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基础上,应用前列地尔治疗22例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剂量为5ng/(kg.min),持续滴注5~6h,治疗期间监测肺动脉压力、心率、呼吸、血压、平均气道内压及血气分析。结果治疗2h后患儿的SaO2即开始上升,血气情况开始改善。治疗24h后肺动脉压(PAP)显著下降血pH值明显上升;治疗48h后PaCO2明显下降,治疗72h后气道内压亦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无1例出现出低血压不良反应。22例患者经治疗后,19例治愈出院,治愈率达86.4%,2例好转要求出院,1例死亡。结论前列地尔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治疗中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超微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SIRS的新生儿48例平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超微剂量肝素钙辅助治疗;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病程持续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死亡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病程持续时间、MODS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微剂量肝素钙辅助治疗新生儿SIRS能明显降低MODS发生率和患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对危重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间符合诊断标准的94例新生儿SIRS患儿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次加用小剂量肝素(5u/kg)皮下注射,每6h 1次,连用3d,观察两组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组SIRS持续时间>3d者16例(33.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8例(60.9%),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0.4%、4.2%vs34.8%、17.4%)(P<0.01或0.05);两组治疗后的PLT、CRP及D-D水平均明显改善,且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使用肝素后凝血指标均恢复正常或趋于正常。结论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可有效缩短SIRS持续时间,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诊治的新生儿溶血症患儿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均在早期进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剂量为1g/kg(大剂量),对照组患儿采用剂量为0.5g/kg,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及黄疸出现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3d,实验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溶血症,能够防止红细胞破坏,延缓氧合血红蛋白的降低,有效降低总胆红素含量,加速黄疸的消退。  相似文献   

5.
林本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3,21(3):248-249,253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3 2例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按 0 .0 1mL/kg每 12h皮下注射。对照组 40例用传统中药血栓通注射液 75mg× 4支用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或生理盐水 2 5 0mL稀释静脉滴注每天 1次。治疗时间均为 10d。 10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凝血功能改变。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Hc =4.760 ,P <0 .0 5 ) ;两组患者在治疗 10d及 3个月后与治疗前对比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且以治疗组改变更为显著。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 ,凝血酶原时间相对延长 (P <0 .0 5 ) ,纤维蛋白原下降 (P <0 .0 5 ) ,而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快速、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MI82例,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应用恒速泵静脉注射小剂量肝素(750U/h),持续48h后,予速避凝0.4mL于腹壁皮下注射,1次/12h,持续5—7d,注射小剂量肝素的同时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持续3d;对照组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持续3d。结果:治疗组住院期间的心性死亡、并发症(患性心梗后再梗死、心律失常、泵衰)较少(P<0.05);治疗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至对照的1.5—2.5倍(P<0.01),出血情况少,治疗组无l例出现过敏反应及血小板明显减少。结论:普通肝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AMI,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乏症的疗效。方法将37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以IVIG1.0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3d。结果治疗后24h及48h,治疗组血清胆红素分别为(263.45±36.15)μmol/L和(205.11±33.87)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8.53±46.28)μmol/L和(259.32±61.72)μmol/L;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为(8±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乏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早期应用两种不同剂量阿托代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患者半年中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 1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4 h内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 (20 mg组)与40mg/d (40 mg组),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调脂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及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主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早期(出血7h以内)、早期(出血7~72h)手术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超早期、早期手术治疗中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资料。结果:手术后3个月时超早期组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Ⅲ级87例(80.6%)、早期组Ⅰ~Ⅲ级39例(50.0%),超早期组有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者24例(22.2%)、早期组有39例(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超早期组术后再出血12例(11.1%)、死亡6例(5.6%),早期组术后再出血8例(10.3%)、死亡9例(11.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改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新生儿窒息发病率较高,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肾功能受损是新生儿窒息主要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并及早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生儿窒息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UMA)变化对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足月新生儿窒息100例,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各50例,选择同期本院分娩的健康足月儿50例为对照组。三组新生儿均于出生24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2~4mL,测定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血肌酐(SCr),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48h内采晨尿2mL,免疫比浊法测定UMA。结果窒息后患儿血清CysC和UMA均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ys-C和UMA水平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早期检测可减少新生儿窒息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漏诊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将71例中、重度新生儿HIE随机分为2组,FDP与胞二磷胆碱(CDPC)联合应用41例作为观察组,单独应用CDPC 30例为对照组,通过对临床异常神经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作为疗效及预后评价指标。