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经营模式毛竹混交林土壤肥力性状及其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及毛竹纯林等不同经营模式林分比较,结果表明:毛竹混交能改善土壤表层孔隙和通气状况,竹阔混交林土壤较毛竹纯林疏松,竹阔混交林比毛竹纯林有较大的持水能力;竹阔混交有利于维持土壤肥力,防止地力衰退;毛竹混交林地上部分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总持水量以半天然竹杉混交林为最大,达5.3321t·hm^-2。  相似文献   

2.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3种林分凋落物量及其N、P归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元低山暴雨区湿地松(Pinus eliottii Engelm)纯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湿地松与刺槐混交林(mixed stands of Pinus eliottii and Robinia pseudoacacia)3种人工林凋落物量与养分归还的研究表明,3种林分的年凋落量范围在3609.6kg·hm^-2·a^-1到4917.6kg·hm^-2·a^-1,除刺槐林外,湿地松林和混交林均以叶的凋落量占优势,分刺占各自总凋落量的87.45%、55%。湿地松纯林凋落量1a中出现3次峰值(5月、7月、11月或12月)。刺槐纯林出现两次峰值(7月、11月或12月),混交林与刺槐纯林相似。3种林分N、P的年归还量均以刺槐林最大,湿地松纯林最小,这与凋落物总量的大小排序相反。通过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归还中,落叶的归还量占主体。3种林分相比,湿地松林和混交林的凋落总量明显高于刺槐林,但养分归还量却有所不同,刺槐林和混交林明显高于湿地松林,这说明阔叶林有良好维持地力的能力,针阔混交比针叶纯林更能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毛竹林等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水文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12月采集位于浙江省富阳市毛竹产区试验林分枯落物,测定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枯落物的水文特性并与阔叶林对照,结果表明:24h内枯落物持水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Ⅰ(0~8h)和阶段Ⅱ(8~24h)。阶段Ⅰ不同林分枯落物持水量约占饱和持水量(24h)的比例范围为:23.85%~30.39%。枯落物持水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6~8h后基本趋于稳定。枯落物浸泡1h的平均持水率为1.958g·g-1·h-1,浸泡4h后降低为0.419g·g-1·h-1,降低至初始值的22%。在浸泡2~8h后,毛竹纯林枯落物持水率是竹阔混交林的1/3~1/8。阶段Ⅱ各林分枯落物在不同时段的持水量表现出相似规律,即在8~12h呈现下降趋势,12h后各时段枯落物持水量又有所回升至24h达到饱和。相比之下竹阔混交林枯落物持水量下降幅度最快。各森林类型枯落物对降水的拦蓄能力依此排序为:常绿阔叶林>竹阔混交林>未垦复毛竹纯林>垦复毛竹纯林。从林地枯落物的现存量及饱和持水量着眼,竹阔混交林的水文生态效应优于毛竹纯林而次于常绿阔叶林,垦复毛竹林不利于枯落物水文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川西亚高山针叶纯林和针阔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并于2007年7月~12月采用收集框法研究了森林凋落物量以及N、P、K养分归还量。结果表明,混交林凋落量(2 090.47 kg·hm-2)比针叶林凋落量(1 189.59kg.hm-2)高出43%,林分凋落动态和归还动态呈单峰型,其高峰都出现在10月份。混交林中阔叶对凋落量的贡献达69%。同时,阔叶的养分归还量大于针叶的养分归还量。混交林和针叶林养分归还量都表现为N﹥K﹥P,针阔混交林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大于针叶林。在川西亚高山地区针阔混交林比针叶纯林具有更强的自肥能力。  相似文献   

5.
不同结构毛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调查了不同结构毛竹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格局状况,结果表明,毛竹纯林和竹阔混交林下植被物种有30~42种,竹阔混交林下植物种类比毛竹纯林多8~13种,竹阔混交林下植被的辛普森指数高于毛竹纯林,而香农-威尔指数竹阔混交林与毛竹纯林接近,种间相遇机率、生态优势度和均匀度除个别指标值差异较小,毛竹混交林与毛竹纯林多样性指数值相差不大.毛竹纯林与竹阔混交林下植被优势物种并不明显,物种的分布格局也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毛竹混交林竹林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浦城县古楼乡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及毛竹纯林等4种不同经营模式林分比较,结果表明:混交林毛竹个体生物量、毛竹胸径和竹高较大,不同模式林分的胸径、竹高、冠幅等生长因子有显著差异;竹阔混交林较有利于竹鞭孕芽发笋;各模式竹林结构综合评判为一般经营竹林;竹林竹鞭长、鞭径、鞭节生长以竹阔比例为5∶5林分竹鞭较好。  相似文献   

