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正>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褐斑病、疤斑病,俗称黄点子病。近年来,该病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已成为棚室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据调查,田间黄瓜叶片的发病率在10%~25%,严重时可达60%~70%,甚至造成毁棚。由于该病易于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炭疽病混淆,往往造成防治不及时、不对症,另外很多化学农药对该病防效较差,因此黄瓜棒孢叶斑病已成为生产上突出问题之一。1黄瓜棒孢叶斑病的识别与症状黄瓜棒孢叶斑病多发生在黄瓜生长中、后期,主要为害叶片,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黄瓜棒孢叶斑病(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和防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黄瓜棒孢叶斑病(褐斑病)在山东省的为害、症状特点、生物学特性以及病原菌的鉴定进行了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并结合其rDNA 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将引起山东省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 Curt)Wei.〕。室内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3 %戊唑醇悬浮剂和33.5 %喹啉铜悬浮剂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0.49 %。  相似文献   

3.
《中国蔬菜》2012,1(3):19-21
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研究概况杨双娟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蔬菜》2012(4)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近年来国内流行的一种新病害,对黄瓜生产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本文综述了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命名、分类、发病规律、抗病鉴定技术、抗病资源和防治方法。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前,棒孢叶斑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已成为黄石市大棚黄瓜新的四大病害,且多数病害症状相似,为害日趋严重,管理不当容易造成大幅减产。只有准确识别各种病害,坚持"以防为主,防大于治"的原则,对症用药,才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敏  马青  雷虹  王阳 《西北园艺》2020,(3):40-41
近年来,设施黄瓜种植广泛,棚内易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导致黄瓜靶斑病大发生,对黄瓜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黄瓜靶斑病俗称黄点病,又名黄瓜褐斑病、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该病原菌寄主范围很广,危害黄瓜、番茄和茄子等上百种蔬菜,其中以黄瓜的危害最重,田间发病率可达60%~70%,严重时整株死亡,导致绝产。  相似文献   

6.
<正>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褐斑病、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中国、美国、德国、巴拿马、韩国、新西兰、西印度群岛等地均有发生和报道。1960年在我国江西省首次发现了黄瓜棒孢叶斑病。迄今为止,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遍及全国,在温室、露地均有发生且不断加重。黄瓜棒孢叶斑病成为我国黄瓜栽培中主要病害之一,一般田间叶片发病率为10%~25%,严重时可达70%,甚至100%。各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严重,该病又称褐斑病、靶斑病,在很多地区防治难度超过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病斑表现为多角形,易与黄瓜角斑病和霜霉病混淆,发病后期又与炭疽病有许多相似之处,这给农业技术人员及菜农正确识别和防治病害带来了困难。本文试图从病害病斑症状诊断、发生规律、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病害的快速、准确诊断及防治提供指导。
2005 年以来,通过对我国黄瓜棒孢叶斑病的为害进行田间调查,发现该病害在山东、河北、北京、天津、辽宁、河南、海南等多省市区严重发生。一般病田叶发病率为10 %~25 %,严重时可达60 %~70 %,甚至100 %。  相似文献   

8.
冬季北运蔬菜是海南省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海南豇豆种植面积逾1.33万hm2(20万亩),占全省冬季蔬菜种植总面积的10%,年总产值逾6亿元,在海南北运蔬菜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许如意等,2006)。为了加快海南北运蔬菜产业的现代化和安全生产基地建设,笔者开展了对海南冬季豆类蔬菜真菌病害的调查研究,发现由灰色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griseola(Sacc.)Crous&U. Braun〕以及菜豆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cruenta(Sacc.)Deighton〕引起的豇豆叶斑病在海南省三亚崖城、乐东佛罗镇、陵水英州镇、澄迈永发镇等豇豆主产区发生比较严重,重病田发病率在70%以上,严重影响豇豆的正常生长。虽然这两种病原引起的发病症状差异较大,但是菜豆假尾孢引起的豇豆假尾孢叶斑病的症状与尾孢菌引起的豆类红斑病相似,导致当地的植保人员以及技术人员不能准确诊断该病,无法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将由两种假尾孢引起的豇豆叶斑病的发病症状和防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瓜(Cueumissativus)是广东省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15万hm^2以上。由半知菌亚门棒孢属(Corynespora)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侵染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为褐斑病、靶斑病,是近年来黄瓜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杨双娟等,2012),目前已在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吉林、河南、云南、海南、宁夏、甘肃和上海等11个省(市、区)发生为害,春秋种植的黄瓜发病比较严重,病害发生率达到30%以上(高苇,2011)。2011年,笔者在广东首次发现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广东黄瓜棒孢叶斑病(褐斑病)的发生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瓜(Cucumis sativus)是广东省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15 万hm 2 以上。由半知菌亚门棒孢属(Corynespora) 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 侵染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为褐斑病、靶斑病,是近年来黄瓜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杨双娟等,2012),目前已在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吉林、河南、云南、海南、宁夏、甘肃和上海等11 个省(市、区)发生为害,春秋种植的黄瓜发病比较严重,病害发生率达到30% 以上(高苇,2011)。2011 年,笔者在广东首次发现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根据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与棒孢属下女贞棒孢(Corynesporalieustri)、威尔士棒孢(Corynespora cambrensis)和其他常见病原真菌Actin 基因序列差异,设计多主棒孢的特异性引物Caa5F/Caa5R,建立了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PCR 检测方法,可对引起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扩增出160 bp 的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性为4 pg · μL-1 DNA,并可从接种后发病的黄瓜叶片总DNA中检测到特异条带。该引物的PCR 检测方法灵敏性较高,可直接检测植株总DNA,无需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适用于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特异快速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苦瓜棒孢叶斑病在桂林各地苦瓜主产区严重发生,缺少抗病品种、气象条件适宜、栽培管理粗放、认知程度不足、药剂防效低等均导致桂林苦瓜棒孢叶斑病的蔓延发展。建议在选育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种子消毒的基础上,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并根据田间发生情况和气象预报,科学合理喷施药剂,对该病害进行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3.
芹菜尾孢叶斑病、链格孢叶斑病和斑枯病是芹菜叶部常见且发生严重的3 种病害。但是,研究者对芹菜尾孢叶斑病和斑枯病研究较多,对芹菜链格孢叶斑病研究较少。芹菜链格孢叶斑病在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古巴、几内亚、丹麦和意大利均曾报道过。在中国,芹菜链格孢叶斑病最早于《中国真菌总汇》中记载,但至今未见详细报道。近年来,随着芹菜需求量的不断上升,其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由芹菜链格孢引起的叶斑病发生也呈上升趋势,且发病症状易与斑枯病和尾孢叶斑病混淆。2013 年之前,国内由链格孢引起的芹菜叶斑病发生不严重,且未见详细报道。2013~201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菜病综防课题组在对华北地区芹菜调查中发现,该病害在北京大兴区、顺义区,河北石家庄等地发生严重,北京地区2014 年部分田块芹菜病株率达60%。  相似文献   

