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培育蘑菇都是采用两次覆土法,即覆粗土后再覆细土,且要求是粒状土。此法的缺点是:①要挖取大量的塘泥作为覆土材料,在不少蘑菇产区,塘泥的来源往往有困难;②要花大量劳力制作粗细不同规格的土粒,如遇天气不好,备土困难,往往会误了覆土期,而影响蘑菇产量;③覆土工艺烦琐,花工又多。因此,广大菇农迫切要求改革覆土材料和覆土方法。实验经过和效果据报导,国外蘑菇覆土多数是采用泥炭土与白垩混合后制成1~1.5厘米的土粒,一次覆完。1980年作者赴香港考察盐渍蘑菇的加工和蘑菇生产时,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栽培蘑菇的覆土技术,普遍采用粗、细土粒分两次覆土,还有用粗、中和细土粒分三次覆土的。不同土粒需经过加工筛取分级后,再分期覆土,制作繁琐,劳动强度大。近年来,我县广大菇农在生产中改革了覆土技术,将分次覆粗、细土改为一次覆细土,普遍反映省工易行,效果良好。为了证实一次覆土的可行性,我们于1984年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县蘑菇栽培已有27年历史,但覆土一直沿用粗、细土分开两次覆的工艺,不仅花工量大,且蘑菇产量不稳定。为此,我们从1983年开始进行河泥砻糠一次覆土试验,现已获得成功。由于改革后的覆土新工艺,备料简易,操作方便,省工省本,蘑菇的产量高质量好,所以深受菇农欢迎。1985年,在全县16个种菇乡(占全县栽培面积的40%)推广26万多米~2,当年的秋菇平均单产达5.7公斤/米~2。现将有关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蘑菇一次性覆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金伟 《食用菌》1989,(4):29-30
栽培蘑菇的覆土技术,一般都是采用粗、中、细土粒双层或三层次覆土法。不仅土粒制作繁琐、花工多、劳动强度大,而且技术掌握不当还会产生畸形菇或影响产量,1981~82年我县一些菇农试用一次性覆湿细土,普遍反映省工易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覆土是蘑菇栽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不覆土不出菇。覆土改变了菌床的物理结构、表面温度、水分、通气和微生物状况等,创造了子实体分化和发育的良好小气候,促使蘑菇生长由营养阶段向生殖阶段转化。 实践证明,覆土材料的性状直接影响到出菇的早晚和产量的高低。近年来,各地都在不断进行覆土材料的选择和改进,所使用的覆土材料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菇农由简单的取用菜园土、泥塘土等发展到人工配制复合土,如发酵土、细泥垄糠土等,提高了产量和质量。笔者近几年在蘑菇研究中发现,使用炉灰土作蘑菇的覆土材料同样可取得很好的效果。蘑菇菌丝爬土快,出菇提前,转潮期短,产量较高,而且还具有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省工省时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1 配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双孢蘑菇覆土材料发酵土的制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春 《食用菌》2008,30(5):30-30
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条件。至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双孢蘑菇生产乃需采用覆土出菇技术。不同的覆土材料直接影响到双孢蘑菇的产量。目前,国外多数采用饱和含水量大、持水性好、孔隙度大的泥炭作覆土材料,成本较高,但双孢蘑菇产量高。国内的双孢蘑菇栽培由于栽培条件、栽培区域及运输成本因素的制约,一般都就地采用混合土或河泥砻糠土作为覆土材料。这两种覆土材料有许多不足,如混合土(将表土15cm以下的细土与粗土混合)含水量低,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14,(6)
对草炭土、发酵土和河泥砻糠土三种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覆土试验表明:在草炭土中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最快,菌丝长势浓密,且覆土至出菇时间最短;在发酵土中双孢蘑菇生长最慢,菌丝较密,覆土至出菇时间较长。双孢蘑菇单产最高的为草炭土,其次为河泥砻糠土,再次为发酵土,且各处理间产量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河泥砻糠土中双孢蘑菇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菌盖直径大、菇厚,单菇重。经济效益最高的覆土为草炭土,达到了69.435元/m2。  相似文献   

