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在遗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美国与南斯拉夫的同型异名系进行互补转换,实现了Sc704杂种玉米的“三系”配套,加速了选育速度,保证了原种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2.
将一批玉米自交系回交转育成不育系 (A)、保持系 (B)、恢复系 (R)。然后再分别以不育系和保持系做母本 ,恢复系做父本配制成相应的不育系单交种和保持系单交种 (即普通单交种 )。试验表明 ,利用玉米雄性不育系 ,实行三系配套配制杂交种不仅可以免去人工去雄 ,提高种子纯度 ,还可以提高杂交种的产量 ,一般可以提高 1%~ 3%。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异质四系三交种应用价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杂交水稻异质四系三交种的应用价值作了探讨 ,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引进具有不同优良品种特性的二元保持系 ,在保持所选育杂种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整齐一致的前提下 ,可较大幅度地拓宽品种的遗传基础。从而为解决杂交水稻品种选育过程中的多抗、广适、高产、优质等综合育种目标的集成与实现 ,提供了新的可行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采用回交转育方法,通过田间发现的玉米雄性不育株对其进行测交,在其后代中定向连续选育而成2个玉米雄性不育系M1号和M2号。分别介绍了M1号和M2号的选育过程及其特征特性,并就其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以辣椒CMS21A为母本、以高灯笼形甜椒T6和长灯笼形甜椒MC为轮回父本,经过连续多代回交和轮回父本自交,选育出新的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CMST6A和CMSMCA及相对应的保持系T6B和MCB。不育株和可育株农艺性状差异主要表现在花器上,不育花的花药瘦小,无花粉。遗传分析表明,CMST6A的不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I2-KI染色后镜检表明,CMST6A不育花粉率占98.4%、CMSMCA不育花粉率占97.8%。  相似文献   

6.
人工转育不育系是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的主要方法,为实现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三系同型,以期选育出更多优良的辣椒三系杂交品种,在测交后代群体育性分离的前提下,研究总结出了转育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同型保持系和同型恢复系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转育辣椒雄性不育系,而且可选育出同型恢复系,大大扩展了其他同源不育系恢复父本的...  相似文献   

7.
将Barnase及Barstar基因构建的不育及恢复基因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入棉花基因组,经田间生物学检测及分子检测,获得120株T0阳性棉花不育系植株和76株T_0阳性棉花恢复系植株。经回交转育,选育成不同性状的不育系材料5个,恢复性良好的恢复系材料3个;获得的不育系及恢复系材料已选育至T_5。  相似文献   

8.
以欧新A为母本,贵州地方品种资源为父本,通过测交、回交及定向选择等育种方法,培育出了G098A、G043A等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这类不育系不但具备欧新A的不育性,而且其丰产性状、抗性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欧新A。此外,还选育出了恢复系G193,该恢复系的恢复育性程度较高、配合力强、经济性状和抗性较好,属于早熟类型。  相似文献   

9.
何道来  钟能焕 《农技服务》2013,(11):1150-1150
介绍了三系杂交稻和两系杂交稻的制种过程,说明杂交水稻不能自家留种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育稳定性、恢复专效性以及分子特异性分析,对两个新选玉米不育材料R1和R2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这两个不育材料均为可遗传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不育性表现稳定,且能被恢313保持,被自凤1恢复,特异PCR扩增的带型与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一致。初步判断这两个不育材料均属于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但因它们的恢复系和保持系不尽相同,推测可能属于不同的C亚组。根据恢复株自交F2的分离比例,推断R1的育性恢复受2对或3对基因控制,而R2的育性恢复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1.
新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V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对西北农大提供的六个K、V型小麦不育系进行自交和测交鉴定的结果:K80(6)A、K陕7859A、K83(37)65A和K(D1/9615)A的不育性不稳定;K-149A育性有轻度分离;V-77(2)A不育性稳定。(2)对K、V、T型不育系雄性器官观察比较,V型不育系花粉败3充比之K型完全,近似于T型不育系。(3)分析测交父本的血缘,具有1B/1R血缘的小麦品种(系)绝大多数为K、V型的保持系。非1B/1R血缘的绝大多数为其恢复系,但恢复度普遍偏低。(4)V型不育系及其测交杂种产生单倍体的频率高于K型。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三隐性核不育材料L7AB及临保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从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的高不育株率材料中发现的异型不育株作母本,自育另一黄籽双低高不育株率材料2822B作父本杂交,其后代经多年测交、自交选育、鉴定和恢复系的筛选,已成功选育了稳定的双低三基因隐性核不育系、保持系和优良恢复系,从而实现了三系配套。  相似文献   

