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来自6批次147枚采用去透明带-双半卵融合法(简称去透明带法)克隆的牛体细胞囊胚进行质量分级,然后除了20枚优质胚胎用来移植外,其余的127枚克隆囊胚均采用低渗分离细胞核法进行细胞计数。结果表明:127枚采用去透明带法克隆的7 d囊胚细胞数平均为129.8个,其中优质大囊胚细胞数平均为218.9±45.0个(117~281),中等大小的优质囊胚细胞数为134.9±43.7个(85~233),不同体积大小的囊胚细胞数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从优质囊胚比例以及其细胞数来衡量,采用去透明带克隆方法可以获得质量较高的牛囊胚。  相似文献   

2.
卵母细胞的化学去核是采用干扰染色体分离或纺锤体正常功能的化学试剂,使其所有染色质通过纺锤丝牢固结合,并借助极体排出的惯性将所有染色质全部带出胞外,达到去核目的。目前以化学去核处理的MⅡ期卵母细胞为受体,已获得克隆小鼠。然而,第一次减数分裂期的小鼠卵母细胞经化学去核后,进行核移植还未见报道。与传统的机械去核相比,该方法对卵母细胞无机械损伤,完全是极体的自然排放;同时细胞质及其中核重编程相关因子损失量小;而且高效、省时,程序简单,所得的卵胞质或许更适合于供体细胞核的重编程。剪取超排小鼠的卵巢,以注射器刺破有腔卵泡后获得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复合体,进行体外成熟培养。成熟培养5 h后去除卵丘细胞,挑选生发泡破裂的细胞顺序移入含脱羰秋水仙碱(DC,0.4μg/mL,2 h)和DC(0.4μg/L) 放线菌酮(CHX,50μg/mL)的M16培养液中继续培养,直到第一极体排出。去核卵胞质与胎儿成纤维细胞用植物凝集素(PHA,200μg/mL)粘合后,转入电击槽;施加1个5 V/mm、3μs交流电脉冲和2个92 V/mm、70μs直流电脉冲进行电融合。3 h后,以SrCl2激活6h,于四孔培养皿中制作的“孔中孔”(well of well)体外培养重构胚。试验重复3次,共计698个卵母细胞,获得的重构胚融合率和激活率分别为84.8%和93.6%;胚胎2-细胞发育率为24.7%,4-细胞率为6.74%;2-细胞期克隆胚移植假孕受体后,没有获得怀孕受体。试验分别以“血清饥饿”胎儿成纤维细胞、新鲜细胞和冷冻保存细胞为供体作核移植,结果表明,冷冻保存细胞的融合率(69.3%)与其余两组(80.6%和84.8%)呈显著差异(P<0.05);激活率、2-细胞和4-细胞发育率,则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将化学去核与无透明带技术相结合,完全丢弃了传统核移植的显微操作及其繁琐程序,属手工克隆,它的成功将会大大简化核移植程序,同时提高了核移植的生产力,最终提高核移植总效率。  相似文献   

3.
基因修饰猪作为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已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构建基因修饰猪的方法很多,包括原核注射、慢病毒转染、精子介导和体细胞核移植等,其中体细胞核移植具有显著优势,一直是构建基因修饰猪的重要方法。近几年,随着转座子、设计核酸酶等基因修饰新技术以及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研究的不断进展,将进一步凸显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基因修饰猪构建中的价值。本文比较了猪基因修饰的主要方法,并论述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猪基因修饰中的优势、发展历程和最新应用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体外成熟42-46h的猪卵母细胞为核移植受体,猪颗粒细胞为核移植供体,对猪体细胞核移植的电融合参数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当脉冲时间为40μs时,0.77kV/cm组的融合率(59.3%)明显高于1.54kV/cm组(38.6%,P〈0.05),分裂率(77.8%)及桑椹胚/囊胚发育率(33.3%)显著高于2.31kV/cm组(52.2%,13.6%,P〈0.05);当电场强度为0.77kV/cm时,20μs组的融合率(68.0%)明显高于30μs组和40μs组(42.7%和35.5%,P〈0.05),分裂率(89.3%)明显高于脉冲时间为40μs组(60.5%);当电场强度为0.77kV/cm,脉冲时间为20μs时,电脉冲1次的融合率(72.8%)明显高于电脉冲2次(56.0%,P〈0.05),在直流电脉冲前是否施加交流电(1.0V)对融合率(70.0%vs76.0%)、分裂率(77.3%vs75.0%)以及胚胎发育率(17.3%vs18.4%)均无显著影响(P〉0.05)。 以上结果表明,在本所实验室条件下,猪体细胞核移植中的适宜电融合参数为:0.77kV/cm,20μs,电脉冲1次,这将为随后的猪体细胞核移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应用Spindle-view观察哺乳动物成熟卵的纺缍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pindle—view对体外成熟培养20、22、24和26h的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纺锤体进行了观察;同时也对小鼠、家兔、山羊和猪等动物成熟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纺缍体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在20-26h之间利用Spindle-view得到的牛卵纺锤体影像与极体的相对位置没有明显的变化;②纺锤体成像是否清晰可用于牛卵母细胞的质量监控;③Spindle—view适合于牛、家兔、小鼠和山羊成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纺缍体的观察。  相似文献   

6.