8.
闫为桥 《食用菌》2003,25(5):23-23
双孢菇覆土 ,是一项技术性强 ,劳动强度大的环节 ,栽培者均感压力很大 ,笔者在生产中进行了不同覆土方法中的许多技术环节改进、对比试验 ,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供同行参考。1 覆土方法 ①常规覆土法 :第一次覆 1.5~ 2cm直径的干颗粒土 ,厚 2 .7~ 3cm。覆土后用pH7.5~ 8的石灰水轻喷勤喷 ;3~ 4天把土调湿没有白心 ,当大部分菌丝接近土表面 ,盖一层 1.3~ 1.5cm的细干土 ,在 2~ 3天内将土调湿。②一次性覆土法 :用水把土调到手握成团 ,掉下即散 ,手上有潮印的程度 ,土粒直径在 0 .1~ 2cm ,一次覆土 3.5~ 4.5cm厚 ,覆土后不喷水。③多…  相似文献   

9.
双孢蘑菇褐腐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有害疣孢霉引起的双孢蘑菇褐腐病是八十年代末开始在上海蔓延的重要真菌病害,菇房一旦发病,产量大幅度下降,其初侵染源是蘑菇覆土。掌握适宜的栽培季节,避免过早播种和覆土;7 ̄8月份曝晒覆土;覆土前一周用化学纯36% ̄38%甲醛熏土;结合蘑菇调水,施用混灭剂、特克多、多丰农、施保功、多菌灵以及甲基托布津等化学药剂,能有效控制病害,及时摘除病菇、防止孢子飞散、避免或减少蘑菇被再次侵染及采用抗病品种,能防止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蘑菇疣孢霉病在各菇区普遍发生,轻者减产1~2成,重者甚至绝收,这给蘑菇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带来不利影响。由于蘑菇疣孢霉病的病原菌主要来自土壤携带造成初侵染,因此有的菇农为了防止土壤带菌传入菇房,改用山坡未污染的红、黄壤作覆土材料,以防该病发生。这种做法对防止疣孢霉病发生取得了积极作用,但部分菇农对红、黄壤土的特性认识不足,处理不当,也会给蘑菇高产和罐头加工厂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根据红、黄壤土的特性,谈谈蘑菇覆土使用红、黄壤土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供栽培者参考: 1 红、黄壤土粘性大 山坡红、黄壤土层深厚,质地粘重,透水通气差,这样的土壤覆盖菇床易造成水多气少,温度低,不适合于蘑菇高产栽培的要求。更主要的是红、黄壤土物理性粘粒(0.01mm以下)和胶粒(0.001mm以下)多,在采菇过程中容易粘着菇体表面,且粘性大,不易漂洗,常使罐头加工企业带来很多麻烦,影响罐头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蘑菇覆土后的高产措施申文智(云南省澄江县农科所食用菌种厂652500随着蘑菇在我县的大力发展,菇农对蘑菇栽培技术的迫切需要。蘑菇高产、稳产的关键在前三潮菇。为此,笔者根据蘑菇生长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其各个时期对养分及微环境的条件,提供其适宜的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2.
我国栽培蘑菇的覆土技术,自八十年代以来发展到河泥砻糠和统土一次性覆盖,由于前者不适宜于气生型菌种,后者表层土喷水易散碎和板结,我们于1988~1990年改用田园土砻糠作覆土材料,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改革后的覆土工艺,备料简易,操作方便,省工省本,蘑菇产质量较好,一般秋菇产量可达5.8kg/m~2,且畸形菇极少.现将有关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同覆土处理对双孢蘑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泥炭与田泥分别以1:3、1:1、3:1的比例混合,以及纯泥炭作为覆土材料,并以常用的田泥稻壳土的覆土材料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覆土的理化性质对双孢蘑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的持水率高、孔隙度大、电导率高、容重轻、含氮量高,这些特性有利于双孢蘑菇的生长,因此纯泥炭作为覆土时产量最高,随着添加田泥比例的升高,容重升高,其他参数降低,双孢蘑菇的产量有所降低,泥炭和田泥以1:1的比例混合时产量和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且在双孢蘑菇的品质方面也优于对照,作为覆土材料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14.
卓鸿德 《食用菌》2001,23(6):21-21
在蘑菇栽培过程中 ,有时出现覆土前培养料菌丝长势良好 ,覆土后照常管理 ,3天后拨开土层检查 ,却发现菌丝不上土。产生这个现象 ,究其原因 ,可能有以下几种 :1 料面或土层发生病虫害 在覆土之前要注意选择适宜土料 ,选土以后 ,10 0 m2栽培面积须用 2 0 0 g敌敌畏、2 0 0 g多菌灵溶于水中均匀喷洒在土料里 ,然后用塑料薄膜将土料密封覆盖 2 4~ 30小时 ,以熏蒸杀虫灭菌 ,随后摊薄土料 ,散发刺鼻的药液气味。再用 9~ 11kg的石灰粉撒匀或调水喷洒在土料上 ,调节土料含水量和 p H为 7.5~ 7.8,随后就可以直接进房逐层覆土。经过几天管理后 ,…  相似文献   

