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铃薯已成为长乐市冬季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但由于栽培技术与管理水平差异,年际气候变化较大,产量和品质也大不相同。马铃薯大棚套黑膜覆盖栽培技术通过构建温室大棚覆盖塑料无滴膜,起垄播种后覆盖黑色地膜,膜下铺设灌溉和施肥用的滴灌带等方法,为马铃薯生长发育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可有效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且比露地栽培提早一个多月上市,稳定增加农户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2.
王成明 《中国马铃薯》2003,17(3):186-186
为了迎合市场 ,马铃薯的生产也出现了多种栽培形式。根据辽南的气侯特点 ,品种以早熟品种为主 ,主要栽培形式有冬春大棚种植、早春薯稻(米 )复种、早春覆膜种植及春季露地种植四种。1 冬春大棚种植在辽南地区冬春大棚种马铃薯 ,种薯需年前12月下旬出窖催芽 ,催芽时间约一个月 ,2月初播种 ,播后覆盖地膜 ,约 2月末至 3月初出苗 ,5月初即可收获。此种植方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因在大棚内覆膜种植 ,所以播种时必须选好墒情 ,否则苗期出现旱情不宜灌水。②封垄前若土温太高应撤膜 ,否则不利于结薯。③后期遇高温大棚需放风 ,加大棚内昼夜温差 ,…  相似文献   

3.
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套种区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确定商洛乃至整个秦巴山区不同马铃薯种植区域最佳地膜种类,以普通白色地膜,黑白地膜,全黑地膜和‘紫花白’马铃薯为试验材料,对不同颜色地膜覆盖条件下马铃薯各生育期膜下地温变化、农艺性状表现、以及最终产量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低热区还是在中温区,马铃薯现蕾期以前,普通白膜覆盖的各生育期提前、膜下10 cm地温较高,特别是在播种较早的低热区这些差异更为明显,但在马铃薯生长后期,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这些差异逐渐缩小;在最终产量表现上(以晚播点为例),普通白膜覆盖的产量2 286 kg/667m~2,黑白地膜覆盖的产量1 911 kg/667m~2,全黑地膜覆盖的产量仅有1 419 kg/667m~2,且3种产量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因此,在马铃薯大田生产中,还应以普通白膜覆盖为主,在一些播种迟、温度较高、杂草较多的区域,可适当推广黑白地膜和全黑地膜。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旱地不同功能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效果,在甘肃省定西市设置露地栽培(CK)、覆盖黑色膜、覆盖黑白双色膜、覆盖蓝色高光效膜和覆盖黑色液体降解地膜5个处理试验,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以提高马铃薯0~20 cm各土层的土壤温度1.0~6.0℃,覆盖黑白双色地膜和蓝色地膜的地温最高,其次为覆盖黑色地膜,液体可降解地膜的温度提高幅度最小,仅较露地栽培高1.0~2.0℃。覆盖黑白双色膜、蓝色膜和黑色膜3个处理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最高,其次为液体降解地膜,露地土壤含水量最低。各处理与露地(CK)相比,覆盖黑白双色地膜、黑色地膜和蓝色地膜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露地栽培提高32.00%、29.99%和25.22%,液体降解地膜较露地栽培高7.42%(不显著)。蓝色地膜、黑色地膜和黑白双色地膜块茎产量分别较露地栽培提高29.28%、28.73%和25.72%,液体降解地膜覆盖块茎产量较露地栽培高5.29%(不显著)。地膜覆盖能提高地温,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马铃薯产量,蓝色高光效地膜、黑色地膜和黑白双色膜有极显著增产效果,宜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辽宁省葫芦岛地区一些乡镇的马铃薯栽培面积逐年呈上升趋势。据调查,1998年仅绥中县小庄子乡和兴城市大寨乡马铃薯栽培面积已达2333hm2,并已形成村屯周边高产高效栽培模式。马铃薯生产已初步建立起商品市场,产品远销省内外。 收稿日期:1999-01-21马铃薯高产除选择优良品种外,关键措施是肥水管理。本文仅就马铃薯高产施肥及下茬复种水稻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探讨。1 马铃薯高产栽培方式与钾肥效应辽宁省葫芦岛地区栽植马铃薯普遍采用地膜覆盖、地膜加拱棚和在地膜加拱棚设施上再覆盖草帘三种方式。马铃…  相似文献   

