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土壤、砧木和品种对大樱桃苗木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市场供应,使大樱桃品种和果实提早上市,本研究在日光温室中对6个大樱桃品种SUM、EBF、BLACK、RED、MZ、AM进行了促成栽培,研究了苗木成活率和萌芽率及其与品种、砧木和土壤的关系。结果显示:栽植在中性土壤条件下的大樱桃苗木成活率普遍高于栽植在盐碱土上的大樱桃,两种土壤栽植成活率差异最大的是乔化砧上的AM品种,相差50%,RED相差较小,为5%,SUM无差异。盐碱土上SUM和EBF品种的成活率最高,均为100%,而乔化砧上的AM、BLACK、MZ、RED的成活率均低于60%。矮化砧苗成活率高于乔化砧苗,如以吉赛拉5号为矮化砧木的RED品种苗木成活率较乔化砧(马哈利’的高35.7%~45%。土壤类型对樱桃苗木萌芽率影响较大,8个处理中有5个处理是盐碱土上的萌芽率高于中性土的。品种间的苗木萌芽率相差也较大,其中乔化砧PAM的萌芽率较高,RED品种较低。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日光温室中不同砧木对大樱桃生长的影响,以嫁接在矮化砧和乔化砧砧木上的SUM大樱桃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二年生植株叶片中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质膜相对透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矮化砧不但可以提高SUM大樱桃叶片中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而且可以提高其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此外还可以降低其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从而提高其植株的抗逆性;乔化砧可以降低SUM大樱桃叶片中丙二醛的含量;但是矮化砧与乔化砧对SUM大樱桃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适合矮化密植栽培的樱桃品种,以乔化砧马哈利和矮化砧吉塞拉以及大樱桃品种SUM、RED为试材,研究了砧木对不同品种樱桃株高、茎粗、新梢长度、结果枝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于马哈利砧木上的RED品种株高增加了15.34 cm,显著高于嫁接在吉塞拉上的植株(13.00cm),嫁接于马哈利上的SUM株高增长量为24.67 cm,也显著高于嫁接于吉塞拉上的植株(22.33cm);嫁接于马哈利上的RED茎粗增加为0.9 cm,显著低于嫁接在吉塞拉上的(1.305 cm);嫁接于马哈利上的SUM茎粗与嫁接于吉塞拉上的无显著差异;嫁接于马哈利上的RED新梢长度与嫁接在吉塞拉上的无显著差异;嫁接于马哈利上的SUM新梢长度增长量为7.37 cm,极显著高于嫁接于吉塞拉上的(7.15 cm)。嫁接于吉塞拉上的SUM、RED品种的结果枝的数量最多,分别为58枝、53枝;嫁接于马哈利上结果枝最多的为SUM品种,为30枝,最少的是RED,仅7枝。因此,在樱桃的设施栽植栽培中,用矮化砧吉塞拉品种作为SUM和RED的砧木对控制植株高度,增加茎粗,增加新梢数量以及提高坐果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北方不同樱桃品种的耐贮性,以天津蓟县栽植的AM、矮化SUM及SUM、BLA、EBF、RED、MZ等6个樱桃品种的果实为试材,通过徒手切片和显微观察,对其果实角质层、表皮、外果皮、中果皮厚度和细胞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角质层AM最厚、MZ最薄,表皮AM最厚、EBF最薄,外果皮RED最厚、SUM最薄,中果皮AM最厚、EBF最薄;果实耐贮性为AM和BLAMZ、RED和SUM矮化SUMEBF。细胞和组织结构分析显示,AM品种的表皮细胞排列更加整齐而致密,外果皮由3~5层细胞构成,中果皮细胞排列最疏松。此外,全红的BLA和AM品种应更耐贮藏。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天津地区温室栽植的樱桃果实的外在品质,以SUM、MZ、BLA、EBF、RED、AM和矮化SUM等7个品种的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果实硬度、果型指数、单果质量、果柄长度、果实明暗度以及肉核比.结果表明:AM的硬度最高,为21 369.15g/cm~2,MZ的硬度最低,是AM的0.6倍;AM(0.9927)、EBF(0.992)和RED(0.982)的果形指数较大,显著大于其他品种;AM单果质量最大为7.385g,EBF的单果质量最低,为4.273g;SUM(3.307cm)、AM(3.176cm)和MZ(3.218cm)的果柄较长,显著大于其他4个品种;MZ品种果实明暗度(黑白)L值和黄蓝色b值最高,果实呈亮黄色;EBF品种果实L值、红绿色a值及b值均较高,果实呈紫红色;SUM品种果实A值较高,为深红色;BLA(19.72)和MZ(19.48)、AM(18.86)3个品种的肉核比显著大于其他4个品种.隶属函数分析显示,供试樱桃品种的外在品质从好到差排序为:AM,BLA,SUM和RED,EBF和矮化SUM,MZ.  相似文献   

6.