7.
毛竹混交林林分生长状况和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桂明 《世界竹藤通讯》2012,10(2):18-22,26
对福建省建阳交溪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及毛竹纯林等6种不同混交模式林分生长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混交林毛竹个体生物量、毛竹胸径和竹高较大,不同模式林分间的胸径、竹高、冠幅等生长因子均达显著差异;竹阔混交林较有利于竹鞭孕芽发笋;各模式竹林结构综合评判为一般经营竹林;竹林竹鞭长、鞭径、鞭节生长以竹阔比例为5:5林分竹鞭较好。  相似文献   

8.
毛竹竹阔混交林群落地力保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不同经营措施对竹阔混交林地力维持的研究 ,指出毛竹纯林的竹材产量要显著地高于毛竹混交林的竹材产量 ,但竹林地力衰退较快 ;毛竹竹阔混交林的自肥能力要比毛竹纯林高 ,在维持土壤肥力方面竹阔混交林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研究指出 ,以竹阔混交比例为 8∶ 2 ,竹林密度为 2 1 0 0株· hm-2 的竹阔混交林最具有维持土壤肥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分析比较半荒芜天然竹阔混交林改造经营为竹阔混交林和毛竹纯林的生产力及效益。结果表明:合理经营竹阔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毛竹的平均胸径、竹秆生物量分别比毛竹纯林提高9.6%和37.2%。平均每度产竹量、产笋量分别比毛竹纯林提高22.8%和17.6%,并能改善生态环境,维持土壤肥力,实现竹林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
采用5个处理3次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闽楠、裂斗锥与马尾松混交林生长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交对林木生长有促进作用,混交林中闽楠的胸径、树高、林分生物量明显高于闽楠纯林,混交林中裂斗锥的胸径和林分生物量也显著高于裂斗锥纯林,两种混交林林分生物量均高于各自纯林;不同林分林下植被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混交林大于纯林,混交林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林下植被生物量和凋落物量。  相似文献   

11.
采取对照、劈山清杂、全垦、施复合肥料、施饼肥5种技术措施,对毛竹疏残林进行人工改造。经过对毛竹林分出笋、成竹、胸径3个指标连续4 a的观测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改造措施总体上促进了毛竹林的生长;随着人工改造措施实施时间(次数)的延长,各年度间毛竹林分出笋、成竹、胸径3个指标均有极显著、显著性差异;各人工改造技术处理间出笋数差异极显著、胸径差异显著,而成竹数差异不显著。q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人工改造措施对毛竹林生长的正效作用排列依次为施复合肥料>施饼肥>全垦>劈山清杂>对照。  相似文献   

12.
介绍和分析了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土壤呼吸的研究方法、影响因子、时空变化、干扰响应、组分区分、模型构建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毛竹林土壤呼吸研究应该加强:①土壤温度对毛竹林土壤呼吸影响机制研究;②对毛竹林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化进行长期的定位研究;③继续优化数学模型;④采用更多样化的方法来研究土壤呼吸各组分.  相似文献   

