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研究了北京有机桃园地表自然生草、夏至草和紫花苜蓿混合种植及黑色地膜覆盖加驱避植物(大蒜)对桃园3种蚜虫的综合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自然生草处理和地膜覆盖加驱避植物(大蒜)处理而言,种植100%紫花苜蓿处理小区和种植70%紫花苜蓿+30%夏至草处理小区的桃蚜、桃粉蚜和桃纵卷瘤蚜总体数量显著降低;种植100%紫花苜蓿有利于桃蚜种群数量的控制;种植70%紫花苜蓿+30%夏至草有利于桃蚜、桃粉蚜等3种蚜虫种群数量的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2.
程春牛 《花木盆景》2004,(10):24-24
波尔多液是良好的植物保护性广谱杀菌剂。药效期长,不产生抗药性,配制容易。配制多少随用量而定,适宜家庭养花防病用。在生长期内喷施2-4次,可有效的防治花卉苗木的早期落叶病、烂果病、穿孔病、灰斑病、炭疽病等真菌性病害。生长后期喷施,能有效的保护叶片,延缓落叶。同时对蚜虫、螨有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冷浸法按溶剂与植物干粉6:1体积比对大蒜、葱、韭菜和辣椒4种植物样品浸泡提取.在提取物浓度为l g/mL下,测定了各提取物对玉米蚜的忌避效果.结果表明:辣椒、大蒜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玉米蚜均表现出较好的忌避作用.辣椒乙醚提取物对玉米蚜的忌避效果最佳,忌避率平均为0.64;其次忌避效果较好的为大蒜丙酮提取物,忌避率平均为0.62.忌避效果较低的为葱乙醚提取物,忌避率仅为0.25.  相似文献   

4.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一年发生多代,年中春夏、秋两次发生为害高峰。秋季发生规律是:9月中旬开始增殖,10月出现全年第二次发生为害高峰。苹果采收后喷药防治,不仅控制秋季苹果绵蚜为害,还可大大压低越冬绵蚜基数,控制来年为害。 1994年受山东省农药研究所委托,对高密农药厂生产的40%蚜灭多乳油进行了田间小  相似文献   

5.
褐煤提取物高压静电喷雾防治大棚瓜蚜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压静电喷雾器喷施褐煤提取物(主要成分为腐植酸,还含有一些褐煤独有的小分子天然化合物)对大棚黄瓜瓜蚜进行防治。结果表明:在每667 m2用量 0.7~1.4 L范围内,每隔6~8 d喷1次褐煤提取物,可有效控制瓜蚜种群的发展,且每667 m2用量1.4 L,可使大棚黄瓜整个生长期内瓜蚜的种群数量维持在极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苹果园自然生草对天敌控制苹果黄蚜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处理苹果黄蚜发生数量明显低于清耕处理,瓢虫及草蛉与苹果黄蚜益害比明显高于清耕处理,生草显著促进了天敌对苹果黄蚜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试验证明银灰色地膜覆盖青椒有一定驱蚜防病作用,是综合防治青椒病毒的措施之一。1984年,我们对银灰色地膜覆盖青椒综合效果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银灰色地膜在增温、保墒、促进生长发育、驱蚜防病、增产增收方面都优于透明膜、是夺取青椒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植物提取物对甘蓝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取蕊木、冲天子、膏桐、百日青、紫茎泽兰5种植物材料的提取物,用95%的乙醇浸渍法,将植物提取物稀释成1、5、10倍3个不同的浓度梯度,在室内对甘蓝蚜进行触杀、忌避作用的测定.结果表明:云南蕊木植物提取物触杀效果最佳,在24 h内平均校正死亡率为63.6%;5种植物提取物在3个浓度梯度上触杀效果无显著差异;百日青提取物的忌避效果最好,在24 h内平均忌避率为76.2%;冲天子的触杀和忌避效果均较差.  相似文献   

9.
利用胡瓜钝绥螨控制茄子害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征 《中国蔬菜》2006,1(8):52-52
胡瓜钝绥螨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捕食螨,通过驯化、人工饲养繁育,在毛竹、柑桔、桃、梨、棉花等作物上释放,防治红蜘蛛等害螨效果明显。“以螨治螨”已成为我国害螨防治的一项先进的实用技术。笔者在露地栽培条件下释放胡瓜钝绥螨防治茄子害螨,连续30d(天)以上控制害螨虫13数量在防治指标以下,比常规生产少喷施4次农药,产量提高8%-24%。  相似文献   

