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松、杉树等锯木屑含有丰富的木质素、纤维素,是食用菌生长发育的主要养份。但上述锯木屑中,又含有油脂、蔬烯及芳香族等抑菌物质,故不能直接用来栽培食用菌,因此被长期废弃不用。我们采用生物技术对松、杉树等锯屑进行处理,从1995~1996年间利用该技术栽培木耳、香菇、平菇100余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松、杉树等锯木屑栽培木耳介绍如下。1原料处理(1)将收集的松、杉树等锯木屑筛去杂物,露天堆放备用。(2)按锯木屑68%、麦茨(或细米糠)20%、稻草10%、石灰1%、石膏粉1%配制拌匀,然后按每50kg干料加水60kg充分翻拌,…  相似文献   

2.
以木屑为原料,炭化后成型进而活化制取活性炭的工艺,其质量达到LY216-79标准。活性炭得率比现有工艺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黄娟 《林产工业》2000,27(2):27-28
试验表明,利用木浆纸生产剩余物--木屑为原料,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可制造出合格的刨花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锯屑是林业的重要资源,而且是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本文叙述了锯屑的来源、数量及主要的简而易行的用途。  相似文献   

5.
菌种保藏的目的在于使菌种经过较长时间后,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一个优良菌种,如果保藏不好,就会引起衰退和死亡,或者感染杂菌,给生产、科研带来严重损失,因此,菌种保藏和选育良种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于1988年开始,进行木屑保藏菌种试验,通过多年研究,总结了一套完整的木屑保藏菌种技术,下面作一介绍。1木屑处理及配方选择无霉变、无污染的阔叶硬杂木屑。筛出木屑里的块状物后堆积在露天下,晒1天以后方可使用。木屑保藏菌种的配方:粗木屑78%,麸皮20%,糖1%,石膏1%。2装试管灭菌…  相似文献   

6.
<正>我实验室从1989年开始,利用桑枝木屑为主要栽培原料,配以蚕粪、麸皮、玉米粉进行香菇栽培试验,生物效率达70—90%之多。用桑枝木屑生产的香菇柄短,盖厚,菇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现有人造木材的种类,阐述了用竹刨花、竹(木)屑等竹(木)加工剩余物或农作物秸秆与造纸黑液中提取的木质素开发人造木材的重大意义,简要介绍了该人造木材的制造原理和方法以及产品的用途,并分析了人造木材的市场前景及其产业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松杉灵芝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人工栽培松杉灵芝的技术,产生的子实体与野生种类相似。栽培原料采用针叶树锯木屑,原料来源丰富。这一技术有着重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1990年至1993年,引进多个品种,进行菌株筛选,以木屑为主料,进行代料栽培试验。经重新分离,用复壮培育基对菌株进行复壮,选出菌株A908。该菌株表现为菌丝粗壮、单产高、品质好、抗污染力强,适于代料栽培。  相似文献   

10.
檫树木屑栽培香菇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樟科树种因含有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芳香性物质,历来被认为不宜栽培香菇。本试验采用樟科的檫树木屑(经过预处理)进行香菇栽培。初步试验表明,在常规的培养料中加入40%-60%的檫树木屑进行香菇栽培是可行的,具有污染率低、产量较高、单菇质量较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ood powder/polypropy!ene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wood particle sizes and wood species have been studied. All of the wood particie sizes increased the E-modulus of the composites. Tensile tests showed that wood partide sizes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elongation at break and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s has been improved when wood particle sizes were be(ow 150 μm (below 100 mesh). For the impact tests, the wood partide sizes had a negative effect, but the MDF fiber can increase the Izod impac  相似文献   

12.
木材保护剂分散体系及其液体渗透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保护是节约木材资源、提高木材使用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长期、高效的木材保护,通常需要对木材进行整体浸渍处理,即通过木材的多孔结构将包含有效成分的木材保护剂分散体系引入木材内部。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木材保护剂分散体系,笔者介绍了其分类以及各类型的定义和基本特性,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溶液、微乳液、乳浊液、溶胶、悬浊液型木材保护剂分散体系在木材中的液体渗透性方面研究进行了概述。对于水溶型木材保护剂而言,木材构造、木材抽提物及处理药剂的性质是影响其液体渗透性的主要因素;油溶型木材保护剂的液体渗透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溶剂的性质,轻油溶剂比重油溶剂的渗透性更优;乳浊液的液滴粒径与木材纹孔膜上孔隙尺寸相当,因此其渗透性与液滴粒径、树种密切相关;微乳液比乳浊液更易渗透,甚至可部分进入木材细胞壁;溶胶形成胶体粒子后在木材内的渗透与木材构造、胶体粒子粒径及p H等相关;悬浊液型木材保护剂由于粒径较大,在木材内的渗透性不佳,分布也不均匀。分析了该领域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应系统、深入地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改善分散体系在木材中的液体渗透性,并为木材保护分散体系的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以木质碎料、砂以及水泥为原料,采用振捣工艺制备了水泥基木质碎料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及路用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试件抗折强度在1.5 MPa左右,抗压强度大于3.5 MPa;经过20次干湿循环后,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仍达28 d标准养护条件下试件力学强度的80%以上,并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4.
对三种竹碎料板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板材弹性模量:竹席增强竹碎料板〉竹碎料/木纤维复合板〉普通竹碎料板;静曲强度:竹席增强竹碎料板〉竹碎料/木纤维复合板〉普通竹碎料板;吸水率:普通竹碎料板〉竹碎料/木纤维复合板〉竹席增强竹碎料板;吸水厚度膨胀率:普通竹碎料板〉竹碎料/木纤维复合板〉竹席增强竹碎料板;内结合强度:竹碎料/木纤维复合板〉竹席增强竹碎料板〉普通竹碎料板。  相似文献   

