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本文将对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途径展开探析,提出有效促进化肥减施增效的玉米栽培管理方法,希望借此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实现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5300hm2左右,产量2.77万t。近年来,许多农民为追求高产,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3.
该文阐述了不同施肥方法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能有效地提高产量,并节约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旱作地区氮素化肥施肥技术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旱作地区在等氮量条件下,对玉米进行侧基施与追施尿素,结果表明,侧基施使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抗旱、增产、提高氮素化肥的利用率。主要是氮肥通过春季一次性基施,充分利用降水和土壤中水分,调节或缓解作物需规律、施肥与降水时间、降水量之间的矛盾,使作物及时地吸收氮素。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6,(6):87-88
本试验根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要求,验证了三江镇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玉米的最佳施肥量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综合比较肥料投入、作物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等指标,客观评价了测土配方施肥效益,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的校正及进一步优化肥料配方、指导大面积生产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三种不同的土壤上对玉米一次性基施化肥的三种方法的产量效果的研究表明:化肥一次性分层基施与化肥分期施用的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别,而化肥一次性浅基施和一次性深基施的玉米产量不如分期施肥法。不同施肥法的玉米产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玉米的每行粒数和百粒重二个性状的改变所致。就化肥的一次性浅基施和深基施而言,在白浆土上以一次深基施为好;对于黑钙土来说,则以一次性浅基施为佳;在黑土上,二者的产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全国正在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行动,旨在通过测土、试验等手段,逐步研究推广各种农作物科学的、最佳的施肥量、施肥方法、施肥时期,前几年一直在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上进行研究推广,为满足我市服务特色产业的需求,特在葡萄上安排肥料试验,对本溪地区葡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地区葡萄生产中的施肥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泸西县玉米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施玉米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结果表明,在项目区中高等肥力地块,最大施肥量为N1 045.34 kg/hm2,P2O5 202.58 kg/hm2,K2O 310.92 kg/hm2,最高产量为8 989.87 kg/hm2;最佳施肥量N 222.69 kg/hm2,P2O5 59.95 kg/hm2,K2O 52.24 kg/hm2,可获得最佳理论产量为6 339.31 kg/hm2.  相似文献   

9.
袁正全 《农技服务》2014,(6):118-118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科技含量高的新技术,本篇文章通过研究不同土壤,种植不同品种的玉米,对玉米产量的提高以及化肥的利用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最终实现玉米节本、增产的目标,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蚕豆在当地不仅是粮食作物,而且是主要的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近年来随着蚕豆加工业发展和外贸出口市场的开拓,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虽然对蚕豆的品种和栽培技术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在施肥上仍然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特别在化肥施用中,普遍存在着重氮轻磷或重磷轻氮等不均衡施肥  相似文献   

11.
进行玉米"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以施纯N 210 kg/hm2、P2O5 150 kg/hm2、K2O 52.5 kg/hm2的增产、增收效果最佳,可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2.
包头市固阳县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肥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是固阳县主栽作物之一,长期以来农民大多采用习惯施肥方法,有机肥施用量不足,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不合理,增产受限.通过对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数据分析,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方法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就不同施肥方法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在施用底肥基础上再进行二次追肥的产量和效益最高,明显好于一次性施肥和不施磷肥。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春玉米平衡施肥和简化施肥技术,达到养分供应与作物吸收同步的目的,本研究应用掺混技术研制了春玉米缓释专用BB肥,并在春玉米上进行了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户传统施肥措施相比,施用缓释专用BB肥能够明显改善春玉米的产量性状,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降低土壤硝态氮的累积,施肥效益高达15417元/hm^2。  相似文献   