通过显微操作,将16~32细胞期胚胎的单个卵裂球注入去核卵母细胞的卵周隙内,用适当电压(兔160V、牛120V)和脉冲时间的两次电脉冲诱导卵裂球与卵母细胞的融合;融合后的胚胎体外培养观察发育或移植到同步受体。体内成熟的免卵母细胞操作后存活率为93.7%(1501/1602),融合率为94.3%(1281/1359)。融合卵再用160V40μs电脉冲电激一次,可显著提高其卵裂率(75.9%比18.2%,P<0.01)。用体外成熟的兔卵母细胞进行核移植,存活率和融合率分别为78.5%(95/121)和95.7%(88/92),融合胚卵裂率为51.4%(37/72)。初步表明体外成熟的兔卵母细胞可作为核移植的受体卵。此外,还尝试了用体外受精的牛胚胎和体外成熟的牛卵母细胞进行核移植,操作后存活率和融合率分别为98.0%(50/51)和75.5%(37/49),核移植胚的卵裂率为54.1%(20/37)。  相似文献   

7.
探索一种高效的无透明带胚胎培养方法,为手工核移植提供技术支持,研究以小鼠(Mus musculus)胚胎为材料,对比了现有的3种无透明带胚胎培养方法,对其中效果较好的WOW(the well of the well)法进行改进,以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小凹,并且尝试与共培养技术相结合。结果显示,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小凹法(AEW法)的囊胚发育率(54.7%)和囊胚细胞平均数(54.3)显著高于微滴单卵培养法(MDS法)和琼脂柱包埋培养法(AE法)(P〈0.05),与WOW法相当(P〉0.05);使用AEW法进行培养时,最佳的海藻酸钠和钙离子浓度分别为0.7%和1.5%;该法与颗粒细胞共培养相结合后,胚胎卵裂率(89.7%)与囊胚发育率(67.9%)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9.5%和54.7%)(P〈0.05)。实验结果表明,AEW法培养无透明带胚胎的效果优于其它几种方法;AEW法与颗粒细胞共培养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无透明带胚胎的胚胎卵裂率及囊胚发育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为了探索一种高效的无透明带胚胎培养方法,为手工核移植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小鼠胚胎为材料,对比了现有的3 种无透明带胚胎培养方法,对其中效果较好的WOW法进行改进,以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小凹并且尝试与共培养技术相结合。结果显示,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小凹法(AEW法)的囊胚发育率(54.7 %)和囊胚细胞平均数(54.3)显著高于微滴单卵培养法(MDS法)和琼脂柱包埋培养法(AE法)(p<0.05),与WOW法相当(p>0.05);使用AEW法进行培养时,最佳的海藻酸钠及钙离子浓度分别为0.7 %和 1.5 %;该法与颗粒细胞共培养相结合后,胚胎卵裂率(89.7 %)与囊胚发育率(67.9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AEW法培养无透明带胚胎的效果优于其他几种方法;AEW法与颗粒细胞共培养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无透明带胚胎的胚胎卵裂率及囊胚发育率,便于无透明带重构胚的大批量培养。  相似文献   

9.