15.
竹席/竹碎料新型建筑模板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小径竹及竹材加工剩余物加工成一定规格的竹碎料。以竹碎料为芯层,以竹席为表层组成板坯,通过热压制备竹席/竹碎料新型建筑模板。采用正交试验,选取热压时间、热压温度和施胶量作为工艺因素,对竹席/竹碎料复合新型建筑模板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施胶量对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热压时间和热压温度。通过分析得出优化工艺:热压时间70 s.mm-1,热压温度为170℃,施胶量为10%。  相似文献   

16.
利用膨胀珍珠岩替代部分木质碎料,研究膨胀珍珠岩的加入量对复合保温管材导热系数、抗压强度、线性收缩率、氧指数的影响;设计制作复合保温管材的模具.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人造板预热与热压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人造板尤其是刨花板预热方面研究的不足。阐述了人造板预热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板坯预热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影响板坯温度场变化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以及预热对人造板主要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落叶松木粉粒径与长宽比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数学模型和其二阶导数,揭示木粉长宽比随粒径减小的变化趋势及变化的根本原因,获得最大长宽比对应的粒径,为建立长宽比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拍摄获得木粉的显微图像,测算获得目标木粉成熟管胞的平均长度、平均宽度以及木粉粒径的大小。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单木粉颗粒的矩形度、长宽比:将原始木粉显微图像由 RGB颜色空间转到Lab颜色空间,提取其b分量;对b分量图像用3×3模板进行中值滤波;用K-means算法将去噪后图像聚类为2类,得木粉的二值图像;对二值图像用5×5的结构元素进行先开启后闭合的数学形态学运算;用八连通区域法标记图像中的单木粉颗粒;对标记后图像用目标区域像素点个数统计法计算获得单木粉颗粒的几何面积,用主轴法获得单木粉颗粒的最小外接矩形的长、宽、面积;计算获得单木粉颗粒的长宽比、矩形度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木粉粒径与长宽比进行数据拟合,通过分析评判多项式、高斯和傅里叶3种拟合函数后选用高斯方程表达得木粉粒径与木粉长宽比的数学模型,再根据其拟合曲线方程计算得其二阶导数,结合模型的二阶导数和测算得的木粉管胞数据对高斯模型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矩形度不随木粉粒径的减小而变化,均值在0.6~0.8之间。长宽比随粒径减小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木粉粒径在1100~576μm 时,长宽比数值从接近于1开始逐渐增大;木粉粒径为576μm时(与本文目标木粉成熟管胞的平均长度563.82μm接近),长宽比达到最大数值4.6;木粉粒径在576~30μm时,长宽比逐渐减小;而粒径小于50μm 时(与目标木粉成熟管胞的平均宽度46.498μm接近),长宽比数值再次趋近于1。【结论】长宽比的变化与管胞破裂密切相关:木粉粒径大于管胞长度时,木粉主要通过纵向断裂使粒径减小;粒径与管胞长度接近时,长宽比较大;粒径小于等于管胞宽度范围内,木粉主要是横向断裂,而长宽比基本不再发生变化且趋近于1。长宽比和冲击强度随粒径减小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长宽比是影响材料力学性能本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两种粒径(30 nm和150 nm)的SiO2溶胶真空浸渍不同含水率(绝干、气干、调湿)的欧洲赤松和南方松边材,比较其24 h内吸液率变化规律和24 h增重率,并通过质量法分析硅溶胶处理材轴向SiO2的浓度梯度,从而考察处理材的初始含水率对SiO2溶胶在木材中渗透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木材均在绝干状态下吸液率最低,30 nm硅溶胶在气干状态下吸液率最高,而150 nm硅溶胶在调湿状态下吸液率最高。(2)初始含水率对增重率的影响与吸液率不同,30 nm硅溶胶在调湿状态下浸渍木材的增重率低于绝干状态,欧洲赤松气干状态的增重率最高。(3)初始含水率对试材中整体SiO2量的影响与增重率结果基本一致,欧洲赤松中SiO2轴向分布梯度远高于南方松,其渗透的均匀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