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重庆茶园工业园区为例,选取了13个评价指标,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利用特尔斐法对园区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利用程度较高,用地效益较好,但管理绩效偏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通过重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应用TOPISIS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09~2018年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时空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在波动中上升,市际差异显著;(2)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水平不断提升,各市从勉强与初级协调优化为中级与良好协调(各占50%),其类型呈分散布局演变为集中排列的地理特征;(3)多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同步于生态文明建设,部分城市在两者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因此,提出推动城市低效用地二次开发、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是促进两者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开发区是拉动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集约用地是开发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当前开发区仍然存在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以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状况,为政府科学配置城市集约用地潜力利用时序、制定集约用地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从贵州省64家开发区主导产业形成的7个产业集聚区视角,分析了不同产业集聚区用地状况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揭示了不同产业集聚区集约用地影响因素、规律。提出了当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内涵、方法、体系中,缺乏产业集聚区对外部社会、生态效益贡献的充分评估和肯定,应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咸宁市作为长江中游地区中等发展城市,对武汉都市圈战略有着重要意义.从1996~2006年,咸宁市土地利用格局具有很大的变化,通过对期间各地类动态度分析,选取了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用地作为因变量,选取9个社会经济指标作为自变量,构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①人口、种植业产值、林业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化率是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②耕地变化与园地变化驱动效果基本相似;③对于林地,其驱动变化与耕地变化相反;④从建设用地驱动力分析情况来看,三种地类的驱动变化基本相似.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相对应了提出优化土地利用格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云 《绿色科技》2015,(1):157-158
以河南省商城县土地为评价对象,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产出率、土地可持续利用度等方面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并进行了指标标准化。结果表明:商城县各个乡镇土地可以划分为集约利用区、较集约利用区、较粗放利用区、粗放利用区4个等级,各个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进而提出相应的合理建议,以期对河南省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节约集约制度的落实,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土地供应政策,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查清城镇存量土地,充分挖掘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方面对节约集约用地进行阐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城市用地面积在加速扩大,城市建设与耕地保护、资源集约的矛盾分外突出.如何经营好现有土地存量资产,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化水平.是我国各级政府研究的重点.本文对此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以便为促进我国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化水平的提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林业》2021,(1):48-53
非建设用地破碎化是土地开发建设强度的关键表征,也制约着城乡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自然生态效益。文章利用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数据,开展对苏州市域1995—2015年5个时间节点非建设用地破碎化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非建设用地缩减强度和破碎化阶段性突出,2005—2010年最为剧烈,之后趋势有所放缓;2)耕地流失是非建设用地破碎化的根源;3)破碎化空间相关性逐渐下降,呈现随机、均衡化趋势;4)破碎化表现为中心城区—东西横向蔓延式—南北纵向跳跃式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以LUCC理论为出发点,应用"3S"技术,建立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库,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成都市2000-2005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动态度最大,土地利用转移方向表现为大面积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政策、人口和经济为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城市化水平对GDP贡献较大,而经济非农化率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1.
受资源环境的约束,城市高密度发展趋势明显。这种发展趋势要求城市向低碳集约方向发展;降低城市人均碳排放量,为城市低碳空间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过对香港用地功能、公共交通、绿地系统等方面的低碳空间建设经验进行分析,提出高密度城市低碳空间策略,即构建集约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以减少碳源,建立公交导向的交通出行模式以降低碳排,建设层次多元的绿地空间体系以增加碳汇。  相似文献   

12.
从土地利用动态和景观格局分析两个不同的角度,对2001~2009年房山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房山区的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达到了较高水平,其中建设用地变化幅度最大。此外建设用地的破碎化程度及景观优势度在上升;全区整体景观的破碎化、无序性呈增长趋势。导致其变化的驱动力主要包括区域GDP及城市总体规划等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深圳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获取能反映城市生态景观格局的关键指标,以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景观生态概念,从整体景观结构特征与变化趋势、绿色空间连接情况与控制能力、土地保障能力与集约用地水平 3 个方面建立深圳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关键景观指数的动态变化分析深圳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并采用 AHP-熵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计算出2009、2011、2013 年深圳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整体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良好,在新的政策引导下有一定的上升趋势,景观破碎化严重、生态空间不足、土地利用粗放等问题是深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通过对深圳市生态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疆建设用地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1~2005年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GM(1,1)预测模型,预测了2007~2010年新疆建设用地的变化情况,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合理利用土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白帅  刘云 《绿色大世界》2012,(4):252-255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评价了云南旅游产业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情况,研究得出了云南省旅游产业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低度利用的有临沧、楚雄、怒江、保山、普洱;适度利用的有曲靖、昭通、文山、德宏、玉溪、西双版纳、红河、大理;集约利用的有昆明、丽江、迪庆,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市是坐落在绿洲上的城市,城市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揭示乌鲁木齐市1990—2017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规律、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借助ERDAS和ArcGIS软件对乌鲁木齐市4期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分析,利用物元模型对乌鲁木齐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0—2017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以耕地、林地以及草地的转出和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转入为主;各时段总体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且正处在发展期;乌鲁木齐市土地生态安全程度由不安全增长较安全水平。通过分析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及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为未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诸多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加快,各行各业的用地量增加,用地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扩张对土地的需求量扩大,城市向农村迅速蔓延。这就必然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城乡统筹的视角来全局考虑综合安排各行业用地。以泸定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从泸定县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统筹安排各行业用地。  相似文献   

18.
潘世东  张卉 《绿色科技》2023,(4):235-239+271
准确地预测公路用地需求量,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市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公路用地项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以宣城市为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2020、2025及2030年公路用地的需求量,结果表明:(1)模型预测用地数据远小于规划用地数据;(2)其原因包括3个方面即规划设计层面、地方政府层面以及模型本身。公路建设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所需,但若建设过度则造成资金和资源浪费以及养护成本的增加,同时也不利于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建议在规划层面应以集约节约用地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对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项目进行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是土地管理工作研究的热点。从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分析,逐步对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建设、标准值的设定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就今后的研究工作以及政府应采取的政策保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研究宁波市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现状、适于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和林业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对宁波市低丘缓坡土地可供建设、复垦用地的能力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土地资源稀缺已成为当前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除了做好现有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推动低丘缓坡林地资源开发势在必行的新形势下依法、有效利用低丘缓坡土地的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