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雄伟的万里长城,如一条巨龙横卧在祖国的北方,它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创造。伴随着这条土石筑成的长城,还有一条由榆、柳等树木构成的更加雄伟的绿色万里长城,同样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创造。这条绿色长城,在伊盟境内就有两段。一段横亘于伊克昭盟乌审旗南部、伊金霍洛旗南部、东胜市东部,终于准格尔旗十二连城黄河渡口。这段绿色长城,史书上称为“榆溪旧塞”。《史记·卫将军列传》首次提到这个“榆溪旧塞”。据目前材料来看,是秦昭襄王时营造的。《史记》载:秦昭襄王出于战争和防守的需要,开始修筑一条长城。这条长城西起甘肃岷县,中间经过宁夏固原、陕西靖边、由陕西神木县北进入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东部,直达伊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结合鄂尔多斯实际,初步提出了鄂尔多斯市林业“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和奋斗目标:到200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7%,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林业产业取得新突破;到2010年,森林覆盖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鄂尔多斯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城市)"。2015年,鄂尔多斯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两张绿色名片,见证了鄂尔多斯由"黄"到"绿"的绿色嬗变。"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是评价一个城市绿化成绩的最高荣誉,最能反映城市生态建设整体水平。鄂尔多斯作为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沙漠化和  相似文献   

4.
当你来到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居住的蒙古包或房屋门前,便会看见高高地立着两根旗杆。蒙古人称为“玛尼宏”或“桑更苏日”。这是鄂尔多斯蒙古族特有的标志。玛尼宏是上面装有三叉铁矛的两根旗杆,中间拉着细细的羊毛绳索,上面悬挂着蓝、黄、绿、白、红五彩小?..  相似文献   

5.
岢岚是山西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小县,山和风是这里的“特产。翻开岢岚的森林史,历史上这里森林茂密牛羊塞道,一座座大山,一棵棵高入云端的大树,标志着这里是个森林王国。然而时过境迁,由于山林的过度砍伐,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使全县90%的村人畜吃水长期困难,全县已经到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黄龙山是个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的地方,历经战乱、屯垦、滥伐,森林资源屡遭破坏。成了一个人烟稀少的绝塞之地,只有少部分的油松林或松栎混交林,森林而积仅有7.2万公顷,成为全国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区,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几个森林岛”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鄂尔多斯的历史上,曾是松柏参天、森林茂密之地,但由于战乱、放垦、樵采以及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变化,使大面积森林遭到了破坏。考察鄂尔多斯的古树名木,对研究鄂尔多斯的人文历史、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变迁将有重要作用。本文所写的十余株古树,仅是考察鄂尔多斯古树名木的开始,通过进一步的祥细调查,将对鄂尔多斯生态变化有一个全面了解,为保护这些古树名木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推动鄂尔多斯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林业》2005,(9):1-1
鄂尔多斯,汉语意为“众多宫殿”。鄂尔多斯,静静地躺在黄河“几”字湾里。这里几乎全被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所覆盖。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是著名的“鄂尔多斯文化”(旧称“河套文化”)发祥地。西汉时期,昭君出塞,胡汉和亲成为千古佳话。十三世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亲征西夏,途经鄂尔多斯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所打动,选为长眠之所。……鄂尔多斯文化璀璨。鄂尔多斯是歌的海洋:悠扬的长调、清新的短调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蒙汉调,以其特有的魅力为我国民族文化增添了绚丽的色彩。鄂尔多斯是舞的故乡:《鄂尔多斯舞》、《筷子舞》、《盅碗舞》…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林区天然野生资源的优势森林与人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森林是大自然的“绿色宝库”,我们祖先成群结队地在森林中采摘天然野果或渔猎充饥“茹毛饮血,栖木为巢”,森林成为我们祖先的“粮仓”、“避难所”。人类进化到今天仍然离不开森林和森林中提供的各种林副特产和环境保护等多种效益。  相似文献   

10.
树、树林、森林,是由个体到群体、由单元到系统这样一个概念的逐级外延拓伸。对树、对木,人们观察于森林,索取于森林,熟悉林木生性,察其成材不易,便有“十年树木”之说。昔日“十年树木”,劝导人们育树、养树,以求取生产生活必须之用品。然而终因育之少、取之多,旧树古木几尽矣。今回首,树寡林少不仅难再取用,且灾多难重。顾往观今,应再度宣扬光大“十年树木”,并以此求得树林、森林之综合效应,让人类在更高层次上回归到大自然的温馨怀抱。树·树林·森林@山云  相似文献   

