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户一山窝"就是把一户安扎在一个"山窝"里,"山窝"面积从10多亩到几百亩,按照"建好一栋房,种好一片果,放好一塘鱼,养好一栏鸡和猪"的开发治理模式进行经营。据统计,散落在全县"山窝"的4 000多户农户已尝到了开发治理和立体种养带来的甘甜,80%的"山窝"开发农户的纯收入已超过当地群众的收入,4个由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山窝"农庄整合成的新社区,成了该县新农村建设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江西龙南县的“一户一山窝”开发治理模式是指一户农户扎在一个山窝,形成“一户一片果、一户一幢房、一户一栏猪、一户一口塘”的立体生态发展模式。经过10多年的摸索、总结,该建设模式及其经济效益已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拓宽农民增收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正>一座小塘坝、一口蓄水池、一条排水沟……小型水保工程发挥着自身的优势,惠及果业开发者,服务土坯房改造点,完善了现代农业产业水保基础设施建设。2008至今,龙南县水保局借助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保重点工程建设,建成小型水保工程598座(处)、截排水沟和田间道路402 km;为180多户"一户一山窝"的脐橙、鹰嘴枇、蜜柚等开发治理点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4.
刘毅 《中国水土保持》2010,(2):F0002-F0002
江西省龙南县从1998年开始实施小流域重点治工程,在实施中始终围绕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并丰富“一户一山窝”的开发治理模式。10多年过去了,以只有马尾松小老树的“瘌痢山”、“光头山”已变成果树缠腰的“幸福岭”、“致富山”。县政府加大对农的扶持力度,对4个万亩脐橙园进行整合,按照“好一栏猪(禽),建好一个沼气池,种好一片高产果建好一栋小康楼,装好一个太阳能”的“五个统一”求,立足生态农业发展,挖掘当地民族文化内涵,创社区和经济组织,从而在荒坡上崛起了一个又一个生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5.
耕地细碎化是当前制约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已经成为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必然路径。该研究基于实地农户调研数据和半结构访谈内容,对陕北榆林市榆阳区首创的"一户一田"和"一组一田"2种耕地细碎化整治模式进行系统剖析,并采用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 DID)模型定量分析2种模式的绩效差异。研究发现:1)"一户一田"模式是农民自发的产权重组和分散流转,并与政府支持的土地整治项目叠加与综合;"一组一田"模式是一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收放自如的双层经营体制"创新模式,也是产权改革、统分流转、土地整治与统分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2)"一户一田"和"一组一田"两种模式均能有效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显著增加耕地面积,实施后耕地面积增加率分别为6.02%和57.58%;同时也使得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作物产量,作物产量增加率分别为12.54%和19.87%,"一组一田"提升更为明显。3)2种模式均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一户一田"主要是通过增加农业种植收入来提高总收入;"一组一田"对农户收入提升更加显著,除增加农业收入外,也通过产业转型增加了务工收入。与"一户一田"模式相比,"一组一田"模式更能够促进集中连片、规模扩大、设施完善、经营现代化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挖掘村内能人价值,明晰合作社、分社和农民的责、权、利关系等,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6.
“猪、沼、果”水土保持治理模式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猪、沼、果"水土保持治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通过对江西赣南山地丘陵区三个县(市)进行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猪、沼、果"水土保持治理模式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结果表明:户用"猪、沼、果"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对控制水土流失,提供农村能源,防治面源污染;对节约能源开支,发展种、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对改善卫生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通渭县按照"精准再精准,聚焦再聚焦"要求和"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紧密结合贫困户基础信息修正、行业到户政策、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上位脱贫攻坚方案,认真分析致贫"痛点"和脱贫"堵点",做实做细"一户一策"精准脱贫帮扶计划,确保"一户一策"真正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准作战方案。在推进"一户一策"精准脱贫帮扶计划工作中,通渭县建立县级统筹、部门指导、乡镇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明确县级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宁都县小布镇钩刀咀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为目标,对传统的治理模式进行创新,从做好"一溪清水送小布"入手,坚持一个理念(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采用一种模式(按照"护山养水-治坡理水-入村净水-发展宜水"即"四水"新模式进行治理),通过建成三个片区(水源保护区、综合治理区和宜水发展区)、形成三色文化(红色水生态文化、绿色水生态文化、古色水生态文化),构建了五位一体(水源保护合理利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环境整治修复,村庄人居环境提升,水土保持科普宣传)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走出了一条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发展之路。其主要经验是:科学选点,加强领导和部门协作,强化施工管理,强化科研和监测。钩刀咀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可为类似地区更全面有效地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五配套”生态家园模式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陕西省洛川县"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家园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财务分析方法,对模式整个周期进行了经济评价,并与非模式户的产出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拥有0.33hm2苹果园的模式户年投入1.16万元,比非模式户少600元;年均纯收入为7571元,比非模式户增加2445元;模式户产投比为1.66,比非模式户增加16.2%.财务分析表明,模式户净现值为4.86万元,内部收益率为73.2%,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67年;年均净现值为5927元,比非模式户高1891元."果-畜-沼-窖-草"五配套模式户收益显著优于非模式户,"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家园模式是经济效益好、财务可行的项目.  相似文献   

10.
正一是产业带动。围绕"4+3+X"特色农业体系,为3.54万户落实2 000元/户产业发展资金,累计培育油橄榄、中药材、烟叶等产业1.057万公顷。二是信贷撬动。采取金融扶贫+特色产业、金融扶贫+乡村旅游等模式,为1.1万户建卡贫困户发放扶贫信贷5.31亿元。  相似文献   

