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葡萄灰霉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检测葡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3种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指导生产上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方法】从甘肃、山东、北京等14个省、市、自治区采集葡萄灰霉病样分离纯化得到109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单孢系菌株,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测定了葡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和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结果】结果表明,葡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抗药性菌株率分别达到了83.5%、14.7%和17.4%;抗药性类型有BenRDicSNPCS、BenRDicRNPCS、BenRDicRNPCR和BenSDicSNPCR4种,所占比例分别为68.8%、13.8%、0.9%和16.5%。【结论】我国不同地区的葡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普遍存在抗药性问题,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较为严重,因此,在生产上,应选择一些替代的新型杀菌剂和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Fr.)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从辽宁省番茄产区采集、分离纯化获得206株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结果表明,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EC_(50)值在 0.001 3~0.073 1 μg·mL~(-1)之间,平均值为(0.022 7±0.014 5)μg·mL~(-1),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EC_(50)平均值(0.022 7±0.014 5) μg·mL~(-1)作为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从206 株菌株中选取对氟啶胺敏感性不同的39株菌株,测定其对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啶酰菌胺及咯菌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6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依次为氟啶胺咯菌腈啶酰菌胺异菌脲腐霉利嘧霉胺,氟啶胺与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啶酰菌胺和咯菌腈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灰霉病是葡萄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商品价值。明确弥勒市不同葡萄产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嘧霉胺、咯菌腈和氟吡菌酰胺的抗药状况,为葡萄灰霉病的化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弥勒市市辖的12个乡、镇(农场)采集葡萄灰霉病样本,分离和纯化得到197株灰霉病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97株灰霉病菌对4种农药的敏感性。【结果】葡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嘧霉胺抗药频率分别为71.1%、100.0%,高抗频率分别为13.7%和23.8%;除在弥勒市弥阳地区检测到2株低抗咯菌腈菌株,其他地区未检测到抗咯菌腈菌株;分离的葡萄灰霉病菌均对氟吡菌酰胺敏感。【结论】弥勒地区葡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腐霉利和嘧霉胺双重抗性频率为71.1%。在实际生产中,建议以咯菌腈或氟吡菌酰胺与生物农药交替使用进行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喷施铁肥对葡萄果实品质和农药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铁肥可以显著提高‘巨峰’葡萄果实品质,果实硬度、着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0.2%、64.1%、9.4%,而单粒重不受影响;对照果实检测出腐霉利、啶酰菌胺、嘧霉胺、多菌灵、异菌脲、戊唑醇、丙环唑、腈嘧菌酯等8种农药,喷施铁肥后果实仅检测出腐霉利、啶酰菌胺、嘧霉胺、多菌灵4种农药,而未检测出异菌脲、戊唑醇、丙环唑、腈嘧菌酯4种农药,可见,喷施铁肥可有效降低果实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5.
啶酰菌胺对黄瓜灰霉病防治效果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6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6种药剂的抗性背景,发现它们对啶酰菌胺具有不同水平的抗性。同时结合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评价了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盆栽试验中,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具有低等抗性的2株灰葡萄孢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3.49%和53.04%,对3株高等抗性的灰葡萄孢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0.16%、51.67%和32.24%。说明灰葡萄孢的抗性发展已经严重影响了啶酰菌胺的杀菌活性。2013年和2014年的田间试验中,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施药量为375g·(667m2)-1时,防治效果分别为94.34%和90.39%。在施药量为300g·(667m2)-1时,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与对照药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都很显著。综上所述,现阶段啶酰菌胺对黄瓜灰霉病仍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由灰葡萄孢引起的蓝莓灰霉病是蓝莓生长和贮藏期间的重要病害,为筛选出有效防治蓝莓灰霉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4种杀菌剂对蓝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化学杀菌剂毒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腐霉利、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硅唑、多菌灵、己唑醇、啶酰菌胺、溴菌腈、嘧霉胺和噻呋酰胺,EC50值分别为0.56、0.81、0.82、1.46、1.65、1.77、11.86、13.76、55.85和425.76 mg·L-1;生物杀菌剂毒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丁子香酚、中生菌素、多抗霉素和井岗霉素,EC50值分别为1.13、13.65、59.47和499.38 mg·L-1。  相似文献   

7.
广西番茄灰霉病菌的多重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行259个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菌株对多菌灵(carbendazim)、腐霉利(procymidone)和乙霉威(diethofencarb)的抗性检测,结果分为6种抗性类型:单抗多菌灵的类型(B~RN~SD~S)占36.3%,单抗乙霉威的类型(B~SN~RD~S)占24.7%,抗多菌灵和腐霉利的类型(B~RN~SD~R)占20.1%,抗多菌灵和乙霉威的类型(B~RN~RD~S)占6.9%,抗腐霉利和乙霉威的类型(B~SN~RD~R)占5.8%,同时抗3种药剂的类型(B~RN~RD~R)占6.2%。各地双抗或多抗菌株出现的频率分别为田阳73.9%,田东61.9%,武鸣30.1%,南宁8.7%,柳州2.6%。大多数多菌灵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很高(EC_(50)>1000 mg·L~(-1)),大多数腐霉利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较低(EC_(50)<10 mg·L~(-1)),而乙霉威抗性菌株中,双抗或多抗菌株的抗性水平较低(EC_(50)<5 mg·L~(-1));单抗菌株的抗性水平较高(25.1884 mg·L~(-1)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宁波市设施蔬菜灰霉病菌的抗药性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宁波市6个不同地区共46个菌株对腐霉利和嘧霉胺2种常规防治药剂的抗药性。试验结果表明,测试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已产生了很高的抗性,整体抗性频率为80.43%,高抗频率为22.84%,对嘧霉胺的抗性则相对较低,整体抗性频率为34.78%,高抗频率为1.67%;不同地区间灰霉病菌的抗药性差异较大,6个地区以镇海的抗药性最为严重,慈溪、鄞州两地的抗药性则相对较轻。结果还发现,部分灰霉病菌株对腐霉利和嘧菌胺2种杀菌剂产生了双重抗性,镇海的双重抗性频率最高,达到了60%。为此,在设施蔬菜生产上应合理更换并交替使用与此2种药剂无交互抗性的药剂,以有效控制灰霉病。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黄瓜的品质和安全,明确3种杀菌剂对黄瓜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化学药剂25%啶酰·咯菌腈悬浮剂、20%嘧霉胺悬浮剂防治黄瓜灰霉病速效性较好,第1次施药后7 d防效分别为83.0%和78.6%,生物药剂1 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具有较好的持效性,第3次施药后14 d防效为65.2%。建议黄瓜灰霉病发生初期可优先使用生物药剂防治,田间危害严重时使用25%啶酰·咯菌腈悬浮剂、20%嘧霉胺悬浮剂,同时轮换使用其他药剂,防止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0.