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发育到成体和许多因素有关,如供体细胞的种类(Wakayama et al.,2005;Saito et al.,2004),性别和基因型(Wakayama et al.,2005),线粒体(Bruggerhoff et al.,2002)等.供体细胞核在卵胞质因子作用下重编程,抑制自身基因表达,恢复为胚胎发育所必需的基因表达状态.本研究比较了来自同一雌鼠(SI)或者不同雌鼠(DI)的供体细胞对核移植胚胎的发育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主要是探讨水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与供体的年龄和性别对其核移植效果的影响。体外成熟培养22~24h的水牛卵母细胞,在含有5μg/mL细胞松弛素的操作液中进行去核,然后将经0.1μg/mL蚜栖菌素(Aphidicolin,APD)培养处理24h,再用0.5%胎牛血清(FBS)培养2d的水牛耳皮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卵周隙中,再经电融合形成重构胚。重构胚经5μmol/L离子霉素激活处理5min并在2mmol/L的二甲氨基嘌呤(6-DMAP)中培养3h后,在含有颗粒细胞单层细胞的微滴中(30μL)培养7d,观察其卵裂和胚胎发育情况。结果显示:在添加有10ng/mL上皮生长因子(EGF)成熟液中培养的受体水牛卵母细胞的融合率和重组胚卵裂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囊胚发育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8.53%vs.7.56%,P〈0.05)。来自胎儿(3个月)或成年(一头5~6岁,另一头22岁)水牛的耳皮成纤维细胞核移植后重组胚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水牛胎儿体细胞构建的重组胚囊胚率显著高于成年体细胞(22.55%vs.10.77%和8.09%,P〈0.05)。雌性水牛成纤维细胞构建的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20.23%)显著高于雄性水牛体细胞的囊胚率(10.16%,P〈0.05)。以上结果表明:(1)成熟液中添加EGF能提高受体卵母细胞核移植后的胚胎发育率;(2)水牛体细胞核移植效果受供体的个体年龄和性别的影响:胎儿成纤维细胞的核移植效果优于成年的成纤维细胞,而且以雌性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了水牛供体细胞不同培养处理方法对细胞周期及其核移植效果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供体细胞周期的结果显示,水牛胎儿耳皮成纤维细胞或颗粒细胞,在增长期、汇合长满期或经血清饥饿培养或0.1μg/mL蚜栖菌素(APD) 0.5%胎牛血清(FBS)培养处理后,G0 G1期细胞比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0.1μg/mL APD 0.5?S培养处理的G0 G1期细胞比率最高(87.89%和89.04%);而增长期的G 2 M期的细胞比率以及汇合长满期的S期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但经血清饥饿处理后,DNA碎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当分别以0.1μg/mL APD 0.5?S培养处理后的水牛胎儿耳皮成纤维细胞或颗粒细胞作供核时,重组胚的卵裂率及囊胚发育率,均显著高于血清饥饿处理或汇合长满期的同种供体细胞(成纤维细胞:70.14%vs 58.29%和55.90%,21.33%vs 10.55%和8.72%;颗粒细胞:74.35%vs 60.51%和57.61%,22.17%vs10.26%和9.78%,P<0.05),但汇合长满期或血清饥饿处理的供体细胞构建的重组胚,其卵裂率和囊胚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将经APD处理后的供体细胞构建核移植胚胎,移植给受体水牛后有1头受体水牛妊娠并成功的产下后代。以上结果表明:0.1μg/mL APD 0.5?S预培养处理供体细胞,能有效的抑制细胞停留在G0/G1期,并能提高其核移植胚胎的发育率,而且已成功的获得后代。