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孢菇是一种中温型食用菌,出菇管理应掌握好五个要点。 1.水分管理:出菇后土层喷水的原则.应掌握菇多时多喷.菇少时少喷:前期多喷.后期少喷;晴天干燥多喷。阴雨天气少喷或不喷;  相似文献   

2.
春季气温时高时低加,上经第一年秋冬旺盛产菇后双孢蘑菇菌丝生活力有所降低必,须加强管理否,则容易造成菌丝萎缩死、菇等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因此春,菇生产管理应根据气候变化培、养料菌丝生长幼、菇密度及土层干湿度等情况灵活掌握。一湿、度管理春菇期间的水分管理基,本上与秋冬菇相同但,要注意越冬后的水分调节喷,水量应从少到多逐步增加。因为越冬后蘑菇菌丝有一个恢复过程喷,水过急过、多往,往  相似文献   

3.
一、看天气.天气干燥要多喷水,天气湿润则少喷水. 二、看室温.菇房温度25℃以上时,应在夜间或早、晚待气温下降后喷水. 三、看菇房保湿性能.保湿性能差的菇房喷水要多,否则要少. 四、看菌袋两头料干湿.料干,喷水量要足,次数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4.
<正>双孢菇菌肉肥嫩,含有较多的甘露糖、海藻糖及各种氨基酸类物质,味道鲜美,有"植物肉"之称。一、压菌水要适时床面有菌丝冒出时,说明菌丝已发至培养料底部并在土层内充分发好,已具备结菇能力,此时应适时喷压菌水。根据土层发菌情况掌握喷水量,一般每平方米床面喷1千克左右的水,早晚各喷1次,使土层厚度的1/2洇透水。喷水后,菌丝不再钻出床面,此时应进行强通风,使床面顶层约0.5厘米厚的土面失水、略有发白。此  相似文献   

5.
<正>姬松茸从播种到出菇在正常情况下一般需30多天。当覆土层形成粗壮菌索,出现米粒大的白色子实体原基时,应喷1次出菇水,喷水量为2~3千克/立方米,并加大通风量,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以后每天喷水1~2次,保持土层湿润,待菇蕾长至直径2厘米以上时,停止喷水。以后每一潮菇开始出现原基时,都要喷1次重水。姬松茸从开始采菇到采收结束为2~3个  相似文献   

6.
<正>秋菇期指10月上旬至12月份,是双孢菇的高产期,可出4~5茬菇,占总产量的70%左右。秋菇期的管理应以保湿和通风为主。一、水分管理一般情况下,出菇前要喷2次重水,即"结菇水"和"出菇水"。(一)结菇水当菌丝生长到粗土层厚度的一半时,先在上面覆盖一薄层的土,以保护原基,然后再喷"结菇水"。要求每天喷水2~3次,每次喷水量为0.9kg/m2,连续喷2d,喷水时间应在清晨和夜间为好,避免高温高湿造成菌丝萎  相似文献   

7.
1.薄皮菇的成因厦对策 薄皮菇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速度快.加上蘑菇密度大、营养供应跟不上所致。产生薄皮菇还与品种的特性有关。贴生型品种大多数出菇密.容易产生薄皮菇,产量低.质量差。气生型品种培养料和覆土层过薄.再加上喷水少而轻,造成营养和水分供应不足.也会产生薄皮菇。覆土后调水期间由于喷水轻、喷水次数多、调水快,细土调水后菇房通风少,菇房内空气湿度大,菌生长的部位过高.子实体结在细土表层.根基浅.  相似文献   

8.
薄皮菇的形成是因为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速度快,加上蘑菇密度大、营养供应不上所致。产生薄皮菇还与品种的特性有关。贴生型品种大多数出菇密,容易产生薄皮菇,产量低、质量差。气生型品种,培养料和覆土层过薄,再加上喷水少而轻,造成营养和水分供应不足,也会产生薄皮菇。覆土后调水期间喷水次数多,细土调水后菇房通风少,空气湿度大,菌生长的部位过高,  相似文献   

9.
1 喷水管理要看天,防霉菌 春菇生长期喷水,要在连续晴天而且菌筒表皮稍干时进行,防止湿度过高,造成霉菌烂筒。上午采完菇后,用喷雾机向菌筒表面喷水、喷后晾30分钟覆盖薄膜,阴雨天不喷,菌筒湿润不喷,采前不喷。  相似文献   

10.
<正> (一)空根自心茹 菇房喷水少,湿度小,覆土层含水不足,子实体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菌柄就会产生白色,髓部甚至空心。适时喷水,出菇期菇房保持在35%以上的相对湿度,可防止空根白心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大棚双孢菇越冬期一般是指当年冬至到翌年惊蛰。这段时期时间长、气温低,菌丝处于极缓慢或停止生长阶段,有时虽有少量子实体产生,但生产上无多大意义。在此期间,可视菌层干湿程度采用干越冬和湿越冬两种方法进行管理。1.干越冬。干越冬是指大棚双孢菇在整个越冬期停水,使菇床通风干燥,等待翌年春季管理。2.湿越冬。湿越冬是指秋菇生产结束后,床面停止用水,菇棚通风10~15天,让覆土基本干燥;然后在  相似文献   

