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论河蟹养殖的两个技术误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史为良 《齐鲁渔业》1996,13(3):21-23
目前我国河蟹养殖中存在两个技术误区;遣传污染的海水污染,即蟹苗,扣蟹,亲蟹从不同地区随购入,人工育苗,养殖造成不同种群杂交,使优良群系濒临灭绝;育苗废水排入中,再反复提取污染的海水育苗,造成蟹病逐年增加,给正常河蟹生产带来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2.
河蟹一旦发病,感染传播相当快,一些疾病(扣“抖科病”)基本是不可救药,养殖户损失惨重,不少蟹农已到了“望病兴叹”、不敢再养蟹的程度。而部分繁农采取人工生态养殖,历年都较少发病,养殖的图规格大,品质好,效益可观。为此,我认为今后发展河蟹养殖必须走生态养蟹之路。 一、重视水域条件河蟹在天然环境中抗病能力较强,但在集约化养殖的情况下,因养殖密度大、活动范围受限制、加之饲养管理方法缺陷,容易导致蟹病发生。因此选择何种水域条件是很重要的。水域是河蟹增养殖的基本条件,目前养蟹水域种类很多,有池塘、河沟、湖泊…  相似文献   

3.
许步劭 《科学养鱼》2000,(11):34-34
我国天然蟹苗逐年减少,且不稳定,已不能适应河蟹养殖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增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海水人工育苗,也有一部分在内地靠人工配制海水育苗, 1999年河蟹苗种生产已达到 180吨以上。在河蟹养殖生产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河蟹养殖病害问题日趋突出,成蟹养殖的颤抖病造成经济损失 20亿~ 30亿元。在蟹苗生产过程中,河蟹真菌病还没有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其实它对苗种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河蟹颤抖病。   1994~ 1995年在江苏省启东市吕泗港刚开始河蟹人工繁殖时发现在幼体上寄生一种真菌,虽采用孔雀石绿、福尔马…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帆 《水产养殖》2017,(8):49-50
正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大阐蟹和螃蟹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海域沿岸和通海的河流和湖泊中。自20世纪70年代人工育苗技术突破后,中华绒螯蟹的人工养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养殖模式由大水面粗养发展到围栏精养,从鱼蟹混养发展到稻田养蟹,产量成倍增长,已基本解决了百姓的吃蟹需求。由此,中华绒螯蟹的养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态养殖。河蟹池塘生态养殖,就是遵循河蟹生态习性,通过人工营造和维护养殖水体的生态系统,使养殖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产》2000,292(3)
中华绒鳌蟹(河蟹)是我国淡水名产之一,近年来养殖生产规模在进一步扩大。随着养蟹业的发展,蟹的病害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其中成蟹养殖期;司的“抖抖病”最为常见,危害严重,同地其它甲壳动物无此病发生。该病主要流行在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省市的养殖区,流行时间为4-10月份,水温2-35℃。该病流行时间长,病程较短,通常从发现池塘内养殖河蟹摄食不正常且有1-2只病蟹死亡的几天后,每天死亡数量会迅速增加,7-10天达到高峰c若半个月内不采取措施,则死亡率可高达6O%以上。河蟹“抖抖病”的流行与环境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华绒螯蟹擅抖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水产品 ,在有些地区中华绒螯蟹养殖已成为水产养殖业中的支柱产业。1995年开始 ,皖、江、浙、沪地区发现了不明病因的中华绒螯蟹擅抖病。1998年据不完全统计已蔓延到上海、福建、江西、辽宁等省市 ,几乎覆盖了我国的河蟹主要养殖区 ,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尽管总体上国外对蟹类病害的研究比国内要领先得多 ,但河蟹的养殖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国内进行 ,有关中华绒螯蟹的病害研究国外没有涉及。因此由于国内大规模养殖而产生的河蟹病害促进了国内学者对河蟹病害包括“颤抖病”(又称抖抖病、抖脚病等)在内的研…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河蟹养殖一般采取人工育苗或从河曰附近捞取天然蟹苗,然后分两年养成商品蟹的方式除一年养成扣蟹,第二年养成商品蟹)。为了摸索新的养殖方式,缩短河蟹的养殖周期,试验旨在利用南北季节差异,充分利用海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北京地区提早提供质优、价廉、数量充足的蟹种,把在常规条件下从大眼幼体养到商品蟹的时间从二年缩短到一年。为此,1998年2月份我站在海南南繁基地25亩池塘进行了长江水系中华绒螫蟹大眼幼体培育扣蟹养殖试验,至1998年4月底已养成120-160只/kg的扣蟹30万只。5月初陆续空运回北京,放入稻田进行稻田养殖…  相似文献   