但在本培养系统中,血清饥饿处理供核细胞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探讨荧光染色及紫外照射对牛孤雌和克隆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1/4倍UV照射20、30、40S的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囊胚发育率都极显著低于UV照射0S和10s组;以1、1/4、1/8、1/32倍的UV强度照射黄牛卵母细胞20S,其中1/4倍UV照射组的分裂率与1/8、1/32倍UV照射组无显著差异,但囊胚率间差异显著。以1倍UV强度照射组的分裂率与囊胚率均显著低于1/8、1/32倍UV强度照射组;观察培养24h后原核形成情况,发现1倍UV强度照射组原核形成也显著滞后于其它处理组;比较1、1/8倍UV强度照射引导去核胞质构建的重组胚体外早期发育情况,发现1倍UV强度照射引导去核胞质重组胚的卵裂率及囊胚率极显著低于1/8倍UV照射强度引导去核胞质组。以上结果表明:1/4倍UV强度照射黄牛卵母细胞时间大于20s,显著降低其孤雌激活后的卵裂和体外发育潜力;1、1/4倍UV照射强度可阻滞原核形成,降低UV照射强度可提高胚胎孤雌发育率;1/8倍UV照射强度可用于引导去核操作。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不同受体胞质对核移植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部分体外成熟16~18 h的牛卵母细胞,其细胞核已完成成熟,胞质可直接用于核移植而不需进行激活处理,直接进行核移植囊胚率达7.7%;体外成熟培养(IVM)30 h的TⅡ期受体胞质较IVM 20~22 h激活的TⅡ期胞质核移植效果差,不适宜作受体胞质;MⅡ期胞质核移植效果优于TⅡ期胞质,两组囊胚率分别为11.7%和5.2%(P<0.05)。  相似文献   

14.
5头经玻璃化冷冻保存后移植的成年体细胞克隆牛降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2003年7月19日,经过剖腹产.一头体重60kg的足月体细胞克隆牛在青岛平度降生。随后,在7月22日至10月26日之间又产下4头足月克隆牛犊。5头均为活产。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利用“去透明带双半卵融合技术”获得的成年体细胞克隆牛,也是我国首次成功获得经过玻璃化冷冻保存后的胚胎移植产下的体细胞克隆牛。这是广西大学动物繁殖研究所与加拿大国际新技术发展集团开展国际问科研与产业开发合作的结晶,也是继1995年7月广西大学(原广西农业大学)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成功获得我国首例胚胎细胞克隆牛后,广西大学取得的又一个成果。这群成年体细胞克隆牛是采用较独特的“去透明带双半卵融合技术”克隆生产的(方法详见谭世俭等,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3,22(3):201~206)。体外成熟的牛卵母细胞经显微盲吸法去核及去除透明带(简称为半卵)。供核体细胞取自加拿大一头18月龄高产奶牛的耳皮下成纤维细胞。电融合前,将两枚半卵和一枚供体细胞用植物凝集素按细胞纵轴水平粘合在一起,经AC电场使细胞排序,再施于单次DC电脉冲诱导3细胞融合。重构胚采用微穴法体外培养。7~8d的克隆囊胚采用玻璃微管法玻璃化冷冻保存(谭世俭等,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2,21(1):1~7)。结果在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卵母细胞去核率达96.2%(301/313,N=4),电融合率为95.7%(3678/3842,N=36),卵裂率87.2%(3180/3645)、囊胚率42.2%(1540/3645),冻胚率31.4%(1145/3645)。经玻璃化冷冻保存的胚胎于2002年l0月至2003年1月间分23个批次进行移植。胚胎移植30d后用超声波仪检查,确诊48头妊娠,受胎率为28.1%(48/171)。出生的5头克隆牛犊中,除1头自然分娩(2003年10月12日生)的牛犊健康存活至今(2个半月)外,其余4头在母牛发生难产时行剖腹产术取出的克隆牛犊有3头在产后不到1h内即先后夭折;另1头存活了5d。  相似文献   

15.