6.
河西灌区马铃薯覆盖节水效应及覆膜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冷凉灌区马铃薯不同覆盖材料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主要地膜种类和麦草的节水效果,垄作覆膜压土的技术效应。结果表明,覆盖地膜提高0~40 cm土层的保墒效果。不同地膜保墒效应为普通地膜黑地膜降解膜。与露地栽培相比,地膜覆盖节约灌水量26.1%,增产23.7%~30.0%。地膜覆盖灌水生产效率平均为16.5~17.4 kg/m~3,高于露地栽培和麦草覆盖。与传统覆膜方法相比,覆膜压土技术提高马铃薯出苗率6.9%~13.9%;苗期促进了地下单株生根数和根长;压土处理减少了病害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安定区地膜马铃薯不同覆盖方式集雨保墒增产试验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安定区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县区之一,通过对地膜马铃薯不同覆盖方式集雨节水保墒增产的试验研究,选择适宜安定区马铃薯栽培的地膜覆盖方式,研究了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双垄全膜覆盖侧播处理增产保水保墒效果为最好。与对照(CK)相比,其株粒数、株粒重、大薯率分别增加1.5个、0.3 kg、62.5%;各处理产量以双垄全膜覆盖侧播的产量为最高,11 725 kg/hm2,比对照增产2 125 kg,增产率为22.14%。  相似文献   

8.
结合当前生产实际,在西北半干旱区旱作梯田中,以‘庄薯3号’为试验材料,对目前旱作区马铃薯不同垄播覆膜方式进行对比试验,以探索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田间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物侯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栽培的马铃薯出苗早,生长发育较快,营养生长期延长,尤其双垄全膜黑膜覆盖能优化马铃薯农艺性状,提高马铃薯的产量,降低地温,有利于马铃薯薯块的生长,在多年高温少雨的地方,覆白色地膜栽培的马铃薯不利于其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在大棚育秧的基础上研究了无纺布覆盖、地膜打孔覆盖和不加处理的软盘(对照)3种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纺布覆盖和打孔覆盖育秧与对照相比,在秧龄、株高、叶长、根量和百株干重方面有显著差异,并且秧苗素质好,抗逆性强;无纺布覆盖和打孔覆盖育秧同对照相比明显提高了苗层温度,但地膜打孔覆盖育秧偶尔会出现35℃的高温,可以通过加大打孔密度、通风,抑制出现高温和秧苗徒长现象的发生。因此,在寒地大棚育秧与地膜打孔和无纺布覆盖相结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育秧方式。  相似文献   

10.
除草地膜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 言除草地膜是国内新近开发的一种新型地膜,应用该类地膜可以省去喷施除草剂除草的环节,从而起到省工省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为验证除草地膜的除草效果,总结有关技术经验,为今后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于1998年初在马铃薯上进行了除草地膜的应用效果试验。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材料地膜为2000mm×0008mm双面除草地膜,2000mm×0008mm普通超薄地膜; 收稿日期:1998-09-12马铃薯品种为东农303。22 试验方法试验在宁波市农科所农艺室露天大棚内进行,前作秋豌豆…  相似文献   

11.
寒旱区不同覆膜栽培模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为试材,研究了全膜起垄侧播(地膜全覆盖种在垄的两侧,双行)、半膜起垄顶播(覆盖垄,不覆盖垄沟,种在陇上,单行)、全膜起垄沟播(全部覆盖,种在垄沟,单行)和露地起垄顶播(CK)(起垄,种在陇上)4种栽培模式对其产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较,3种覆膜栽培模式均可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促进马...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于1975年已利用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获得无病种薯.相继在马铃薯主要产区的许多省份内均取得显著的增产就地留种的效应.但获得的无病毒种薯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必须采用综合措施防止无病毒种薯再侵染病毒和其它病原。例如,应用蚜虫飞迁资料控制传播病毒以及将微型薯和小薯种植在防虫温室和防虫网棚内.在种薯检验过程中应利用酶联免疫和往返凝胶电泳跟踪检测,以便在防虫网棚群内采取局部控制,对脱毒小薯进行无性繁系选择.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一季作区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和二十八星瓢虫,此外,病毒引起的品种退化比较普遍,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本文根据河北省一季作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包括将马铃薯与玉米、大白菜等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减轻黑痣病危害;采用脱毒薯克服病毒引起的品种退化问题;种薯和(或)土壤消毒控制黑痣病和晚疫病;待马铃薯生长至封垄后,遇到适宜晚疫病发生的天气,喷施1~3次保护性杀菌剂预防晚疫病和早疫病;一旦监测到晚疫病中心病株后即拔除并装入塑料袋带出田外,并交替喷施有治疗效果、能兼治早疫病且作用机制不同的内吸性杀菌剂及混剂;田间出现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成虫,在杀菌剂中混入高效氯氰菊酯或高效氯氟氰菊酯等高效杀虫剂防虫;马铃薯成熟前1~2周将地上部分割掉并运出田外后收获块茎。  相似文献   