15.
钾肥试验表明,青海地区虽然钾肥含量高,但还是难以满足带状玉米的需要,如果要增加带状玉米产量还得补充钾,且钾肥的最佳施量是300kg·h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施用后对玉米生长、产量、土壤肥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玉米生产中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应用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设3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NPK)、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MNPK)(等养分条件下,氮、磷和钾替代比例分别为10.0%、18.3%和15.0%),设田间小区试验与室内分析。【结果】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MNPK)较常规施肥(NPK)和不施肥(CK),提高了玉米各生育期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片SPAD值;改善了玉米的穗部性状和产量构成;玉米产量增加83.47%、14.94%,净收益增加419.58元/hm2;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13.08%~39.29%、71.97%~95.70%、13.29%~45.13%、20.00%~23.26%,提高含水量,降低土壤pH和土壤容重。【结论】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促进玉米生长、增产增效和培肥土壤的一种经济可行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辽宁省西部建平县马场乡和张家营子乡的栗褐土区,采用最优回归设计设置玉米氮磷复因素田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配置了二元二次效应方程,计算出两个乡在不同边际利润下的玉米氮磷最佳经济用量和配比。1987年在这两个乡的一千余亩玉米田上推荐 N 用量6~7公斤/亩,P_2O_5用量5~6公斤/亩的肥料配方,玉米平均增产15.1%,每亩平均获利润20.7元,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筛选渭南地区适用的机械化籽粒直收玉米新品种。试验共征集比较10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指标。结果表明,在“陕单620”、“陕单650”、“迪卡517”玉米品种表现出矮秆、穗位整齐度高、耐密、茎秆强度强、抗倒、成熟期籽粒水分含量低、高产、生育期短等宜机收的特性,建议在关中灌区夏玉米种植区推广。  相似文献   

19.
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籽粒带菌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籽粒带菌量,为玉米安全生产、储藏加工以及检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玉米乳熟期及完熟期,采集黄淮海夏玉米区4个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90个市/县的玉米果穗,每个市/县采集表面未发生病症且果穗饱满的玉米穗4个,共采集720个样本。对所有样本进行籽粒外部及内部带菌量及带菌种类的检测,外部检测采用洗涤检测法,通过统计菌落总数与稀释倍数,计算籽粒表面的孢子负荷量及分离到的各菌属的分离比例;内部检测采用PDA平板法,对籽粒外部检测过的10个籽粒消毒后置于PDA平板上进行培养,统计每个籽粒带菌情况,计算籽粒带菌率及各菌属的分离频率。并且对籽粒内部分离频率较大的菌群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供试样本带菌量较大,乳熟期籽粒孢子负荷量在0—1 886个/粒,均值为439个/粒,籽粒带菌率在0—65.0%,均值为23.6%;完熟期籽粒孢子负荷量在18—2 658个/粒,均值为942个/粒,籽粒带菌率在10.0%—100.0%,均值为59.6%。完熟期带菌量大于乳熟期,但部分地区乳熟期带菌量仍较大。不同地区玉米籽粒带菌量存在差异,河南省的玉米籽粒带菌量较大,安徽省带菌量最少,河北省与山东省居中且差异不明显。玉米籽粒内部以及外部均携带的真菌类群有镰孢菌(Fusarium spp.)、青霉菌(Penicillium spp.)、曲霉菌(Aspergillus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根霉菌(Rhizopus spp.)、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spp.)、毛霉菌(Mucor spp.)。乳熟期籽粒外部和内部镰孢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59.1%和36.1%,说明玉米在乳熟期时即有大量镰孢菌侵入;籽粒外部青霉菌和曲霉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8.9%与0.7%,籽粒内部的分离频率分别为6.0%与1.9%,说明乳熟期青霉菌与曲霉菌也已经开始侵染玉米果穗。完熟期籽粒外部与内部镰孢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71.9%和58.5%,籽粒外部青霉菌和曲霉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17.0%和0.9%,籽粒内部分离频率分别为9.3%和2.6%,说明镰孢菌、青霉菌、曲霉菌为本研究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籽粒携带的主要真菌。形态与分子鉴定结果显示,镰孢菌属中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的分离频率为29.7%,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的分离频率为25.9%,禾谷镰孢(F.graminearum)的分离频率为1.3%,表明轮枝镰孢为优势菌;青霉菌主要分离到绳状青霉(P.funiculosum)和草酸青霉(P.oxalicum),分离频率分别为5.0%和3.6%;曲霉菌主要为黄曲霉(A.flavus)和黑曲霉(A.niger),分离频率分别为1.4%和1.2%。【结论】表面无症状的玉米籽粒在乳熟期及完熟期均携带大量病原菌,且完熟期带菌量大于乳熟期;镰孢菌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的分离频率最大,轮枝镰孢为当地玉米籽粒携带的优势真菌。  相似文献   

20.
夏玉米"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夏玉米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其中N239.1kg/hm2,P2O5123.6kg/hm2、K2O81.45kg/hm2,最佳产量8805kg/h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实际,在潮土类两合土高肥力田块氮、磷、钾建议推荐量分别为240-540kg/hm2、120-150kg/hm2、90-12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