10.
苹果黄蚜是危害苹果树的主要害虫,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生产绿色果品,特选用生物农药烟碱·苦参碱1.2%EC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烟碱·苦参碱1.2%EC是防治苹果黄蚜的理想药剂,虽然其速效性不如对照药剂吡虫啉10%WP,但其持效性长,防效高,杀虫谱广,可同时防治红蜘蛛、卷叶蛾等多种害虫,对天敌较安全,是生产有机果品的首选药剂。在防治苹果黄蚜时,推荐用药浓度为800~1000倍液。在果树新梢生长期用药,建议隔10d再喷1次,连喷两次,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选用2.5%吡虫啉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啶虫脒乳油、100g.L-1高效灭百可乳油、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豇豆蚜虫进行田间防治试验;选用480g.L-1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敌敌畏乳油、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和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豇豆美洲斑潜蝇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10d,2.5%吡虫啉乳油15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5%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和100g.L-1高效灭百可乳油2000倍液对豇豆蚜虫防治效果均在95.76%以上,防效优良;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豇豆蚜虫的防治效果仅为29.79%~66.68%,防效很差。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对美洲斑潜蝇防效最好,药后3、7和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63%、94.10%和93.28%;其次是480g.L-1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药后3、7和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1.12%、69.15%和69.40%;其他几种药剂的防效均较差。  相似文献   

12.
有色膜覆盖对姜叶片色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瑞华  战琨友  徐坤 《园艺学报》2007,34(6):1465-1470
在姜幼苗期分别采用绿色膜、红色膜和蓝色膜进行覆盖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全生育期内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但不同处理在不同生育期的效果不同,幼苗期覆膜条件下,以蓝膜处理较高,红膜处理较低,绿膜与蓝膜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而旺盛生长期撤膜后,绿膜处理逐渐较高,蓝膜处理次之,红膜处理仍较低。姜全生育期内叶片的光合速率始终以绿膜处理较高,红膜处理次之,蓝膜处理较低,但均显著高于对照,7月19日幼苗期覆膜条件下,其11时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8.0%、16.3%和8.9%;9月8日旺盛生长期撤膜后,11时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1.3%、12.5%和5.9%。此外,有色膜覆盖可创造较好的温光环境,减轻光合午休,但未改变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避雨栽培对大棚梨病虫害发生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翠冠梨为试材,以避雨期卸掉顶膜作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避雨栽培对大棚梨果实品质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明显减少大棚梨叶片病害尤其是黑斑病的发生。两种栽培模式的前期(6月29日)病害发生率均很低,发病种类以斑纹病为主。9月13日,避雨栽培的叶片病斑总数比对照减少96.6%,发病种类以灰斑病为主,占病斑总数的70.5%;其次是黑斑病,黑斑病叶片病斑总数比对照减少99.2%。避雨栽培期间,蚜虫的发生量比对照提高了862.1倍,并引发烟煤病。同时,避雨栽培显著减少了翠冠梨锈斑的发生,锈斑指数比对照减少了50.5%~58.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减少了0.42~0.71个百分点。在大棚梨的生产上,应优先实行避雨栽培,以减少黑斑病的发生和提高果实品质;对蚜虫及其诱发的烟煤病发生严重的大棚梨园,可采用避雨与露地栽培间隔实施的方法来控制蔓延。  相似文献   

14.
吴晓燕 《北方园艺》2011,(9):165-166
甘蓝蚜在银川地区1 a发生15代左右,危害较为严重。以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对大白菜(‘津绿75’)甘蓝蚜的田间药效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对大白菜甘蓝蚜的防治效果较好,平均防效在90.9%以上,最佳使用剂量7.5 ga.i./hm2以上。  相似文献   