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显效率及生后d7、d14的20项NBNA评分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早期加用FDP治疗HIE较传统单一用药临床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导管法高频喷射通气 (high- 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HFJV)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的 36例新生儿 ,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采用鼻导管法 HFJV治疗。结果 :36例经通气治疗后 ,30例于 0 .5~ 1 h内缺氧症状及呼吸明显改善。 Pa O2 通气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通气前后 Pa CO2 在 型呼吸衰竭中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而在 型呼吸衰竭中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36例中治愈 31例 ,自动出院2例 ,4例因治疗无效而改用气管插管 ;除 5例有轻度腹胀、胃潴留外未见其他副作用。结论 :鼻导管法 HFJV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 ,尤适用于新生儿呼吸衰竭早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并发高凝状态的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确诊并发高凝状态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在给予激素、利尿、降脂、抗凝等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双嘧达莫2~3 mg/(kg·d)治疗;实验组予双嘧达莫2~3 mg/(kg·d)治疗,并以低分子量肝素80~100 U/(kg·d)皮下注射。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5 d的各项凝血指标和治疗后4周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实验前各项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时实验组血浆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4周后,实验组缓解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并发高凝状态的儿童原发肾病综合征的近期疗效良好,能明显改善高凝状态,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效果。方法 :18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92例 )和对照组 (90例 ) ,观察组在出生后 12h预防性给予苯巴比妥、妈咪爱 ,结合抚触 ,直至出院。对照组不给予早期干预。如出现病理性黄疸 ,均给予输白蛋白与蓝光照射等。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黄疸发生率分别为 39 1% (36 / 92 )、6 1 1% (5 5 / 90 ) ,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黄疸持续时间为 (3 8± 1 8)d、(6 5± 2 1)d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早期干预能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 ,减轻病情 ,缩短病程 ,减少核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非换血疗法治疗早期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对献县中医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6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非换血疗法治疗,即采用蓝光照射、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等方法治疗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新生儿。结果 所有患儿未发生胆红素脑病,1例放弃治疗,45例痊愈出院,出现发热2例、皮疹2例、腹泻5例,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非换血疗法治疗早期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可作为基层医院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1)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62例中重度HIE患儿分为GM1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20)。两组新生儿期均接受综合治疗,疗程10~14d。治疗组出院后每隔30d应用GM120mg 5%葡萄糖50mL静脉点滴,并指导家属按月龄及发育缺陷给予功能锻炼,共4~6个疗程。对照组出院后未予治疗。比较两组的康复情况及6、9、12月龄时的发育商(DQ)。结果治疗组康复39例,对照组康复14例,以治疗组的疗效为优(P<0.05)。治疗组6、9、12月龄时的DQ分别为(91.24±11.87)、(99.24±13.21)、(99.24±13.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3±10.56)(、84.97±11.36)(、88.76±12.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节苷脂(GM1)结合功能锻炼治疗HIE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救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检验证实的54例亚硝酸盐中毒病例。结果54例中毒患者经迅速催吐、洗胃、导泄清除胃肠道内未吸收毒物,以及应用还原剂亚甲后,均于24~48h内出院,抢救成功率达100%。结论亚硝酸盐中毒易误诊,对疑似病例有必要早期检验以明确诊断,诊断明确后应迅速清除胃肠道内部未吸收毒物;美蓝治疗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疗效肯定,但宜小剂量缓慢给药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入院分娩单胎足月产妇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于胎儿娩出后即深部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并根据产妇产后出血情况调整注射间隔和剂量;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常规应用缩宫素。观察2组产妇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及产后2、24h出血量;采集2组产妇产前及产后24h肘静脉血检测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2组用药前后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产前、产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预防作用优于传统缩宫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低分子肝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的治疗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 :对 2 1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的患儿在激素治疗的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 ,剂量为 60~ 10 0抗因子活性单位Xa/(kg .d) ,观察治疗前后 2 4h尿蛋白定量及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血D 二聚体的变化。另设 2 1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 8周时 ,治疗组较对照组 2 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 (P <0 .0 5 )。 2周时 ,治疗组 19例血D 二聚体恢复正常 ,而对照组只有 12例恢复正常 ,(P <0 .0 5 ) ;治疗组 2 0例血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恢复正常 ,而对照组只有 14例恢复正常 (P<0 .0 5 )。治疗组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在治疗前后变化均不明显 (P >0 .0 5 )。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纤维蛋白原在治疗 1周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周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降低尿蛋白 ,抗凝效果较双嘧达莫好 ,是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安全有效的抗凝剂  相似文献   

20.
小剂量氯胺酮对下腹部手术后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剂量氯胺酮对下腹部手术后是否有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手术且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80例,随机双盲分为小剂量氯胺酮组(A组,n=40)和对照组(B组,n=40)。在硬膜外麻醉基础上,A组术前静脉注射氯胺酮0.4mg/kg作为辅助用药,继之微泵持续静脉注射4μg·kg-1·min-1至手术结束前30min;B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术后均行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术后2、6、12、24h进行疼痛评分,观察术后内PCEA用量、总按压数/实进数(D/D)的比值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术后24h内PCEA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D/D的比值小于2的患者A组显著多于B组(P<0.01)。A组患术后未见有氯胺酮所致精异常的副作用发生,恶心发生例数B组多于A组(P<0.05)。结论:术前小剂量氯胺酮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的用量,术后无氯胺酮所致的精神异常的副作用,吗啡所致的恶心的副作用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