温室中7个樱桃品种果实内在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7个樱桃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设施栽培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品种采收后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维生素C(Vc)、蛋白质等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了各主要物质变化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美早(AM)的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最高;明珠(MZ),AM和黑珍珠(BLA)的可溶性固形物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AM和BLA品种的维生素C的质量比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早大果(EBF)和红灯(RED)果实的可滴定酸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BLA酸度最低;BLA果实的糖酸比最高.AM,MZ和RED的可溶性蛋白质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显示樱桃果实内在品质的优劣依次为AM,BLA,MZ,RED,矮化萨米特(mSUM),萨米特(SUM),EBF.SPSS相关性分析显示各品种樱桃果实中的VC的质量比与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蛋白质的质量浓度与可溶性固形物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综合比较分析7个樱桃品种的内在品质后认为:AM品种为北方设施栽培7个品种中内在品质最好的品种,是温室栽培的较好樱桃品种.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樱桃品种的亲缘关系,为樱桃的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7个樱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良CTAB进行DNA提取,通过PCR进行RAPD扩增,对7个樱桃品种进行DNA多态性分析和RAPD产物的相似系数统计和聚类分析。通过20个随机引物的筛选,发现多态性效果较好的有4个引物,获得了100个DNA扩增片段(120~2 000 bp),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多态率达到87%。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樱桃品种分为4类,黄果实MZ为一类,黑果实BLA为一类,深红果实AM、RED为一类,EBF、m SUM、SUM为一类。亲缘关系最远的是BLA和MZ,相似系数为0.400,亲缘关系最近的是SUM和m SUM,相似系数为0.990。  相似文献   

8.
苹果矮化中间砧对接穗品种枝条输导组织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苹果矮化砧对接穗品种枝条输导组织解剖结构的影响,探讨苹果矮化砧致矮关键部位及其致矮机理,以不同致矮能力的Y系苹果矮化砧及其中间砧嫁接植株为试材,以野生山定子为对照,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苹果矮化砧对接穗品种1 a生枝各组织尤其是输导组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Y系苹果矮化砧1 a生枝髓部半径、近皮部导管面积、导管平均面积、木质部厚度/韧皮部厚度均显著小于乔化砧,而近皮部导管密度、韧皮部厚度/枝条半径均显著大于乔化砧;Y系苹果矮化中间砧接穗品种1 a生枝髓部半径均大于或显著大于乔化砧,近皮部导管面积/筛管面积、中部导管面积/筛管面积、近髓部导管面积/筛管面积、导管平均面积/筛管面积大体小于或显著小于乔化砧。由此可知:Y系苹果矮化砧可使接穗品种1 a生枝的导管面积/筛管面积变小、木质部生长减弱、韧皮部生长加强。宏观上,Y系苹果矮化砧对接穗品种有趋同作用。Y系苹果矮化砧致矮关键部位可能是木质部。苹果矮砧品系不同,致矮关键部位可能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正> 1 选择矮化品种 选择具有遗传特性的短枝型矮化品种,是矮化密植栽培的主要途径。这类品种的主要特点是,嫁接在乔化砧上1/3~2/3处,仍然表现树体矮小,树冠丰满紧凑,枝条短粗,叶片大,叶绿素含量高,叶间气孔小,呼吸强度低,萌芽率高,成枝力弱,易成花,通风透光良好,结果早并且着色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油桃以其早熟,果面光滑、无毛深受市场欢迎,黑龙江省栽培较多的五月火、丹墨等早熟品种,无论大棚或温室,大部分是以毛桃作砧木,其为乔化砧,树较高大,不适密植,更不适于保护地栽培。关于毛樱桃作矮化砧,国内外有不少报道,效应也因地区品种而异。1997年以来,我们利用毛樱桃作五月火油桃砧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梨矮砧组培苗微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梨矮化砧木S2组培苗为接穗与杜梨实生砧木进行嫁接,研究了影响微嫁接成活率的因素。结果表明,选择继代培养30d左右、生长健壮、顶端具有明显新梢、基部半木质化的组培苗,经过4~6d的强光炼苗,嫁接到半木质化杜梨砧木上,在25℃左右、湿度70%~75%和适当遮光环境下容易成活,成活率高达84.8%。  相似文献   

12.
