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豆蛋白质含量的种子性状广义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蛋白质含量不同的 5个大豆亲本组成的 10个杂交组合F1、F2 及其亲本 ,以朱军和Weir( 1994 )提出的二倍体种子性状广义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各种遗传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的种子直接加性和显性效应及植株母体加性和显性效应。其中以种子直接加性效应更为重要 ,占总遗传效应方差的 81.4 % ,其次是种子直接显性效应 ,占 8.9% ,合计达 90 %。植株母体加性和显性效应方差虽然显著 ,但仅占总方差的 5.8%。种子直接×母体植株加性和显性互作效应很少 ( 0 .0 83 7和 - 0 .0 3 15) ,均不显著。 5个亲本中 ,种子直接和母体植株加性效应估值正负及大小有显著的差异。如亲本吉林 2 6和吉林 2 8号 ,种子直接加性效应为正值 ( 1.2 3 54和 1.2 4 74 ) ,并且显著 ;而母体加性则很小 ( 0 .2 194和 0 .0 0 92 )。各亲本的种子与母体的加性和显性效应表明 ,种子的加性和显性效应估值 ,亦通常大于母体植株的加性和显性。  相似文献   

2.
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和油分含量是大豆2个重要品质性状,其遗传研究对大豆品质改良尤为重要。该文从表型遗传分离规律、基因遗传模型、基因作用方式、遗传相关、遗传力及QTL定位等方面,概括了大豆蛋白质、油分含量的遗传研究进展。并提出利用野生大豆资源研究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遗传机理,为大豆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朱军提出的混合模型方法,采用亲本、F1、F2 3个世代,分析大豆异黄酮含量的胚效应、细胞质效应和 母体效应。结果表明,大豆种子中异黄酮含量同时受到胚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的控制,并且母体效应的作用 要高于胚遗传效应。胚显性方差、母体加性方差和母体显性方差均达到显著水平。在胚和母体两套遗传体系中, 加性效应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18. 8% ,胚显性方差与母体显性方差之和占总遗传方差的81. 2%。胚广义遗传率为 17. 3% ,母体效应的广义遗传率为33. 6%。异黄酮含量与株高和单株产量的正向基因型协方差、异黄酮含量与单 株节数的负向基因型协方差达到显著水平。异黄酮含量与株高和单株产量间主要以母体显性协方差为主,异黄酮 含量与单株节数间主要以胚加性协方差为主。  相似文献   

4.
东北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采用 5个在各地都能够正常成熟的品质有差异的品种在东北三省有代表性的 11个地点种植 ,分析了解各地点脂肪、蛋白质含量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 ,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脂肪总含量在品种间、地点环境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而且存在品种×地点交互作用。三个品质特性均以品种效应的相对变异最大 ,品种×地点交互作用的相对变异次之 ,地点效应的相对变异最小。各生态地点的品质主效应和品种×地点交互作用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大豆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回交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个杂交组合(组合Ⅰ:吉林28×吉林27;组合Ⅱ:吉林26×吉林20)的F1与其亲本分别回交,形成B1F1、B2F1世代,自交加代形成B1F2和B2F2及B1F3和B2F3世代,分析了高蛋白和高产亲本回文对后代蛋白质含量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回交后代BF1和BF2平均蛋白质含量及BF2变异幅度随回交亲本蛋白质含量的高低而变化。BF2蛋白质含量总变异幅度略小于F2,并随回交亲本蛋白质含量的高低,表现为偏态分布。与低蛋白高产亲本回交,BF2群体中低蛋白个体的比例增加,小于或等于低值亲本的比例两组合分别为9.2%和16.4%;相反,以高蛋白品种作回交亲本的BF2世代,高蛋白个体的比例提高,大于或等于高值亲本的比例,两组合分别达50.4%和36.4%。回交后代BF2、BF3平均产量与亲本产量水平方差分析结果呈现与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6.