11.
《国际木业》2007,37(9):25-26
新法规制定了四个层次的森林经营管理规划过程:在地区一级,便会有一个“地区森林计划”,由地区森林管理部门制定(该计划在莫斯科地区不能实施);  相似文献   

12.
啄木鸟是出类拔萃的森林卫士,肩负着森林的巡逻和守卫的任务,一旦森林发生虫害,它便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凭借着神机妙算的“探测仪”、坚实灵活的“登高同定器”和伸缩自如的“捕捉器”,把害虫置于死地,确保了森林安然无恙。第一件法宝是准确的“探测仪”。啄木鸟神机妙算堪称第一。它有一只硬似铁钩的尖嘴,在树干上敲敲打打,机敏探测,并根据树干发出的不同声响,做出准确的判断。一旦发现害虫踪迹,尖嘴飞快地凿穿树皮和树干,把害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然后一举歼灭。  相似文献   

13.
人类生活开始于森林,森林养育了人类的祖先。从“食鸟兽之肉,来树木之食”,到“钻水取火,构木为巢”,取木棒作武器,用树干做舟街,森林为原始人提供了吃、穿、住,没有森林,便没有人类。然而,自从人类掌握了火以后,就开始向自己的老家进攻了。从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进行刀耕火种起,森林就遭到了破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愈演愈烈。现在地球上一些落后的地区,刀耕火种还存在。例如美国卫星拍摄的照片显示,1995年8月,全世界最广大和最宝贵的亚马逊热带森林地区有72万个烧荒的亮点,焚烧森林产生的滚滚浓烟笼罩…  相似文献   

14.
自然是什么?是“春民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不对。由于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工业废气在太空日复一日的大量积聚,地球上的大气也年复一年地急剧变暖。我国南方的许多城市,早就出现了“春夜难眠”的炎热;至于啼鸟,也因森林锐减和人类的捕杀,已很少有闻,绝对谈不上“处处闻啼”了。是“青羊宫到浇花溪,二十里路香不断”?更不对。成都的浣花溪乡已无花可说,也浊不可浣。从青羊宫到浣花溪,一路车堵人塞,一路地摊火锅店,污水四溅,汽车尾气和辣味火锅激发的油相充斥其间,哪有花香可闻?没被呛得半死已算幸运了。那么,自然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发展云南森林旅游业之管见云南省森林旅游总公司筹备组组长张立昌“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到森林中旅游是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境内峰峦叠嶂,江河纵横,森林类型和生物物种多种多样,早就以“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天然花园”等美...  相似文献   

16.
森林火灾是森林资源的大敌。一场森林大火,可吞噬几十、甚至上百万公顷的森林,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千方百计对森林火灾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扑救。这不,在方城的国有大寺林场,便活跃着一支这样的防火“尖兵”——山羊。  相似文献   

17.
绿色,是鄂尔多斯在祖国北疆铺陈出的最美颜色,深沉似海,壮阔如天。从2000年到2018年的18年间,鄂尔多斯市森林资源总面积从1588万亩增加到350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2.16%增加到26.91%,植被盖度达到70%以上。鄂尔多斯市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关注森林活动20年全国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并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相似文献   

18.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满足社会对林业多样化需求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临安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从“破坏资源”到“保护资源”,从“单目标经营”到“多目标经营”,  相似文献   

19.
早就听说李光华有一手绝活:凡是盗窃森林资源的不法分子碰到他,没有一个能够逃出他的手心。近日,笔者采访了这位“森林神探” 李光华瘦瘦弱弱,从外表上咋也看不出他哪一点能令“森林蛀虫”闻风丧胆。李光华话语不多,傍晚时分,他骑着摩托带笔者来到“311”国道葛营路口蹲夜守点。夜12时,一辆装满干柴枝的拖拉机迎面驶来,我赶紧提醒他,他若无其事地笑笑,“这是只小虾米,且放他一马”。不多时,一位骑摩托车的小伙子到路口兜了几圈,便一溜烟消逝在漆黑的夜幕中。光华说:“这是只大蛀虫。”果不其然,一会儿,刚才那个小伙子骑车在前,  相似文献   

20.
从猿到人,人类没一天离开过森林的怀抱。地球上,是森林给人类创造了生存条件,让人类赖以生息,所以,人们才把森林比作“人类的摇篮。 森林既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又能提供木材,药材,制造氧气和美化环境,它是人类财富的源泉,自然的卫士,素有“农业的保姆”、“绿色的金库”、“大自然的美容师”、“不收医药费的医生”等美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