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受暖冬气候等影响,灰飞虱在镇江市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由其刺吸传毒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已严重威胁着水稻生产安全。为提高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减少灰飞虱的刺吸传毒为害,我们开展了吡蚜酮等药剂防治效果筛选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不同药剂对水稻中后期灰飞虱田间防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已连续多年在江苏大面积发生,它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是刺吸传毒引发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等病毒病。近年来,水稻生育期拉长,而9、10月份气温偏高,部分防控效果差的田块灰飞虱虫量较高,在水稻穗期大量刺吸稻穗,不但影响稻谷灌浆,为害严重的还能够引发煤污病,导致稻穗成片发黑,造成稻谷减产、稻米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3.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引起的水稻病害。由于近几年稻田套播面积的扩大、连续的暖冬气候条件以及水稻感病品种的种植等原因,导致灰飞虱越冬虫量大、带病毒率提高,该病的发生程度也不断加重,并已上升为扬中市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由于该病是一种病毒病,水稻感染后,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的药剂进行防治,所以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对传毒媒介灰飞虱进行控制。在预测到水稻条纹叶枯病将要大流行时,要及时采取“预防为主,治虫防病”的策略,实行“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大田…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丹阳市水稻条纹叶枯病逐年上升,此病主要由灰飞虱刺吸引起,为了探索防治灰飞虱的最佳药剂,我们在珥陵镇做了锐劲特等药剂防治秧田灰飞虱的筛选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浅谈机插水稻无纺布覆盖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滨海县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栽培技术日趋完善,但水稻秧田一直使用塑料薄膜覆盖育秧,这一方法虽保温性好,但秧苗易徒长,易发生立枯病和青枯病,甚至出现了高温烧苗的现象,需通风炼苗。再加上暖冬气候,为一些水稻残余害虫越冬提供了条件,害虫侵染频繁,对水稻生长构成很大的威胁,尤其是灰飞虱传毒后引发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一旦侵染发病,难以根除。  相似文献   

6.
水稻条纹叶枯病关键措施是防治好传毒媒介灰稻虱,现提出以下防控技术意见: 一、抓住时机,切实做好农田“四边”杂草、冬闲田和麦田的灰稻虱防治。要充分发动群众,彻底清除田埂、沟渠等“四边”杂草,减少中间寄主,破坏灰稻虱生存环境;要结合冬闲田化学除草防治灰稻虱;麦田是灰稻虱的重要越冬和繁殖场所,当前田间虫量高,要求抓紧做好小麦田灰稻虱的防治,药剂可选用40%毒死蜱或25%吡虫啉等药剂。  相似文献   