陈恒鹤  梁振富 《大豆科学》1989,8(3):217-225
以高产、高蛋白、高脂肪三类5亲本轮配杂交的F_1代资料,按Griffing方法模型1,对5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了正反交效应和配合力。全部10组合平均各性状正反交差异均不显著,不存在母体效应。配合力分析表明:不同类亲本性状水平与值大小关系密切,值与值有一定关系。优质性状、产量性状与籽粒外观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存在符合育种要求的互补作用。优质亲本的其它农艺性状水平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东北三省大豆蛋白质、油分含量的地点、年份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选用5个品质性状有差异的东北春大豆品种在东北地区11个试验点种植,进行大豆品质生态研究,所得结果如下:东北三省大豆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蛋白质油分总含量均存在年份、地点、品种、年份×地点、年份×品种、品种×地点、年份×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对于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来说品种效应最大,所以在东北三省范围内提高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以品种改良为最理想途径.从各项互作效应检测的变异系数大小来看,均表现油分含量变异系数>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蛋白质油分总含量变异系数.即油分含量对环境影响最敏感,其次为蛋白质含量,最后是蛋白质油分总含量.由于各项互作效应的存在,使得东北三省范围内大豆品质表现更为复杂.在进行大豆优质生产时应对品种、地点、地区的气候条件年际间变化特点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大豆籽粒重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亲本、F1、F2三个世代为材料,采用混合模型方法,分析大豆百粒重的种子效应、细胞质效应和母体植株效应.结果表明,大豆籽粒重除受到种子直接加性和显性作用外,还有来自母体植株的加性和显性作用,这些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母体显性效应方差最大,其次是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种子直接显性效应和母体加性效应的相对比例较小.从遗传体系来看,母体效应略高于种子直接效应.种子和母体效应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都达到显著水平,总的狭义遗传率达到40%.根据亲本育种值的预测,东农7819号和东农46号两亲本有利于提高籽粒重.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底肥对大豆蛋白质含量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正交回归旋转设计方法,建立了氮、磷、钾肥对大豆蛋白质含量的综合作用模型.依据该模型探讨氮、磷、钾肥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影响的规律.氮、磷、钾肥对大豆蛋白质含量的单因素效应、二因素互作效应受到其它因素水平的影响.氮肥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均为负效应,降低速度随着氮肥编码值增高而加快.磷肥对蛋白质含量的作用有正有负.钾肥对蛋白质含量的作用为负效应,其降低幅度随钾的增加而提高.施尿素量为1.93~4.70g/盆,施重过磷酸钙量为8.13~20.59g/盆,施硫酸钾量为1.27~3.37g/盆,采用这个比例施肥有95%的可能使蛋白质含量高于43.5%.  相似文献   

10.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小麦后代的蛋白质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离子注入法转大豆DNA至小麦,结果表明,当代转基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变化,得到高蛋白(>19%)和低蛋白含量(≤13.99%)两种极端变异新材料。蛋白质含量大于19%(对照为15.9%)的有22株,占处理总株数(3626株)的0.7%;13.99%以下的有5株,总有株数的0.1%,DNA导入方式对当代籽粒蛋白质含量无影响,无论导入大豆全长DNA还是片段DNA,均引起当代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但介导时间对当代籽粒蛋白质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豆蛋白质含量遗传变异特点及早世代选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5个亲本配制了3个杂交组合,研究其杂种后代F2-F4代蛋白质含量遗传变异的特点及早世代分组选择的效果。结果表明:(1)大豆蛋白质含量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但也存在一定的显性效应。(2)相关分析显示,中亲与后代的相关值比父本或母本与后代的相关值高,世代间的相关显著,相关值以邻近世代间较高;(3)蛋白质含量总的变异趋势是:组合间>家系间>家系内单株间;(4)在大豆杂交组合的早世代对单株蛋白质含量进行选择是有效的,而在F2的选择较在以后世代中选择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用9个品种,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蛋白质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负相关达到显著(表型)和极显著(遗传型)程度。