11.
<正>"十二五"以来,江西省赣州市各级水保部门认真按照水利部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目标、新思路和新要求,紧紧围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建设美丽赣州目标,充分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牢固树立现代水保理念,切实转变治理思路,不断完善建管机制,积极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和技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4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099.51 km~2,是"十一五"期间的161%,同时完成崩岗治理524座;各项目县坚持立足改善生态,着力改善民生,把  相似文献   

12.
基于草原生态保护的牧区水土资源配置模式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科学保护草原生态,该文在分析牧区面临形势与挑战的基础上,针对"以需定供"配置模式不适应牧区发展需求的问题,提出"水-土-草-畜"的牧区水土资源配置模式。该模式以保护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为前提,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所确定的区域用水总量为控制指标,以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草地资源承载能力为底线,以牧区"水-土-草-畜"平衡为准则,合理配置牧区水土资源,确定适宜的农牧业发展规模。依据该模式推算中国牧区2030年适宜农牧业灌溉面积为936.1万hm2,适宜牲畜饲养量为2.88亿羊单位,在灌溉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原耦合利用条件下天然草原开发利用达到平衡。牧区"水-土-草-畜"配置模式为实现草原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影响贵州省城市水安全的主要驱动因子,为贵州省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水安全系统模型,仿真模拟贵州省水安全系统的贵阳模式、遵义模式、毕节模式和协调型模式4种不同模式下的水资源子系统、水环境子系统、水灾害子系统的发展演变规律。[结果]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水土流失面积比、水质达标率和环境资本投资率是贵州省水安全系统的主要驱动因子;在协调型模式下,贵州省水安全系统在2025年以前处于最佳状态,比其他3种模式优越。[结论]在不同情景模式的模拟下,只有在协调型模式下水资源子系统、水环境子系统、水灾害子系统处于最佳状态,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农村户用沼气池是国家战略性惠农措施,中国政府为促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近年来,因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多种原因造成大量沼气池闲置弃用,极大地浪费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如何提高农村户用沼气池利用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一大难题。该研究从"沼改厕"的现实背景、发展现状和技术模式入手,通过"推广模式、推广方法、效益分析和管护机制"四个层面对四川省"沼改厕"典型地区进行案例分析,并深入讨论了"沼改厕"模式的推广应注意的问题,为农村"厕所革命"提供互补的改厕方式,也为"沼改厕"推广模式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稻虾种养是一种全新的种养模式,是指在水稻田中养殖小龙虾,从而实现稻虾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目的,稻、虾共生符合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基于此,以稻虾种养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作为切入点,分析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以期提高稻虾种养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水平,促进稻虾种养全程机械化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标准化建设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典型地区--四川省苍溪县为例,通过对标准建设模式和非标准建设模式农户的定点调查与监测,确定了"猪-沼-果"标准模式建设内容为"三建三改",即每个试验户建1口沼气池、建1个标准化果园、建1个微水池和改厨房、改厕所、改猪圈.此标准模式在生猪饲养、果树种植、土壤肥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该区1户示范户开展标准模式建设共需投资6560元,财务净现值为2.87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28年.该标准模式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明显,是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适宜在我国南方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永寿县委、县政府围绕"提速进位、奋力跨越"的主题思路,紧握全省农发水保项目快速发展的机遇,依托农发水保项目推行土地流转模式转变,走出了一条"治理+发展+效益"的新路子。总结了永寿县农发水保项目实施的经验和做法,旨在为农发水保项目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巢湖流域9个县市典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巢湖流域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有分散式厌氧-人工湿地集中处理、三水分离处理、污水收集集中处理和一体化设备集中处理等4种模式。其中分散式厌氧-人工湿地集中处理模式能减轻黑水管网布设的费用,在规划良好的村庄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污水处理模式;三水分离模式主要是就地处理冲厕黑水,该模式投资比较省,无需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可在经济水平落后且远离河流等公共水域的村庄应用;集中处理模式和一体化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具有污水处理可控的优点,但需要完善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投资费用高昂,在经济发达且良好规划的新村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资阳市地处四川盆中丘陵区,有水土流失面积4 135 km~2,占幅员的51.94%,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2010年,雁江区被列为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后,按照"水保建基地,业主壮产业"的思路,创建了"政府+合作社+产业龙头"的公共服务社会化治理模式,建立了群众"参与式"管理和村委会"一事一议"机制,引进禾邦药业等龙头企业,在项目区投入建池、建园、建路等资金达到4970万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行集约化规模经营,集中连片种植丹参、白芍、大  相似文献   

20.
王飞 《水土保持通报》2019,39(1):317-321
[目的]从区域资源综合利用与水土资源管理角度探讨干旱地区土壤盐碱地治理问题,旨在寻求旱区盐碱地治理与开发利用新模式,以创新旱区盐碱地治理观念与技术,为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支撑。[方法]根据在陕西、宁夏和新疆等省区的野外调查和研究经验,结合有关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成果,通过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外盐碱地治理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旱区盐碱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管理新模式。[结果]旱区盐碱地水土资源管理新模式是通过高效水调控促进土盐—水盐分离(简称:旱区盐碱地双分离治理模式),可以综合概括为"减少区域水损失,低耗水充分洗盐,集约化水盐分离,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其中"减少区域水损失"是旱区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保障的前提,"低耗水充分洗盐"是节省洗盐的时间成本和水资源成本的基础,"集约化水盐分离"是实现水盐分离和水盐分别再利用的核心技术,"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是旱区农业发展用水的核心经济原则。[结论]旱区盐碱地双分离治理模式通过集约化水土资源管理,可以提高水盐分离效率,提升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其资源、环境和生态风险小,治理效益持续时间长,有助于维持和提升盐碱地治理的区域经济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