供体细胞种类对牛核移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体细胞种类对牛卵母细胞核移植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细胞的核移植效果与成年牛成纤维细胞无显著差异(19.8%vs 17.3%,P>0.05);胎牛成纤维细胞核移植囊胚发育率高于成年牛成纤维细胞(24.2%vs 14.0%,P<0.05);血清饥饿处理的胎牛成纤维细胞(休眠细胞)与高血清培养(非休眠细胞)的胎牛成纤维细胞核移植效果差异不显著(18.8%vs 18.6%,P>0.05),表明胎牛成纤维细胞血清饥饿处理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探讨了将体外培养成熟的水牛卵母细胞去核后 ,作为体外受精生产的黄牛胚胎细胞核移植的受体进行种间核移植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黄牛与水牛进行种间核移植的重组卵有 54.2 %的融合率 ,显著地低于黄牛种内核移植的结果 ( 75.0 % ,P<0 .0 5) ;而卵裂率两者之间差别不大 (分别为 65.4 %和 71 .2 % ,P>0 .0 5)。但来自种间核移植的早期胚胎体外发育潜能很低 ,体外囊胚发育率只有 5.9% ,很显著地低于种内核移植的结果 ( 50 .0 % ,P<0 .0 1 )。用作种间核移植受体的体外成熟水牛卵母细胞质量较差可能是造成重组胚体外发育能力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我国获得了体细胞克隆猪的成功,但是在体细胞转基因克隆猪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猪的转基因克隆在农业和医学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在农业上可以提高猪肉品质和培育抗病猪种等;医学上可以为人类异种器官移植、疾病模型和新药筛选提供理想材料。体细胞核移植结合基因组修饰技术,是目前生产转基因家畜的一种有效方式。供体细胞的类型是影响转基因克隆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供体细胞的类型决定着体细胞转基因效率和重组胚的发育潜力。目前所知,较成功用于生产转基因克隆猪的供体细胞仅限于胎儿成纤维细胞,因为它易培养、增殖期限长、重构胚的发育能力高。此外骨髓间充质细胞,一种成体干细胞,作为转基因克隆猪的供体细胞有着巨大的潜力,国内外仅有个别报道。前脂肪细胞,一种易于获得的体细胞,有报道称利用成年猪前脂肪细胞为核供体构建的克隆胚发育能力和胎儿成纤维细胞相当,并且获得了克隆猪的后代。而利用猪前脂肪细胞生产转基因克隆胚胎,将为后续组织工程研究奠定基础。因此本研究选择猪胎儿成纤维细胞、骨髓间充质细胞和前脂肪细胞为转基因克隆的供体细胞,目的是比较不同类型转基因供体细胞对生产克隆胚胎效率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建立了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WZSP)胎儿成纤维细胞系(FF)、新生猪骨髓间充质细胞(MSCs)系和成年猪前脂肪细胞系(PreA)。采用组织块法建立胎儿(27日龄)成纤维细胞系;髓间充质细胞从新生猪后腿骨冲取骨髓,加入到Percoll分离液中离心,吸取中间界层面细胞,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原代细胞,培养基为低糖DMEM。对间充质细胞向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油红O染色鉴定;前脂肪细胞从猪的皮下脂肪取样,用0.1%胶原酶消化法建立前脂肪细胞原代细胞,并对前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为了获得转基因细胞系,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Invitrogene)介导的方法将质粒pEGFP-N1转染了胎儿成纤维细胞、骨髓间充质细胞和前脂肪细胞,经过800μg/mL G418筛选后均获得了阳性细胞株。分别以3种类型转基因和未转基因细胞为核供体进行猪的体细胞核移植,比较克隆胚胎的发育能力。结果如下:(1)比较了3种类型非转基因细胞的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发现胎儿成纤维细胞(8.2%)、骨髓间充质细胞(7.1%)和前脂肪细胞(8.8%)囊胚发育率差异不显著(P>0.05);(2)比较了3种类型转基因细胞的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发现胎儿成纤维细胞(9.6%)和骨髓间充质细胞(9.9%)最高,前脂肪细胞(3.7%)最低,前两者与后者差异显著(P<0.05);(3)分别比较了每一类型供体细胞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对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的影响,转基因对胎儿成纤维细胞(9.6%vs 8.2%)和骨髓间充质细胞(9.9%vs 7.1%)的重构胚囊胚发育率影响不大(P>0.05);前脂肪细胞转基因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降低(3.7%vs 8.8%,P<0.05)。以上结果表明,某些供体细胞类型转基因与否对猪克隆胚胎的早期体外发育影响不明显,有些细胞类型转基因对克隆胚的发育能力影响较大。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和骨髓间充质细胞可以有效地生产猪转基因囊胚,但前脂肪细胞转基因克隆胚胎的囊胚发育率能否进一步提高,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