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梨果实与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及其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刺梨品种贵农5号为材料,对其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内源激素含量动态进行了观察测定,结果表明,刺梨幼果花托中GA1+3、IAA和ZRs含量高,随幼果发育,花托中GA1+3、IAA和ZRs含量下降;种子内GA1+3和IAA含量随种子发育而增加,至种子成熟后GA1+3和IAA含量下降。幼果花托和种子中的ZRs和ABA含量较高,随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在正常授粉受精的幼果中,GA1+3、IAA、ZRs和ABA含量极显著高于未受精幼果;畸形果实正常发育一侧的花托中,GA1+3、IAA和ZRs含量明显高于畸形一侧的。刺梨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砀山酥梨果实的生长发育与其果肉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方法]以砀山酥梨为试材,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砀山酥梨不同发育时期果肉内源激素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生长促进型激素ZR、GA和IAA含量在砀山酥梨授粉后1 ~15 d呈上升趋势,较高ZR、GA和IAA含量能促进砀山酥梨子房发育和正常坐果。果实中ZR含量在砀山酥梨第一个快速生长期开始时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直到果实成熟。IAA和GA的变化动态大致相似,在果实第一个快速生长期含量较高,随着果实发育逐渐减少,进入果实第二个快速生长期又迅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与果实生长动态基本吻合。ABA含量分别在授粉后15、45、120 d出现高峰,与砀山酥梨生理落果和果实成熟时期基本一致。[结论]砀山酥梨果实的生长发育各时期持续时间及其内源激素含量也不相同,果实的生长发育与其内源激素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RP-HPLC法测定刺梨中的Vc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356+1358-1356,1358
[目的]建立刺梨中Vc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刺梨中的Vc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维生素C在0.112~1.12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29%。[结论]RP-HPLC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作为刺梨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板栗果实发育与子房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空苞栗和正常栗子房内源激素含量与果实直径生长规律 ,并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正常栗胚胎发育期子房内源 GA1+ 3、i PAS含量和 ( GA1+ 3+i PAS) /ABA值呈现出“双峰”型变化模式 ;而子房内源 ABA含量变化趋势相反 ,且幅度较小。正常栗果实直径生长率的变化过程与子房内源 GA1+ 3、i PAS含量和 ( GA1+ 3+ i PAS) /ABA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苞直径生长率与子房 i PAS含量和 ( GA1+ 3+ i PAS) /ABA值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决定系数为 0 .81 2 0 ,且 i PAS含量比 ( GA1+ 3+ i PAS) /ABA值对总苞直径生长率的影响更大 ;坚果直径生长率则与子房 GA1+ 3含量间有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决定系数为 0 .8795。空苞栗子房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在整个胚胎发育期未出现明显的峰值 ,且子房内源 GA1+ 3、i PAS含量和 ( GA1+ 3+ i PAS) /ABA值呈下降趋势 ,ABA含量呈上升趋势。空苞栗果实生长过程同正常栗间的差异与其子房内源激素含量及平衡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5.
刺梨种质及改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是中国特有的药食两用植物,其果实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刺梨品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研究领域。该文就刺梨的种质资源及其育种改良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黔西县野生刺梨果实品质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黔西县野生刺梨资源,为该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黔西县特色经果林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株系14个野生刺梨果实为材料,测定野生刺梨果实外在品质(单果重、果形指数)和内在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VC含量、固酸比、糖酸比),并对其果实品质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株系QX-11和QX-7果实外观品质和经济价值最好;QX-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QX-2可滴定酸含量最高,QX-10最低;QX-13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QX-10最低;QX-1、QX-6、QX-3VC含量较高;QX-9固酸比最大;QX-13糖酸比较高。[结论]不同地区之间气候、土质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果实品质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7.