14.
《中国瓜菜》2019,(3):8-12
甜瓜(Cucumis melo L.)是我国重要的瓜类经济作物。2015年10月在我国广西武鸣甜瓜主要种植区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一种新的叶斑病。该病原菌疑似通常危害植物叶片引起叶斑病的多主棒孢菌。采用形态学观察,多基因鉴定和致病性试验的方法对引起该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病原菌菌落中间墨绿色,边缘浅褐色,有明显的生长圈,气生菌丝茂密。分生孢子呈圆柱形或倒棍棒形,单生或串生,直立或稍微弯曲,具0~13个隔膜,大小为(3.1~6.4)μm×(14.0~138.9)μm。克隆测定该病原菌的4个保守序列ITS1,2、ITS4,5、ACT和TUB2。分离纯化的病原菌回接到甜瓜幼苗,表现出与田间相似的症状,符合柯赫氏法则,鉴定该病原菌为多主棒孢。该病原菌也可侵染西瓜(Citrullus vulgaris Schrad.)和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及离体叶片使其发病。  相似文献   

15.
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cassiicola)是近年来国内流行的一种新病害,对黄瓜生产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本文综述了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命名、分类、发病规律、抗病鉴定技术、抗病资源和防治方法。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近年来国内流行的一种新病害,对黄瓜生产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本文综述了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命名、分类、发病规律、抗病鉴定技术、抗病资源和防治方法。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6个黄瓜品种(系)为试材,以来自山东、辽宁、黑龙江的200个黄瓜棒孢叶斑病菌为供试菌株,采用苗期接种鉴定及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毒力分化。结果表明: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存在生理小种分化现象,并将200个菌株分为4个生理小种,初步筛选出D0330、D1306、D0649和D2025作为研究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的鉴别寄主备选材料;AFLPs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关,与毒力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瓜菜》2019,(9):18-21
为明确植物诱抗剂净都煞对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诱导抗病效果及最佳诱导方案,测定了净都煞对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了不同诱导浓度、诱导次数、诱导间隔期以及诱导持续期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诱抗效果。结果表明,净都煞本身对黄瓜棒孢叶斑病菌不具有杀伤力,但对黄瓜幼苗具有明显的诱抗效果;2.0 mL·L-1的净都煞间隔7 d诱导黄瓜3次,持续1 d对棒孢叶斑病菌的防效最高,达到68.93%。此研究结果为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9.
高苇  王勇  张春祥 《北方园艺》2016,(11):110-112
以天津、北京地区主要市售的24个黄瓜品种为试材,以黄瓜棒孢叶斑病菌株为供试菌,采用苗期喷雾法,研究了黄瓜主栽品种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抗性。结果表明:黄瓜棒孢叶斑病菌株最适接种浓度为1×10~4个孢子·mL~(-1),筛选出2个黄瓜棒孢叶斑病高抗品种"津优38号"和"津优305号"。  相似文献   

20.
甜玉米是近年来在北方地区种植风险较低的农作物,可用来充当蔬菜或鲜食。甜玉米的常见病害有大叶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这些病害制约着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本文简要介绍了玉米常见病害大斑病菌和弯孢菌叶斑病菌症状、抗性鉴定以及防治方法等,以期为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