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简阳全县棉田面积50余万亩,为我省植棉面积最大的产棉县。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和大跃进的推动下,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充分发挥了敢想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不但在棉花生产上连续两年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而且在植棉技术上也创造出许多成功的经验。如“火温床”育苗及保温早栽,都是简阳县在植棉技术革新上一个伟大的贡献。这是充分利用我省气候温暖和生长期长等有利于棉花生育的自然条件,尽量发掘棉花生产潜力,以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的有效技术措施。为了胜利完成1960年全县棉花生产的更大更全面的跃进,县委总结了1958——1959年棉花早播早  相似文献   

2.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与消费国之一,总产占世界首位,全国每年纺纱2000万件左右,加出口以及絮棉和其它用棉等,共需皮棉4250千吨,生产任务应达到4500千吨左右,才能做到产需平衡。可是近几年,棉花生产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面积一减再减,总产一降再降,我省也出现类似情况。如果再不引起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将会出现更大的滑坡,造成全国原棉供应紧张,重新回到进口原棉的老路。我省是南方重点产棉省之一,论自然条件发展棉花生产条件很优越,不仅能高产稳产,而且能优质,这几年棉花生产实践已经得到证实,我们应该抓住发展棉花的有利时机,把我们棉花生产搞上去,为江西经济腾飞作贡献。  相似文献   

3.
棉花是我省重要轻纺工业原料,纺织品又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近年来,全省植棉面积在100余万亩,总产60千吨左右。但我省每年需原棉135千吨以上,供需缺口甚大,严重地制约轻纺工业的发展。为发展我省的国民经济,解决十分突出的供需矛盾,我省“八五”规划中要大力发展棉花生产,力争3年内棉花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满足轻纺工业的急需。我省有耕地面积3000万亩,其中旱地有60%以上是丘陵岗地。在省政府部分倾斜扩种棉花的战略部署下,各级领导重视,抓面积落实,将部分水田改为旱作棉花,重振棉花生产。但是,就我省情况而言,我们认为,要在保证粮食稳定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棉花生产。应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我省棉花单产和品质均打破了历史最高纪录。1986年全省棉花平均亩产26公斤,比1985年提高15%;平均品级为2.80级,比1985年提高2.05级。1987年全省棉花平均亩产首次突破50公斤,达到52公斤;平均品级为2.19级。为什么我省棉花产量和品质连续两年大幅度提高?除各级领导重视、植棉政策调动广大棉农植棉积极性和自然气候较适宜棉花生长发育等条件外,主要是改进了七项植棉技术。一、改进地膜覆盖的种植方式,变迟播为早播春季低温和迟播晚发是我省多年来棉花  相似文献   

5.
发展棉花生产的困扰与对策李跃先,王新安,侯立功(山西省农牧厅)1棉花生产现状要想获得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1984年我省棉花在较好的环境条件下,获得了大丰收,总产达到133k,1985年、1986年连续两年后期降雨寡照,棉花大...  相似文献   

6.
河南开封市棉花生产波动原因及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开封市地处中原,种植棉花自然条件优越,具有较强的地域优势和规模优势。全市常年植棉面积8.4万公顷,总产8万吨左右,是河南省三大棉花产区之一,种植棉花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自2001年以来,棉花总产和单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都昌县位于鄱阳湖北岸。全县有耕地53万亩,其中第四系亚粘残积复盖的丘陵红壤旱地21万亩。近三年来,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加强了对棉花生产的领导,棉田面积稳定在10万亩,增产显著,可谓我省丘陵红壤旱地植棉的一个好典范。一、三年三大步,一步一层楼。都昌棉区的自然条件同我省波阳湖周围各县都差不多,生产条件并不好。气候,春夏多雨,伏秋多旱;棉地,分布于丘陵岗上,地势起伏大,土壤酸、粘、板、瘦;常年有灌溉条件高产稳收棉田只有三万余亩。但都昌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扬长避短,积极发展棉花生产,面积越种越大,产量越种越高。五十年代,平均每年种棉52880亩,单产30.3斤;六十年代,平均每年  相似文献   

8.
一、茶叶是我省经济作物的优势湖南位于全国茶区中心,从来就是数一数二的产茶省份,它具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茶树资源和多种茶类的制造经验。据《湖南地理志要》记载:“湖南……自古即以产茶为著名,唐为贡品,至清代则君山绿茶,进贡御用。汉口茶之输出,湘茶几占三分之一,驰名于欧美市场者已久,计全省七十六县中,产茶者六十四之多”。目前全省102个县市都有茶叶生产,茶园总面积250多万亩,产量120万担,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二位,茶叶总产值约一亿五千万元以上,在我省经济作物中,仪次于棉花。从自然条件来看,  相似文献   

9.
我省是西北地区的产棉大省之一 ,也是该地区轻纺工业的中心。70年代我省棉花面积为26.7万公顷 ,在农作物中占有一席之地。80年代由于棉花供求关系的变化 ,以及自然灾害、棉花种植面积陡降 ,逐渐稳定到13.3万公顷左右。进入90年代特别是1996年以后 ,由于纺织工业进行结构调整 ,棉铃虫的危害暴发 ,棉花单产降低、比较效益下降等 ,致使棉花面积大幅度减少 ,全省皮棉产量下降 ,到目前为止全省棉田面积仅3.3万公顷左右。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 ,虽然我省棉花科技工作者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作了大量的工作 ,但目前的产量水平远远不…  相似文献   