15.
氯虫苯甲酰胺对豇豆豆野螟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能有效控制豇豆豆野螟为害的防治药剂以及易于为农民应用掌握的防治方法,在豇豆始花期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 000倍液,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2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比较了3种新型杀虫剂对豆野螟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 000倍液、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2 000倍液对钻蛀性害虫豇豆豆野螟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 000倍液,药后7~21d防效均在80%以上,显著优于其他药剂,持效期长且安全可靠,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试验对蚕豆蚜虫种群数量在蚕豆生育期间的变化规律及温湿度等气候因子对蚕豆蚜虫种群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蚕豆蚜虫的种群动态随季节性消长的趋势呈双峰型,蚜虫发生期可分为零星发生期、缓增期、激增期和衰退期等4个阶段;在影响蚕豆蚜虫的种群动态的气候因子中,温度与湿度是影响蚕豆蚜虫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其中温度与蚕豆蚜虫种群消长呈正相关,而相对湿度与蚕豆蚜虫种群消长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白魔芋保护地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白色、红色、绿色、蓝色、紫色薄膜覆盖大棚种植白魔芋,不覆膜为对照(CK),研究不同光质对白魔芋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膜处理较对照提早15 d左右出苗;蓝膜处理抑制叶柄长度和粗度的增长,而红膜处理促进叶柄长度和粗度的增长;红膜处理100 d时壮苗指数最高,为43.43,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有色膜处理,比对照提高52.44%;蓝膜处理叶绿素含量最高,为8.17 mg/g(干样质量),较对照提高32.17%;红膜处理球茎葡甘聚糖(KGM)含量最高,为60.55%,较对照提高18.24%;红膜处理产量最高,为2517.13 kg/667 m2,较对照提高28.86%,较白膜提高7.82%。  相似文献   

18.
在小拱棚内栽培草莓,分别覆盖麦草,地膜、砂子3种地面覆盖物,以不覆盖为对照(ck)。试验结果表明:1.物候期以地膜覆盖最早,早期产量占总产量的30%;麦草覆盖的最迟,早期产量占总产量的3%;二者始收期相差12天,其余居中。2.产量以麦草覆盖的最高,对照最低,其余二者居中。总产值以对照最低,砂子覆盖的其次,麦草覆盖的最高,地膜略低于麦草,二者无显著差异。且地膜覆盖亩投资少,管理方便,是较好的地面覆盖形式。  相似文献   

19.
以Malectin(PF11721)、Malectin-like(PF12819)和Pkinase(PF07714)保守域全蛋白序列为种子序列,鉴定桃(Prunus persica)基因组中全部MRLK类受体激酶(Malectin receptor-like kinases)家族成员,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桃绿蚜侵染不同时间MRLK在抗蚜和感蚜品系材料中的表达情况。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分析,共获得41个MRLK家族成员,这些基因分布在桃的8条染色体上。家族成员氨基酸数量介于391~1 035 aa,分子量44.05~115.09 kD,等电点5.38~9.16。分析系统进化树发现拟南芥、水稻和桃的MRLK家族分为5个亚组,其中桃MRLK家族成员分布在Ⅰ、Ⅱ和Ⅲ亚组上。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该家族成员全部定位在细胞膜上。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结果显示该家族成员启动子包含光、激素以及响应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作用元件。桃绿蚜侵染结果表明,桃MRLK家族中19个基因在5个桃材料中均未表达,15个基因在抗蚜品系‘P5868’与其他4个材料之间无差异表达。Pp MRLK2、Pp MRLK9、Pp MRLK22...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桃蚜(Myzus persicae)对啶虫脒、吡虫啉的抗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叶生测法,测定山东省桃蚜5个田间种群(寿光、济南、泰安、烟台、临沂)对啶虫脒、吡虫啉两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除烟台种群对吡虫啉尚处于敏感状态,山东省供试其他地区的桃蚜种群均对啶虫脒、吡虫啉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性。相对于敏感种群,泰安种群对啶虫脒的抗药性最高,LC50为451.2641mg·L-1,相对抗性倍数为23.63;临沂种群对吡虫啉的抗药性最高,LC50为317.9446mg·L-1,相对抗性倍数为14.40;5个供试桃蚜田间种群对两种杀虫剂均未表现出高等及以上水平的抗药性。在实际防治桃蚜时,应注意与其他作用方式的杀虫剂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