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已经WFR1-2-a阻燃剂处理的橡胶木胶合板进行抗霉变效力测定,结果表明:处理试样对橡胶木常见表面霉菌有一定的防治效力,对蓝变菌的防治效力达100%,未处理试样发霉变色严重  相似文献   

2.
骆土寿  施振华 《木材工业》1999,13(2):22-23,26
对已经WFR1-2-a阻燃剂处理的橡胶木胶合板进行抗霉弯效力测定,结果表明:处理试样对橡胶木常见表面霉菌有一定的防治效力,对蓝变菌的防治效力达100%,未处理试样发霉变色严重。  相似文献   

3.
通过100℃热水、2%HCl和2%NaOH对橡胶木(Hevea brasiliensis)进行不同时间浸渍处理,分析各处理对橡胶木苯醇抽出物、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的影响,并考察综纤维素、α纤维素、酸不溶/酸溶木素含量变化趋势。同时测定了各处理对橡胶木色泽变化的影响及防霉防治力。结果表明,3种浸渍处理对橡胶木抽出物和化学组分都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以2%HCl和2%NaOH溶液浸渍4 h处理费效比为最优。2%HCl和2%NaOH可以作为橡胶木一种绿色环保的防霉技术,尤其在应用于玩具等高安全要求领域提供新的防霉手段。  相似文献   

4.
陆从进 《木材工业》1995,9(1):40-41
橡胶木胶合板的生产工艺特点与设备──介绍芬兰劳特公司橡胶木胶合板设备橡胶木是木材加工工业安全的原材料资源,为保证两种可再生资源──天然橡胶和木材原料的连续生产,橡胶树到一定树龄必须更新。橡胶木完全适合于单板旋切、制材及刨花板和中密度纤维板的生产。作为...  相似文献   

5.
先采用200℃-3h对橡胶木进行热处理获得炭化橡胶木,再采用脲醛树脂对炭化橡胶木进行浸注处理,探讨了不同浓度树脂浸注对炭化橡胶木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注木材与对照材相比,平衡含水率显著降低,但不同浓度之间差异不显著;而随着浓度的提高,其密度及表面硬度显著提高,吸水率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橡胶木胶合板与水曲柳胶合板、杨木胶合板、椴木胶合板的点着性、燃烧释热性、火焰传播性、发烟性以及热重曲线的对比,了解橡胶木胶合板的燃烧性质和热性质,并进一步探讨WFR作为橡胶木胶合板阻燃剂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橡胶木材在贮存期极易遭受菌害,本研究探讨了在橡胶木上易生长的主要微小真菌及其简易防治法。用九种不同药物配方处理的效果表明:五氯酚钠的效果最好,苯菌灵也有一定效果,但CCA的效果差。试验还表明,相对湿度对药物的防治效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朱家琪  刘燕吉 《木材工业》1999,13(4):6-8,16
通过对橡胶木胶合板与水曲柳胶合板、杨木胶合板、椴木胶合板的点着性、燃烧释热性、火传播性、发烟性以及热重曲线的对比,了解橡胶木胶合板的燃烧性质和热性质是一步探讨WFR作为橡胶木胶合板阻燃剂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在相对湿度为100%的环境中,测定材料因吸潮而增重的方法对6种橡胶木阻燃胶合板吸潮率、药剂吸潮率以及胶合板吸药率为15%时与未阻燃处理的橡胶木胶合板吸潮率进行了对比和评估。其中磷氮系阻燃剂的吸潮性明显高于WFR树脂型阻燃剂。所有阻燃处理的橡胶木胶合板吸潮性均高于未处理的普通橡胶木胶合板。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纳米铜-锌防腐剂联合酚醛树脂处理对橡胶木性能的影响,以碱式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锌为原料,通过湿法球磨法制备无毒、有效的新型木材纳米复合防腐剂(MCZ),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防腐剂的形貌和粒径大小,并分析7 d内防腐剂的粒径变化。用MCZ联合酚醛树脂处理橡胶木,分析处理前后试件的抗流失性、耐腐性和尺寸稳定性,并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橡胶木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防腐剂粒径小于100 nm,7 d内的粒径变化小于30 nm,稳定性较好。用MCZ联合0.5%质量分数的酚醛树脂处理后的橡胶木与只浸渍MCZ的橡胶木相比,防腐剂的固着率提高了5.24%,橡胶木的质量损失率降低了0.45%,湿胀率减少了11.66%。因此,MCZ联合酚醛树脂处理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MCZ的抗流失性、橡胶木的耐腐性和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竹材的特性与防腐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雅梅  刘君良  王喜明 《木材工业》2004,18(2):28-29,32
本文扼要介绍了竹材防腐的研究现状,包括竹材解剖性质与可处理性,竹材防腐处理方法和所使用药剂的研究。展望其发展趋势,为选择高效、低毒、环保的竹材防腐剂以及适当的防腐技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研究现状,归纳了目前林下栽培食用菌种类、栽培基质、栽培林地、栽培模式、温湿度调控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技术,以期为林下食用菌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调查余杭市野生大型真菌资源的基础上,评价和分析了余杭市野生大型经济真菌的多样性、生态习性的多样性和种类组织的多样性。发现该区孕育着较丰富的大型野生真菌资源。其中食用菌36种,药用菌51种,有毒真菌7种;木腐菌41种,菌极菌14种,土生菌37种,虫生菌5种,粪生菌1种;肉质伞菌类21种,多孔菌类26种,红菇菌类7种,牛肝菌类6种,腹菌类12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余杭市野生大型真菌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坝王岭自然保护区的多孔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坝王岭是我国多孔菌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本文对坝王岭自然保护区的多孔菌资源及其环境作了简要论述。热带森林区的多孔菌可划分为4个生态类型,就种类和数量而言,山地雨林中的多孔菌最丰富,河谷雨林的多孔菌次之,山地苔藓林和山顶矮林中的多孔菌最少。  相似文献   

