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3种养殖模式下澳洲淡水龙虾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对脂肪酸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为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模式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GB 5009.168-2016标准,测定稻田、池塘和水泥池等3种养殖模式下澳洲淡水龙虾成虾肌肉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含量,并对脂肪酸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评价,筛选最佳养殖模式。【结果】3种养殖模式下的澳洲淡水龙虾肌肉中均含有18种脂肪酸,且均以油酸含量最高,亚油酸次之;3种养殖模式下澳洲淡水龙虾肌肉中饱和脂肪酸、(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以稻田养殖模式最高,而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以池塘养殖模式最高,单不饱和脂肪酸、(n-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n-9)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总量均以水泥池养殖模式最高。主成分分析显示,肉豆蔻酸、花生酸、棕榈油酸、二十碳三烯酸和DHA等5种脂肪酸的载荷权数均大于0.950,是澳洲淡水龙虾的主要特征脂肪酸,其对成虾脂肪酸品质的影响最大;由主成分表达函数式和贡献率,构建了澳洲淡水龙虾成虾脂肪酸品质综合评价函数式,计算得到3种养殖模式下成虾脂肪酸品质综合评价分值,表现为稻田养殖模式(4.116)水泥池养殖模式(-1.851)池塘养殖模式(-2.265)。【结论】稻田养殖模式下的澳洲淡水龙虾成虾的脂肪酸品质表现最优,为最佳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2.
鲍属海产珍品 ,早在 1 943年日本的学者就开始对鲍的生长和生理方面进行了研究[1 ] 。随后 ,进一步对鲍的生态、苗种生产、放流增殖等方面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2 - 5] ,七十年代日本养鲍产业到达了鼎盛期 ,年产量达到 640 0多吨。后来 ,由于陆上养鲍业的挫折 ,使鲍的产量大幅度下降。我国鲍的人工育苗和养殖开展于 1 980年前后 ,养殖的主要品种是我国北方的皱纹盘鲍 ,随着对皱纹盘鲍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6 ,7] ,使皱纹盘鲍的养殖从海区笼养、底播增养发展到陆上全人工养殖[8,9] 。但是 ,陆上全人工养殖的不少厂家存在着经济效益差 ,甚至亏损现…  相似文献   

3.
鲍属海产珍品 ,早在 1 943年日本的学者就开始对鲍的生长和生理方面进行了研究[1 ] 。随后 ,进一步对鲍的生态、苗种生产、放流增殖等方面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2 - 5] ,七十年代日本养鲍产业到达了鼎盛期 ,年产量达到 640 0多吨。后来 ,由于陆上养鲍业的挫折 ,使鲍的产量大幅度下降。我国鲍的人工育苗和养殖开展于 1 980年前后 ,养殖的主要品种是我国北方的皱纹盘鲍 ,随着对皱纹盘鲍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6 ,7] ,使皱纹盘鲍的养殖从海区笼养、底播增养发展到陆上全人工养殖[8,9] 。但是 ,陆上全人工养殖的不少厂家存在着经济效益差 ,甚至亏损现…  相似文献   

4.
杂色鲍是一种重要的养殖鲍品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沿海.但是近年来,鲍的病害频发,尤其是1999年以来暴发的鲍低温病毒病严重影响了鲍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对鲍低温病毒病的发现及其相关病原的鉴定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其主要病原——鲍肌肉萎缩症病毒(AbSV)的基因组及其与血蓝蛋白的关系,并介绍了最新建立起来的两种AbSV的快速检测方法.对10多年来鲍低温病毒病的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并提出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科学问题,为日后病毒形态及其与血蓝蛋白关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宗岳 《新农业》2005,(5):31-31
近年来,由于养鲍的效益一度较高.沿海各地在潮间带建有大量鲍池养鲍.但由于后来养鲍效益下降等多种原因.养鲍池的利用率及效益很低。不少地方的池子几近废弃,导致生产物资、设施的极大浪费。在潮间带养鲍池堆石养殖海参能够有效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实现养鲍养参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6.
粗江蓠是一种多年生的暖温带大型红藻,俗称“龙须菜”,在自然分类系统上属于红藻门真红藻纲杉藻目江蓠科江蓠属,是我国广东、浙江、台湾沿海藻类养殖品种之一。粗江蓠藻体直立,枝径2—3毫米,一般藻体高达20—50厘米,新鲜藻体呈紫红色,肥满多汁,分枝互生或偏生,是制造琼胶的原料之一,可望成为养鲍业的主要鲜品饲料,尤其是夏秋季养鲍的优良饲料。连江县率先在罗源湾人工养殖粗江蓠,初获成功,水技人员正着手推  相似文献   

7.
鲍,为养殖的珍贵海产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及沿海水质的日趋恶化,鲍病暴发流行,给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鲍养养殖业的发展。根据病原来分,鲍病可分为由生物引起的疾病和由非生物引起的疾病两大类。国外对鲍病的研究开展的较早,20世纪20年代就有鲍感染穿 孔生物的报道;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及其它一些国家的不者先后报道了鲍的外伤感染化脓、真菌病、肌肉萎缩症、细菌病及寄生性敌害生物等。我国学者近几年对气泡病、脓疱病、脓毒败血症、溃烂病、裂壳病及纤毛虫病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本文以对国内外有关鲍病研究的状况作一概括。  相似文献   