13.
纯合自交系的CMS基因类型有N(msms)、N(MsMs)、S(MsMs)3种;N(Msms)、S(Msms)2种基因型后代会出现分离,根据不同CMS基因型的特点,从理论和实际上探讨了不同的基因型最快速有效的转育技术,并成功利用此技术转育了10对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  相似文献   

14.
以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种“沪油15”为轮回亲本,分别以显性核不育性的Ms不育基因和nf恢复基因为目标基因,通过杂交和回交,将目标基因导入双低品种“沪油15”。通过复交将Ms不育基因和可恢复基因融入同一群体,然后采用自交、兄妹交和测交等育种手段,获得育性分离比例为3:1的自交后代,其基因型为1MsMsrfrf:2MsMsRfrf:1MsMsRfRf,最后从该群体配置兄妹交组合,育性分离比例符合1:1的兄妹交后代就是经回交转育的双低纯合两型系“HY15AB”,其基因型分别为MsMsRfrf和MsMsrfrf。  相似文献   

15.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饲两用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供工业能源等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细胞质雄性不育是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现象,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可以分为T型、C型与S型3种类型。不育基因来源于线粒体基因重排形成嵌合基因,新形成的嵌合基因对花药中小孢子的发育产生危害导致败育的发生。恢复基因的存在可以消除不育基因的危害,使小孢子正常生长。由于不育基因为线粒体基因,恢复基因为细胞核基因,对细胞质不育与恢复机理的研究同样是探究质-核互作关系的桥梁。同时对雄性不育系的利用是玉米利用杂种优势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玉米生产上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对于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杂交种的制种都有重要意义,不但能够解放劳动力降低制种成本,而且提高了制种纯度增加产量。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类、特征及近年来发现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与育性恢复基因进行概述,并探讨了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发展前景,以其为细胞质雄性不育在生产上的推广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种渝麦13号细胞质类型的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分子水平对小麦渝麦13号进行细胞质类型鉴定,本研究以野生燕麦、普通小麦(中国春和薛早)及30份具有小麦属和山羊草属不同细胞质类型的核质代换系为参照,利用24个小麦叶绿体SSR分子标记对小麦品种渝13号及其衍生后代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5个标记的扩增带型在渝麦13号及其衍生后代和普通小麦材料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说明小麦品种渝麦13号及其衍生后代的细胞质类型与普通小麦材料不同。通过比对野生燕麦细胞质和T型细胞质的带型发现,在24个标记中,有15个分子标记在野生燕麦细胞质和T型细胞质间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在这些多态性分子标记中,渝麦13号及其衍生材料细胞质的扩增带型与T型细胞质的带型完全一致,而与野生燕麦的带型不一致。通过比对渝麦13号和其他29份小麦核质代换系的细胞质扩增带型后发现,渝麦13号与这些代换系均不同。因此,小麦品种渝麦13号及其衍生系的细胞质类型很可能为T型。  相似文献   

17.
水稻微效恢复基因与不育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l228个品种与V4lA测交F1的花粉育性为依据,划分品种恢保类型及系谱分析;验证生产上应用的和成型不育系的育性动态变化;确定保持系细胞核中r基因效应;用4个配组模式选育保持系转育新不育系,探讨淘汰技术方法,实践总结认为:(1)我国南方矮仔占衍生的大量籼稻品种含有r基因,与不育系测交F1出现黑染花粉率在0.1%-l0%之间,但这些品种遗传基础丰富,是选育不育系的重要种质资源;(2)r基因干扰育性遗传,表现在不育系出现花粉嵌合现象,不育系出现嵌合花粉囊越多说明保持系细胞核中含r基因数量越多;(3)要选育遗传性稳定的不育系,首先要选育好的保持系;(4)保持系细胞核中r基因的淘汰关键世代是在保持系F2-F5,不育系的B1F1-B4F1。  相似文献   

