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铃薯块茎性状对块茎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马铃薯块茎本身对块茎损伤影响显著的关键因素,从而为通过改善栽培条件、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等减轻马铃薯块茎损伤提供依据。选用损伤性状差异显著的5个品种(系):Desiree、Russet Burbank、春薯4号、9637—83和TD38—2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表皮擦伤(SK)、内部损伤(IB)和损伤变色(BR)性状,同时测定块茎硬度等17个块茎指标,并对数据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并建立模型。分析可知:不同块茎指标对表皮擦伤和内部损伤的影响作用相似,与对损伤变色的影响作用差别较大。Ca^2+、酪氨酸和绿原酸共同对3种损伤起着较大的正向或负向作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本研究中多重相关数据的分析结果整体性较强,结论客观合理,回归系数易于解释,从而可为生产和科研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蔬菜》2019,(1):22-22
<正>2018年12月15日,《The 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马铃薯团队题为"Phytochrome F plays critical roles in potato photoperiodic tuberization"的学术论文。论文揭示了光敏色素F和光敏色素B以异源二聚体的形式介导马铃薯光周期块茎形成的潜在调控模式,深化了对马铃薯长日照适应性进化的认知。研究发现,长日照抑制结薯决定了马铃薯对栽培区域的适应性,其调控机制既是马铃薯进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研究分析了块茎本身对块茎损伤影响显著的关键因素,从而为通过改善栽培条件、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等减轻马铃薯块茎损伤提供依据。选用损伤性状差异显著的Desiree,Russet Burbank,春薯4号,9637-83和TD38-2五个品种(系)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表皮擦伤(SK)、内部损伤(IB)和损伤变色(BR)性状,同时测定块茎硬度等17个块茎指标,并对数据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并建立模型。分析可知:不同块茎指标对表皮擦伤和内部损伤的影响作用相似,与对块茎损伤变色的影响作用差别较大。Ca2+、酪氨酸和绿原酸对它们共同起着较大的正向或负向作用。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本研究中的多重相关数据的分析结果整体性较强,结论客观、合理,回归系数易于解释,从而为生产和科研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抗病毒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碧华  谢从华  聂先舟 《园艺学报》2012,39(9):1703-1714
 过去近20年,马铃薯病毒病和病毒引起的种薯退化成为了影响马铃薯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对马铃薯的抗病毒类型、抗性机制和主要抗性基因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理解马铃薯与病毒的互作关系,利用抗性资源和抗性基因,培育抗性品种和发展更有效的病毒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抑制脂氧合酶对马铃薯试管块茎形成及膨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马崇坚  柳俊  谢从华 《园艺学报》2003,30(3):291-295
 采用LOX活性抑制剂对马铃薯试管苗进行处理,探讨LOX对块茎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抑制剂处理的试管苗,其植株及块茎内的LOX活性以及内源JA含量明显下降,同时块茎形成株率、单株块茎形成数及平均块茎质量等皆明显降低。试验分析显示,匍匐茎中的LOX活性及内源JA含量最高,证明LOX在马铃薯块茎形成及膨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影响JA的生物合成来对块茎的发生及生长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块茎的愈伤过程、机制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块茎的愈伤组织形成过程包括‘封闭层’和‘伤口周皮’形成两个阶段,前者是指伤口部位薄壁细胞的栓化,后者是在封闭层以下形成木栓化细胞层。封闭层作为最初的栓化屏障可抑制病原物的侵染,但块茎抵抗病原物侵染的持久性保护结构主要依赖于伤口周皮。多种代谢参与了块茎愈伤过程,其中活性氧代谢、苯丙烷代谢、脂肪酸代谢在愈伤组织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马铃薯的品种和块茎成熟度对愈伤组织形成具有显著影响,此外,温度、相对湿度、光照、O2和CO2浓度、损伤程度和化学药物等也对块茎愈伤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蔬菜》2019,(4):21-21
<正>2019年3月15日,《Current Biology》杂志发表了来自瓦格宁根大学题为"Source-Sink Regulation is Mediated by Interaction of an FT Homolog with a SWEET Protein in Potato"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取决于光周期和糖转运之间的联系,并且表明马铃薯FT样蛋白StSP6A与糖转运蛋白StSWEET11相互作用以阻止蔗糖向质外体的渗漏,促进共生蔗糖转运以调节马铃薯块茎形成。马铃薯FT样蛋白StSP6A作用于块茎形成过程,通常,短日照促进StSP6A表达并促进马铃薯的块茎形  相似文献   

8.
薛勇 《蔬菜》2000,(8):23-23
一、块茎黑心病 1.症状在块茎中心部出现由黑色至蓝色的不规则花纹。缺氧严重时整个块茎都可能变黑。通常病组织与健康组织边界较明显。 2.原因是块茎内部缺氧所引起的。在贮藏窖密封严实或薯堆过大时,都会由于内部供氧不足而发生此病。黑心病的出现还与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在较低的温度下,症状发展较慢。然而在0~2.5℃又比在5℃下发展快。另外在36~40℃和0℃的极端温度下,也都极易出现黑心病。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氧气不易迅速地通过组织进行扩散。 3.预防主要是注意贮藏期间保持薯堆良好的通气性,并保持适宜的贮藏温…  相似文献   

