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国内广东省湛江市、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惠州市、广西自治区南宁市、浙江省湖州市5个地区红螯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我们鉴定了红螯螯虾8个微卫星位点。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5个地区的红螯螯虾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8对引物在150个样本个体中共检测出237个等位基因。所有8个微卫星的等位基因数范围为2~10,平均为6.05。Ho和He平均值分别为0.490和0.614。每组的等位基因数在6.000(广西南宁GXNN)到6.625(广东佛山GDFS)之间。所有群体中平均He在0.593(广东惠州GDHZ)到0.646(广东湛江GDZJ)之间。由此可以看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未显著降低。Fis、Fst值、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这些红螯螯虾群体大部分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内部,并且各个群体都保持着较高水平的遗传距离,其中GDZJ和ZJHZ群体之间遗传距离最大(0.107 7)。推测导致这些差异的产生可能是随机遗传漂变和人工选择。  相似文献   

2.
红螯螯虾主要病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 )属甲壳纲、十足目、长尾亚目、拟螯虾科、光壳虾属,原产地澳大利亚,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易饲养等养殖优势;同时,因其肉味鲜美、富含低胆固醇蛋白质,是目前世界上较名贵的淡水经济虾之一.目前,美国、拉丁美洲、西班牙、南非、东南亚、中国等许多国家引进了此虾,进行工厂化育苗及养殖.我国于1992年引入该种,先后在广东、湖北、福建、江苏、山东、北京等地试养,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并在繁殖生物学、自然水温育苗、室内工厂化育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随着红螯螯虾养殖业的发展,疾病也逐渐增多.笔者就国内外近几年对红螯螯虾病害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国内不同繁养基地红螯螯虾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序列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取红螯螯虾国内6个繁养群体(安徽阜阳、浙江湖州、广东珠海、江苏镇江、海南澄迈、江苏苏州)共180个样本的COⅠ序列。试验结果显示,序列比对长度为831 bp,其中变异位点56个,简约信息位点16个。基因序列G+C(%)含量较低(39.765%),表现出较明显的碱基组成偏倚性。180个样本共检测到10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1出现次数最多,为安徽阜阳、广东珠海、江苏镇江、海南澄迈、江苏苏州群体的共享单倍型。国内红螯螯虾繁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所有样本的总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693,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652。其中苏州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最高(0.964),海南澄迈群体最低(0.618)。不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03~0.00969,海南澄迈和安徽阜阳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大(0.00969),广东珠海和江苏苏州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0.00403)。试验结果表明,国内红螯螯虾繁养群体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基因交流。试验结果为后续合理开发利用国内红螯螯虾种质资源积累了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4.
不同光周期对红螯螯虾繁殖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红螯螯虾 (Cheraxquadricarinatus)自从 80年代末被开发利用以来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生物学、增养殖技术等进行了研究 ,但至今尚未见有关光照对红螯螯虾影响的报道。本文研究了光周期对红螯螯虾抱卵、胚胎发育及虾苗生长的影响 ,以期为提高和完善红螯螯虾的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 :试验用虾为我院人工繁殖并培育的亲虾及虾苗。亲虾体长 113~ 12 2mm ,体重 5 5~ 90g ;虾苗平均体长 2 2~ 2 5mm ,平均体重 0 5~ 0 6g。1 2 试验方法 :光周期L∶D分别为 0∶2 4,6∶18…  相似文献   

5.
4 个斧文蛤群体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斧文蛤(Meretrix lamarckii)不同地理群体(浙江苍南群体、福建长乐群体、福建宁德群体以及广东汕头群体)的遗传结构和系统发生关系,采用13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4个不同地理群体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3对引物共检测出63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Na)2~7个,平均每个位点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4.87;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927~2.591;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37~0.56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46~0.54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83~0.490;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表明,4个群体的大部分微卫星位点都偏离平衡状态(P0.05);UPMGA聚类分析表明,浙江苍南群体与福建宁德群体聚为一支,福建长乐群体和广东汕头群体聚为一支;群体间遗传变异指数Fst为0.230 9,表明4个斧文蛤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为23.09%。研究表明,斧文蛤4个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多态水平;4个群体的遗传距离与它们实际的地理分布情况基本一致;4个地理群体间的变异较大,遗传分化水平较高。该研究为斧文蛤种质资源的有效保存、管理和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估金边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ian)群体的遗传组成,制定合理的繁殖配组策略,本研究用24个QTL标记分析了金边鲤亲本群体的遗传结构及雌、雄个体间遗传距离.结果显示:在192尾样本中共检测到184个等位基因,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No)、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  相似文献   