15.
1998~1999年在田间条件下布置了毛白杨VA菌根(包括根内球囊霉菌和单孢球囊霉菌)与外生菌根硬皮马勃混合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菌对毛白杨苗高生长量有促进作用,且以根内球囊霉菌作用最明显,单孢球囊霉菌处理次之,硬皮马勃处理最差.水涝大大降低人工接种菌根菌的效果,严重影响VA菌根和外生菌根菌单独接种及混合接种的效应,根内球囊霉菌甚至会抑制毛白杨苗木的高生长,VA菌根和外生菌根间的负交互作用也不对苗高生长产生影响.菌根真菌的感染率随时间变化出现较大的波动和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丛枝菌根(AM)真菌和外生菌根(EM)真菌与约80%的维管植物可形成共生体,其共生体除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外,还具有调节凋落物和土壤有机质分解的重要生态功能。在AM和EM真菌主导的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分解速率在不同的基质类型(AM树种凋落物、EM树种凋落物)、不同的分解阶段(早期阶段、后期阶段)和不同的环境条件(水分、温度等)下均存在显著差异。虽然部分菌根真菌缺乏腐生生物的直接作用于凋落物的能力,但它们通过其他方式影响分解。普遍认为,AM和EM真菌与腐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分解速率的主要原因,二者互作机制主要表现为激发效应(向腐生微生物提供能量)和养分竞争效应(与腐生微生物竞争养分)。文中阐述AM和EM真菌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剖析AM和EM真菌与腐生微生物分解凋落物的作用机制,旨在为全面分析AM和EM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学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小蠹虫伴生菌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蠹虫伴生菌是在植物-小蠹虫-伴生菌系统中,削弱树木抗性、协助小蠹虫侵害的重要因子。伴生菌与小蠹虫的联系和相互适应是在长期协同进化中形成的。寄主树木对伴生菌的抗御作用主要是通过物理防御、化学防御进行的。而伴生菌对寄主树的侵害又常常是与小蠹虫协同作用的。因此,揭示伴生菌在小蠹虫相互生态联系,探讨伴生菌在植物-小蠹虫-伴生菌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对于防治小蠹虫危害、保护寄主树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主要外生菌根真菌生境调查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辽宁省主要针阔混交林进行了外生茵根真菌的种类调查和生境调查,获得外生茵根真菌82种(其中菌根性食、药用菌66种),隶属于13科24属;发现了2种辽宁省外生茵根真菌新记录种;掌握了辽宁省油松、落叶松、樟子松、红松以及柞树林下的外生菌根真菌的种类、优势种以及环境因子与子实体间的关系,对主要外生茵根真菌生境进行了阐释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木腐菌木质素分解酶活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英  王建军 《木材工业》1993,7(4):18-21,25
本文对8种木腐菌,13株菌株的木质素分解酶活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3株木腐菌菌株都具有程度不同的木质素分解酶活力,其中白腐菌的木质素分解酶活力高于褐腐菌,酶活力增长速度较快,高酶活力维持时间长。这些结果对于木材防腐研究及白腐菌综合利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红树林真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工程应用潜力(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现今红树林真菌研究的热点领域进行了综述,包括红树林真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作用,新颖的代谢产物和生物工程应用前景四个方面。首先,红树林真菌按照其生态作用被分为腐生,寄生和内生真菌。其中腐生真菌对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降解和能量循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它们也会产生一些毒素:寄生真菌对于红树林的存活,长势和健康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内生真菌分布于大部分红树之中,所产的活性物质是红树林真菌中最丰富的。其次,虽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红树林真菌可以产生很多新酶和具有’抑菌,杀虫及其它活性的物质,并且很多由内生真菌产生的活性物质被认为对红树起着重要作用,但只有少量研究对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因此,本文对现今应用分子技术来将红树林真菌的生态作用与其代谢产物联系起来的进展进行了讨论。最后,本文还讨论了利用代谢工程和后基因组技术来生产大量新酶和活性物质并将其商业化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