以天津地区蔬菜菌核病菌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天津地区蔬菜菌核病菌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以期为天津地区蔬菜菌核病的防治提供指导。结果表明:氟啶胺、咪鲜胺、腐霉利、啶酰菌胺、异菌脲和多菌灵对10个菌株的EC_(50)值分别为0.003 0~0.035 3、0.001 7~0.107 3、0.015 4~0.192 9、0.016 1~2.055 4、0.004 2~0.178 9、0.009 8~0.131 9μg·mL~(-1)。其中菌株XK1对氟啶胺和XK2对腐霉利的敏感性均最低,而DQZ1对这2种杀菌剂最敏感;XK2对啶酰菌胺和DQZ2对异菌脲的敏感性均最低,而XK1对这2种杀菌剂最敏感;WZ2对咪鲜胺和XK3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均最低,而对咪鲜胺和多菌灵最敏感的菌株分别是YLQ和WZ1。试验表明,不同菌株之间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部分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地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生防菌木霉与灰霉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本试验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单独施用木霉菌、化学杀菌剂腐霉利以及二者以不同比例混合配制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探究化学杀菌剂腐霉利对生防菌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单独施用木霉菌对灰霉病的防效为81.40%,当木霉菌与腐霉利以质量比8∶1混配时,防效高达88.32%,二者以其他比例混配的防效在65%~80%之间,均高于单独施用腐霉利。木霉菌与腐霉利以8∶1或3∶1的质量比混配,对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较好,在80%左右,且对草莓安全、无药害。以一定比例添加化学杀菌剂腐霉利可提高生防菌木霉防效的稳定性,并且可延缓病原菌对化学杀菌剂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比较研究了5种药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均较对照(喷清水)对番茄灰霉病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特立克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和50%凯泽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防效最好,防效均大于85%,增产效果显著,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深绿木霉T2蛋白质激发子TraT2A对百合叶片气孔及光响应和荧光特性的影响,揭示TraT2A诱导百合抗灰霉病的生理作用机理,以兰州百合和深绿木霉T2蛋白质TraT2A为试验材料,测定TraT2A诱导处理后,兰州百合叶片气孔开度及光响应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raT2A + IB(灰霉菌)处理后百合叶片的气孔开度减小;试验中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强,TraT2A + IB处理的净光合速率(ETR)明显高于对照、接种IB和TraT2A处理,叶绿素荧光特性中PSⅡ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ΦPSⅡ和qP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而NPQ值则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表明TraT2A + IB处理的PSⅡ反应中心能把捕获的光能更有效地用于光合作用;同时TraT2A + IB处理后5 d和7 d时百合抗灰霉病的诱导抗病效果均在96%以上。说明TraT2A诱导处理可以提高百合光合效率,进而提高对灰霉病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4.
植物灰葡萄孢菌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是灰霉病的病原菌,能够侵染植物的根茎、叶片、花和果实,导致植物减产,甚至绝收。在作物采摘后的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灰葡萄孢菌会加速果蔬腐烂变质,导致严重的物流损失。本文综述了现阶段对灰葡萄孢菌引起植物灰霉病的防治手段,阐述防治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分析了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利弊,以期为灰葡萄孢菌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瓜枯萎病防治药剂的离体和活体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蔬菜上常用的17种杀菌剂,运用离体抑菌活性筛选和药剂拌土盆栽活体筛选两种方法,测定了供试药剂对黄瓜枯萎病的生物活性。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抑菌活性较高的为己唑醇、氟硅唑、腈菌唑、福美锌、福美双、代森锰锌、嘧霉胺、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其抑菌率在69.61 %~100.00 %之间;盆栽活体测定结果表明,嘧菌酯、醚菌酯、烯肟菌酯、嘧霉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的防效在61.50 %~95.90 %之间,可作为土壤处理剂防治黄瓜枯萎病。  相似文献   

16.
孙平平  贾晓辉  崔建潮  佟伟  王文辉 《园艺学报》2016,43(12):2335-2346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从果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梨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及10种常见果实采后病害具有抑制活性的放线菌株L-30,同时利用分子方法结合形态观察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对B.cinerea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对‘皇冠’梨的诱导抗性和果实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L-30对梨灰霉病菌的活体抑制活性达到40%以上,基于16S rDNA核酸一致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及培养特性证明L-30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多产色链霉菌(S.polychromogenes)。L-30稀释100倍发酵液对梨灰霉病孢子萌发抑制率为52.04%。L-30处理皇冠梨果实能显著降低梨灰霉病菌的扩展,并提高果实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