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猪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年产胎数和育成仔猪头数.哺乳期母猪配种和仔猪早期断乳是缩短母猪繁殖周期,提高其利用率的两项有效措施.仔猪早期断乳有利于母猪及时发情配种,提高繁殖力,降低仔猪培育成本,提高饲养母猪的经济效益,是当前养猪业试验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实施仔猪30~50日龄早期断乳,由于此时仔猪生长快和生理营养需求大,而消化机能发育不全和胃的容积小,如不解决需求与供给这个矛盾,仔猪  相似文献   

2.
仔猪水肿病是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断乳仔猪,病原菌为溶血性大肠杆菌,带菌母猪和感染仔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3.
下痢是造成新生仔猪死亡、断奶仔猪体重偏轻的主要原因之一,冬季更为严重.冬季防控仔猪下痢应做到如下几点. 1 加强母猪管理 冬季母猪饲养管理的核心是产下足量、健康的仔猪,提供高奶水质量.在母猪妊娠后期,饲喂高质量的哺乳母猪饲料,以获得更大初生重的仔猪,并保证充足的母乳.在母猪产前35~40天,首免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产前3星期给母猪注射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以提高乳汁中的母源抗体含量.  相似文献   

4.
每头母猪年出栏头数主要受母猪产仔数及成活率的影响。在猪的成活率中,仔猪成活率是关键的一环。如果仔猪阶段成活率上去了,生长期至育肥期只要饲养管理规范,猪的死亡率就很低。所以仔猪成活率对养猪效益产生重大影响。提高仔猪成活率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提高母猪泌乳力母猪产后无乳或泌乳力低,主要产生以下后果:仔猪饥饿死亡,仔猪低血糖,仔猪生长发育受阻,有的形成奶僵。所以提高母猪泌乳力,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影响母猪泌乳力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是以下两个问题。1.1营养水平哺乳母猪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平衡…  相似文献   

5.
以青海省民和县小规模养殖的哺乳仔猪为材料,从仔猪初生重、仔猪死亡时间、母猪产仔胎次3个方面对仔猪断奶前死亡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初生重对仔猪死亡有一定的影响;出生后7d内是仔猪死亡的高峰期;初产母猪产仔死亡率高达15.42%.  相似文献   

6.
刘超  张勇  王毅力 《猪业科学》2009,26(12):76-79
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中1~7日龄的初生仔猪腹泻发病率极高,本文对初生仔猪发生腹泻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了仔猪保温、环境卫生调控、母猪保健等预防仔猪腹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卢岩川 《猪业科学》2016,(7):114-115
母猪产仔数量与仔猪出生重对猪场的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母猪产仔数量与仔猪出生重主要受种猪品种、母猪营养、猪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猪场经营者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重视,通过进行一定的分析、采取相关的措施来提高母猪的产仔率与仔猪的出生重,文章将针对影响母猪产仔数量与仔猪出生重的因素展开讨论,为促进猪场经济效益的提高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天水市猪产业快速发展,截止到201 1年底,猪饲养量达到322.1万头,其中:存栏143.3万头,出栏178.8万头,能繁母猪存栏9.2万头,繁活仔猪149.02万头,能繁母猪年均提供仔猪由2007年的14.2头提高到16.2头,被甘肃省列为良种仔猪繁育基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市规模养猪场、小区、母猪饲养户能有效防治仔猪黄白痢,全市上下积极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副”的原则,采取了小单元饲养分娩母猪、母猪进产房严格消毒、补铁补料、加强产房环境控制等综合措施,仔猪黄白痢得到有效控制,仔猪成活率明显提高.现将有关防治仔猪黄白痢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猪场的收益主要由母猪和仔猪生产成绩决定。母猪的生产成绩通过窝产仔数、初生窝重、断奶仔数、断奶窝重和每年分娩窝数来体现。一方面,仔猪断奶成绩受母猪泌乳量的影响,乳汁的质量决定了断奶重、断奶存活率;另一方面,仔猪断奶后生长速度决定了上市时间或配种体重。母猪泌乳期间,20%~30%的仔猪死亡与营养缺乏有关,在死亡仔猪中20%~50%是由母猪压死引起(Fahmy和Benard,1971),而压死的部分仔猪也是由营养不良引起活力低下所致。  相似文献   

10.
上期回顾:上期主要介绍了母猪乳汁中精氨酸族氨基酸的含量及其在哺乳母猪乳腺组织中的代谢,和谷酰胺和胱氨酸在仔猪营养中的作用. 4 精氨酸在新生仔猪营养中的作用 4.1 精氨酸合成对维持其在哺乳仔猪体内的自动动态平衡所起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一、细菌性腹泻仔猪细菌性腹泻主要有红痢、黄痢、白痢,仔猪副伤寒、增生性肠炎、痢疾等。(一)仔猪红痢1.临床症状。仔猪红痢主要发生在1~7日龄的仔猪,以1~3日龄多发,特别是初产母猪所产的仔猪发病率最高,二、三胎次之,四胎母猪所产仔猪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12.
在养猪生产中,仔猪饲养是最关键阶段,特别是在冬季,如不采取积极的防护,仔猪死亡率会很高. 1 新生仔猪死亡的原因 1.1 疾病原因 新生仔猪感染病原微生物,如仔猪黄痢而造成死亡.仔猪黄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是新生仔猪一种急性、高度致病性传染病;母猪产后因患乳房炎或子宫内膜炎等,不仅母猪体温升高,而在母猪乳中含有毒素,引起仔猪发生腹泻、脱水而死亡.  相似文献   