泰沂山区优质高产苹果园树体和群体结构参数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调查了粉红佳人和长富2优质高产苹果园的树体和群体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株行距3 m×4 m的果园,粉红佳人666.7m2产量4 400 kg时,单株留枝量为1 071条,枝类组成以中枝、叶丛枝为主,其次依次为长枝、短枝,发育枝所占比例最小;长富2 666.7m^2产量5 000~6 200 kg时,单株留枝量为966~1 745条,枝类组成以短枝、中枝和叶丛枝为主,其次为长枝,发育枝所占比例最小;多数新梢只有一次生长,二次生长新梢比例较少;果园叶面积系数为2.7~3.9,果园覆盖率为79.3%~100%。  相似文献   

13.
混交林纯林中毛竹出笋退笋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出笋量的逻辑斯谛 ( L ogistic)模型研究了出笋量随时间增长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出笋前期 (前 1 0 d)出笋数占总数的 1 5%左右 ,出笋中期 (第 1 0~ 2 0天 )占 75%,出笋末期 (第2 0天以后 )占 1 0 %;对退笋特征的观察及其规律的研究得出 :出笋前后期退笋数量少但退笋率高 ,而出笋中期退笋数量多但退笋率低 .小于 1 0 cm的浅鞭竹笋多属退化笋 .纯林中的出笋比混交林中的出笋持续天数短 ,退笋率高 ,为此混交林更有利于竹笋的生长 .出笋退笋规律可用来指导生产 ,为留养和挖取竹笋数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悬铃木叶片不定芽再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普通果球和少果球悬铃木为供试材料,建立了叶片不定芽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种子苗于附加IBA0.01 mg/L、ZT 0.10 mg/L及6BA 0.10 mg/L的WPM基础培养基上扩繁,叶片小而多,叶色深绿;取扩繁苗倒1~5叶片外植体,于附加不同浓度6BA、IBA及KT的WPM培养基上,普通果球和少果球悬铃木最高不定芽再生频率分别达59.5%和100.0%,每个外植体长芽数分别近5个和2个。再生所需最佳激素组合因品种而异,普通果球和少果球悬铃木分别为IBA 0.2 mg/L、6BA 2.0 mg/L及KT 0.5 mg/L和IBA 0.5 mg/L、6BA 2.0 mg/L及KT 0.5 mg/L;不定芽及芽点在WPM 0.01 mg/L IBA 0.10 mg/L ZT 0.10 mg/L 6BA伸长培养基上迅速伸长,且株体健壮;在WPM 0.2 mg/L IBA 0.5%活性炭生根培养基上,根系和上部发育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茶树上的紫色芽叶的紫色深浅不同,建立茶树紫色芽叶的分级标准,将为今后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首次运用目测、色差计测色和花青素含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茶树紫色芽叶等级划分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茶树芽叶紫色深浅与色差计测色值a,b,L及花青素的含量密切相关,可以根据紫色芽叶的色差计测色值a,b,L的读数范围和芽叶花青素的含量水平将茶树芽叶分成绿色、浅紫色、中紫色、深紫色和特紫色5个等级,据此建立了一个茶树紫色芽叶的分级标准。该标准的建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茶树紫色芽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杏树结果枝及花芽形成规律.[方法]选取不同栽植密度的小白杏树,对其行间两侧主枝上的结果枝类型和花芽的形成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不同栽植密度下结果枝、花芽和花器官的形成规律.[结果]在5种栽植密度下,结果枝的构成比例不同,但均以花簇状结果枝和短果枝为主,其次为中果枝和长果枝,徒长性果枝最少;花芽在不同类型枝条上分布从多到少依次为:花簇状果枝>短果枝>中果枝>长果枝>徒长性果枝,并以2×4(m)和5×6(m)的花簇状果枝和短果枝的形成量最多,分别为85.12;和83.62;;杏树的花芽越冬存活率从大到小依次为3 m×6 m > 2 m×8 m > 1.5 m×4 m > 2 m×4 m > 5 m×6 m.可育花的比率从多到少依次为:5 m×6 m >2 m×4 m >1.5 m×4 m > 2 m×8 m> 3 m×6 m.[结论]不同栽植密度下小白杏的结果枝和花器官形成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茶树紫色芽叶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品种茶树上的紫色芽叶的紫色深浅不同,建立茶树紫色芽叶的分级标准,将为今后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首次运用目测、色差计测色和花青素含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茶树紫色芽叶等级划分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茶树芽叶紫色深浅与色差计测色值a,b,L及花青素的含量密切相关,可以根据紫色芽叶的色差计测色值a,b,L的读数范围和芽叶花青素的含量水平将茶树芽叶分成绿色、浅紫色、中紫色、深紫色和特紫色5个等级,据此建立了一个茶树紫色芽叶的分级标准。该标准的建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茶树紫色芽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