15.
目前蘑菇生产中仍普遍采用粗、细土粒两次覆土,不仅工艺繁琐,且常因土粒理化性质不良而影响蘑菇产量。为此,我们于1984年开始用河泥花生壳作一次覆土试验,获得了增产效果。1985年进行了较大面积栽培试验,比常规的粗、细土粒两次覆土增产18%。  相似文献   

16.
双孢蘑菇覆土出菇机理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双孢蘑菇不覆土很少或不出菇,其机理还不清楚。研究应用离子色谱法和稀释平板计数法(采用1-氨基环丙烷-1-羧酸即ACC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分别测定了双孢蘑菇培养料、覆土及鲜土中的ACC含量与ACC脱氨酶产生菌的数量。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测定双孢蘑菇培养料、覆土及鲜土中的ACC含量简便快速。双孢蘑菇培养料及覆土中的ACC含量显著高于鲜土,双孢蘑菇培养料及覆土中ACC脱氨酶产生菌的数量及其占细菌总数的比例同样明显高于鲜土。双孢蘑菇可能具有乙烯合成的ACC途径。覆土中ACC脱氨酶产生菌利用ACC,消除了双孢蘑菇菌丝合成高浓度乙烯对子实体形成和发育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双孢蘑菇覆土出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采收5茬菇后的平菇菌袋为试材,利用不同营养基质(塘泥、菜园土、稻田土)进行覆土,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不同营养基质覆土栽培平菇的效果。结果表明:营养基质进行覆土能促进平菇增产,提高菇农经济收入,增加食用菌栽培产业的后期效益。  相似文献   

18.
沙壤土掺草炭土作双孢蘑菇覆土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含不同比例草炭土作为覆土材料,对其持水性、覆土层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商品性、子实体产量和效益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含50%草炭土覆土,双孢蘑菇产量最高,但与30%草炭土相比增产不显著,而且成本较高,净收益反而低于用含30%草炭土覆土。  相似文献   

19.
在湖北荆门对当地的3种土样及其和砻糠混合组成的6种覆土材料进行对比试验,通过试验棉花地土最适合作为双孢蘑菇简易覆土材料。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蘑菇生产中都是采用粗、细土粒两次覆土,不仅工艺烦琐,劳动强度大,且往往遇雨天不能制作大小土粒而耽误了覆土时机。改革覆土材料和方法,是广大蘑菇栽培者的迫切愿望。为此,我们进行了六种覆土材料的对比试验。一、材料与方法(二)覆土材料①炭泥:粉状煤烧后的灰渣。②泥炭:若干年前植物埋藏在土层下形成的。③散状土:土表下13~15厘米的松散中壤土,大的直径为1~1.5厘米,小的为0.3~0.5厘米。④砻糠泥浆土:稻壳在5%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