9.
针对讷河市马铃薯常见的生理病害(冷害、绿皮、空心、二次生长、裂沟、块茎薯皮粗糙和薯形不整、黑心病等)的形成原因,总结其解决方法及防治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可有效提高商品薯的商品性,增加农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主要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适于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脱毒小薯雾培结薯特点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草炭+ 蛭石双层基质无土栽培和自动控制槽式喷雾栽培两种模式进行马铃薯脱毒小薯结薯数量及小薯质量分布比较, 同期定植, 结果表明70 d 生长期内前者每株匍匐茎数量为15 条, 膨大成薯5. 7 个, 后者匍匐茎数量为97 条, 膨大成薯76 个, 分别是前者的6. 5 倍和13. 3 倍。槽式雾培较基质无土栽培可显著提高脱毒小薯的繁殖系数。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光质对水培脱毒马铃薯光合与结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蓝、红蓝(7︰1)、红蓝(5︰1)和白光5种光质LED灯作为光源,其中白光为对照,研究光质对水培脱毒马铃薯植株叶片发育、叶片光合性能、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结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蓝光(5︰1)处理条件下,水培马铃薯植株生长前期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气孔密度、气孔导度(Gs)均高于其他处理,P_n、Φ_(PSⅡ)、q_P、和ETR等显著高于白光处理,块茎形成和膨大最快。且定植60 d时叶绿素含量下降,P_n和PSⅡ活性中心开放程度显著下降,成熟期提前,微型薯产量和成薯率最高。在单色红光处理下,植株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G_s、P_n、F_v/F_o、Φ_(PSⅡ)和q_P下降,NPQ升高,块茎的形成和膨大缓慢,产量最低。在单色蓝光处理下前期叶片生长较快,块茎形成早,但不利于匍匐茎的形成,并引起叶片早衰,制约了块茎产量的提高。基于上述结果,光质调控前期可增加红光比例,诱导匍匐茎形成,后期增加蓝光比例,促进块茎形成和膨大,提高块茎的数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
从‘嘎拉’苹果(Malus×domestica Borkh.)中克隆蔗糖转运蛋白基因MdSUT2(序列号:MDP0000277235),该基因包含1 704 bp开放阅读框,编码566个氨基酸,蛋白大小为56 kD。构建MdSUT2表达载体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侵染拟南芥,半定量RT-PCR证明Md SUT2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构建瞬时表达载体,‘红星’苹果进行Md SUT2瞬时表达,其花青苷含量增多,而沉默该基因花青苷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提高银杏叶黄酮含量的措施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银杏果用园,喷施矮壮素、脱落素及乙烯利均能提高叶黄酮含量,矮壮素效果最好,比对照提高了20.06%,与对照和其它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脱落酸与对照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矮壮素处理效果最优的原因是它能促进光合积累,显著降低叶片中GA含量和IAA/ABA、IAA/ETH、GA/ABA、GA/ETH值。  相似文献   

15.
以马铃薯品种东农303 微型薯为试验材料,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来自耐旱植物厚 叶旋
蒴苣苔的脱水蛋白基因BDN1 导入马铃 薯,并对其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抗性再生植株
35 株 ;PCR 检测27 株呈阳性;Southern-blot 检测4 株呈阳性,表明BDN1 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
半定量RT-PCR 检测结果表明BDN1 基因在马铃薯抗性植株中表 达。通过对相对含水量、脯氨酸、丙二醛
含量和SOD 活性测定,证明4 个转基因株系对干旱胁迫的抗性显著高于对照植株。  相似文献   

16.
低温胁迫是影响我国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种植的一大阻碍因素,发生在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前期。以马铃薯品种金 湘为试材,研究不同硒浓度(1、3、5 mg·L-1)和适宜浓度的喷硒次数(1、2、3 次)对马铃薯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 明:外源喷施1、3、5 mg·L-1 亚硒酸钠处理均可以提高低温胁迫下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以及丙 二醛(MDA)、H2O2 含量,且3 mg·L-1 的喷施效果最佳。低温胁迫下喷施3 mg·L-1 亚硒酸钠溶液1~3 次的幼苗叶绿素含 量高于未喷硒对照,MDA 和H2O2 含量均降低,且喷施2 次时效果最好。综上,适宜的喷硒浓度(3 mg·L-1)和次数(2 次) 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低温胁迫所带来的伤害,从而提高马铃薯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7.
虎皮病的防治主要包括化学和非化学防治。化学防治的方法很多,目前最有效的是使用二苯胺,但是人类出于对自身健康的考虑,许多消费者已开始不愿接受化学处理的果实,非化学防治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非化学防治主要包括气调贮藏、采后热处理和虎皮病预测。  相似文献   

18.
苹果基因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姚玉新  翟衡 《果树学报》2004,21(6):586-591
借助分子标记手段苹果基因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涉及苹果的抗性、生长发育、果实品质等各方面基因,综合有关文献,将其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已发现的主要苹果遗传标记、已构建的苹果遗传连锁图谱及苹果的转基因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目前苹果基因组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苹果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薯形是马铃薯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马铃薯块茎形状在块茎发育的早期就已确定。选取长、圆薯形的马铃薯,在匍匐茎弯钩期、次顶端膨大期、块茎形成初期、块茎形成期4个块茎发生时期,制备石蜡切片并进行组织细胞学观察,研究长、圆薯形块茎发生时内部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匍匐茎弯钩期髓部组织的细胞层数差异可能是造成长、圆薯形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匍匐茎弯钩期可能是造成薯形差异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0.
蝴蝶兰种质资源与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分类研究将兰科蝴蝶兰属分为5个亚属63个种。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是研究和育种的重要基础工作,已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蝴蝶兰无菌播种技术促进了杂交技术应用,迄今为止,仍是其新品种培育的重要途径,已培育近20万个杂交品种,可分为标准大花类、珍奇类、斑点花类、多花类及朵丽蝴蝶兰类5大类别。物理和化学诱变技术已应用于蝴蝶兰的育种,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在蝴蝶兰品种培育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株型改良、抗性提高和增加香味是未来蝴蝶兰育种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