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以普通小麦、硬粒小麦和一粒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倍性小麦种间杂交的结实率、F1的细胞学行为,为挖掘其有利基因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倍性高的小麦作母本杂交结实率低,反之结实率高.用中国春作母本与圆锥小麦杂交,结实率为19.1%,反交结实率为35.2%;以河东乌麦作母本与圆锥小麦杂交,结实率为33.1%,其反交结实率...  相似文献   

2.
以普通小麦为母本分别与埃及、园锥、野生二粒小麦杂交,其杂种幼胚苗H1的结实率与籽粒饱满度依次由低到高,H2到H3细胞染色体数恢复到亲本染色体数的程度也是依次提高的.它们与普通小麦的细胞遗传学关系亲近的程度依次是:野生二粒、园锥、埃及小麦.普通小麦/斯卑尔脱小麦H1的结实率和籽粒饱满度基本正常,H2根尖细胞染色体2n为42或以42为主,H3植株PMC染色体构型为21Ⅱ或以21Ⅱ为主.普通小麦高原506和338分别参与的两组合的稳定过程不尽相同,但均较上述3个种间杂种快.  相似文献   

3.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异属花粉延迟授粉或化学药剂处理杂种一代植株,均能成功地诱导小麦孤雌生殖得到种子,经田间鉴定。孤雌生殖的后代绝大多数为纯合二倍体,只有极少数为不结实的单倍体。只需经过一次选择,即可得到后代一致的株系,从选出的孤雌后代品系试验结果看,生活力并未降低,有4个品系比推广品种增产4.28-7.92%。  相似文献   

4.
用普通小麦作母本与硬料小麦杂交,18个组合的平均结实率为58.2%,F1表面中间型,抗白粉病表现偏向感病亲本,在F2中,分离出较多的具42条染色体的普通小麦类型的单株,均不抗白粉病,结果表明,远缘杂种的“疯狂”分离特性通过选择,具望在杂种早代得到控制,但将硬料科的白粉病抗性转移以普通小麦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异属花粉延迟授粉或化学药剂处理杂种一代植株,均能成功地诱导小麦孤雌生殖得到种子。经田间鉴定,孤雌生殖的后代绝大多数为纯合二倍体,只有极少数为不结实的单倍体。只需经过一次选择,即可得到后代一致的株系。从选出的孤雌后代品系试验结果看,生活力并未降低,有4个品系比推广品种增产4.28~7.92%。  相似文献   

6.
二倍体和四倍体球茎大麦及其种间杂种的C—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倍体和四倍体球茎大麦的核型相似,都有5组非常相似的中着丝粒染色体,一组中着丝粒染色体和一组随体染色体。C-带带纹很小,大多数染色体只有一开两条着丝粒带,染色体4有1条中间带,随体染色体有次溢痕带,二倍体类型的带型表现出一定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7.
黑麦花粉诱导小麦孤雌生殖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4G6×79(1B)8-8]F1去雄第7d,用AR77黑麦花粉重复授粉2次,结实8粒,诱导结实率4.4%,孤雌生殖一代获得纯合二倍体5株,纯合二倍体频率为2.78%;孤雌生殖二代18-3-1和18-3-4两个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整齐一致,其中18-3-4植株较矮,抗病性较好,是一个早熟、大穗、大粒高抗条锈病的新品系。1993 ̄1994年品比试验表明,该品系较小偃6号增产25.3%,较陕麦22  相似文献   

8.
利用幼胚培养技术获得了栽培大麦(Hordeum vulgare,2n=2x=14)×球茎大麦(H.bulbosum,2n=4x=28)和平展大麦(H.depressum,2n=4x=28)×栽培大麦种间杂种。杂交结实率分别为95.8%和75.0%。杂种在形态上偏向野生大麦亲本,自交不孕,回交亦不结实。栽培大麦×球茎大麦杂种在减数分裂中期Ⅰ的平均染色体构型为6.08Ⅰ+4.76Ⅱ+1.36Ⅲ+0.29Ⅳ,双亲染色体组间有比较高的同源关系,但在染色体结构上已有所分化。平展大麦×栽培大麦杂种表现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的不稳定性,中期Ⅰ的平均染色体构型为16.02Ⅰ+2.47Ⅱ+0.02Ⅲ,表明双亲染色体组间无同源关系。本文对野生大麦种质导入栽培大麦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10.
[84G_6×79(lB)8-8]F_1去雄第7d,用AR_77黑麦花粉重复授粉2次,结实8粒,诱导结实率4.4%,孤雌生殖一代获得纯合二倍体5株,纯合二倍体频率为2.78%;孤雌生殖二代18-3-1和18-3-4两个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整齐一致,其中18-3-4植株较矮,抗病性较好,是一个早熟、大穗、大粒高抗条锈病的新品系。1993~1994年品比试验表明,该品系较小偃6号增产25.3%,较陕麦229增产18.1%。本文还对黑麦花粉诱导孤雌生殖的机理、诱导结实率和选择效率以及孤雌生殖二代的一致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小麦孤雌生殖的诱导及其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小麦孤雌生殖技术,包括孤雌生殖的诱导方法、鉴定方法及其在小麦遗传和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肌醇、2,4-D、赤霉素在对隔离区内的矮败小麦喷9号液基础上,进行化学药剂二次处理以诱导其孤雌生殖,结果表明,以50mg/kg的肌醇作为二次处理药剂诱导结实率最高,其诱导结实率可达1.83%,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对不同基因型的材料喷施9号液进行孤雌生殖诱导,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在化学药剂诱导效果上存在差异。因此,可以通过筛选高诱导率的基因型(品种)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及其种间和属间杂种小孢子胚状体的诱导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1992年和1993年对田间的17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6个属种间杂种的小孢子进行了培养,并对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和激素对小孢子胚状诱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建立田间植株的小孢子培养体系。试验结果表明,NLN,KR和K三种培养基均可使小孢子形成胚状体,但从产胚率和胚状体的质量看,以NLN最佳。在所有的处理中,10%蔗糖没有诱导出胚状体,13%蔗糖是有效的。在两年的试验中,0.01-0.1mg·L^  相似文献   