18.
BNS(Bai-Nong sterility)是一个对温度敏感的小麦雄性不育系,有完全的不育性和高自身转换性,在小麦杂交育种中有重要利用价值。为探讨该不育系的遗传方式,用该不育系与455个正常可育小麦品种杂交,结果发现F_1代套袋自交结实率从0到91%非正态连续分布,平均值24.52%,其中与BNS自交结实率相同的高不育组合占总组合数的15.42%,达到父本育性水平的高恢复组合占0.88%,其余是由低到高的部分不育组合。用F_1典型不育组合正反交,结果发现反交组合自交结实率虽提高显著,但远不达可育水平,仍是不育类型,表明BNS是核不育,不是质核互作不育。在核不育模式下,由于F_1有大量不育组合,表明BNS的不育性在F_1具有显性特征,由于F_1也有完全恢复组合,表明这些组合的父本中有恢复基因,且是非等位的。因此,BNS的不育性应是显性不育和非等位显性恢复的遗传模式。用F_1典型不育组合的F_2估计不育主效基因是2对,典型恢复组合F_2估计恢复主效基因也是2对。在2对显性不育基因和2对显性恢复基因的核遗传方式下,推断BNS、不育保持父本、不育恢复父本的基因型,然后用自交法和测交法检测后代分离,其中测交法用BNS测交可育组合的F_1基因分离,用无恢复基因的"郑麦366"测交不育组合F_1基因分离,4年共观察了16个F_2自交组合,20个Ft测交组合,结果表明,F_2和Ft的自交结实率不育与可育分离比与理论期望分离比均吻合,说明BNS的"显性不育和非等位显性恢复"遗传模式成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Cre/lox重组系统具有的重组删除特性建立番茄工程恢复系,特异删除F1中的雄性不育基因恢复其育性。【方法】将TA29-Barnase雄性不育基因表达盒置于两个同向lox位点之间并与NPTⅡ基因、Bar基因融合后获得植物表达载体pBinBarloxTABn,转化番茄获得雄性不育转基因植株。Cre基因在 CaMV35S启动子的驱动下转入番茄获得工程恢复系。两者在开花时进行杂交,利用Cre重组酶删除F1中的TA29-Barnase不育基因表达盒使育性恢复。【结果】利用NPTⅡ作为转化筛选标记基因获得了番茄雄性不育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中的Bar基因能正常表达,真叶叶盘在含PPT 3 mg?L-1(phosphinothricin)分化培养基上能分化愈伤组织及芽;真叶具有抗PPT 20 mg?L-1浓度以上的能力。获得的TA29-Barnase转基因植株表现雄蕊退化、无花粉产生或产生少量形状畸形且无生活力的花粉。雄性不育植株自花授粉不能坐果,用非转基因保持系花粉授粉后,果实正常膨大结籽,杂交后代对除草剂Basta的抗性按1﹕1分离。不育植株与Cre转基因工程恢复系杂交后,果实也正常膨大结籽。对不育植株与Cre转基因工程恢复系杂交后代进行分子检测,结果发现同时含Bar 基因和Cre基因F1植株中的TA29-Barnase雄性不育基因被精确删除。TA29-Barnase基因删除植株育性被恢复,能正常开花结果。【结论】利用Cre/lox重组系统建立的Cre工程恢复系成功将番茄F1代中的不育基因删除,恢复了 F1的育性。该研究结果为植物基因工程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0个华北谷子品种与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高117A和高146A测交,根据F2代、BC1F1代分离群体的育性反应,对不育系的不育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根据结果,认为这2个不育系的不育性受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受微效多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