刺梨中维生素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刺梨的维生素C(V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不同条件下保存,然后测定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刺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 Vc含量直线上升, SOD活性呈下降趋势.刺梨采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Vc和SOD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在25~120℃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果汁中的Vc损失明显增加.刺梨原果汁中Vc在40℃的条件下保存,在最初的50d内,Vc的降解显著,60d以后降解减缓并趋于稳定.刺梨中的SOD活性在40~60℃下比较稳定,酶活力至少保存60%;SOD活性在pH值为6~8时相对稳定;高浓度的Cu2+和Zn2+对SOD活性有抑制作用,2~6mmol·L-1的Zn2+对SOD活性有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贵农五号"刺梨为材料,研究了刺梨果实对机械伤处理造成的氧化胁迫及其主要抗氧化系统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机械伤处理可诱导刺梨果实中O2·-和H2O2等活性氧的产生,促使膜脂过氧化水平加剧.在此过程中,抗氧化系统各组分的反应不尽相同:其中,抗坏血酸含量在处理2h内急剧降低,相应地其氧化态DHA的含量则持续增加;SOD活性在处理2h内急剧增强并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抗氧化酶系统中的其它重要组分如APX、POD和CAT等却一直未能检测到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刺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技术基础。[方法]分别采用改进的CTAB-LiCl法和CTAB法提取刺梨果实中的总RNA和基因组DNA。对刺梨总RNA进行反转录,生成cDNA第1链。根据GenBank上的蔷薇科肌动蛋白(Actin)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对跨内含子引物Actin1和Actin2,以cDNA第1链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将含有目的片段的凝胶进行回收纯化,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TG1感受态细胞,选取带有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将目的片段回收后克隆于T载体,可获得298 bpActin基因的cDNA序列。克隆所得核苷酸序列与蔷薇、桃和葡萄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达83%,与富士苹果、甜菜等的相似性也超过80%。刺梨Actin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梨的相似性最高(达97%),其次是葡萄、花生、大豆、棉花和马铃薯,而与水稻、拟南芥等的相似性也达90%以上。[结论]Actin基因跨内含子,用该Actin基因片段作内标可以减少DNA污染。  相似文献   

10.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刺梨微波消解条件,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刺梨中Fe、Mg、Mn、Zn、Cu、Pb、Cd等7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优化的刺梨消解程序为:采用HNO3-H2SO4(4∶1)混合酸体系,固液比1∶20,微波功率600 W,消化温度140℃保持4 min。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7种元素的含量,方法检出限为0.003~0.080μg/m L,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6.25%~104.2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04%,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测定结果显示,刺梨中Fe、Mg、Zn等含量丰富,Mn和Cu含量中等,而有毒金属元素Cd、Pb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1.
刺梨有机酸组分及抗坏血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安华明  刘明  杨曼  樊卫国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0):2094-2100
 【目的】明确刺梨有机酸各组分及抗坏血酸含量。【方法】以‘贵农5号’为材料,采用HPLC方法分析刺梨有机酸组分以及不同器官内、果实发育和采后贮藏过程中主要有机酸各组分及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结果】刺梨果实中主要含有苹果酸、乳酸、酒石酸、柠檬酸、草酸和琥珀酸6种有机酸组分和较高含量的抗坏血酸;不同器官有机酸含量分析发现,根主要含乳酸和酒石酸,茎和叶中乳酸含量较高,而花中主要积累琥珀酸。果实发育过程中各有机酸组分均不同程度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抗坏血酸含量则一直呈增加态势;成熟果实内,抗坏血酸含量显著高于任一种有机酸组分,约占总酸量的67%;6种有机酸组分中,苹果酸含量最高(约占有机酸总量的53%)。研究还发现,不同贮藏温度对刺梨果实有机酸含量有较大影响。【结论】从有机酸组分分析,刺梨是一种以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的果实类型,但抗坏血酸的含量高于所有有机酸组分的总量。这种高抗坏血酸含量特点是刺梨果实独特的营养标志。  相似文献   

12.
刺梨中黄酮的超声提取及HPLC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振伟  申森  胡晓冰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9):4684-4687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刺梨(Rose roxburghii Tratt.)中总黄酮,利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初步建立了刺梨中黄酮的HPLC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超声功率、提取时间和温度均对刺梨中黄酮提取结果影响显著,确定超声辅助提取刺梨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00 W,50%乙醇,温度40℃,提取时间为40 min。在此条件下,刺梨黄酮的得率为1.862%。与常规回流提取方法相比,黄酮得率有所增加,同时缩短了提取时间。HPLC法测定结果表明,刺梨中含有芦丁和槲皮素。HPLC法简便、快捷、灵敏、结果准确,可用于刺梨中黄酮成分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和总黄酮的积累规律及其对光照强度变化的生理关联性,为刺梨果实的品质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年生的'贵农5号'刺梨结果树为材料,以自然光照强度为对照,设置光照强度减弱20%,40%、60%的3个处理(分别用R0(CK)、R...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刺梨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针对其病虫害,包括白粉病、褐斑病、烟煤病、梨小食心虫、食叶害虫、月季长管蚜、白粉虱等分别总结防治技术,以期为刺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多效唑对大丽花生长发育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丽花高生品种大金红和陇上雄鹰为试材,盆栽高度20 cm时,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进行灌根处理,探讨多效唑对盆栽大丽花生长发育指标(节间长、茎粗和叶面积)和内源激素(ZT、IAA、GA3和AB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多效唑处理后,大金红和陇上雄鹰的节间缩短,茎秆增粗,叶面积变化有差异。两品种处理株叶片内IAA、GA3含量均下降,ABA含量提高,ZT含量变化品种间有差异。且随着使用浓度的增加,影响作用增强,以125 mg/L浓度处理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刺梨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贵阳市刺梨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并研究了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方法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刺梨食心虫在贵阳地区1 a发生2~5代,幼虫出土时期在4月中下旬气温开始回升时,5月中下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7月中上旬每7 d出现1次羽化高峰期,7月下旬渐入始末期。刺梨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应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刺梨采收后对园地进行人工防治,可减少越冬虫源86%以上;在开春气温回升时对刺梨园进行毒土撒施,好果率达92.5%以上;刺梨挂果前期进行药剂防治,好果率达93.5%以上。  相似文献   

17.
