育成于青海省大通种牛场而得名."大通牦牛"是以农业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重点畜牧项目"牦牛选育和改良利用研究"、"肉乳兼用牦牛新品种培育研究"、"牦牛新品种培育及其产肉生产系统综合配套技术研究"等项目的研究为基础,历经20多年辛勤努力而培育成功的.课题组经过捕获、驯化野牦牛、制作冻精、连续多年大面积人工授精,生产具有强杂交优势的1/2野血牦牛、有计划地组建1/2野血牦牛横交育种核心群、闭锁繁育、适度应用近交技术、强度选择与淘汰等主要技术手段,获得了生产性能高,特别是产肉性能、繁殖性能、抗逆性强、体型外貌与毛色高度一致、遗传性能稳定的含1/2野牦牛基因的牦牛新品种.20年来课题组从改变遗传结构和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加强培育措施两方面入手,围绕育种工作开展多项科学研究与试验①探索在家牦牛群体中导入野牦牛遗传基因提高家牦牛生产性能进而培育牦牛新品种的可行性;②探索野、家杂交优势产生的机理并加强野牦公牛站建设;③探索应用低代牛横交育种理论并组建1/2野血牦牛横交育种核心群;④强化选择与淘汰(公牛最终留种率11%、母牛淘汰率30%)加强后备种公牛培育;⑤进一步确定主选性状的育种指标;⑥建立野血牦牛繁育基地和试验扩大推广区等攻关技术.课题组不断解决培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从而使新品种牛群品质不断完善和提高,培育出了能适应高寒生态条件,具有良好的高山草场放牧性能,生产性能特别是产肉性能较高、遗传性稳定的"大通牦牛"新品种.该品种的育成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牦牛没有人工培育品种的空白,改写了牦牛没有内部品种结构的落后历史,更为重要的是它为牦牛的育种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