7.
2010年在闽西北山区进行红螯螯虾池塘健康养殖生产试验,经过5个月的养殖,结果8口池塘共产红螯螯虾19095kg,平均单产达0.57kg/m2,养殖成活率64.2%,饲料系数1.31,投入产出比1∶1.69。试验结果表明,池塘养殖红螯螯虾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红螯螯虾养殖发展趋势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红螯螯虾养殖发展趋势初析红螯螯虾,它是目前世界上淡水螯虾中最优良的品种。最近几年在它的原产地澳大利亚得到迅速发展。86年澳还成立研究所,对螯虾所属品种进行系统研究,目前已筛选出较为理想的三个养殖品种即:红螯螯虾、马朗虾、亚比。其中以红螯螯虾最...  相似文献   

9.
2个锦鲤人工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3对微卫星引物,对2个锦鲤(Ornamental carp)人工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锦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其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7.86和8.37;2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7911和0.792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735和0.679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145和0.7192.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057,遗传相似度为0.9011.13个微卫星位点可用于锦鲤群体的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红螯螯虾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沈锦玉 《水产学报》2007,31(4):556-560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是澳州淡水龙虾的一种,属甲壳纲、十足目、长尾亚目、拟螯虾科、光壳虾属,原产地澳大利亚,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易饲养等养殖性能优势;同时,因其肉味鲜美、富含低胆固醇蛋白质,是目前世界上较名贵的淡水经济虾之一。目前,美国、拉丁美  相似文献   