10.
棉花是常异交作物,其异交率常因环境条件不同,而有相当大的变化。对棉种的安排利用应和自然作物不同,同一个自然地区种植的品种,应以少为宜,以免因天然杂交和机械混杂,导致劣变退化,为生产带来损失。我省常年植棉面积约110万亩左右,分布在平原、丘陵、岗地。经济条件、自然因素、栽培制度和栽培方式等都有差异。因而对棉种的生育特性也有不同要求。为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对棉种的不同需要,挖掘不同地区的棉花增产潜力,应本着一县2—3个品种、一个自然地区或一个乡一个品种的原则,根据各个不同自然地区的具体情况和试验示范结果,恰当安排具有不同特点的品种。当前全省种植的棉种较杂,一个县一个乡几乎都有5—10个品种,有的棉种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棉花生产如何实现结构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新棉 《中国棉花》2001,28(3):46-47
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指出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棉花作为我省重要经济作物 ,曾对我省棉纺工业和服装工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近年来 ,由于受国际、国内棉花市场的冲击 ,我国棉花生产出现了结构性过剩 ,使我省产量骤减 ,用棉自给率继续大幅度下降 ,产不足需的矛盾进一步加大。棉花播种面积由1 998年的 6.2 84万公顷锐减至1 999年的 3.785万公顷 ,总产量也由 1 998年的 6.49万吨减少至1 999年的 4.0 4万吨 ,减幅分别达39.76%和 37.75% ,为所有农作物中减幅最大 ,已跌至历史最低谷。对此建议棉花生产结构性调整必须…  相似文献   

12.
我省内陆棉区(金华巨州等地)的自然条件明显优于东南沿海棉区(慈溪肖山等地)。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内,内陆棉区与沿海棉区相比,积温和日照均高出5%左右;7~9月季节性的台风和冰雹危害小;皮棉产量高,纤维品质稳定;棉花病虫害种类  相似文献   

13.
我省产棉大县彭泽县和九江县,1990年棉花生产在灾年夺得较好收成。彭泽县15万亩,九江县10万亩,单产分别达到98公斤和87.05公斤,比1987至1989年三年平均数分别增产15.98%和12.1%,达到评选全国棉花生产先进县所要求的单产比前三年平均增产10%以上的条件。最近被农业部和纺织工  相似文献   

14.
棉花原产于热带,是纤维、蛋白质、油料三者并重的经济作物;它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我省棉花播种面积近年来为100万亩左右,单产自1984年起超过百斤。历年来棉花产量波动较大,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品种、栽培水平、土壤等的变更;另一方面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影响我省棉花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是:4月春雨低温引起烂种缺苗;伏秋干旱和高温导致花铃脱落;秋季阴雨、少日照造成烂铃烂桃。按照江西省棉花生产农业气候区划的结论,瑞昌、永修、波阳、彭泽一线以北的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苏联棉花生产的主要动向是:棉田面积增加,总产量增长,单位面积产量继续有所提高,在国际棉花市场上加紧同美帝争夺。近几年苏联棉花播种面积保持在4300万亩左右,比前五年约扩大11%,每年总产量在5200万担以上,亩产皮棉大体上是120多斤。苏联发展棉花生产,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调整棉花布局,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棉花,几乎全部棉田均可灌溉苏联的棉花生产原来比较分散,四十年代约有1500万亩旱地棉花分布在乌克兰和俄罗斯南部地区,产量低而不稳。为了提高单  相似文献   

16.
我省1984年植棉808.81万亩,皮棉总产1213万担,平均亩产皮棉150斤,首次突破了一千万担大关,创造了我省历史新记录。棉花总产同1983年相比增长了57.7%,亩产增长了63.0%。截至1985年元月31日,全省收购皮棉1149万担,棉花品质也比较好。据省棉麻公司统计,1984年12月底收购的  相似文献   

17.
(一) 我省地形复杂,气候条件差异很大,按生态条件分为中熟、中早熟和特早熟三个棉区。长期以来,棉花生产由于受干旱、低温、土壤瘠薄等因素的影响,产量低而不稳,波动很大。30年来,全省最高年产量为230万担,最低年产量只有80~90万担。为了提高棉花产量,科研和推广部门曾研究总结和采取了  相似文献   

18.
湖口县是我省重点产棉县之一。建国后植棉三十多年,虽给国家贡献皮棉一百多万担,但单产不高,年平均亩产四、五十斤徘徊,最高亩产也没有过百斤。除自然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原因外,没有建立好良种繁育基地,缺乏高产优质良种是重要方面。湖口历年棉花用种上,是“讨米下锅”靠调种为主,不仅品种多、乱、杂,而且品质低劣,  相似文献   

19.
1984年,我省棉花生产获得了单产过百斤、总产超历史的丰收,跨入了全国百斤皮棉省的行列,结束了我省棉花亩产长期徘徊在六七十斤上下的局面,有力地回答了我省不宜种棉的错误论调。据统计,全省实播棉田121.66万亩,总产皮棉138.28万担,单产为114斤,比1983年亩产77斤增长48.1%,和历史最高年1982年相比,播种面积减少了29.77万亩,而总产却增加7.04万担,单产增长31.0%,总产比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69.5万担翻了一番,单产增长1.2倍,创建国以来最高水平。今年棉花生产大丰收,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湖口县是赣北重点产棉县之一,解放以来棉花发展速度很快,由解放初期的2~3万亩,发展到现在的8万余亩,单产由1952年的39斤提高到82年的90余斤,总产由1952年的1.8万担,提高到82年的7万余担。其原因是广大棉农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改正生产管理措施,使之适应自然客观规律,发展棉花生产。为使我县棉花生产更快地发展,根据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及区划成果,就如何遵循自然客观规律,谈谈发展棉花生产的技术措施。一、进一步认识湖口的自然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