8.
河蟹颤抖病又叫河蟹抖抖病、河蟹环爪病、河蟹抖脚病、中华绒螯蟹小核糖核酸病毒病等,是当前河蟹养殖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蟹病。自 1994年在江苏省个别养蟹池塘中发生颤抖病后,接着在上海、浙江、安徽、江西以至全国养殖河蟹的地区均有发生,且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地区还在日趋严重。无论是池塘、稻田还是网围、网拦养蟹,从 3月至 11月均有发生,尤其是夏秋两季最为流行;从体重 3克的蟹种至 300多克的成蟹均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 90%以上,死亡率在 70%以上,发病严重的水体甚至绝产,损失惨重。因此引…  相似文献   

9.
养殖河蟹“抖抖病”的病原检验与病理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采自中华绒螯蟹养殖主产区的患“抖肢”症病蟹的病理、病原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病蟹的肝胰腺组织脂肪变性、水样变性至空泡化,乃至组织坏死,并有大量颗粒细胞浸润;鳃组织坏死、水肿,棒状化。临床表现为肝性水肿、肝脓肿与糜烂症状;鳃颜色异常,鳃丝溃烂;胸肢抽搐、颤抖与痉挛。流行病调查结果表明,疾病发生与养殖密度、管理强度成正相关,而与养殖品种、水源和地域无关。该病可基本排除细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河蟹常规人工育苗一般在4月底~5月初结束。近年来由于天然蟹苗资源匾乏,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购买人工蟹苗进行养殖。培育扣蟹一般购买5-6月人繁的后期蟹苗,因此要求育苗单位保存好抱卵种蟹以生产后期蟹苗。本文就抱卵种蟹的保存技术进行了探索,总结如下。1保存方法1.l抱卵蟹胚胎发育至眼点,个别有心跳,加冷冻海水降温,并维持水温5℃-8℃,20天后拖卵蟹仍可以孵幼育苗。1.2推迟种蟹交配时间,一般在春节后交配,抱卵蟹直接放入低温池中,当水温高于10℃时采用加冰的方法降温,控制水温在8℃-10℃,这样可延迟到5-6月育苗,推迟育苗l…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毛蟹是一种在海水中繁殖在淡水中生长的高等甲壳动物。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而且河蟹的人工养殖具有饲养方法简单,养殖周期短,投资少,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因此是一种深受人们欢迎的高档的名特优水产品。河蟹的人工养殖在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省市已得到较好的开展和推广,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我省河蟹近几年主要是以人工放流为主,河蟹的人工养殖还刚刚起步。我校自1985年承担县科委下达的“中华绒螯蟹人工养殖实验”以来,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现就河蟹的人工养殖技术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河蟹的北方产区,都已广泛地开展了河蟹的人工育苗和养殖生产。当前河亩养殖和人工育苗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有利条件。(1)市场:从80年代后期起,无论是成蟹、扣蟹还是蟹苗,其市场销售形势一直看好,价格席季节性上、下浮动外,始终很高,使养殖者有利可图,市场弓旧人们发展河亟养殖事业。(2)技术突破:无论是成亩养殖还是人工培育苗种,技术上都有重大突破,从坑塘养殖到稻田养殖,从工厂化人工育苗到上池育苗都能从事生产并取得成功,解决了生产的关键。(3)效益:由于有了广阔的市场和技术上的保证,养殖生产就有效益上的…  相似文献   

13.
河蟹颤抖病是当前河蟹养殖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严重地阻碍了河蟹养殖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九九年该病的发生率达50%以上,死亡率达30%以上,甚至个别池塘达到死亡率在80%以上,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业者谈“抖”色变。河蟹颤抖病,又叫“宽爪病”或“抖抖病”等,其主要症状为:病蟹的援食减少,活力能力减弱或爬到池岸边或伏于水草之上,反应迟钝,步足连续颤抖,口吐泡沫,背部向下很难翻身。病蟹解剖后,蟹体的肉质糊化,甚至步足肌肉萎缩,中空。有些病蟹肝脏病变,肠道发炎,无食或少量食物,有些病蟹伴有腹水…  相似文献   