板栗座果及果实早期发育与内源激素质量分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遵玉’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充分授粉、自然授粉和套袋不授粉,利用石蜡切片观察受精时期与胚发育过程,并探究不同授粉方式对板栗结实率、胚珠大小和果实早期发育子房内GA 3(赤霉素)、IAA(生长素)、ABA(脱落酸)、ZR(玉米素核苷)、IPA(异戊稀基腺苷)、IP(异戊烯基腺嘿呤)和(GA 3+IAA+CTKs(细胞分裂素))/ABA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受精不良可导致结实率低,受精作用发生在授粉后16~17 d,授粉后21 d起可明显区分受精与未受精胚珠;授粉后27 d和授粉后33 d分别观察到球形胚和心形胚。受精子房在胚乳发育期(授粉后16~21 d)除ABA外的其他激素水平均显著增加,而未受精的变化较小或逐渐减少。充分和自然受精后IAA质量分数先增后减并在授粉后30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78、8.61μg·g^-1),而未受精的低于4.00μg·g^-1;充分授粉后GA 3和IPA质量分数均达到两个极大值;3种授粉方式的ABA质量分数先减少后增加。总之,板栗正常发育子房内的GA 3、IAA、CTKs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败育子房,而ABA质量分数显著低于败育子房,其座果及果实早期发育与内源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ݲ�ͬ����Ұ�������ʵƷ�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果实品质良好的刺梨资源,以收集到的贵州11个县市共242份野生刺梨为材料,测定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总糖及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单果重,福泉市刺梨样品最大,平均为(14.04±3.73)g;最小的是绥阳刺梨,为(9.62±2.83)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遵义样品最高,为(14.07±3.84)%;兴义样品最低,为(10.54±1.34)%.平均可滴定酸含量,福泉市最高,为(0.86±0.20)%;罗甸县的最低,为(0.59±0.12)%.可溶性总糖含量,平坝县的样品最高,平均为(3.25±1.16)%;罗甸县的最低,为(1.96±0.66)%.维生素C含量,遵义样品的最高,平均含量达2318.38 mg/100g;惠水的最低,为(1035.00±96.55)mg/100g.结论:贵州不同地区野生刺梨果实品质表现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筛选出优良或特色资源的巨大潜力,其中盘县、安龙和遵义地区的刺梨可作为良好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处理对刺梨未受精胚珠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刺梨未受精胚珠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低温预处理时间、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以及附加物对刺梨未受精胚珠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3 d,刺梨未受精胚珠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75.14%;以MS为基本培养基最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6-BA 1.0 mg/L+NAA 1.0 mg/L为最优的生长调节剂组合,其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84.58%;在培养基中添加100 mg/L的AgNO3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而添加Vc有利于愈伤组织转绿。  相似文献   

20.
不同自然分布区刺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收集了 4省 30个野生刺梨样品 ,采用 16个随机引物扩增的RAPD标记 ,对不同自然分布区刺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这些引物共产生 94条带 ,其中 6 2条 (6 5 .96 %)表现多态性 ;样品的多态性百分率、样品组合的相似系数及聚类分析结果都表明 ,来自贵州的样品蕴藏有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贵州的刺梨是进一步遗传改良最重要的遗传资源 ;而川西的 5个样品的遗传差异性最小 ;来自鄂西高海拔地区的 3个样品具有较高的遗传差异性 ,其果实性状上表现出很大的特异性 ,在刺梨的新品种培育上显示了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