单株蛋白质产量与单株籽粒产量、单株粒数的表现型、遗传型和环境型正相关都达到极显著水准。在选育高蛋白质产量的品种时应重视籽粒产量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用蛋白质含量不同的九个亲本配成六个组合,对其F_2、F_3、F_4代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基因作用方式和遗传参数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除C_2外,其它五个组合的蛋白质含量遗传主要是基因的加性效应,可用中亲值预测杂交后代蛋白质含量的平均表现。组合C_2除基因的加性效应外,还存在显性效应。多数组合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一般中等偏高且随着世代的升高而增加。不同组合F_2、F_3、F_4代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较大,以及高蛋白超亲个体的普遍存在,均表明了早期世代选择高蛋白个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肥对高油大豆籽粒蛋白质、油分含量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高油品种东农46为试验材料,采用N、P、K、NP、NK、PK、NPK七种种肥处理,每种种肥四个水平,探讨了各种肥料在花后45~65天对高油大豆籽粒蛋白质、油分含量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花后55天蛋白质含量最高,花后65天油分含量最高,NPK低等水平肥力油分含量最高,N肥中等水平肥力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大豆种粒中总多酚含量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滕冰  吴宗璞 《大豆科学》1999,18(3):265-268
本文报导了一个新的大豆种粒中“总多酚”的分析方法,采用固兰B试剂与以类黄酮化合物为代表的多酚类发生重氮化反应而显红色,在508nm进行色测定,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的特点,可用于抗病生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孟祥勋  胡明祥 《大豆科学》1991,10(3):179-186
利用3个大豆杂交组合研究了F_2或F_3代根据单株蛋白质含量进行高、中、低分組选择的选择效果及其对产量和脂肪含量的影响;分析了蛋白质、产量、脂肪及蛋白十脂肪总量之间的遗传相关及相关遗传进度。结果表明:(1)不同杂交组合早世代蛋白质含量分组选择的效果不同。F_2或F_3分组选择的F_3或F_4组间蛋白质含量有一定重叠,但一般高组蛋白质含量高于中组或低组;(2)早世代蛋白质含量分组选择对脂肪含量影响较大,对产量则无显著影响;(3)蛋白+脂肪总量与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脂肪和产量负相关不显著。以选择蛋白+脂肪总量估计的蛋白质含量相关遗传进度与直接选择的遗传进度相似;产量和脂肪的相关遗传进度有正有负但绝对值均很小。综上结果认为,早世代根据蛋白+脂肪总量进行选择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选择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以高蛋白,高脂肪,高产3类型5亲本配制10个正交,10个反交组合,以F1-F3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大豆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性状均属中间遗传,正反交无显著差异;在双亲性水平近似的的组合较易出现两向超亲变异。在当前当地条件下,在优质育种目标要求下,下,提高产量和外观品质都很重要相对而言高脂肪育种在提高产量方面而高蛋白育种在提高完全粒率方面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态区域环境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陈霞 《大豆科学》2001,20(4):280-284
通过 1999- 2 0 0 0年黑龙江省内五个不同生态区主栽 73个大豆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 :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 ,除受品种本身内遗传基因控制外 ,生态环境因素 (纬度、温度、降雨等 )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生态地理区域间 ,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差异 ,不同年度间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差异。就黑龙江省五个生态区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以安达、佳木斯最高 ,含量为4 1.4 2 %、4 1.33% ,脂肪含量以哈尔滨最高 ,含量为 2 1.2 4 % ,蛋白质含量与纬度、温度、降雨相关不明显 ,脂肪含量与纬度、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豆氨基酸组分影响蛋白质含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62份东北大豆品种(系)为材料,对17个影响蛋白质含量的氨基酸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对12个影响较大的氨基酸进行通径分析,研究其对蛋白质含量影响力的大小及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以期为大豆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