14.
河蟹人工育苗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日臻成熟,但育苗场选用的亲本大部分规格较小河蟹,导致养殖的商品蟹规格也偏小,不能满足市场对优质蟹种的需求。大规格河蟹亲本(雌蟹250克/只以上)虽然成本高,但后期养殖的商品蟹普遍偏大,是优质蟹、品牌蟹的重要来源。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河蟹育种团队开展了两组大规格河蟹土池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15.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系海水繁殖,淡水生长的洄游性甲壳动物.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少单位先后对河蟹人工育苗进行了研究,但在人工育苗实践中存在着成活率不高的问题.2001年上海科技管理学校在奉贤东海水产研究所咸淡水工程技术中心实习河蟹工厂化育苗,对亲蟹培育到苗种培育全过程进行了实践,对提高蚤1~蚤2,蚤5~大眼的变态成活率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大水体河蟹育苗生产实习过程中,采取了改善饵料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河蟹人工育苗经历了70年代和80年代的研究和试验,形成了到班年代大规模、工厂化、从北到南的蟹苗批量生产,为加速和推动全国河蟹养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河蟹人工育苗基本理论的完善和人工育菌技术的突破,河蟹人工育苗的方式和方法也多种多样,大体归纳为四类:1.利用天然海水人工育苗;2利用浓缩海水(卤水)人工育苗;3.利用地下咸水人工育苗;4.利用人工配制海水人工育苗。上述几种方法有的在室内水泥地加温进行;有的在室外土池进行。但无论哪种河蟹人工育苗方法均获得了成功,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此同时,也存在…  相似文献   

17.
1998年,江、浙、沪、皖等我国河蟹主产区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流行性蟹病。据报道,江苏通州、浙江绍兴及江苏宝应等地蟹病造成的损失都在1000万元以上。8月份,江苏省在通州市召开了“河蟹养殖流行病的防治及河蟹健康生态养殖研讨会”,10月份,安徽省举办鱼病防治研讨会,重点交流河蟹病害流行及防治情况。一些科研部门对蟹病也进行了专门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该流行性压病病原及有效防治方法的报道。众多专家指出,应提倡健康养殖,减少蟹病发生。安徽宣城地区河蟹养殖已有10多年历史,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发展速度很快,但压病也随之…  相似文献   

18.
关忠志  李秋 《水产科学》1995,14(3):28-28,19
浅谈河蟹人工交配问题关忠志,李秋(丹东市水产研究所)关键词:河蟹,人工交配,环境,温度近年来,河蟹养殖业发展很快,截止1994年末丹东地区的河蟹育苗水体已发展到4万多立方米。年需人工交配的亲蟹达20多万只,这些亲蟹的准备是育苗生产的基础条件,其交配效...  相似文献   

19.
河蟹养殖阶段的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江苏省建湖县河蟹人工养殖发展迅速,但在养殖过程中河蟹常因病死亡,造成损失,影响效益。本文根据建湖地区发生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作一介绍,以供各地参考。 1.纤毛虫病 (1)症状:病蟹鳃部、整个头胸部、腹部和四对步足(除复眼、口器、肢节等部位外)有大量纤毛虫附生,仅有少数河蟹为局部少量寄生。附生后的河鳖体表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明显减弱。 (2)病因:多由残饵不清除,池水过肥,水质恶化所致。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市沿江江滩养殖户利用江水养殖优势,从外地购进大规格河蟹进行暂养,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每千克净利润少则20元,多则60-80元。但是,由于大规格(150-250克)蟹较少,因此收集时间长、储存时间长,容易引起河蟹脱水或病变,暂养蟹的死亡率较高。据调查,我市河蟹暂养户从安徽安庆、和县等地购进7000多千克河蟹,平均规格225克/只,雄蟹达到200--250克/只、雌蟹150-200克/只,运输死亡1%,暂养平均死亡率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