13.
毛竹林内夏季气温变化的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定位研究位于浙江省富阳市的不同结构毛竹林,2003 年夏季林内气温的日变动状况。结果表明:毛竹林内以日最低气温的变异幅度最大,日最高气温次之,日均气温最小;毛竹纯林内日均最低气温21.20℃,低于竹阔混交林1.32℃,日均最高气温为29.67℃,低于竹阔混交林1.03℃。毛竹林内最低气温主要出现在凌晨 4:00 ̄6:00,毛竹纯林调节林内最低气温的效应值与栎林相似约-0.3℃,竹阔混交林效应值约1.25℃。方差分析显示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茶园3类林分间的日均气温差异极显著,日最低气温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毛竹天然林表型特征的地理变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研究了我国17个天然毛竹林的胸径、中央直径、杆高、枝下高、全杆节数、枝下节数、叶片长度和宽度、叶片侧脉数、胸高处竹壁厚度、竹腔径、壁腔比等表型特征。研究表明,胸径、杆高、叶片长度和宽度、叶片侧脉数、竹腔径、壁腔比呈现随纬度变化的地理模式,与经度无关;全杆节数受经度和纬度的双重影响;所调查的表型特征均没有表现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的地理变异模式。研究还表明部分表型特性与气候条件下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毛环竹笋用林丰产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影响因子的多因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通过立竹度、平均胸径、年龄结构等因素对竹笋产量、竹材产量、竹林收益等指标的影响来研究毛环竹笋用林的丰产结构,结果以立竹度为13 500株·hm-2、平均胸径为3~3.5 cm、年龄结构为2~4 a生各占1/3的林分竹笋产量最高;立竹度为13 500株·hm-2、平均胸径为3~5 cm、年龄结构为2~4 a生各占1/3的林分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6.
运用跟踪监测方法,针对集约栽培雷竹林生长立地条件和覆盖技术措施,分析以砻糠为物料的覆盖措施下林地土壤养分和物理结构的变化状况,揭示其与栽培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耕作层0~15cm的土壤养分状况好转,表现为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增加,土壤保肥能力增强;土壤结构状况深受覆盖措施影响,颗粒直径为0.25 mm和0.25~0.5 mm的团聚体颗粒含量明显增加,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为2.453~3.113;连续覆盖3次以上的土壤容重下降至0.93~1.07 g/cm3。研究表明,生产上应根据雷竹林覆盖状况和养分变动特点,对栽培措施做出调整,避免雷竹林因生长负荷增大而引起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17.
以浙江省奉化市覆盖栽培的雷竹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定位研究方法揭示在相似气候和土壤质地条件下,不同覆盖年限下雷竹林土壤土壤钾素的养分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年限的林地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存在显著差异。试验林地全钾含量变幅是12.5~34.24g/kg,速效钾是37.55~492.34mg/kg,速效钾的变异十分显著而全钾相对较小。全钾含量在覆盖栽培10年之前逐步递增,速效钾含量在覆盖3次或超过6年后增加尤为明显。值得关注的是全钾含量在10年后又趋下降,速效钾含量在覆盖栽培8年后开始下降,全钾含量变化幅度小于速效钾主要是由于二者养分来源和利用状态不同所致,矿物态的难溶性和缓效性钾是全钾主体,相对稳定,覆盖物料的残留分解释放引起速效钾养分增加显著。因而,从土壤肥力因子钾素养分来说,覆盖年限不宜超过10年,连续覆盖的次数或频率应少于3或4次,以稳定或提高雷竹林土壤钾素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8.
毛竹低产林分不同经营措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林生产受自然、经济规律支配,研究如何以较少的投入,提高竹林生产力,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最佳效果,是当前竹林经营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经营措施对毛竹低产林产生不同的效果,其经济效益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竹子是龙游县重要的森林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竹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及山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通过对毛竹商品林高效栽培技术的效益评估表明,项目实施区竹林林分质量和产品质量、产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标准化生产技术得到迅速推广,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竹林丰产培育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20.
早竹覆盖栽培的衰老生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覆盖时间不同年龄竹林的内源激紊、营养和C/N的变化,揭示早竹覆盖栽培衰老生理机制,丰富植物衰老理论和指导退化竹林更新复壮.结果表明:1)覆盖促进早竹衰老是从竹鞭衰老开始的,与竹叶关系不大.2)根部GA3/ABA、IAA/ABA、(GA3+IAA)/ABA激素比值调控竹子衰老,(GA3+IAA)/ABA降低到一定阚值时触动竹鞭的衰老,反之,比值高抑制衰老;且以GA3/ABA为主,IAA/ABA为辅;而不是一般植物根部CTK合成量减少和向地上部分运输减少所致,CTK不是主要的衰老抑制型激素,没有参与早竹激素衰老调控,显示早竹衰老激素调控机制的特殊性,这是由竹子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3)早竹衰老不是由于营养亏缺和C/N比值的升高所引发,C/N比值的升高是激素调控的结果,而不是导致竹子衰老的原因,竹子的衰老是由激素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