13.
在养猪生产中,造成仔猪死亡的原因很多,只有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有效地措施,才能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1 因母猪踩压死亡 踩压死亡的仔猪占总死亡数的三分之一,居首位.仔猪被母猪踩压死的日龄,6日龄以内的占80%.其原因包括母猪产后体质虚弱,膘情过肥、乳房膨胀、起卧不便;有的母猪护仔性差,易受惊吓;圈内垫草过长,初生仔猪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反应未建立正常关系,喜藏在草堆内,被母猪踩死.  相似文献   

14.
在工厂化养猪生产中,仔猪的早期断乳是提高生产母猪繁殖力的重要途径.对4~5周龄的仔猪隔离断奶,缩短了母猪哺乳时间,有利于母猪发情配种,提高母猪单产,但早期断乳仔猪在保育期(特别在初期),应激反应大,主要表现:增重缓慢,饲料消耗大,生长受阻,抗病力弱,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5.
降低断奶前仔猪死亡率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衡量猪场总体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数。要充分挖掘母猪的繁殖潜力,就必须追求最大的窝产仔数和最大的年产窝数。大多数养猪生产者,通过降低断奶前仔猪死亡率来提高每头母猪所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对此,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试图寻求降低断奶前仔猪死亡率的方法。调查表明,断奶前仔猪的死亡主要集中在出生后的头几天,由母猪挤压或寒冷、饥饿、虚弱、疾病等因素单独或综合作用而造成。因此,可通过采取技术措施以及精心的护理来降低断奶前仔猪的死亡率。1减少每窝仔猪的死胎数仔猪断奶前死亡率是断奶…  相似文献   

16.
仔猪生后1~30日龄发生的下痢主要有仔猪红痢,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三种类型。 1 仔猪红痢 本病是魏氏梭菌所引起的一种高度环死性肠炎,常发生在1~3日龄,以排红色液状便,病程短,死亡率高为特征,一旦暴发则少有耐过。主要是带菌母猪(母猪不发病)从消化道排出细菌芽胞通过污染乳头、圈舍、垫草、用具等传入仔猪消化道,而引起发病,很多报道指出通过改善环境卫生,药物防治效果都不明显,而只有对母猪进行C型菌苗注射,仔猪获得免疫,才能控制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仔猪初生重对断奶窝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猪的增重速度首先要从仔猪初生重、断奶重抓起 ,要取得仔猪窝重高的结果 ,除了抓好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发挥母猪良好的泌乳性能外 ,做好仔猪补料、抓旺食、过好断奶关及疾病的预防工作是关键。1 试验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猪随机选用 1 8窝“杜长上”初生仔猪 ,饲养 3 5日龄断奶。泌乳母猪、仔猪分别用申兰集团饲料厂生产的泌乳母猪料和乳猪料。母猪产前一周进产房待产 ,母猪采用高床单体限位栏 ,两侧为仔猪活动空间并配有保暖小间。1 .2 试验猪的饲养管理1 .2 .1 对临产前母猪后躯、乳房部位及分娩床面用0 .1 %高锰酸钾溶液擦拭消毒…  相似文献   

18.
母猪的主要生产任务是繁殖仔猪,提供猪源.母猪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每年生产断奶仔猪头数.改善和提高母猪管理水平,增加其年育活仔猪头数是饲养母猪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1 母猪拒绝哺乳的处置 母猪产后不让仔猪吃奶,多由以下情况引起. 1.1 母猪无奶如果母猪无奶,仔猪总是缠着母猪,来回拱吸奶头,母猪甚感不安,不愿让仔猪吃奶,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营养不良,乳房干瘪的母猪;另一种情况是母猪发烧、体温升高,每当仔猪吃奶时,就把奶头压在身子下边,不让仔猪吃奶.前者则应给母猪加喂催奶的精料,母猪奶旺,就不会拒绝仔猪吃奶了.后者则应打退烧针,待母猪体温正常后再让仔猪吃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了仔猪铁缺乏症的发病原因、发病原理和临床症状,并提出了采用口服铁剂、注射铁剂和母猪喂食的方法治疗仔猪铁缺乏症。此外,可以在仔猪的圈舍内撒入一些红土或者带有泥碳的土获取铁。对于正在哺乳期的母猪来说,要在母猪的饲料中加入各种必需的微量元素,提高母猪的抗贫血能力,使得仔猪可以通过乳液获得充足的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