12.
1、喷水管理要看天,防霉菌 春菇生长期喷水,要在连续晴天且菌筒表皮稍干时进行,防止湿度过高,造成霉菌污染烂筒。上午采完菇后,用喷雾器向菌筒表面喷水,喷后晾30分钟覆盖薄膜。  相似文献   

13.
五、出菇期的管理 1.水分管理 ①喷好“结菇水”。覆土后8天~10天,当菌丝已长到覆土层的3/4,并变粗逐渐形成“鸡脚丫”状的小白点时,喷一次结菇水。此次用水量的多少视土层湿度而定,采用轻喷、间隔喷的方法,将土层粗土喷湿到捏得扁、表面细土搓得圆而不烂为止。②喷好“出菇水”。在喷结菇水后二三天,当子实体长到蚕豆大,个别菇已出土时,应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蘑菇栽培的搭建菇棚、培养料配方及堆制发酵、插种、覆土及覆土后的管理、秋菇管理、冬季管理、春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的介绍,为无公害双孢蘑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代农业》2013,(24):31-31
一、控制环境温度尽量将环境温度维持在生长范围内。杏鲍菇的生长温度为6~250C.在6~15℃菇体生长迟缓,但菇体组织细密、色泽美观,可培育出优质菇.二、控制环境湿度环境湿度不宜太高,在6-15℃的温度下。每天向菇棚内喷水1~2次即可.采用覆土方式栽培的不需每天都喷水.可根据外界气温变化灵活掌握.维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即可。  相似文献   

16.
李德智 《吉林农业》2005,(11):31-31
薄皮菇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速度快,加上蘑菇密度大、营养供应不上所致。产生薄皮菇还与品种的特性有关。贴生型品种大多数出菇密,容易产生薄皮菇,产量低、质量差。气生型品种,培养料和覆土层过薄,再加上喷水少而轻,造成营养和水分供应不足,也会产生薄皮菇。覆  相似文献   

17.
<正>双孢菇生产中,自覆土后直到出菇,除常规管理外,正确掌握并应用下述四个用水要点,对于确保菌丝数量及菌丝活力、确保现蕾数量及现蕾一致、确保子实体健康生长及其商品质量等,均具重要作用。1."压菌水"要适时。床面有菌  相似文献   

18.
双孢菇又名白蘑菇,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双孢菇培养料床覆土15天左右,有2/3菌丝长出土表,即可进行喷水催菇,进入出菇管理阶段,此期要注意生理性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正>4.出菇后管理。原基形成后期不要喷水,保持菇房空气相对湿度大92%~95%,有适当散射光,以促进原基进一步分化。菌盖形成期,开始喷细水,根据天气状况决定喷水次数,一般喷1~2次。空气相对湿度达90%~92%时,适当通风,增加散射光。伸长期喷细水,一般喷2~3次,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92%,适当通风,增加散射光。成熟期根据天气决定喷水,一般1天喷1~2次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8%~90%。  相似文献   

20.
鸡腿菇出菇期的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技术管理是否到位,将直接关系到生产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现重点说明三点: 一、出菇期对温度的要求 鸡腿菇子实体形成与温度关系很大,自然温度低于 8℃或高于 30℃,子实体均不易形成。在 16℃- 24℃鸡腿菇子实体发生数量最多,产量最高。若温度偏低,子实体生长慢,但菌盖大且厚,柄短结实,个体肥大粗壮,品质优良,贮存期长;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快,但菌柄伸长,菌盖变小、变薄,品质降低,极易开伞自溶。由此可见,鸡腿菇出菇期自然温度应控制在 10℃- 28℃之间为宜,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一定要做好降温或升温工作。 二、水分管理技术 能否获得鸡腿菇的优质高产,除了调控好温度外,水分管理则是重中之重。水分管理的一个方面是喷水技术。鸡腿菇床面覆土后,应在 2- 3天内分多次将土层水分逐步调湿,将含水量达到 18%左右。含水标准是土粒无白芯,手握成团,触地能散,不粘手为宜。以后则结合温度、土层含水量和菌丝生长的情况,采用轻喷勤喷的方法补充水分,来保持土层呈湿润状态。约 10- 15天后,鸡腿菇床面子实体原基大量形成,喷水量也应逐渐加大,以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随着鸡腿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和菌盖膨大,每天需每平方米喷水量达到 2000- 2500亳升。一潮菇结束后,需停水 2- 3天,以利菌丝恢复生长。下一潮菇长出后,再逐步加大喷水量,周而复始地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则是对空气湿度的管理。出菇期菇房或菇棚内的空气中相对湿度一定要达到 90%- 95%。如果空气湿度低,子实体鳞片增多,菇体无光泽,菇体组织疏松,重量轻,将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水分管理的原则概括起来为:“喷结菇水要多,出菇水要稳,转潮水要重,维持水要补,空气水要勤”。能将这五句话的含义悟通悟透,水分管理的技术也就真正到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