7.
利用不同药剂对灰飞虱进行控制,起到对条纹叶枯病的控制作用。从效果上来说,5%锐劲特悬浮剂、35%异·吡的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2002年以来,由于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及晚粳迟熟品种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加之冬季气温偏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句容市麦田灰飞虱数量呈阶梯式迅速上升。2006年部分稻田后期因灰飞虱直接危害,造成稻穗发霉变黑,千粒重下降,空瘪率增加;2007年重发麦田,麦穗上密布灰飞虱,麦穗受害明显。同时,由于其转移到秧苗并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毒,造成部分秧田和大田发病严重,病株率达80%以上,导致毁苗重播。为了筛选出防治麦田灰飞虱的高效药剂,减轻水稻秧田防治压力,笔者于2006-2007年在小麦田对灰飞虱进行了不同药剂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5年,江苏省宝应县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年共推广水稻插秧机246台,列全省第九;全县插秧机保有量达352台,完成机插秧面积7.2万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10%。当年,全县水稻生产虽遭遇了灰飞虱,条纹叶枯病等病虫害的严重侵袭,后期又长时间低温寡照。一些机插秧水稻亩产仍达到600公斤左右,高的亩产达700公斤。水稻机插秧受到了不少干部农户的认同、欢迎和支持。2006年全县计划推广312台水稻插秧机,机插面积15万亩。现计划推广的插秧机已全部落实到位。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穴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在最近几年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它能够控制条纹叶枯病、灰飞虱等病虫害,提升农作物产量。同时,该技术相比于传统直播栽种技术,能够节省用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具体优势体现在机播作业效率高、作业质量均衡、大田秧苗栽培效果好、穴播技术简单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地机插水稻迅猛发展,栽培技术也日趋完善。然而随着媒介灰飞虱的侵染,水稻黑条矮缩病越来越成为当前机插水稻生产上的重大灾发性病害,其发病危害损失大,发病范围广,在流行区发病率达20%-50%,高的达80%以上,对机插水稻尤其对机插单季杂交晚稻生产构成了较大威胁,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安全。机插单季杂交晚稻采用覆盖防虫网育秧技术,能有效防止秧田期灰飞虱的侵袭,是预防黑条矮缩病的有效途径,同时对培育壮秧,确保粮食稳产增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水稻后期褐飞虱大暴发。据南农大植保学院专家测定,褐飞虱对毗虫啉产生高抗,2006年8月底至9月初大批成虫迁入,加上原有虫量造成四代特大发生。为了寻求防治褐飞虱的有效药剂,我们于2006年进行了毗蚜酮等药剂防治褐飞虱的药效试验,旨在为今后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水稻病毒病的一种,近年在一些地方发生比较普遍,且逐年加重,对水稻增产增收造成很大威胁,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防治。前期发病先在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向上扩展形成黄绿相间的条纹或斑纹,糯、粳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楚州区水稻总面积为6.4万hm^2,至7月初,条纹叶枯病发病面积占92%,其中遍布该区25个乡(镇)的1200hm2机插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情况相当轻微。7月1日~4日,该区农机推广站对全区13个乡(镇)15户插秧机手或机插户进行了一次“关于机插秧育苗及插后前期条纹叶枯病发生情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15.
吡蚜酮等药剂防治褐飞虱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水稻后期褐飞虱大暴发,根据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专家测定,褐飞虱对吡虫啉也产生较强抗性。为寻求防治褐飞虱较好的药剂,丹阳市植保植检站于2006年进行了吡蚜酮等药剂防治褐飞虱的药效试验,旨在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50%氯溴异氰尿酸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试验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试验目的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南京市溧水县普遍发生,并日趋加重,发病后对产量影响很大。为寻找高效药剂,进行了50%氯溴异氰尿酸的防治试验,现小结如下。2材料与方法2.1供试药剂50%氯溴异氰尿酸WP(江苏东宝  相似文献   

17.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一种迁飞性害虫,对水稻生产威胁极大。2006年,江苏东台市植保站选用不同的施药器械,在水稻生长后期进行了田间防治褐飞虱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5%锐劲特和25%噻嗪酮混配剂对褐飞虱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实验目的近年来褐飞虱在水稻后期不断爆发,由于突发性和药剂储备不足,再加上一些药剂品种抗性的产生,防治上往往措手不及,造成较大危害。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药剂对褐飞虱的防效筛选试验,以希望在对褐飞虱的防治上找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世界三大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粮食不可或缺的部分。当前,研究水稻栽培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对提高我国粮食产量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水稻种植常见的病虫害有稻纵卷叶螟、灰飞虱、褐飞虱以及稻瘟病等,采用有效的手段对病虫害进行防控,既可以保证水稻品质,又可以增加水稻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基于此,文章就水稻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褐飞虱诱导的水稻冠层热图像温度特征变异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水稻被褐飞虱侵害后冠层温度特征的有效评估方法,以褐飞虱易感水稻品种"TN1"为研究对象,设置了褐飞虱侵害及未侵害两个处理,运用热红外成像技术获取水稻的冠层温度特征,使用机器学习分类器,对褐飞虱诱导的水稻冠层热图像温度特征变异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试验采集的水稻冠层热图像和对应时刻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以及水稻灌溉水层水温信息进行分析,针对水稻冠层热图像提取了3种统计学温度特征,并使用了累计差值法分析水稻冠层的特征数;然后,对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水温与冠层温度特征分别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最后,分别采用逻辑回归算法与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评估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3种统计学特征中,冠层温度变异系数的累计差值为30. 78,是差异性最大的特征值;统计学特征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水温的皮尔逊系数分别为0. 27、-0. 34和0. 41。将3种冠层特征作为输入向量,采用逻辑回归算法判断水稻受褐飞虱侵害状况的测试集精准率为87. 15%,召回率为86. 54%,F1综合指标为86. 55%。本文提出将气象因子与水稻的冠层特征数相结合,对水稻受褐飞虱侵害的冠层温度特征进行评估,可为水稻虫害的监测与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