8.
鲍病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鲍,为养殖的珍贵海产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及沿海水质的日趋恶化,鲍病暴发流行,给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鲍养养殖业的发展。根据病原来分,鲍病可分为由生物引起的疾病和由非生物引起的疾病两大类。国外对鲍病的研究开展的较早,20世纪20年代就有鲍感染穿 孔生物的报道;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及其它一些国家的不者先后报道了鲍的外伤感染化脓、真菌病、肌肉萎缩症、细菌病及寄生性敌害生物等。我国学者近几年对气泡病、脓疱病、脓毒败血症、溃烂病、裂壳病及纤毛虫病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本文以对国内外有关鲍病研究的状况作一概括。  相似文献   

9.
鲍是一种营养和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质海产品,富含优质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多糖、多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加,鲍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海水养殖业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除辽宁省和广东省有少量养殖外,福建省和山东省成为鲍的主产地。现阶段鲍营养品质和性状提升逐渐成为鲍育种养殖业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鲍营养品质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营养成分、呈味和功能活性物质,重点归纳了品种、产地、采样季节、养殖模式、饵料等因素及不同外源胁迫对鲍营养品质的影响。由于影响因素和差异指标繁多,且鲍营养品质的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未来亟需系统性开展鲍品质评价研究,以及饵料、环境因子、养殖模式等因素对鲍品质调控机制的研究,以期为鲍养殖、新品种培育、品质综合评价及特征指标挖掘等方面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量化了国内典型的4种青蟹养殖模式(工厂化循环水单体养殖、稻蟹综合种养、内陆盐碱地鱼虾蟹养殖、沿海池塘虾蟹贝养殖)的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清单,以获得1 kg青蟹养殖增重为评价的功能单位,分析了能源消耗、全球变暖潜势、酸化潜势、富营养化潜势4种环境影响类型。结果表明,工厂化、稻蟹、盐碱地、虾蟹贝池塘养殖模式的环境影响综合指数分别为2.31×10-3、9.96×10-4、9.44×10-3、3.24×10-3。我国青蟹养殖模式的环境性能从高到低依次为稻蟹综合种养>工厂化循环水单体养殖>沿海池塘虾蟹贝养殖>内陆盐碱地鱼虾蟹养殖。  相似文献   