14.
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杂种优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HeterosisofInter-SpecificHybridsBetweenCommonWheatandSpeltWheatSunQixin;NiZhongfu;LiuZhiyong;ChenXiyong;GaoJianwei(Dept.ofPlantGenetics&Breeding)与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相比,小麦杂种优势幅度偏低,这是造成杂交小麦生产应用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均采用国内同一生态区不同品种间的杂交模式,这些品种间绝大多数均具有共同血缘,导致杂交亲本间种质基础单一,遗传差异较小,这是造成目前小麦杂种优势幅度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要提高小麦杂种优势幅度,加速杂交小麦的生产应用,必须…  相似文献   

15.
根据作者近 1 0年的研究与实践 ,对化学诱导矮败小麦孤雌生殖育种的研究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并对化学诱导矮败小麦孤雌生殖育种的应用价值、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异属花粉诱导小麦孤雌生殖的假受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延迟授粉和胚胎学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黑麦和六倍体小黑麦花粉诱导小麦孤雌生殖的假受精特性。结果表明:①用六倍体小黑麦花粉授粉,精子进入胚囊的频率高于黑麦花粉;②受粉后2h,一个精核已进入卵细胞质中,极少数精核能够刺激卵细胞单性分裂形成胚;③极核正常受精后形成胚乳。  相似文献   

17.
化学诱导水稻孤雌生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水稻不育系、籼粳杂种F1代植株,获得孤雌生殖种子3683粒,成苗471株。孤雌生殖的胚胎发育进程滞后于正常合子胚。  相似文献   

18.
云南马铃薯主要栽培品种的孤雌生殖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孤雌生殖诱导的方法对13个云南马铃薯主要栽培品种的双单倍体诱导频率进行研究,诱导获得27株马铃薯双单倍体。不同的四倍体母本影响着双单倍体诱导的频率,C、云选2号和Spunta等3个品种的诱导频率较高。可作为优良的双单倍体诱导亲本加以利用。从IVP101的自交后代中筛选出001—9—3和001—9—10两个比对照优良的授粉者,它们的诱导率分别为13.33/100果和7.14/100果,远高于对照IVP101的2.05/100果。  相似文献   

19.
黑麦和小黑麦花粉诱导普通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延迟授粉和石蜡切片的方法,研究了黑麦花粉、小黑麦花粉以及黑麦和小黑麦花粉分段授粉诱导小麦孤雌生殖的频率及特点。结果表明:(1)用黑麦花粉授粉时,小麦卵细胞单性分裂的频率以及形成胚乳的频率都比较低。(2)用小黑麦花粉授粉时,较易形成胚乳、卵细胞单性分裂的频率相对较低。(3)用黑麦和小轩麦花粉分段授粉时,不仅易形成胚乳,而且易同时具有胚和胚乳的胚囊。  相似文献   

20.
以6个普通小麦为母本,5个斯卑尔脱小麦和 5个密穗小麦为父本配制6×10种间 NCⅡ双列杂交组合,对其杂种F1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麦种间杂种在产量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斯卑尔脱小麦与普通小麦所配的30个种间杂交组合产量杂种优势平均为109.24%(43.14%~187.96%),单株穗数及千粒重平均优势较大且与产量优势的相关分别达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密穗小麦与普通小麦所配的30个种间杂种的杂种优势为77.19%(-2.18%~143.42%),单株穗数和主穗粒数优势较大且与产量优势的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种间杂种的品质指标中籽粒硬度大多降低,但农大3226所配组合均具正向优势,密穗小麦所配种间杂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湿面筋含量低于普通小麦。但是种间杂种沉淀值的杂种优势比较普遍。认为,种间杂种的品质性状在一些组合中比普通小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