11.
运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选用8对微卫星引物对厦门市5个凡纳滨对虾亲虾群体(ZA1、HN、ZA2、ZP、DS)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8对微卫星引物在5个凡纳滨对虾亲虾群体中共检测到75个等位基因,各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3. 875~7. 00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 632~3. 719、平均PIC值范围在0. 498~0. 624。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 410~0. 56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 589~0. 687。各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Fis)为0. 147~0. 305,说明各群体内近交程度较高,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除ZP与DS群体外,其他群体在多个微卫星位点上均显著偏离平衡(P 0. 05),说明大部分群体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 028~0. 199;根据Fst计算得到各群体间的Slatkin’s遗传距离在0. 029~0. 249之间。本研究结果表明,采自厦门市的5个凡纳滨对虾亲虾群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交现象。本文通过对厦门市5个凡纳滨对虾亲虾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明确厦门市凡纳滨对虾亲虾群体的遗传结构、种质资源状况及近交程度,为该地区凡纳滨对虾种质资源的提纯、保优、复壮及遗传选育提供背景资料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单乐州 《水利渔业》2002,22(6):35-35
红螯螯虾俗称淡水龙虾 ,原产澳大利亚北部 ,该虾个体大、生长快、适应环境能力强、食性杂 ,是一个新兴的、有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名特优品种。我国于 1 992年由广东珠海率先引进 ,之后有关淡水龙虾的养殖、育苗等均有报道 ,但有关虾苗如何出苗收集及纯化问题尚未见报导。笔者于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并分析其亲缘关系,对在虾夷扇贝中开发的60个EST-SSR位点在栉孔扇贝中的通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1个位点可在栉孔扇贝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通用性比例达35.00%,其中,17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达28.33%。在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群体中,平均等位基因数(N_a)分别为2.7647和2.352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分别为1.9487和1.6350;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6314和0.3333;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4569和0.313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726和0.2597;Nei's(1973)基因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4493和0.3087;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7176和0.5041;固定指数(F_(is))检测发现,7个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2398。本研究开发的21对通用性EST-SSR标记,为进一步开展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辅助育种、基因发掘和种质资源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0.53 hm^2池塘试养红螯螯虾,放养体长1.5 cm红螯螯虾虾苗2万尾,收获红螯螯虾975 kg,另外收获河蟹175 kg、青虾36 kg、鲫鱼190 kg,总利润68420元。饲料系数为0.72,红螯螯虾成活率为65%。结果认为:红螯螯虾可单养,亦可与河蟹、青虾等混养;水草覆盖率80%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国内也有人称为澳洲龙虾、红爪龙虾或淡水龙虾,台湾省译为四脊滑龙虾,产于澳大利亚北部。隶属甲壳纲、十足目、长尾亚目、拟河虾科、光壳虾属。此虾个体大、适应环境能力强(终身生活在淡水中)、食性广、能进行高密度养殖。红螯螯虾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发展红螯螯虾养殖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黄河群体选育F3世代与其基础群体—黄河野生群体以及淮河、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野生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从所筛选的14个微卫星位点中,6个群体共检测出334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 a)为3.64.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 e)为2.534.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 e)为2.532.99,平均观察杂合度(H o)为0.47142.99,平均观察杂合度(H o)为0.47140.5821,平均期望杂合度(H e)为0.551 50.5821,平均期望杂合度(H e)为0.551 50.599 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87 20.599 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87 20.540 6,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H')为1.0010.540 6,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H')为1.0011.106,表明这6个中华鳖群体均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②基于D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聚类树显示,黄河群体选育F3世代与黄河群体聚为一支,鄱阳湖群体与洞庭湖群体聚为一支,淮河群体与太湖群体聚为一支。③群体间F统计量及AMOVA分析表明,黄河群体选育F3世代与黄河群体遗传分化不显著(P>0.05),但与淮河、鄱阳湖、洞庭湖及太湖群体遗传与差异极显著(P<0.01)。④三代选育已使黄河鳖选育群体渐趋纯化,其遗传多样性略低于其它群体,但其F3世代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显示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17.
红螯螯虾的室内人工育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顾志敏 《水产学报》2003,27(1):32-37
于1996-1998年,在浙北地区,对澳大利亚引进的红螯螯是进行亲虾培育、人工越冬,怀卵孵化,室内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研究表明,在浙北地区,2.8-4.9g的幼虾经5个月左右的饲养可以达到性成熟并部分怀卵,利用电厂余热水水泥池人工越冬的成活率可达70%以上。越冬后亲是在水温20℃以上即开始交配怀卵,怀卵盛期4-6月。红螯螯虾一年可产卵4次,但只有第一、二次怀卵可用于育苗生产,个体一次怀卵量较少,一般为400-500粒,但群体怀卵比率较高。试验还表明,红螯螯虾出膜幼体即呈幼虾状,需依附母体7-10d后才营独立生活并开口摄食外源性饵料,所研制的幼虾Ⅰ号饲料为红螯螯虾室内人工育苗较好的开口饲料。室内人工育苗成活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的鲜活虾较少,又远离沿海,为了找到一种适合于内陆地区生长和繁殖的虾类,从1994年开始立项研究红螯螯虾。因为该虾的繁殖和生长过程完全是在淡水中。从市场情况看,该虾也受到欢迎,原产地澳大利亚,商品虾规格50克左右的售价为18澳元/公斤。研究出合适的养殖方法和途径,更好的开发这一水产资源,将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所对该虾的研究主要是在亲虾培育、繁殖,育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从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些收获。本文仅就一年多的工作作以下报导。 一、村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实验用红螯螯虾(C,quadric arinatus)是1993年12月和1994年初从广东省新会县购进,平均个体50克。运到后,暂养到温室水槽中,水温控  相似文献   

19.
红螯螯虾又名澳洲淡水龙虾,原产于大洋洲,其外形似海水中的龙虾,雄性成虾2螯足的前端有一鲜红的膜质斑块,故称红螯螯虾。该虾生存水温为5~42℃.水温20℃以下基本不生长,常见个体50~150g。为摸索红螯螯虾的生长规律,我们于2003年在吴兴区东林镇东明村进行了池塘主养澳洲红螯螯虾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华绒螯蟹人工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江水系天然群体、人工选育F4A级群体、F4B级群体以及江苏射阳群体共95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F4A、F4B选育起始群体均来源于固城湖国家级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射阳群体为江苏省河蟹养殖普遍采用的苗种,其亲本为当地养殖河蟹。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4个群体的平均观察杂合度(H o)分别为0.8053、0.8197、0.8105、0.8100,平均期望杂合度(H e)分别为0.7149、0.7161、0.7262、0.7286。其中,人工选育F4A级以及B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然群体,但是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而言,本研究中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在较高水平,其中射阳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最高,天然群体最低,各群体间遗传多样性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天然群体、F4A级和F4B级选育群体聚为一支,而射阳群体单独聚为一支,表明人工选育中华绒螯蟹群体与长江水系天然群体间没有发生显著性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