14.
宁夏中南部地区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中南部地区是宁夏主要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近年来该区由于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环境气候的逐渐改变,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已开始较大面积推广。因此,针对宁夏中南部地区不同土壤肥力及气候条件,不同地区选用当地的主栽品种(南部山区为‘陇薯3号’,中部干旱带为‘虎头’),布置了马铃薯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宁夏中南部地区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种植密度的高低与其生育期、商品薯率及产量间均存在较大的关系。从马铃薯生育期、商品薯率和产量综合因素来看,宁夏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马铃薯适宜栽培的密度分别为3 500~4 000株/667 m2和2 000~2 500株/667 m2,通过函数拟合发现,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种植高产的密度为3 612株/667 m2,中部干旱带为2 564株/667 m2。  相似文献   

15.
建平县位于辽宁西部,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种植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良好的生态条件,每年马铃薯播种面积约达1.3万hm2,是辽宁省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县,占全省马铃薯播种面积的1/4。多年来,马铃薯单产水平徘徊不前,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农民种植普遍采用传统的栽培方法,严重阻碍了马铃薯生产的发展。为把适宜种植马铃薯这一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本文通过分析建平县马铃薯栽培技术的现状,找出马铃薯栽培技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用于技术指导,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从而更好地促进建平县马铃薯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后山地区武川原种基地,对各级种薯生产技术及其良繁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已明确:在开放条件下生产脱毒小薯(原原种),产量可达8073~9465kg/hm2,种薯产量和质量不低于温、网室生产的脱毒小薯;不同薯重的脱毒小薯旱坡地直播效果,以10g和8~10g薯重的效果好,产量和商品率均高;1级种薯在不同旱地类型种植的增产效果,以旱滩地的产量最高,其次为旱坡地,分别比对照(未脱毒)增产71.28%、171.28%;8月上旬为有翅桃蚜迁飞盛期,从7月上旬迁飞初期开始喷药防蚜,防治效果显著;在乌盟后山半农半牧地区以原原种、原种、1、2级种薯建立的3级脱毒良种繁育体系符合该地区的生产实际,能达到留种和保种的快速、优质、高产、低成本的效果。经过6年示范推广,现已在武川等3个旗县普及,累计各级种薯种植面积达到2.32万hm2,平均单产3万kg/hm2左右,生产出各级种薯及商品薯6985万kg,累计创造社会财富7150万元。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地区春季早熟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地区是典型的二季作区,这里的耕地面积多为平原,相对自然条件较好,春季化冻较早,3月1日~6月20日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早熟马铃薯的生产。而6月20日~9月1日温度高且昼夜温差小,不再适宜马铃薯的生长,因此这里种植马铃薯必须掌握关键种植技术才能高产高效。但是当地农民因为对早熟马铃薯关键技术缺乏了解,经常在种植技术上出现很多失误,造成高投入低产出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马铃薯生产的发展。为此根据石家庄地区气候特点,通过多年实践从操作时间及关键技术上把播前准备、种薯处理、科学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储存六方面进行了总结,从而提出了适宜石家庄地区采用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使当地的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会泽县小春马铃薯近年种植面积在4 000 hm2每年生产的鲜薯供不应求,2009年每公顷产值在1.8万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植业经济效益,探索适合小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多年以来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做了小春马铃薯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从品种选择、播种期、种植密度、合理施肥等方面介绍了小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1979~1984年,在黑龙江省北部黑土地区气象条件、生产水平和栽培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整薯播种对马铃薯生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薯播种与传统习惯的切块播种相比,6年期间平产出现频率为2次,一般年份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增产9~12%,在春旱严重的1980年,整薯播种表现出非常突出的抗旱保苗效果。在群体叶面积发展进程上,整薯播种表现早发早衰,切块播种晚发晚表,一般年份光合势前者比后者高9.6%,春旱严重的1980年高82.8%。块茎商品率以112.5克为准时,6年平均整薯播种为74.1%,切块播种为80.0%,两者相差5.9%;以50克为准时,整薯播种为97.3%,切块播种为98.2%,两者相差0.9%。  相似文献   

20.
钦州市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钦州市重要的兼用作物之一,其产业发展呈现逐步扩大趋势。通过分析钦州市马铃薯生产的发展现状,包括适宜冬种的气候条件、栽培面积和产量、主推品种和技术方面,阐明了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钦州市马铃薯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