11.
赤潮是海洋养殖主要灾害之一,频发于网箱等渔排养殖集中区,易造成鲍等养殖动物的大量死亡。该文总结近几年渔排式养鲍集中区赤潮发生情况,分析了赤潮引发鲍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赤潮防范与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郭秀云  王胜  吴必文  石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98-7499
分析了环境温度条件对水产养殖的作用,从而为生产实践借鉴。分别对自然池塘溶解氧以及人工增氧情况下的水体中溶解氧与水温进行观测,研究了水温与养殖水体溶解氧、pH值及氨氮量的关系。并分别以尼罗罗非鱼、中华鳖和文种金鱼为养殖对象,系统地分析了水温对养殖对象生长、摄食、繁殖机能的影响。水温与溶氧量关系符合等比级曲线模型,水温与氨氮总量整体上呈负相关。不同水产生物对水温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在适温范围,水温越高,养殖对象摄食量越大,生长速度越快,饵料系数越小。水温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孵化时间越短。水温不仅影响养殖水体水质状况,还影响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白鹏  刘红英  薛长湖  丛海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48-16449,16451
[目的]为米曲霉应用于鲍鱼肉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实验室诱变的米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米曲霉发酵鲍鱼肉过程中制曲湿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及接种量对鲍鱼肉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米曲霉发酵鲍鱼的最佳条件。[结果]米曲霉发酵鲍鱼的最佳条件为制曲湿度70%,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60 h,接种量0.5×108个/g。在此条件下,发酵后的鲍鱼肉中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3.148%,比未发酵时增加了2.7倍。[结论]研究结果为今后使用其他发酵微生物发酵鲍鱼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鲍鱼高值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循环水系统中淡化养殖大黄鱼生长及卵巢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低盐度(盐度为5)条件下,室内循环水养殖8月龄大黄鱼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同龄正常海水(盐度为35)网箱养殖大黄鱼生长情况以及肥满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正常海水盐度网箱养殖中的大黄鱼体质量显著大于同期淡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黄鱼的体质量(P0.01),而在两种养殖模式下大黄鱼肥满度随着时间的变化上下波动,并且在繁殖季节大黄鱼的肥满度高于非繁殖季节。大黄鱼长期生长在盐度为5的海水中其卵巢可以发育成熟,但性腺指数低于正常海水中的大黄鱼的性腺指数,并且在成熟的大黄鱼卵巢中,淡化组的大黄鱼卵巢中成熟卵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正常海水组的大黄鱼。本实验为大黄鱼的淡化养殖和淡化养殖条件下的人工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闲置的鲍鱼养殖池进行豹纹鳃棘鲈工厂化养殖模式的研究。养殖池长宽高为9 m×3 m×2 m,有效水深约1.7 m,设3个进水口,采用下排上溢的排水方式,在距池底高20 cm处建3排6个进气管,管上打孔增氧。在池中放置一长宽高为6.0 m×3.0 m×1.5 m的网箱,将豹纹鳃棘鲈放在网箱中养殖,有效水体深1.2 m。养殖用水处理:海边沙滤井→沉淀池→三级过滤池→紫外线消毒池→活化珊瑚石过滤→养殖池(下排上溢)→上溢养殖废水用于东风螺或双壳贝类养殖,下排养殖废水进入污水沉淀处理池。在2011年7月放养9 000尾全长10 cm的优质豹纹鳃棘鲈苗种,经过约15个月的养殖,共养成每尾平均体重约742 g的商品鱼5 710 kg,养殖成活率达85.5%,单位产量达12.4 kg·m-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规格罗非鱼种池塘围栏的越冬技术,为罗非鱼养殖提供低成本、高收益的安全越冬技术。【方法】在3个池塘中设置隔水围栏,越冬期陆续抽取地下温水补充注入围栏内,并对围栏内与外塘相近区域水温及水体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水质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越冬期,除2号池塘外,围栏内水温保持在16~18℃,水体溶解氧的变化范围为3.5~6.0 mg/L,氨氮平均值低于0.5 mg/L,亚硝酸盐氮低于0.06 mg/L;3个池塘罗非鱼鱼种成活率分别为98.0%、62.0%和99.0%。【结论】采用池塘围栏与抽取地下温水注入相结合的越冬模式,能确保大规格罗非鱼种安全越冬且生长效果较好,可在广西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大规格罗非鱼种池塘围栏越冬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规格罗非鱼种池塘围栏的越冬技术,为罗非鱼养殖提供低成本、高收益的安全越冬技术。【方法】在3个池塘中设置隔水围栏,越冬期陆续抽取地下温水补充注入围栏内,并对围栏内与外塘相近区域水温及水体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水质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越冬期,除2号池塘外,围栏内水温保持在16~18℃,水体溶解氧的变化范围为3.5~6.0mg/L,氨氮平均值低于0.5mg/L,亚硝酸盐氮低于0.06mg/L;3个池塘罗非鱼鱼种成活率分别为98.0%、62.0%和99.0%。【结论】采用池塘围栏与抽取地下温水注入相结合的越冬模式,能确保大规格罗非鱼种安全越冬且生长效果较好,可在广西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从观赏植物上截获的相似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 6个种群,研究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长期培养繁殖和在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上接种繁殖复壮后,相似穿孔线虫耐低温能力的变化.将经2种方式培养繁殖的相似穿孔线虫接种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测定其耐低温能力.结果表明,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长期(6代)连续培养后,相似穿孔线虫的耐低温能力降低,在低温下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明显降低;通过在自然寄主植物红掌根系上接种繁殖后,相似穿孔线虫在低温下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又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即耐低温能力得到复壮.胡萝卜愈伤组织上长期培养繁殖对相似穿孔线虫不同群体耐低温能力的影响不同,相似穿孔线虫不同种群在红掌上繁殖后耐低温能力的恢复程度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高体革鯻(Scortumbarcoo)仔鱼的摄食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水温25.7~28.2℃条件下,对3日龄仔鱼进行开口饵料筛选,发现卤虫无节幼体是高体革鯻仔鱼最好的开口饵料,8日龄仔鱼开始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13日龄仔鱼全部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随着鱼体增长,仔鱼相对最大饱食量也增加。前期仔鱼(7日龄)在自然光照条件下于08:00-10:00、12:00-14:00、18:00-20:00时摄食活跃,尤以18:00-20:00的摄食最活跃,夜晚停止摄食;在持续光照条件下夜晚则有摄食活动;在持续黑暗条件下没有摄食活动。后期仔鱼(24日龄)在自然光照条件下09:00-13:00摄食较为活跃,摄食活动主要集中在白天,夜晚不摄食;在持续光照条件下整个夜晚均有摄食活动;在持续黑暗条件下有明显摄食节律,在10:00-12:00和20:00-22:00均出现摄食高峰,摄食活动对光的依赖性降低。试验结果表明,高体革鯻仔鱼摄食节律明显,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仔鱼摄食与光照有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仿生航行器的养殖水环境要素检测分析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阶段我国水质监测系统主要采用布设固定监测点的方法,监测点的数量受到限制,制造成本高,数据量相对较少,且监测系统数据可视化程度不高。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智能移动平台的养殖水环境检测系统,加强对养殖水环境的治理。此智能移动平台为仿生蝠鲼航行器,基于具有遍历性与不相交性的多频简谐合成运动进行动态路径规划,可搭载温度、pH等水环境要素检测传感器。利用MATLAB对检测数据进行插值处理,生成目标环境的3维切片图,智能检测水环境要素整体分布情况,根据要素种类选择查看要素数值的最大区域和最小区域。此系统可应用于普通水产养殖水环境的要素检测,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